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新冠疫情下
紐約地標書店面臨危機
數萬人伸出援手
一家有風格、有文化精神的獨立書店,對城市的意義非同凡響。
在紐約曼哈頓,有93年歷史的Strand書店不僅向愛書人提供知識與慰藉,還是當地的文化地標。
不僅是好萊塢的明星和編劇,全球各地的名人都是Strand的常客。
但因為新冠疫情,它的生意從年初就受到了打擊。10月底,Strand書店在ins上發布了一條求助,表示今年的營業額下滑了70%,靠貸款支撐了這麼久,店已經要開不下去了,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消息一出,粉絲和路人紛紛伸出援手,僅僅周末兩天Strand就收到了25000個網絡訂單——平常周末有幾百個就不錯了,一名女士更是一口氣買了197本書。此外,還有21個家庭邀請它設計家庭圖書館。
生活再難,也不能無書。Strand的老闆南希·巴斯·懷登(Nancy Bass Wyden)特地表示了對大家的感謝,「我感到自己被潮水般的愛意圍繞。」
01
93年歷史的Strand,
被稱作紐約最棒的獨立書店
雖然經歷過美國經濟大蕭條、二戰、租金漲價等多次危機,但這一次,是Strand在開業93年以來第一次動員人們來買書。
它被稱作紐約最棒的獨立書店,不光海藏各式各樣的二手書籍,最低只要1美元,還有不少稀有品。目前在售最貴的是有喬伊斯親筆籤名的初版《尤利西斯》,價值40萬美元。此外還售出過10萬美元的莎士比亞、1.5萬美元的初版《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菲茲傑拉德等珍藏版書籍。
它有一個稱號叫「18裡書店「,據稱店裡每本書頭尾相連長達18英裡。不管你喜歡什麼樣的書,富裕還是囊中羞澀,都能在Strand有所收穫。
畢竟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它就已經是當地文青的心靈避風港。
1927年,創始人班傑明·巴斯用自己的300美元存款和問朋友借來的300美元在紐約第四大道開了第一家書店。「Strand」這個名字取自一條位於倫敦市中心的道路,狄更斯、艾略特等文學大家曾在那裡生活。
1938年的Strand
那時候的第四大道被稱為「圖書大道」(Book Row),一條街上有48家二手書店。但班傑明總能從私人圖書館或是莊園裡以低價購得珍貴的圖書,這讓Strand脫穎而出,在格林威治村的文學愛好者中走紅。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Strand還獲得了第四大道房東彼得·斯圖維森特的免租特權,等到經濟復甦再支付。後來這條街房租翻倍,斯圖維森特唯獨保持了Strand的房租不變。
在1957年,班傑明的兒子弗雷德把Strand搬到了它現在的地址,今天的主人南希,就是弗雷德的女兒。
©️Strand (Janna Jesson)
雖然經營者已經更替, 但Strand的風格和特色始終沒變。
弗雷德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通過私人房地產和海外渠道獲得二手書和稀有書。他曾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說,「我的部分工作就是研究房地產,它就像尋寶一樣。紐約就是一個極為豐富的源地,這裡有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大學或者華爾街工作,他們就是圖書館。」
而南希更多採用當代營銷模式來促進Strand的銷量。包括推出各種周邊產品,Strand的手提袋就很有名;舉辦文學沙龍、讀者角文藝等活動,你還可以此舉辦小型婚禮。
這裡甚至還出過幾位作家。被提名過福克納小說獎的Mary Gaitskill當過文員,Patti Smith幹過兼職,不過Patti曾說過在Strand工作的感覺並不好。
朋克教母 Patti Smith
02
疫情下面臨危機
但也存在爭議
像Strand這樣的大型獨立書店不止賣書,還很依賴各種活動帶動營業額,他家一般每年都能舉辦400個活動。
而在疫情下,這兩大營業項目都受到重創。
今年三月,Strand就宣布裁員188名員工,「挺過了大蕭條、二戰、網購的打擊走到這裡,這是我們歷史上第一次裁員」。
接下來這大半年,Strand門可羅雀。
南希說,書店今年的收入比去年下降了70%。儘管現金儲備讓他們熬過了持續8個月的虧損,也積極獲得了一定的貸款,但業務的下滑難以逆轉。南希強調,不可能一直用貸款維持營業。
於是在10月底,她在社交網絡上呼籲大家多來光顧Strand。
這個消息打動了很多人。周末,書店門口開始排起長龍,人們不光買書,還訂購禮品卡、節日禮盒等周邊產品,還有粉絲為工作人員買來了披薩和鮮花。
線上訂單劇增,從單日300筆漲到了10000筆,Strand的網站都因此崩潰了。
28歲的維多利亞在ins上看到帖子之後,帶著父母從紐約另一頭的史泰登島趕來,她說自己不敢相信如此重要的紐約文化竟然掙扎在生死一線,所以特地趕來支持。
不過,Strand線上求救的行為也面臨一定的爭議。
這幾年,Strand一直面臨著違反合同和剝奪員工福利等指控,與當地工會關係很不好。前不久還有員工在書店外抗議,表示南希解僱了188名員工,只留下20多人,但她獲得的「薪資保護計劃」貸款可以以保留212個工作崗位。
工會還批評了南希今年購買亞馬遜股票的行為。在傳統書店行業,亞馬遜的書籍網購業務一直被鄙視和不齒,南希購買它股票的投機行為並不合適。
但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他們希望Strand活下來,不論如何,這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和回憶。
03
今年破產的獨立書店們
今年因為疫情,各國的實體產業都受到打擊,文藝更是其中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
Strand被讀者拯救了,但有很多獨立書店沒能堅持下來。
位於巴黎拉丁區中心的吉伯特青少年書店(Gibert Jeune)創立於1888年,已經有132年歷史,是巴黎面積最大的書店,也是很多巴黎人的童年回憶。
朋友在巴黎留學時,老師也推薦他們去這裡購買教輔,各種書都非常齊全。
即便如此,它也沒扛住網購的興起和疫情封城的打擊,定在明年3月閉店。
Gibert Jeune
同樣位於拉丁區的Picard & Epon,專門售賣考古學、古代史和建築類的圖書,已經在今年年中閉店。
Picard & Epon
聖米歇爾大道的librairie Boulinier在六月宣布關閉。
相比法國獨立書店的慘狀,美國獨立書店普遍懂得「求救」。
美國南加州有126年歷史的Vroman’s Bookstore、舊金山獨立書店城市之光都通過籌款、募捐等方式活了下來,但這也多虧了他們本身名氣不小。
城市之光的創始人是「垮掉的一代」詩人勞倫斯·費林蓋蒂,已經有近70年的歷史,對舊金山的文藝氣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美國第一家全平裝書的書店。
城市之光
前不久,位於法國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也發出了它的求救信。它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店」,是巴黎的文化地標。在法國的兩次封城之後,莎士比亞書店也面臨了經營危機。
不過現在莎士比亞書店也收穫了讀者鋪天蓋地的支持。
這個問題不只發現在海外,中國也一樣。
年初疫情嚴重的時候,單向街書店曾像Strand一樣發文呼籲幫助,推出了不同檔位的會員卡,希望粉絲能夠眾籌救店。
先鋒書店也推出了眾籌項目,並邀請讀者購買「圖書盲盒」。
南京先鋒書店
這些年,在強勢的網購面前,書店「賣書」的職能逐漸被取代,但書店本身的意義遠遠大於網站上那咔咔幾次點擊。它不僅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更是屬於每一個閱讀者的金色夢鄉。
在疫情面前,書店遭受了雙重打擊,有的被救了,有的則沒有。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有機會能多走進實體書店,不管消費不消費,至少能多體會幾分書店的溫度。
文、編輯/siri110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資料來源:CNN-New York's Strand bookstores received 25,000 orders in one weekend after asking for help
nyulocal-『It’s Going to Take a Revolution』: Pandemic Exacerbates Tensions Between Strand Bookstore Owner and Workers
Town&Country-How Bookstores Are Creatively Dealing with the Pandemic
紐約時報-The Strand Calls for Help, and Book Lovers Answer
Gothamist-A Brief History Of The Strand, As The Legendary Bookstore Turns 90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原標題:《25000個訂單,這家書店靠情懷起死回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