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為單向街書店求救,實體書店該怎麼撐下去?

2020-12-26 騰訊網

求救,眾籌,危機,直播,這幾個詞一起擺在了實體書店面前。

早在實體書店的命運引起關注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在餐飲業和旅遊業掀起了波浪,而現在,它已經觸及到更多的商業領域。一直以來,人們賦予在實體書店身上的意義,跟情懷有關,跟文化地標有關,在吸引外界關注的同時,也喚起了人們過往跟書店有關的記憶。在討論實體書店命運時,除了商業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什麼?

實體書店生存現狀:

客流量銳減,現金流受損

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體書店的現狀。2月24日,在全國抗擊疫情一個多月後,單向街書店以一封「求助信」和「邀請函」,將書店業的艱難處境公之於眾。他們在開頭直言「疫情遲遲沒有盡頭,書店撐不住了。」

緊接著給出一組數據,「截止到 2 月 24 日,在疫情蔓延的一個月裡,我們僅剩的 4 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而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其中一半還是愛書如命的同事自己買走的。預計書店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之多,對這個本來就利潤微薄的行業來說,這意味著絕境。」

單向街書店眾籌續命

就在第二天,南京的先鋒書店也發起了眾籌,讀者可以以98元(優惠後為85元)的價格購買兩本盲選書籍,從而為書店助力。此後先鋒書店又發起遊學眾籌項目。

言幾又華東市場副經理李佳斌在採訪中介紹,言幾又上海地區的店面一直堅持營業,客流量只有兩位數,而杭州的門店春節過後全部閉店了。按照同比去年情況,營業額至少下降了九成。

言幾又書店(來源於網絡)

在諸多公開表述中,我們能明顯感到,實體書店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閉店或客流量銳減所帶來的現金流受損。實體書店生存困境引發關注後,中國實體書店聯盟(書萌)發布了《2020年春節實體書店緊急調查分析報告》,中宣部印刷發行局也下發通知,指導各地對今年前兩個月出版物發行單位特別是實體書店經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除了個體的表達外,我們來看看中宣部印刷發行局的調查數據怎麼說。據統計,參與抽樣調查的1021家實體書店中,有926家暫停營業,佔比達90.7%。停業期間,許多中小型書店需要承擔高額的店面租金、物業費用和員工薪酬,並產生圖書積壓、貨款賒欠等一系列問題。即使恢復營業,經營預期也不樂觀,43.7%的書店表示上半年營業收入將下降50%以上。

現金流牽涉到實體書店是否還能活下去以及如何活下去的問題。

實體書店作為傳統文化經營場所,需要大量的人氣聚集,需要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來推動消費。受疫情影響,不少讀者對公共場所集會感到恐懼,很難到實體書店參加活動和購書消費,其承載的公共文化服務功能進一步弱化。寒假、春節、開學,本是實體書店開展文化經營活動的3個熱點時段,但受疫情影響,春節期間舉辦的活動寥寥無幾,開學也一再延期。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的調研還給出了預估,讀者到實體書店消費的心理恢復期至少要2—3個月。時間與資金共同構成了實體書店的壓力。

實體書店各自擁抱自己的命運

除了品牌性連鎖書店,這個商業領域中還有其他參與者,那是否危機對於所有實體書店而言都將「一視同仁」呢?

「書萌」所發布的分析報告對疫情之下各類實體書店境遇做出了幾點宏觀判斷,他們認為以商業綜合體作為主要載體的品牌性連鎖書店,當前的實際情況在可控制範圍內。依據分別是對租金減免,帳期問題以及人工成本的分析,「部分品牌連鎖書店進駐的一些全國性連鎖商業地產早已公開表態,租金減免及優惠的力度至少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七,部分減半,部分全免。萬達、華潤等巨頭給出的優惠條件都在免租一個月左右。在帳期方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品牌書店在出版供應商方面也有帳期的優惠條件。部分供應商表示,一般是年結(年底結算一次),而帳期至少會在6個月以上,因此供應商貨款也不是這些連鎖書店當下的主要壓力。」

一些地方政府也出臺了針對書店的專項扶持政策。2月19日,北京發布《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共計28條,有多條直接涉及書店。

2月26日,有關部門就2020年北京市實體書店扶持工作發出緊急通知,提出包括預撥3月至6月的房租補貼在內的16條措施。3月1日消息顯示,首批扶持資金3月中旬到位,而往年的扶持資金一般都在當年10月下放。除了北京發布扶持政策,蘇州也發文為文化和旅遊中小微企業提供扶持。

連鎖品牌書店的境遇不足以代表廣大的中小實體書店,災難的中心又是哪種類型的實體書店?我們可以看看另一部分實體書店在疫情期間的故事,他們代表著另一部分的命運。作為獨立書店,這些店有可能在街頭巷尾的不經意處,經歲月沉澱成一道風景。

肖南是一家古書書店的老闆,1月21日她和先生關閉了書店,停止經營,對她來說意味著整個家庭沒有收入來源。作為一家古書書店,她也擔心書店裡的書長期無人打理而發黴受潮。古書書店有著自己固定的受眾群體,肖南的一貫的主張是不做社群、不做線上,希望人們可以走進書店自己感受。由於沒有線上渠道,在如今的疫情下,她面臨著巨大的資金壓力。

張先生是歲月書坊的老闆,他在武漢經營著一家50平米的獨立舊書店。二十年來,這家書店在春節期間從未關過店,但今年,在武漢宣布封城的那一天下午,他不得不關門閉店,而開店時間正在無期限地延遲。為了應對電商衝擊,歲月書坊也開設了網店。可惜,目前快遞停擺,最近,因為無法發貨,超過四成訂單都被買家申請退款。書店不是暴利行業,在他的自述中有這樣一段話,「經營書店這麼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微利,甚至很多時候利潤都也變成了貨源存在庫房裡了。目前封閉情況下,我個人的經濟狀況已經不足以支撐多久了,如果下個月還不能解禁的話,我必須要找朋友借錢才能活下去。」

正如「書萌」創始人孫謙所說,此次疫情中,壓力最大的書店是中小型書店,房租、工資、貨款壓在身上,主營業務單一,沒有收入很容易被壓垮。往常2、3月其實是書店一年中資金流最脆弱的時候,因為書店要給員工發工資、給供應商結貨款、要採買進貨等。

這些故事同樣也是商業的故事,書店除了作為一個文化空間,也是一種商業形式,繁榮與關門也逃不出行業運轉的規律。「一定會有一批實體書店在後續的時間內消亡,我們無法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但依靠自救和外部的幫助,可能會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

即使沒有這次疫情,有關實體書店命運的話題也經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在資深出版人趙強看來,書店是一種特殊的商業,它往往與公眾的情懷和文學理想聯繫在一起,具有很強的話題性。而這次也大可不必焦慮,行業中總有個體起起落落,大浪淘沙之下最具生命力的書店將得以存活。

情懷之外,熬過危機還缺點什麼?

情懷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況且不是每一位讀者都願意為情懷買單。單向街書店親自下場自救,在網絡上激起人們的關注,眾籌的成功以單向街強大的粉絲基礎為前提,更離不開創始人自身的號召力。

在微博上,影視明星姚晨都呼籲「這光景還敢開實體書店的,都是孤膽英雄。這場疫情,讓已經堅持了15年的單向街書店也扛不下去了。現眾籌渡難關,懇請大伙兒出手相助。」誠然,引起關注,依靠眾人力量為生存續一把火,能給書店多一點時間熬到疫情結束,熬到人們對公眾場所活動恢復信心。但下場自救需要考慮的問題遠不止調動情懷。

受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影響,很多書店的自救活動還包括啟動「直播帶貨」、試水線上銷售。2月20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聯合150多家書店在線上開啟了「書店燃燈計劃」的第一期,據了解,此項活動每兩周舉行一次。鍾書閣在2月4日開啟了首場淘寶直播,一個月內連播7場。鍾書閣網絡直播項目負責人金鐘書表示,未來準備將淘寶直播擴展到全國24家門店。湖北新華書店通過線上平臺發起「春節在家讀好書」活動,邀請優質專家在線與讀者分享閱讀。開發實體書店的跨界功能,成為除了眾籌外的另一場自救行動。但是,實體書店還應該注意到,在京東、噹噹、淘寶等電商平臺的折扣衝擊下,但就賣書而言,他們已經流失了很多顧客。

「如果買書的目標很強的話,網購比實體書店優勢大多了,不僅折扣大貨品也全。」在文學愛好者張誠看來。「很多書店重在裝飾,沒有了純正賣書那種感覺了。」而在直播領域中,實體書店顯然也都是新手,怎麼調動直播間氣氛,如何精準推薦,對於他們而言還有很多技巧需要探索。

濟南市新華書店直播畫面

「實體書店應該考慮如何激活沉睡著的功能了。」趙強認為,危機更應該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機會,實體書店可以利用疫情期間進行員工培訓,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更可以在優化服務上下功夫。「私人定製服務,圖書選品師還有閱讀顧問等功能都是目前實體書店可以探索和開掘的領域。」

中宣部印刷發行局在調研報告中對實體書店困境與出路的思考顯得更加細緻而具體。「儘管疫情對實體書店造成衝擊,但也倒逼書店開始自我反思,加快調整經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服務方式上,要堅持場所與社群相結合。在經營模式上,要堅持線下與線上相結合。在業態形式上,要堅持主業與多元相結合。」另外,在政府部門扶持的同時,實體書店自身需要在產品、業態、渠道上進行轉型升級,更加適應當前新零售和新消費需求。

在當下,實體書店生存的話題能引起關注,是令人欣慰的,這表明還有很多人在關注著城市文化空間的建設。一個實體書店的結業,往往附帶著人們對過往自己追求精神世界的回憶,以及當下對閱讀既喜愛又疏離的矛盾,這種情緒的粘連讓讀書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也讓與此相關的商業主體思考命運該走向何方。

來源:中國環境新聞

編輯:公子明珠

版權聲明

中國環境報社旗下媒體包括中國環境報、《環境經濟》雜誌、中國環境APP、中國環境網、中國環境新聞微信、中國環境新聞微博等。為維護自身版權利益,制止非法轉載行為,特此鄭重聲明如下:

1、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凡在網際網路、移動客戶端、微信和微博等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須事先取得中國環境報社的書面授權後,方可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和轉載,且必須為作者署名,並註明來源,同時按有關國際公約和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向中國環境報社支付版權費用。

2、任何媒體機構及營利性組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中國環境報社所屬版權的新聞作品。對於侵權行為,中國環境報社將予以警告。

3、對於警告無效者,中國環境報社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公開譴責、向國家版權行政主管部門舉報、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訴訟等多種措施以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屆時產生的一切後果由侵權人承擔。

4、對於各類非法轉載行為,歡迎讀者舉報。

相關焦點

  • 單向街書店眾籌自救:疫情會是壓垮實體書店的最後稻草嗎?
    2月24日,是單向街成立15周年的日子。單向街的慶祝方式,就是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眾籌求助計劃,打出了「走出孤島,保衛書店」的煽情口號。15年至少求救過三次單向街創立於2005年,業主在2009年續約時加租,單向街開始了第一次求救。求救的結局是,另外一個商業地產項目願意引入網紅書店。單向街和新業主的合作條件是,免收租金,但按照收入進行分成。
  • 單向街眾籌求救,實體書店到 「續命一刻」?
    單向空間解釋,通過「眾籌」求助自救是不得已而為,因為「我們僅剩的 4 家實體書店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全部閉店,北京愛琴海店已於去年年底停業。而大悅城的整體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
  • 許知遠低頭:每天只賣15本書 單向街書店求眾籌續命
    事實上,以知識分子自居的許知遠始終對商業世界若即若離,無論是創辦單向街書店,還是做出版物,或是舉辦文藝沙龍,搞文創設計,他都是一個非典型創業者,對商業邏輯始終持有懷疑的態度。可在當下嚴峻的形勢下,許知遠的非典型創業正遭遇一個極大的考驗,而與他一起接受挑戰的,還有眾多游離在生死邊緣的實體書店。
  • 僅剩一家書店營業 單向街發布眾籌計劃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伍碧怡)2月24日,本應是慶祝成立15周年的日子,單向街書店卻在官方微信發布眾籌求助計劃。眾籌計劃中,包括有50元、200元、600元、2000元、8000元五個檔次。
  • 單向空間眾籌續命,背後是實體書店的集體「呼救」?
    2005年,許知遠、於威、張帆等幾個年輕媒體人在圓明園的一座院落裡創辦了「單向街圖書館」,一直不盈利。而後改名「單向空間」,到伴隨著「許知遠」個人IP影響力,單向空間旗下出版、沙龍、咖啡和新媒體以及文創全方位發展,為一代年輕人提供了文化和精神空間,也提供了書店商業化探索的典型案例。
  • 快撐不下去了!紐約百年書店向讀者「求救」
    美國紐約的文化地標「思存書店」(Strand bookstore)因新冠疫情衝擊生意慘澹。書店老闆24日發文呼籲讀者買書,坦承這家百年書店「快撐不下去了」。書店老闆南希·巴斯-懷登是第三代傳人,她的爺爺1927年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百老匯大道和第12街交匯處創辦這家書店。
  • 紐約百年書店向讀者「求救」 坦承「快撐不下去了」
    美國紐約的文化地標「思存書店」(Strand bookstore)因新冠疫情衝擊生意慘澹。書店老闆24日發文呼籲讀者買書,坦承這家百年書店「快撐不下去了」。書店老闆南希·巴斯-懷登是第三代傳人,她的爺爺1927年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百老匯大道和第12街交匯處創辦這家書店。
  • 對話的精神:第六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完整日程
    第六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將從 2021 年的首月開始,在北京、杭州、珠海與青島四座城市,通過 沙龍、展覽、工作坊、課程、頒獎禮 等多元的活動形式,關注文學、戲劇、傳媒等領域的最前沿的變化,重塑公共空間和知識共同體,與世界的演進和社會變遷互為映照,在每一次巨變中竭力捕捉新的時代精神。
  • 2020 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年度編輯候選全名單
    編輯更甚,他們是為作者編織「嫁衣」的裁匠——隱於文字與紙頁之後,付出著常常不為人所見的貢獻。今年的疫情,給編輯們的工作設置了許多新的障礙。但他們一如既往地跨過這些障礙,以穩定的水準和超越常人的耐心,為中文讀者帶來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今天,我們公布第六屆書店文學獎的年度編輯提名名單,他們由讀者的提名,100 家本土書店的投票產生。
  • 書店帶來的安全感,什麼都不能剝奪|百家故事
    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求救,並因其常年積累的良好聲譽和流量而獲得了有力的迴響。微博上,姚晨、江疏影和坂本龍一都轉發了,還有常年對各種公共事務發聲的博主曬出充值記錄,其中,有350萬粉絲的攝影博主竹子充值了4800元,約等於豆瓣書店的微信推書兩天的收入。
  • 單向空間求救 發起眾籌續命!雲逛書店、外賣點書、火鍋配書...
    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份邀請函,15年前,我們創辦單向借時,就希望它不只是一家書店,更是生活和精神方式......」今天上午,一條標題為「走出孤島 保衛書店丨堅持了15 年的單向求眾籌續命」在朋友圈刷屏,點開文章,開頭就是許知遠親自錄製的一段「求救語音」。這場疫情來勢洶洶,影響各行各業,實體書店自然無法倖免。
  • 熱情與驕傲 | 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完整名單出爐
    12 月 28 日下午,松社代表來到杭州,受邀成為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頒獎者。在頒獎典禮現場,歷經世界、失語、時間、創造、困境五個主題敘事,9 部年度作品和 7 個年度作者大獎全部揭曉。這份獲獎名單和所有獲獎者的發言成為2019 年的一份年終總結,同時開啟新的一年。
  • 實體書店未來怎麼發展_澎湃新聞-ThePaper
    X 實體書店未來怎麼發展未來實體書店是否還能生存?實體書店怎樣才能活得更好?實體書店的未來可能是什麼樣的形式?  實體書店經營維艱,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不捨得實體書店從生活中消失,因為實體書店有它的意義。  曾經,當網絡書店興起時,我們欣慰書店的「空間」終於可以無限擴展,囿於坪效而不得不在實體書店下架的長尾書終於可以在網絡書店遇見它的讀者、實現銷售了。
  • 轉型「學習場」,實體書店未來可期
    據《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7萬家,2019年國內關閉了500多家書店,但新開書店數量超4000家;而《2019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則顯示,網店圖書零售碼洋規模增長較快,同比增長24.9%,規模達715.1億元;而實體書店繼續呈現負增長,同比下降4.24%,規模為307.6億元。
  • 實體書店之惑
    今年1月,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部門聯合出臺的《福建省實體書店扶持資金資助項目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實體書店扶持資金採用項目補助、獎勵、貸款貼息等方式,重點扶持『專、精、特、新』的特色書店,發展連鎖經營和構建網絡發行平臺等方面成效比較明顯的書店,在文化便民服務舉措和方式等方面有創新的書店,以及積極推動全民閱讀的書店。」符合條件的實體書店最高可獲得20萬元扶持資金。
  • 高校實體書店路在何方
    重慶高校實體書店的生存現狀如何?高校實體書店對於校園文化的建設,推廣全面閱讀將起到怎樣的作用?高校實體書店又該怎麼建?連日來,記者就此對我市多所高校進行了調查採訪。  高校實體書店日子不好過  在西南大學禾豐樓教職工食堂背後,有一家時而開門、時而歇業的書店。
  • 疫情後的實體書店何去何從?誠品書店創辦人給出深度解讀
    年初,他們開始自己做線上音頻課,還開通了線上方所商城,每家書店的店長可以針對當地周邊用戶特性自行決定各自商城內的選品。直播也某種程度成為實體書店自救的一種方式,早在今年3月,單向空間就曾聯合包括先鋒書店在內的其他五家實體書店發起了一場名為「保衛獨立書店」的直播活動。
  • 臺北誠品書店敦南店即將關閉,實體書店今年怎麼了?
    「不後退已經很好了」,這樣的知足,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文 | 危老怪 編輯 | 沈小山 今年,書店界身陷「水逆」期。 2019.10.22,單向街書店愛琴海店宣布撤店倒計時,撤店時間,2019年12月31日。
  • 疫情中後期實體書店的「危」與「機」
    實體書店不是依靠幾句漂亮的定位語、幾位設計大師、幾處打造的場景就能生存下去。實體書店生存的關鍵在於前期的準確定位和中期的有效運營,空間再造只是賦予了更好的手段。我對實體書店現在的定義是:依託出售圖書及其他產品、組織活動、開發空間、服務會員來獲得收入的、具備文化元素的商業場所,由此而來就是實體書店的定位必須以經營且獲利為目的。
  • 實體書店六問
    在此狀態下,最值得關注和緊迫的事情是:書店需要徹底轉型,並在此基礎上升級,這和出版社的順序正好相反,更具挑戰性。基於這個觀點,我覺得最大也是最積極的變化是:從業者都知道了整個書店功能和從業團隊都要發生變化才能轉型,否則怎麼做都是擺設。我對於實體書店的觀察更專注於其轉型的邏輯性和對於文化精進、新技術、文化延展的把控能力,分成以下幾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