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8 日下午,松社代表來到杭州,受邀成為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頒獎者。在頒獎典禮現場,歷經世界、失語、時間、創造、困境五個主題敘事,9 部年度作品和 7 個年度作者大獎全部揭曉。這份獲獎名單和所有獲獎者的發言成為2019 年的一份年終總結,同時開啟新的一年。
▲作家、單向空間創始人許知遠在頒獎現場
「不管是作家、學院教授,還是藝術家,所有跟知識領域、思想、文化有關的人,對自身的使命感應該確定無疑,不能因為面對空前的反智浪潮,我們就喪失自己內心的準則。讀書人的驕傲是對世界非常廣闊的好奇心,那些狹隘的標籤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世界真誠的態度。每年的書店文學獎,我們都希望做到豐沛,不單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詩歌、小說,同時希望音樂人、孤獨的冒險者出現。
「我始終希望和我的同事、周圍的書店、作者形成共同體,我們會批評對方,也會真誠讚揚對方。我希望這一切是真摯的,不是刻板的。」
——許知遠
周雲蓬
▲作家周雲蓬在頒獎現場
旅行文學獎頒給視障的寫作者需要膽識和眼光。我是被迫地以自己的角度跟世界打交道,這是視覺的時代,別人靠視覺,我是靠耳朵和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本屆年度旅行寫作獎是由特約合作品牌【時差島】特別支持。
汪天艾
▲翻譯家汪天艾在頒獎現場
今年剛好是我做文學翻譯的第十年,今天我需要感謝一下你們請來的兩位嘉賓。這本書是由我們第一次完整譯介引進,但最早把皮扎尼克的一組詩介紹到漢語語境裡的,其實是杭州的蔡天新老師,所以很感謝他當時讓中國有了第一批皮扎尼克的讀者。另外,十年前我剛開始念大學並且剛開始嘗試做文學翻譯的時候,我問我的翻譯老師:「文學翻譯到底要怎麼才可以做好?」當時他引用了周克希老師的一句話,說「文學翻譯最重要的是要善感和耐靜」,今天在現場看到周克希老師,我特別感動和開心,希望接下來繼續耐心努力地把文學翻譯做下去。
陳以侃
▲批評家陳以侃在頒獎現場
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一個「失語」的階段,人的開心、高興、喜慶、憤慨、情緒都是過於整齊,以至於失去了自己的聲音以及想要的某種狀態。所以我想要找到能夠讓我真正高興的東西,並且我找到了。我聊的很多書、喜歡的很多作家都是能夠讓我高興的,那種情緒正是我想要的接近於「高興」、滿足我「閱讀欲望」的狀態,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喜悅,是最不受控制,是很自我的東西,是屬於我的。也希望在新的十年到來之際,我們都能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高興著。
反派影評
我希望大家更多去關注其他被提名的自媒體和 NGO,他們是木蘭花開、六層樓先生、林象文化和打邊爐。其實我們只是說話的,而他們當中的很多朋友都在身體力行做事,做事比說話重要。我們只算是蹭電影熱點,而其他領域——尤其民生領域——的自媒體,才更值得也更應該被注意到。
高興
▲編輯高興在頒獎現場
我平時是一個憂傷的人,但今天我必須高興了。在這個世界上,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本身就是一種獎賞,天賜的獎賞,沒有想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還能夠贏得認可,已經是獎賞中的獎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肯定要付出代價的,辛苦邊緣艱難孤獨種種,而文學是最好的祝福。
周克希
▲翻譯家周克希在頒獎現場
我至今為止的人生大致上可以分為兩段,33 年數學,37 年翻譯。中間交叉著 10 年。從數學改行翻譯以後,時不我待的感覺始終伴隨著我,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原則,看淡名利。既然自己起步晚就更不應該把時間花在去填寫申請表格,去寄送一大堆參評參獎樣書……這一類事情上。因此我跟這樣那樣的獎項好像總是無緣的。今天在沒有提過任何申請,沒有跟主辦方有過聯繫的情況下,單向街把這樣一個獎項頒發給我,我很意外,也很感動。譯者用心血譯出的作品不是投進水裡就悄然沉默的石子,有人在關注他們,關心投下石子的人,在浮躁的年頭,還有什麼事情比這更令人感動。
*本獎項由首席合作品牌【單農】連續第三年提供支持。
袁凌
▲青年作家袁凌在頒獎現場
三年前我曾提名過這個獎項,當時還是一本大家不知道的小說。我在不怎麼年輕的年紀獲得了今年的青年作家獎,所以我在想,青年跟年輕不是一回事。某種意義上,青年是一種克服時間,克服人生障礙的努力。青年也許意味著是一種精神,意味著我們保持一種思考能力,一種對時間的洞察。它不是看眼前、看局部、看當下一切所得是否可以馬上變現的功利心,而是關心未來的事情,關心遠方,關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以及更廣大的人,關心他們的存在和他們心靈的這樣一種精神。這使得青年這個詞變得有意義。
今年很多年輕人很喪,甚至某種程度上感到絕望。其實絕望、抑鬱、喪都不會得到什麼。所以我們為什麼不積極一點。不管是單向空間、單讀還是我們自己,也許在將來我們都不再年輕,但是在心靈上永遠有年輕狀態。我們的心靈會向更長遠的時間敞開,思索跟我們的身體離得遠但跟別的人、跟未來離的更近的主題。這可能就是我們這些人聚集在這裡的意義。
*本屆年度青年作家獎由【單向街公益基金會】特別支持。
▲年度作品獎頒獎現場
《黑羊與灰鷹》
三輝圖書編輯 高蔚雪
想像一下,現在的中國讀者讀 80 年前一位英國女性知識分子行走南斯拉夫地區的文字記錄,其實整個閱讀過程像這本書的作者麗貝卡所翻越的重重山脈一樣,過程很艱險。很多時候我們試圖走進他人,但連我們自己去觀察的對象都不相信這樣的可能,就像《黑羊與灰鷹》這本書所描述的一部分南斯拉夫地區的人民一樣。但我覺得,正因為有像麗貝卡這樣的作者,我們才看見了傾聽和言說的可能和意義,這也是我們相聚在這裡的意義。
這本書在去年此時出版,來到中文世界剛滿一年,好像跟單向街比起來還很年輕,但我做這個選題是在 2014 年。譯者許小凡開始翻譯的時候還在諾丁漢做博士,現在已經是北外的青年教師,五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書的英文版是 1998 年出版,30 年前了,作者戈登開始做艾略特研究是1919 年。艾略特寫給他的《靜默的聖女》在封禁了 50 年之後,上個星期在普林斯頓剛剛重見天日,這是很激動人心的事情。艾略特評價帕斯卡爾的時候說,「帕斯卡爾將會被每一代人重新研究,不是他們變了,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對帕斯卡爾以及對像和他享有同等地位的人的看法,是人類歷史的一部分。」不知道他寫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自己的身後,戰勝時間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穿透它。
《羊之歌》
活字文化副總編輯 劉淨植
▲年度作品獎頒獎現場
《有所不為的反叛者》
北京大學教授、《有所不為的反叛者》作者 羅新
對研究歷史的人來說,被說文字好是一種罪過。但我個人認為學者和文人不應該分開,一個好的學者也應該是個好的文人,是現在這個時代讓學者和文人截然而分。古代有一種說法,叫「考據、義理和詞章,三者兼得,視為大者。」有了考據、義理還不能算作一個好的學者和歷史學家,還應該辭章好。得到這個獎是對我在書裡表現出的詞章的鼓勵。因為今年的時間很特殊,是「五四」一百周年,所以出「五四」相關的書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感謝文景對這本書出版付出的努力。
《費孝通晚年談話錄(1981-2000)》
三聯書店出版社、《費孝通晚年談話錄(1981-2000)》責任編輯 唐明星
《費孝通晚年談話錄》有別於費老早年的《鄉土中國》,這是他生命最後 20 年對學術歷程的反思。在這個思想過程的背後有很多鮮活的人物和活動,還有他溫暖的記憶,有很多推己及人的理解和對一代學人的解讀。書裡披露了很多罕見的史料,這些史料背後有著費老很多前瞻性的思考,而且這些思考完全是立足現實、解決問題的角度。這本書對很多領域的學者或者個人,都有很重要的啟發價值。費老曾經說過,「文化要靠傳的,希望有人把我的東西弄出來,傳下去。」這本書擔負著這樣的重要使命。
▲年度作品獎頒獎現場
在我們這個時代,對平庸的敬意已經夠多了。我們其實很遷就,我們不知道大眾具體是指誰,我們很遷就環繞著我們的聲音,我們已經幾乎被這些聲音淹沒,沒有時間去辨別它到底是平庸的還是獨特的,我們有太多自以為獨特的見解,最後匯成了一個平庸的洪流。而且,當我們的一些東西成為一個集體性的東西的時候,就無法再評判它的善與惡。可文學裡頭有很多的新的東西不是因為我們遷就平庸獲得的,獨特的東西都是首先跟平庸決裂然後才做出來的。我期待著,有更多不甘平庸的作品出現,也有更多不甘平庸的讀者能夠認出它們,閱讀它們,讓它們留存下去。
這本書裡有一個地方寫到一個尼姑庵收養了一個女娃子,那個女娃子帶著山匪去一個洞窟裡,點著火把看洞壁上繪的佛像、菩薩和城池圖。出來以後女娃子讓山匪閉上眼睛,問他聽到了菩薩沒有,他說聽到了。問他聽到佛祖沒有,他說聽到了。問他還聽到什麼,他說還聽到城池開男男女女湧進城,聽到開著有典當行,還聽到巷子裡頭有狗叫喚。這是我小時候的經歷,我們那時候去山裡面,去所謂的洞窟,後來發現那是人家的墓穴。去那個地方玩耍,時間久了驚恐退卻,想著很美妙。寫作以後我經常回想起那種感覺,其實寫小說和那一刻的感受相通,很多時候通過書寫,通過文字,穿越時間和空間,抵達肉身無法抵達的地方。
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獎邀請六家書店代表為年度作品頒獎,六家書店分別為南書房,烏託邦書店,松社書店,牡蠣書店,風雨書店,半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