由臺灣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和臺灣《聯合報》共同主辦的2018年度臺灣代表字評選活動6日揭曉結果,「翻」字在五十三個候選字中拔得頭籌,獲選為臺灣地區2018年度代表字。
據臺媒報導,這次評選歷經24天,最終選出的前十名代表漢字依序為:「翻」、「醒」、「轉」、「鬥」、「變」、「假」、「悶」、「選」、「憂」、「淆」。在總數為57548票的投票中,「翻」字拿下10929票,排第二的「醒」字得到7742票,第三名「轉」字獲得5270票。
報導稱,這10個字精準反映臺灣這一年的時事,包括選舉、「公投」、假新聞、年金改革、「促轉」、「黨產會」等,甚至包括火熱的宮鬥劇。
據悉,「翻」的推薦者是臺中地方法院法官張升星,他推薦理由為「年改推翻公僕信賴,促轉推翻歷史記憶,黨產推翻法治原則,霸權推翻多邊貿易,動蕩推翻既有確幸」。
排在第二的「醒」字由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推薦,他在推薦理由中寫道:「臺灣各界包含環保、農運等團體與對民進黨政府有期待的民眾,看到這兩年觀光低迷、『拔管』爭議、前瞻浮濫,在2018年都夢醒了。」
排在第三的「轉」由臺灣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臺灣健康服務協會理事長何美鄉、花蓮曾記麻糬董事長董椿霳三人聯合推薦,是排名前十的字中唯一的正面字,反映民眾期望在年底選舉後,能為明年帶來轉變、轉動,讓臺灣繼續向前邁進。
「一個字,代表一年的感受」,主辦單位臺灣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臺在受訪時稱,激烈的縣市長選舉「翻」天覆地,「翻」轉出一個全新局面,希望臺灣從此「翻」出更蓬勃的競爭力。
臺灣年度代表字大選活動於2008年開始,已連續舉辦11年。從2008的「亂」字、2009年的「盼」、2010年的「淡」、2011年的「贊」、2012年的「憂」、2013年的「假」、2014年的「黑」、2015年的「換」、2016年的「苦」到2017年的「茫」,每個字都刻畫了當年的社會意向與民眾想法。
另據了解,同樣從2008年開始舉辦的「海峽兩岸年度漢字評選」活動目前還正在進行中,預計12月14日就將揭曉今年的評選結果。2017年「創」字當選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再往前回溯9年,「震」、「生」、「漲」、「微」、「平」、「進」、「轉」、「和」、「變」曾分別獲評為當年海峽兩岸年度漢字。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