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0個訂單,這家書店靠情懷起死回生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新冠疫情下

紐約地標書店面臨危機

數萬人伸出援手

一家有風格、有文化精神的獨立書店,對城市的意義非同凡響。

在紐約曼哈頓,有93年歷史的Strand書店不僅向愛書人提供知識與慰藉,還是當地的文化地標。

不僅是好萊塢的明星和編劇,全球各地的名人都是Strand的常客。

但因為新冠疫情,它的生意從年初就受到了打擊。10月底,Strand書店在ins上發布了一條求助,表示今年的營業額下滑了70%,靠貸款支撐了這麼久,店已經要開不下去了,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

消息一出,粉絲和路人紛紛伸出援手,僅僅周末兩天Strand就收到了25000個網絡訂單——平常周末有幾百個就不錯了,一名女士更是一口氣買了197本書。此外,還有21個家庭邀請它設計家庭圖書館。

生活再難,也不能無書。Strand的老闆南希·巴斯·懷登(Nancy Bass Wyden)特地表示了對大家的感謝,「我感到自己被潮水般的愛意圍繞。」

01

93年歷史的Strand,

被稱作紐約最棒的獨立書店

雖然經歷過美國經濟大蕭條、二戰、租金漲價等多次危機,但這一次,是Strand在開業93年以來第一次動員人們來買書。

它被稱作紐約最棒的獨立書店,不光海藏各式各樣的二手書籍,最低只要1美元,還有不少稀有品。目前在售最貴的是有喬伊斯親筆籤名的初版《尤利西斯》,價值40萬美元。此外還售出過10萬美元的莎士比亞、1.5萬美元的初版《愛麗絲夢遊仙境》以及菲茲傑拉德等珍藏版書籍。

它有一個稱號叫「18裡書店「,據稱店裡每本書頭尾相連長達18英裡。不管你喜歡什麼樣的書,富裕還是囊中羞澀,都能在Strand有所收穫。

畢竟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它就已經是當地文青的心靈避風港。

1927年,創始人班傑明·巴斯用自己的300美元存款和問朋友借來的300美元在紐約第四大道開了第一家書店。「Strand」這個名字取自一條位於倫敦市中心的道路,狄更斯、艾略特等文學大家曾在那裡生活。

1938年的Strand

那時候的第四大道被稱為「圖書大道」(Book Row),一條街上有48家二手書店。但班傑明總能從私人圖書館或是莊園裡以低價購得珍貴的圖書,這讓Strand脫穎而出,在格林威治村的文學愛好者中走紅。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Strand還獲得了第四大道房東彼得·斯圖維森特的免租特權,等到經濟復甦再支付。後來這條街房租翻倍,斯圖維森特唯獨保持了Strand的房租不變。

在1957年,班傑明的兒子弗雷德把Strand搬到了它現在的地址,今天的主人南希,就是弗雷德的女兒。

©️Strand (Janna Jesson)

雖然經營者已經更替, 但Strand的風格和特色始終沒變。

弗雷德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通過私人房地產和海外渠道獲得二手書和稀有書。他曾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說,「我的部分工作就是研究房地產,它就像尋寶一樣。紐約就是一個極為豐富的源地,這裡有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大學或者華爾街工作,他們就是圖書館。」

而南希更多採用當代營銷模式來促進Strand的銷量。包括推出各種周邊產品,Strand的手提袋就很有名;舉辦文學沙龍、讀者角文藝等活動,你還可以此舉辦小型婚禮。

這裡甚至還出過幾位作家。被提名過福克納小說獎的Mary Gaitskill當過文員,Patti Smith幹過兼職,不過Patti曾說過在Strand工作的感覺並不好。

朋克教母 Patti Smith

02

疫情下面臨危機

但也存在爭議

像Strand這樣的大型獨立書店不止賣書,還很依賴各種活動帶動營業額,他家一般每年都能舉辦400個活動。

而在疫情下,這兩大營業項目都受到重創。

今年三月,Strand就宣布裁員188名員工,「挺過了大蕭條、二戰、網購的打擊走到這裡,這是我們歷史上第一次裁員」。

接下來這大半年,Strand門可羅雀。

南希說,書店今年的收入比去年下降了70%。儘管現金儲備讓他們熬過了持續8個月的虧損,也積極獲得了一定的貸款,但業務的下滑難以逆轉。南希強調,不可能一直用貸款維持營業。

於是在10月底,她在社交網絡上呼籲大家多來光顧Strand。

這個消息打動了很多人。周末,書店門口開始排起長龍,人們不光買書,還訂購禮品卡、節日禮盒等周邊產品,還有粉絲為工作人員買來了披薩和鮮花。

線上訂單劇增,從單日300筆漲到了10000筆,Strand的網站都因此崩潰了。

28歲的維多利亞在ins上看到帖子之後,帶著父母從紐約另一頭的史泰登島趕來,她說自己不敢相信如此重要的紐約文化竟然掙扎在生死一線,所以特地趕來支持。

不過,Strand線上求救的行為也面臨一定的爭議。

這幾年,Strand一直面臨著違反合同和剝奪員工福利等指控,與當地工會關係很不好。前不久還有員工在書店外抗議,表示南希解僱了188名員工,只留下20多人,但她獲得的「薪資保護計劃」貸款可以以保留212個工作崗位。

工會還批評了南希今年購買亞馬遜股票的行為。在傳統書店行業,亞馬遜的書籍網購業務一直被鄙視和不齒,南希購買它股票的投機行為並不合適。

但對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他們希望Strand活下來,不論如何,這是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懷和回憶。

03

今年破產的獨立書店們

今年因為疫情,各國的實體產業都受到打擊,文藝更是其中最為嚴重的產業之一。

Strand被讀者拯救了,但有很多獨立書店沒能堅持下來。

位於巴黎拉丁區中心的吉伯特青少年書店(Gibert Jeune)創立於1888年,已經有132年歷史,是巴黎面積最大的書店,也是很多巴黎人的童年回憶。

朋友在巴黎留學時,老師也推薦他們去這裡購買教輔,各種書都非常齊全。

即便如此,它也沒扛住網購的興起和疫情封城的打擊,定在明年3月閉店。

Gibert Jeune

同樣位於拉丁區的Picard & Epon,專門售賣考古學、古代史和建築類的圖書,已經在今年年中閉店。

Picard & Epon

聖米歇爾大道的librairie Boulinier在六月宣布關閉。

相比法國獨立書店的慘狀,美國獨立書店普遍懂得「求救」。

美國南加州有126年歷史的Vroman’s Bookstore、舊金山獨立書店城市之光都通過籌款、募捐等方式活了下來,但這也多虧了他們本身名氣不小。

城市之光的創始人是「垮掉的一代」詩人勞倫斯·費林蓋蒂,已經有近70年的歷史,對舊金山的文藝氣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美國第一家全平裝書的書店。

城市之光

前不久,位於法國巴黎左岸的莎士比亞書店也發出了它的求救信。它被評為「世界上最美的書店」,是巴黎的文化地標。在法國的兩次封城之後,莎士比亞書店也面臨了經營危機。

不過現在莎士比亞書店也收穫了讀者鋪天蓋地的支持。

這個問題不只發現在海外,中國也一樣。

年初疫情嚴重的時候,單向街書店曾像Strand一樣發文呼籲幫助,推出了不同檔位的會員卡,希望粉絲能夠眾籌救店。

先鋒書店也推出了眾籌項目,並邀請讀者購買「圖書盲盒」。

南京先鋒書店

這些年,在強勢的網購面前,書店「賣書」的職能逐漸被取代,但書店本身的意義遠遠大於網站上那咔咔幾次點擊。它不僅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更是屬於每一個閱讀者的金色夢鄉。

在疫情面前,書店遭受了雙重打擊,有的被救了,有的則沒有。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有機會能多走進實體書店,不管消費不消費,至少能多體會幾分書店的溫度。

文、編輯/siri110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資料來源:CNN-New York's Strand bookstores received 25,000 orders in one weekend after asking for help

nyulocal-『It’s Going to Take a Revolution』: Pandemic Exacerbates Tensions Between Strand Bookstore Owner and Workers

Town&Country-How Bookstores Are Creatively Dealing with the Pandemic

紐約時報-The Strand Calls for Help, and Book Lovers Answer

Gothamist-A Brief History Of The Strand, As The Legendary Bookstore Turns 90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原標題:《25000個訂單,這家書店靠情懷起死回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英國百年書店憑一條推文「起死回生」
    中新網2月4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已有102年歷史的英國彼德斯菲爾德書店在1月14日遭遇生意低谷,一本書也沒賣出去。於是,書店一位員工在社交媒體發文抱怨,卻沒想到讓書店在一夜之間「起死回生」。
  • 吉利:星瑞上市不到兩個月訂單已突破25000臺
    今日,吉利官方宣布,新車上市不到兩個月訂單已經突破25000臺(截至12月25日)... 自11月1日上市以來,吉利全新10萬級家轎星瑞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今日,吉利官方宣布,新車上市不到兩個月訂單已經突破25000臺(截至12月25日)。
  • 莎士比亞書店「江湖告急」,巴黎還有哪些精緻的書店?
    前陣子巴黎莎士比亞書店「江湖告急」的消息,讓人不勝唏噓。百年難遇的疫情,這家巴黎左岸傳奇的書店也遭遇了經營的困難,誕生於1919年,海明威、菲茨傑拉德、斯坦因等「迷惘的一代」在棺材裡面聽到的話估計也得老淚縱橫。
  • 買音樂書請到這家書店
    上世紀90年代,兩人用音樂學院分配給他們的這間福利住房開了這家書店,主要經營樂譜等和音樂相關的書籍。相比市面上其他的音樂書店,這裡的樂譜類型最為齊全,王務荊指著曲徑深處的庫房告訴小編,書店一共有超過一萬種圖書、樂譜,全上海幾乎無處可尋的總譜在這裡也可以買到,因此,很多著名的音樂家都是這裡的常客。
  • 24小時書店不再,無涉情懷
    朱晨凱 位於原工人文化宮地下一層的24小時書店天一書房,在閉店4個月後重新在海曙印象城開業,營業時間從每天24小時縮短為12小時。 書店是城市情懷的象徵,四年前的世界讀書日,寧波第一家24小時書店天一書房開業。
  • 誠品書店將情懷營銷玩到了極致……
    其實,誠品書店在全國開了約50家分店,而敦南店是由吳清友先生1989年創立,在所有店鋪中唯一一個從1999年開始就持續24小時營業的書店。在書店的功能逐漸衰退後,誠品書店重新定義,將畫廊、酒窖、創意空間、咖啡店等商業形式與書店結合,形成了休閒生活的「博物館」,也成了當地人生活娛樂和活動精神食糧的最佳港灣。
  • 書萌書店行——武漢獨立書店行
    01最年輕的老書店:立光書店我們在武漢的時候,恰好趕上立光書店的新店開業,這家店位於武漢解放大道的武漢天地壹方北館2樓。在5月31號,這家店與整個shopping mall同時開業。立光新開的這家書店,其實面積並不大,大約300平米。一入大門,我們就被三大張展臺吸引,這展臺本身設計的高度並不高,但是靠書的複本累積,成年人不需要彎腰就能拿到。書店開業的第一天,展臺上的很多書都是打五折銷售。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圖書產業的渠道部分已經在悄然發生變化了,這一點,作為書店業大拿的廖美立深有感觸。在中國,書店圈的人大概不會有人不知道廖美立,她一手參與打造了誠品書店,之後又成為方所書店的總顧問,與之相伴到今年是第十個年頭。
  • 店鋪被退訂上千本掛曆 老闆犯愁:走銷量靠企業訂單
    店鋪被退訂上千本掛曆 老闆犯愁:走銷量靠企業訂單   記者走進最靠東的一家書店,店主守著滿屋的年曆,正在玩電腦。她告訴記者,「賣年曆一般是9月進貨,10月上貨,11月各個單位就開始訂購,12月個人購買者較多,年底出完貨。」  記者諮詢是否還有單位來訂購掛曆,這名店主有些驚訝:「現在哪個單位還讓訂掛曆?」店主稱,10月底中央禁止公款送年曆的通知一出,部分已經訂了掛曆的單位要求退貨,涉及到上千本掛曆。
  • 日本獨立書店指南|10家標杆書店告訴你,光有情懷可不夠
    大玻璃窗前是孩子們的繪本角。書店還供應三明治和咖啡。培根、麵包等食材均來自當地的老鋪。Ukiwa是個只有三萬人口的小鎮。鎮上只有三個書店,另外兩個一個是商店街上的老書店,一個是大商場裡的連鎖書店。也是以此為契機,2008年,她在咖啡館的隔壁開了橙書店。這家書店好像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吸引力。它的常客裡包括了村上春樹等著名的文化人,也經常會舉辦一些很有質量的讀書活動。不知不覺中,橙書店已經名揚全國。
  • 【產經】臺灣誠品書店是否可以破解大陸民營書店的「關門」結局?
    在實地觀察後,我深深感到,誠品書店之所以能達到今天這樣的高度,如果硬要「濃縮」原因的話,大概是這三點:第一、多元化經營。最近幾年,全世界的出版行業都是微利行業。從1989年創辦以來,誠品書店就不僅僅是賣書。當時這個書店還在一樓經營高級餐廳、代理英國瓷器等。這種「不純粹」的雍容華貴還是很容易在喜歡書、喜歡典雅生活的人群中引起共鳴的。
  • 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求救,眾籌,危機,直播,這幾個詞一起擺在了實體書店面前。 早在實體書店的命運引起關注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在餐飲業和旅遊業掀起了波浪,而現在,它已經觸及到更多的商業領域。
  • 在香港逛書店
    書展整體而言和上海的差不大多,更精緻一些、豐富一些,主要是見個世面。在中大這裡買書,也彌補了前一日在沙田中大校園裡找「中大小書店」的遺憾,爬半天山到門口才發現周末不營業,氣死個人。買了老字典和好玩的內地小冊子(內地書也還是要來香港:)購書單:《國音廣州音對照辭淵》 港《四用成語辭典》 新加坡《佛學小辭典》 臺《簡易漢語會話》 中國內地(只寫個「中」會被噴吧?)
  • 有意思 | 日本獨立書店指南:10家標杆書店告訴你,光有情懷可不夠
    開這家書店的契機很偶然,只是因為搬家時發現新家裡放不下這麼多的書。他在為工作室找地方的時候,恰好又發現這裡很適合拿來做店面。主營設計類圖書的<Books and Sons>便誕生了。大玻璃窗前是孩子們的繪本角。
  • 斥資上億元開店、停業80多天,如今這家書店怎麼樣了?
    商務君按:武漢首家24小時書店、馬雲多次打卡的書店、「湖北首富」的書店……這家書店的標籤有點多,它到底是怎麼經營的呢
  • 遇見最美書店 | 弘道書店:25年磨一劍,情懷鑄傳奇
    論一間書店的「基因」  「基因」,弘道書店項目總監舒豔說出這個詞時,眉目間滿是先天獨享的優越感。「弘道書店與別的書店相比,有著基因上的根本區別。」舒豔說,「很多書店都是其他產業跨界做配套,而弘道的企業基因就是圖書經營。二十多年來的積累,我們與全國上千家出版單位都有合作,在圖書選品方面,有獨到的優勢。」
  • 日本最「低調」雜貨店,300年沒倒閉,靠一塊抹布就起死回生
    尤其是無印良品之類的日系店鋪,在國內有很高的人氣,然而實際上日本有一家最低調的雜貨店,在日本人的心目當中,比無印良品要更接地氣,甚至於歷史長達300年始終都沒有倒閉,就算是在經濟最低落的時期,也靠一塊抹布就起死回生
  • 鄭州24小時書店調查:多家書店放棄,深夜的燈還能亮嗎?
    在回聲館之前,鄭州第一家吃螃蟹的24小時書店是書是生活。2014年,在宋寨南街的這家書店,依託社區服務中心的地租全免優勢,試運行周五、周六兩天24小時不打烊。後來,在經營屢陷困境的情況下,書是生活幾易店址,如今在經六路黃河路交叉口南側。  書是生活還在堅守24小時嗎?
  • 「被網紅書店毀掉的年輕人」?不存在的!
    臺北誠品書店 書店的浪漫需要精明來保護。正如我們所見,情懷至上的良心書店如光合作用、雕刻時光、風入松、野草書店因經營不善而陸續倒閉。先活下來,才是一切的根本。但只靠賣書真的很難生計。「我本以為準備一點小本錢可以賠5-8年,沒想到一直賠了15年。」 吳清友坦言。
  • 這家全球最酷的書店要謝幕了......
    1989年,第一家誠品書店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市仁愛敦南圓環建成,如今已走過30年的發展歷程,在臺灣、香港、蘇州都能尋覓到它的身影,在海內外共擁有50家分店。這家臺灣本土自創品牌,跟一般印象中的傳統書店迥然不同。一踏進誠品敦南店大門,就可以嗅到書店內附設雅座所飄逸的濃濃咖啡香,伴隨著書香,兩種香氣在空氣中奇妙結合,散發出迷人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