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與《新世界》:命運與人性交織的矛盾與掙扎

2021-01-09 Mars的寫字檯

《無間道》與《新世界》這兩部電影,是我在我心中犯罪題材最經典的兩部影片,它們都取材於「臥底」這個主題,但是卻走向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道路,無論從表現手法,還是核心思想都截然不同。

這兩部優秀影片的異同點,也正是中韓兩國導演,在對於「臥底」這個處於黑白之間的職業的一種不同看法。

電影是靈魂的藝術,一部優秀的影片能夠觸動人的內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部電影。(本文只討論無間道1)

故事結構

首先在敘事方法上,這兩部電影便不同,《無間道》是一部雙雄片,臥底在警察局的劉建明(劉德華)與臥底在黑幫的陳永仁(梁朝偉),形成了一個黑與白對決的局面。

《新世界》則是一個單主角影片,是從李子成(李政宰)的個人視角去敘述故事,我們通過他的視角去感受在他黑幫臥底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矛盾與危險。

但是,從整個電影的人物構成上,兩部電影都由四個男人來撐起的故事結構,可以說女性角色在這兩部電影中都是點綴,可有可無。

而這四個男人分別代表了:臥底、影子、正義、暴戾。

臥底:

陳永仁和李子成都是優秀的青年警察,陳永仁是因為有著突出的反應與洞察力,能夠在與教官短短的間中記住了桌上有幾個檔案袋,分別是什麼顏色排列,也觀察到警官穿錯的襪子。

這也預示了他的臥底生涯將會險象環生。

李子成能當臥底的原因則比較簡單,是他華裔的背景,這也說明的他一開始當臥底的目標就非常的明確。

他們之所以在臥底生涯中充滿了矛盾,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經歷過太久的警察生涯,對於警察這個身份在無邊無際的黑道生活中感到漸漸模糊,我到底是「黑」還是「白」?

陳永仁的臥底生涯,是走一步看一步,在無盡的打鬥中摸索出路。雖然身邊有「傻強」這麼個朋友,但是用電影的臺詞說:「傻強」是傻的嘛。

他沒有對傻強付出太多的情感,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在黑暗中向著警車敬禮。

李子成呢,在我看來他個人的能力在電影前半段沒有陳永仁表現的那麼出彩,他更多是跟隨自己的使命,上級安排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他的運氣很好,在剛開始臥底生涯時就遇到丁青(黃政民),兩個人之間結成羈絆,一步步走到權力中心,沒有陳永仁那麼的孤獨。

影子:

《無間道》中,劉建明同樣也是臥底,他要面對的問題與陳永仁是一樣的,他在警隊的生涯甚至更順利,一步步升任督察。

但是他代表一種「模糊的惡」,雖然在警隊中表現優異,也破了很多案子,本質依然是「惡」。

即使他也有著出色的個人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作為黑幫方臥底掌握著大量的信息資源,才幫助他屢立奇功,「惡」永遠是他的底色。

警隊不止他一個臥底,但是能把雙重身份利用的如此好的,唯有他一人。

但是劉建明內心更加惶恐,相對陳永仁的坦蕩,再多的破案也無法抹除他「惡」的本質,所以他一度要脫離這個身份,甚至不惜殺人。

《新世界》中的丁青卻完全沒有這個顧慮,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黑道,為什麼說他和劉建良一樣是「影子」呢?

如果說,劉建明是陳永仁的「倒影」,丁青則是李子成的「身影」,他倆關係是獨一無二的,丁青甚至願意為對方付出生命。

哪怕李自成是他的下級,對李子成也是非常尊重,出國也會給李自成帶禮物,這種感情是貫徹始終且發自真情的。

丁青的電梯一戰,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在此之前,丁青更多表現的是一種謀略上的睿智,而在電梯這場戲中,將丁青整個人物豐滿了起來,有些玩世不恭,頭腦聰明卻又極為強悍。

雖然丁青在電影中的戲份不如劉建明那麼多,但是卻非常的奪人眼球,他給人一種巨大的力量以及莫名的信任感。

丁青這個角色的立體感,促使得整個故事變得更加順暢與豐滿。

正義:

這兩部電影中,對正義的表現是不同的,《無間道》中的黃sir(黃秋生),代表的是絕對的,從過程到結果的正義,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打擊犯罪。

《新世界》的姜科長則是一個只追求結果正義的人,他不在乎手段,試圖策反黑幫內部人員,不在乎手下的感受,也不是要毀滅黑幫集團,只要是控制在可控範圍即可。

姜科長與劉建明是相似的,劉建明是「模糊的惡」,他則是「模糊的正義」,在觀眾看來,他一直都不擇手段去達成正確的目的。

我認為這是導演對正義的一種理解,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貫徹「絕對的正義」,姜科長是一個蝙蝠俠這樣一個「黑暗英雄」式的人物。

可是,問題在於:這種模糊,會讓人誤解,這種正義,勢必會有所犧牲。

所以,陳永仁和李子成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暴戾:

這兩部電影「暴戾」的代表,都是我最喜歡的角色,韓琛(曾志偉)與李仲久(樸聖雄)都極富魅力,將「絕對的惡」發揮到了極致。

韓琛在警局吃盒飯的這場戲,將一個毒梟的囂張與戾氣展現的淋漓盡致,他信奉「一將成名萬骨枯」;他需要過多的言語,在警局依然可以把盒飯吃的香噴噴的,也可以瞬間翻臉,在警局把飯盒全打翻。

他的威脅不動聲色,卻極為危險:

「我看見你的牌了。」

「你見過有人去殯儀館和死人握手嗎?」

與韓琛的陰沉相比,李仲久則是一種徹底的「霸道」,他不在乎集團那些所謂元老,「你們選我的報酬就是可以保命。」

韓琛是一位梟雄,李仲久則是一名豪傑、

即使被人利用,他也要殊死一搏,「那就讓我成為那把刀」。

李仲久知道後果是什麼,但是他不在乎,困獸猶鬥。

無間道——命運的禁錮

《無間道》的來自於佛教的教義:「通往無間煉獄的道路——無間道」,無間煉獄又名阿鼻地獄,是八大地域的最底一層,地獄最苦處。

同樣引用佛教教義的還有《天龍八部》,天龍八部表現的是:「眾生皆苦,皆有求不得。」而《無間道》表現的則是:「出賣別人的人,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佛曰:受身無間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涅盤經》 第十九卷

從陳永仁的死就可以看出來,導演本來就沒有想表現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更多是一種理想主義中對絕對正義的思考。

香港是一個講「法治精神」的地方,香港在1843年英屬殖民地時期,明確規定了英國的法律沿用於香港。

我們都知道英美的法律是非常追求「程序正義」的,但是臥底這個職業,本質上是違背「程序正義」的。

因為臥底這個身份不符合「看得見正義」,所以在很多香港影視作品中都圍繞臥底這個題材進行討論與思考。

香港的黑幫傳統來自於歷史悠久的「洪門」,洪門的進門十條幫規明確規定了:

「不得私做眼線,捉拿自己人,即有舊仇宿恨,當傳齊眾兄弟,判斷曲直,決不得記恨在心,萬一誤會捉拿,應立即放走,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所以臥底不但「看不見」甚至「見不得光」,否則將會帶來生命危險。

臥底只能走在暗無天日的黑白邊界中,在法律與幫會的世界都得不到認可,而為的正是那個「正義」的結局,誰也無法想像要付出多少。

支持陳永仁的,是黃sir這個始終貫徹絕對正義的榜樣,讓他能在孤獨的世界感受到一絲溫暖,當黃sir犧牲後,陳永仁的結局就註定了,同時也解脫了。

而劉建明呢?他恰恰符合了關於無間地獄的最可怕之處——「永遠不死」。

活著的他進入了一個死局,永遠飽受內心的煎熬,永遠擔驚受怕,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出現什麼人,把他的真面目揭開,也引出了《無間道3》的故事。

就像電影裡劉建明說的:「以前我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新世界——人性的反抗

《新世界》要表達的則是一個不同的觀點,韓國在結束日據時代後,緊接著迎來的是在美國控制下的時代。

韓國在1997年金融危機時,必須通過向美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錢才能度過難關,這世界上也是美國進一步控制韓國經濟的方式。

韓國的黑幫,是財閥的代表,不再是一個遵從傳統,有著古老價值觀的組織,所涉及的生意也不再是偏門、看場這些灰色地帶,而是開始涉足房地產、娛樂圈、金融這些陽光下的行業。

韓國無法對財閥黑幫貫徹絕對的正義,基於社會形式,他們不得不採用綏靖政策。

這是一種對罪惡無能為力的無奈之舉,也導致了信仰的崩塌。

姜科長可以帶給李子成正義的觀念,卻完全無法給與李子成信仰,臥底的生涯,李子成眼睜睜看著所擁有的離自己而去,自由、兄弟、同事、孩子。

雖然陳永仁抱怨過,「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

但是依然在與黃sir的交往之時,保持了一個對警察身份,對正義的嚮往。

而李子成不行,姜科長不但對他的承諾沒辦法完成,甚至最後的計劃是與真正的黑幫成員合作,讓李子成成為一個永遠的臥底,永遠活在黑暗裡。

在他的眼裡,「模糊的正義」再也看不清了,隨著丁青的死去,在彌留之際對他說:「兄弟,如果我活著,你該怎麼辦?」用自己的生命為已經沒有活路的李子成打開了一扇通往生存的門。

如果沒辦法貫徹底的正義,那麼我就走向絕對的惡。李子成如是想。

這與《哪吒:魔童降臨》中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一樣的,當大道逼迫一個人沒有路可以走,那麼人性將會自我覺醒,緊接著會反抗。

從故事的暢快淋漓方面來說,《新世界》要勝過《無間道》,李子成將所有的障礙都掃除了,他不願再受命運的左右,也不願再待在黑與白的邊界。

如果說《無間道》要表達的是命運對人的束縛,那麼《新世界》則是對人性的洞察。

兩部電影的配樂,也呼應了這兩部電影的核心觀點,《無間道》的主題曲平緩而悠長:

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誰知道永恆有多恐怖。

更多的表達是對命運的無奈與悲涼。

《新世界》的主題曲《Main Theme》深邃中帶著肅殺,正如臥底們的人生,在刀尖上跳舞,孤獨中生存。

整個影片中,李子成都沒有發自內心的笑過,唯有在結尾,回顧當年與丁青結識的故事,才有了笑臉。

結語:

這兩部電影,在我心目中都是該類型的神作,不分高低。因為正是分別表達了不同的觀點。而這兩種觀點代表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這兩種背道而馳思想。

從理想上來說,我理解陳永仁,為了理想為了正義,做出犧牲;從人性上來說,我想做李子成,在生死存亡之際,不願被命運左右。

正如《新世界》丁青所說:「心要狠一點,才能活下去。」

相關焦點

  • 香港電影《無間道》與韓國電影《新世界》,誰更經典?
    一、致敬《無間道》的韓國電影《新世界》:好人變壞了,壞人變好了 香港電影,不論是《無間道》,亦或是杜琪峯作品,政府部門始終是中性的存在(廉政公署之後
  • 電影 | 《新世界》:結尾比《無間道》更勝一籌的韓國巔峰黑道之作
    該片的導演樸勳政承認該片100%的構思是來自於《無間道》,據樸導演自己說其很喜歡《無間道》,也特別鍾情這種題材。而《新世界》無疑是這個過程的集大成者及標誌性作品。本片從情節,鏡頭,剪輯,音樂上達到了超高的水平,所以相對於逐項分析,更重要的是將此片放入影視工業化的產業鏈中去思考。《新世界》是一個全新的韓國化概念的植入,在人物關係上,鏡頭上,表演上,完全是韓國風的,沒有絲毫《無間道》及《無間行者》的痕跡。對中國影迷來說,後兩部作品應是盡人皆知的,所以對比起來也非常容易。
  • 《無間道》——在光與影交織中,生者、死者皆入"無間地獄"
    兩人的人生就此發生逆轉,在光與影交織下,警匪間的博弈就此展開。電影《無間道》通過精妙的劇情、瀟灑利落的鏡頭剪輯、跌宕起伏的情節表現向觀眾展現了一場正與邪之間的博弈。《無間道》中的"無間"一詞源自佛教中的無間地獄。
  • 豆瓣8.8分,韓國版無間道,《新世界》直面人性一黑到底
    》和《看見惡魔》的編劇,《新世界》是他的首部長篇。這就是《新世界》比《無間道》更殘忍的地方。相比無間道多出的崔岷植這條人物線,他幾乎不擇手段,別說對敵人之間的惡意離間,連對自己的兵都是百般提防(圍棋老師、小弟石武,甚至懷孕的老婆都是崔岷植的眼線),專下弱點步步緊逼,最後甚至主動暴露以達目的。——警察和罪犯有什麼區別?沒有區別。
  • 它憑什麼超越《無間道》?深度解析韓國電影《新世界》
    影片有三次「墜落」,十分巧妙地暗合了李子成在人性上的墮落。說《新世界》超越《無間道》,其實主要從以下角度談:《新世界》節奏快,戲劇衝突更強《無間道》更符合我們東方文化,主要在體現劉建明那種想做好人而不得、無間地獄似的煎熬,需要較為緩慢的鋪墊。特別是第三部,著重表現劉建明精神分裂的世界,情節交代更是淡化,不熟悉劇情的觀眾更是會一頭霧水。電影終究是一門生意,要讓大多數人看得懂,看得爽,願意為它付錢。
  • 《無間道》:人性下正邪間博弈的結果,是黑暗與光明的雙生
    《無間道》:人性下正邪間博弈的結果,是黑暗與光明的雙生說到國產電影警匪片最有質感的幾部,必定繞不過2002年上映,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梁朝偉(飾演陳永仁,又叫阿仁)和劉德華(飾演劉健明,常叫劉警官)的《無間道》,哪怕是過去了18年後的今天回味,依然有意猶未盡之感。某瓣上顯示有150.2萬人看過,經893607人評分後得到9.2的高分,排名第20。
  • 百部穿影丨黑幫篇《無間道2》
    文/Heisenberg佛說,地獄分四類: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無間地獄屬於遍地烈火的八熱地獄,位於最低層,是最殘酷的所在,人間最惡的那些人,死後便被打入無間地獄,在這裡,他們要經受「時無間」、「空無間」、「罪器無間」、「平等無間」、「生死無間」的折磨,並且,最重要的,也跟《無間道2》裡所有角色命運貼合「無間」的是,身陷無間地獄,無論你如何努力發奮,
  • 《無間道》你或許能成為一個好人,但是對不起,我是警察
    有趣的是,這兩個身份互相調換的人,在命運之手的作弄下都企圖曲折艱難地走向同一個終點:做個好人。陳永仁始終堅守著自己的警察底線,痛恨與黑道同流合汙,不惜為正義犧牲。劉建明工於心計,為擺脫身為黑道的過去,設計殺死黑幫老大。兩個人都是在光明與黑暗的邊緣遊走試探,誰也不是完全的黑或白。對身份的追求使得兩人的在無間道上飽受折磨。好與壞陣營的對立,黑與白界限的模糊。
  • 《無間道》18年過去,劉德華與梁朝偉兩影帝,誰的演技更勝一籌?
    這個小動作把劉建明內心的掙扎展露無遺。11年的臥底生涯,11年的心驚膽戰全在這一個鏡頭裡,但是又不為人察覺地一閃而過。《無間道》梁朝偉和劉德華兩大影帝演對手戲,他們的交鋒告別以往警匪片電光火石的槍戰,更多體現在內心戲份上。一個作為警方臥底,一個作為黑幫臥底,多年來,他們的內心猶如在無間地獄般煎熬。無法做真正的自己!
  • 致敬《無間道》又超越《無間道》的韓國神作,結局臥底徹底黑化
    崔岷植、李政宰、黃政民、宋智孝等韓國實力派演員主演的犯罪題材電影《新世界》自上映以來口碑一直屢增不減,導演樸勳政也是坦言,自己的《新世界》就是受了《無間道》的影響。《新世界》海報《新世界》中的角色不僅都能在《無間道》中對上號,甚至劇情也十分相似,但如果完全翻拍,想必《新世界》並不會好評如潮,也只是會像美版《無間行者》一樣落於平庸。
  • 電影《無間道》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在他望著陳永仁吐出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我想他已經註定了是無間旅途中最悲情的角色!悲情冥冥已註定為何偏與天掙命似乎掌握這劇情無言目送這悲鳴 最累的人:劉建明因為一個喜歡的人加入黑社會,一去不能回頭了,陳永仁,韓琛,黃志誠這三位行走在無間道的人都失去性命了,為什麼劉建明就是死不了呢?
  • 韓國電影《新世界》:對人性的拷問是韓國類型片的內核
    導演樸勳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明確表示過:「《新世界》的構思100%來源於《無間道》。」雖然這部站在「港片」肩膀上的韓國電影面對著「珠玉在前」的困境,但是卻拍出了與《無間道》相差甚遠的韓國特色,讓「黑幫」題材有了新的活力,並且其獨特的「韓式」暴力美學及融入的韓國意識形態,展示出了韓國電影極強的學習及創新能力,讓人十分敬佩。
  • 經典電影《無間道3》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無間道3》觀後感看過《無間道3》之後悵然若失。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樣,已不僅僅把《無間道》視為一部電影了。回想起當初看「一時的驚喜,如今看它倒更像是一種習慣。只要它在拍,我的必看電影清單中就永遠有它的位置;不用擔心續集沒有原來的好,只是借它回味一下也是值得的。
  • 這部《無間道》電影你還記得嗎?劉德華59梁朝偉58了,經典不再有
    《無間道》用細節不斷「迷惑」觀眾,混淆視聽的手法,也體現著臥底電影超凡的魅力。劉偉強、麥兆輝在《無間道》中,成功展現了「邊緣人」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窘境,還完成了對經典臥底電影的超越和進一步探索——從單面臥底發展為雙方臥底,從身份認同到無法界定真正的好人壞人,大量的留白空間,展示著特定環境中人性的多元,現在回看依然魅力不減。
  • 《無間道》:華語警匪片當之無愧的扛鼎之作
    因為這一電影系列的好不單單局限於華語片,在世界電影範圍內也是屈指可數的警匪片系列佳作。《無間道》有趣的地方,不在於警匪貓鼠智鬥的追逐,而在於雙男主同時身份置換後,使人性起了微妙的變化。&34;直指因果報應,映襯《無間道》的開片禪意,無間有三,時無間、空無間、受者無間,犯忤逆罪者永墮此界,盡受終極之無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無間輪迴,&34;有應得。三、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無間道3:終極無間》,陳永仁被殺數月後,警方對劉建明展開內部調查。他職位被架空,再加上家庭變故,精神狀況每況愈下。
  • 香港警匪片巔峰之作《無間道1》
    《無間道》是寰亞電影發行公司於2002年出品的一部警匪片,由劉偉強、麥兆輝執導,劉德華、梁朝偉、黃秋生、曾志偉等主演。該片講述的是兩個身份混亂的男人分別為警方和黑社會的臥底,經過一場激烈的角鬥,他們決心要尋回自己的故事。
  • 西式烘蛋談《無間道》
    從三種西式烘蛋看香港、好萊塢、韓國三個版本的《無間道》    在還沒有進入西式烘蛋主題之前,本文的開頭就以《無間道》,《無間道風雲》以及《新世界》來看看不同國家電影的製作傳統和經濟定位,還有電影發展歷史。
  • 【影評】《無間道》
    再加上劇中並沒有呈現以往香港警匪片的大量的動作元素與火爆的暴力效果,令當時的我觀看後,感覺是在「吃不辣的川菜」,略感失落,所以《無間道》二三也沒有繼續看。這個暑假,突然心血來潮,便又上網一口氣將這個系列全部看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感覺《無間道》系列跟之前的警匪片太不一樣了。
  • 韓國電影《新世界》—人性與現實
    《新世界》和《無間道》在劇情和人物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對於同一類型題材的電影,通常我們先看到的,會給予較高評價,而對後面的審美情趣就要求高一些。雖然《無間道》也代表黑幫電影的一個高峰,但在人性理解層面,《新世界》是對人性最深刻的理解。   首先,《新世界》在角色上,沒有立場判斷,只從人性上去判斷。
  • 《無間道》(一):對不起,我是警察
    而就在今年的元旦期間,我才完整地看了《無間道》三部曲。就算沒有看過,對於電影裡的許多臺詞,大家一定也是耳熟能詳了。「以前我沒得選,現在我想做個好人。」「對不起,我是警察。」「有內鬼,終止交易。」「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首先我想說說無間道,「無間」兩個字的含義。電影裡是有提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