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2020-12-25 騰訊網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

據韓國媒體《朝鮮日報》消息,本月初,10名韓國國會議員聯名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提出在韓文書寫的中小學教材中「韓漢混用」,這是基於韓文中超過7成詞彙都是漢語詞,在他們看來這一有助於學生對韓文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能力。

自然,國會議員的提議招致了韓國韓文協會旗幟鮮明的反對,該協會給出的理由是,「韓文書寫的教科書對學生正確理解內容沒有問題,韓文不是學生提高思考和語言能力的障礙」,在他們看來,「韓漢混用」將導致原本平等的文字不平等,並且「漢字阻礙韓國實現信息化和科學化」。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同樣的問題,在日本就不是問題。現在的日語裡至今保留著近2000個漢字,由於漢字對日本文化影響太深,乃至於在日本假名創製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

歷史上,日本雖有人也倡議廢除漢字,但一直未能實現,反對聲浪太大。二戰以後,日本政府頒布的《當用漢字表》中漢語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

在日本人看來,他們比韓國人要聰明,廢除一種文字,就等於摒棄了文字所承載的文化,丟掉了文字後面的瑰寶。

漢字雖源於中國,但日本在漢字字體開發方面甚至領先於中國,字庫數量數倍於中國。不止如此,近代以來,日本漢語詞彙反過來影響中國,今天我們使用的社會、教授、處女、計劃、共和、作者、總理等詞彙,都是日本舶來品。

當然,日本沒有在民族主義崛起的時期廢除漢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代以來,日本作為東亞最成功的新興國家,實現了轉型,繼而超過了漢字源發地中國,使他們產生了更強大的民族自信心,而不用以廢除漢字的方式來彰顯。

說起來,韓國廢除漢字與美國不無關係。1948年,在美國文化影響下,「脫亞入西論」風靡韓國,第一步就是廢除漢字。在美國的支持下,韓國成立了「漢字廢止會」,並出臺了《諺文專用法》,自此,漢字在韓國面臨重大危機。

其實,韓國還不是第一個著手廢除漢字的國家。1945年二戰結束後,獲得獨立的越南、朝鮮就率先廢除了漢字,以此來凸顯本國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自尊。

而在韓國,直到1970年才正式全面廢除漢字,韓國政府還將每年10月9日的「韓文節」確立為法定節假日。不過,韓國在廢除漢字後,也出現一系列悲劇,韓國歷史典籍都是漢字記錄,廢除漢字無異於斬斷了本國的文化根基,如今韓國的拼音文字,也因同音字太多導致表達意思不夠精準,以至於韓國法律在很多時候都需要用漢字書寫,韓國人的身份證上也要標註漢字名字。

即便如此,多年來,韓國有識之士呼籲恢復漢字的努力卻屢次宣告失敗。在本次國會議員提議「韓漢並用」之前,2014年韓國教育部提出的「在小學和中學教科書中並列標記漢字和韓文」,也被反對人士以「增加小學生學習負擔」為由在2018年廢除。

值得一提的是,為迎接2017年韓文節,10月9日這天,韓國憲法法院還將自成立後已使用了30年的徽章上的漢字換成了韓文。據了解,韓國憲法法院自1988年起開始使用刻有漢字「憲(憲的繁體字)」的徽章,長期以來,韓國反對恢復漢字的勢力認為「憲法法院徽章上使用漢字有些欠妥」,就持續推進將漢字標識改為韓文標識的工作。

近年來,韓國國內要求漢字復活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美國蓋洛普2014年的一次民調顯示,超半數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造成生活不便;近七成民眾贊成教科書並行使用漢字。

頗為諷刺的是,韓國廢除漢字幾十年來,卻一直沒有擺脫漢字的影響,反而每年還進行年度漢字評選,今年由韓國大學教授們評選出的2020年度成語是「我是他非」,按字面意義可解釋為「我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

近年來,韓國屢屢推進傳統節日申遺,引發國內網友調侃,認為韓國人一言不合就把中國節日「申遺」。其實,客觀來看,韓國端午節跟中國端午節還真不是一回事,他們的端午節沒有屈原什麼事,也不吃粽子、划龍舟,而是一種祭祀活動,人們會跳繩、戴著面具表演巫術、用菖蒲水洗頭等,和中國的端午節根本是兩碼事。

同樣,漢字其實也一樣,雖然漢字源於中國,但從他的適用範圍來說,又不只屬於中國,而是被包括韓國在內的,整個東亞範圍內的全部國家使用,在狹隘的民族情緒主導下,全面廢除漢字,對於韓國來說,等於摒棄了自己的歷史。

相關焦點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到底要不要繼續使用沿用了一千七八百年的漢字?」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問題就讓韓國人糾結一番。最近,疫情肆虐下的韓國,再次因為使用漢字問題吵翻了。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糾結。
  • 用不用漢字 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
  • 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韓國又開始吵了,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韓國語很早就有文字記錄,它是朝鮮半島所有人共同使用的母語,但韓文產生得較晚,只會說不會寫顯然不行,在韓文產生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韓國人都是用漢字作為書面語言,並且這還是官員和貴族的專利,被稱為「吏讀文字」。二是朝鮮世宗大王時期。
  • 韓國人又想恢復漢字?不會要宣布漢字也是韓國的吧
    」的這點事兒吵起來了。事情起因是去年12月,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訓民正音》的發布,並沒有使得朝鮮民族拋棄漢字,它只是標記漢字的另一種方式,意味著朝鮮文字的誕生,讓漢字在朝鮮有了韓文的特色發音和寫法。李祹時代發展至今,韓國人幾欲廢掉漢字,但是摒棄漢字所承載的文化,形同否定了自己的歷史。畢竟直至現在,韓國很多史書古籍都是用漢字編寫的,禁掉漢字,會造成很多年輕一輩無法讀懂本國史書。
  • 用不用漢字?韓國人又吵起來了,前總統:放棄漢字就是放棄歷史
    說起國人對韓國的情感總是很糾結。本來大家都是亞洲文化圈,又是鄰居,近代也都曾遭受列強侵略,所以我們總是想把韓國當成共患難的兄弟來對待。但韓國民眾卻不這麼想,他們因為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對我們反而很排斥,想要斷絕文化聯繫。例如之前活字印刷術和端午節都被他們認為是自己「發明」的。那麼最近韓國國內又因為要不要恢復漢字教學吵起來了,引得國內網友調侃:不要把漢字申遺了就好。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在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日本最初將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日語中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表示。日本奈良時期的《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用的就是這種「漢式和文」;到了平安時期,連朝廷的公文和官方文件,都是用漢式和文寫成的。
  • 韓國又吵架了:用不用漢字呢?
    韓國小學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據韓國《朝鮮日報》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本月2日,包括國民力量黨金睿智在內的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主張「教育用圖書使用韓文書寫,但為了更容易並明確表達含義,可以根據教育部長官的命令在教科書中同時使用漢字」。作為韓國國會首位有視覺障礙的女性國會議員,金睿智在談及發起該修正案的初衷時表示:「韓語中有70%的詞彙是漢字詞,因此會漢字對於理解韓文是必須的。
  • 漢字世界影響大:韓國每年選成語 日本新年寫漢字
    歷史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都是用漢字,閱讀漢籍經典(文言文),並以此作為通往上層社會的通行證。而且,這幾個國家許多保存至今的歷史典籍都是用漢字和文言文書寫的。  此後,日本也成為漢字的「粉絲」,日本的情況和朝鮮差不多,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人們可以相互交流但是沒辦法記錄話語和事件,很多故事和傳說也都是口口相傳。後來,漢字經由朝鮮傳入了日本,日本列島上的貴族們第一次接觸到了可以記錄事情的工具,但還面對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從中國傳入的「神器」和日本本來的語言並不統一,無論是讀音還是寫法。怎麼辦呢?古代的日本人沒有辦法,只能先好好學習中文。
  • 韓國為何恢復使用漢字?
    韓國人一聽著急了,立刻考據出了一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起源地圖,最終認真的宣布,韓國乃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歷史上的中國只是他們的一部分。當然,圖片一發布,中國人還未發表意見,就先遭到了日本人的嘲笑。韓國所申請的也並非是跟中國完全相同的文化遺產,中日網友也只是抱著娛樂精神,拿來惡搞一下,不必當真。只是,這說明了一個問題,中國在東亞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其中日、韓、越三國就是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三個國家。而所謂韓國恢復使用漢字的消息,又被拿來調侃為了韓國是不是要拿「漢字」申遺了?當然不是如此了,韓國拿漢字申遺,肯定也無法申遺成功。
  • 漢字在韓國是如何消失的?
    漢字一直是韓國國內爭論不休的課題,甚至遠在朝鮮時代,他們就開始在爭論漢字的存廢問題。2000年前,朝鮮與日本一樣,因為自己沒有文字,又嚮往中國的文明與強大,主動模仿中國並全盤輸入中華文明體系,其中最具體的事物便是使用中國人創造的漢字。在後來1500年的漫長歲月裡,漢字和漢文一直是朝鮮半島人民唯一的書寫系統。
  • 【韓國網友】日本難以捨棄漢字的原因
    「韓國雖然沒有日本那樣糟糕,但是偶爾也會有因同音異義詞混亂的時候。碰到那樣的情況,就會覺得要是用漢字表記也不錯」;「只有平假名的時候,乍一看內容沒法理解,但是寫了漢字的情況下,瞬間就能理解意思了。當然,這必須是認識漢字才行」;「現在的大人,在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報紙的七成是用漢字寫的。街上也都是漢字的照片。但是,現在不同了吧」;「只是應付日常生活的話,沒必要學習漢字。
  • 曾經在韓國使用了二千多年的漢字如何成了「天書」
    不要說任何的公式文字,一定是用純正的漢文來書寫的,即使是那些土風歌謠,也不得不用漢字來標記(這種標記法叫「鄉札」,又稱「吏讀」;它傳到日本以後,被用來標記和歌,稱為「萬葉假名」)。漢字是當時朝鮮半島唯一的書寫系統。其實不僅朝鮮半島是這樣,古代東亞各地區都曾經是這樣。漢字曾經是東亞漢文化圈的通用文字,故漢文化圈又常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 韓國又開始爭論,教科書該不該用漢字?
    雖然韓文推廣給韓國掃盲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卻在事實上造成了韓國文化上的斷層,使得許多年輕人根本不懂漢字,也就無法閱讀自己的歷史書——因為它們都是用漢語書寫的。
  • 朝鮮人民用漢字取名字?竟然和老祖宗有關!
    古代中國憑藉著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形成了中華文化圈或者儒家文化圈,也稱之為漢字文化圈。越南、日本、朝鮮等國家都多多少少受到了漢字影響。越南中北部地區一度是中原王朝的郡縣,漢字也一度是越南地區的官方文字。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深受漢字影響。朝鮮也曾經長期使用漢字,漢字一度是朝鮮地區的官方文字。
  • 韓國,正在撿起漢字 | 地球知識局
    漢字之於韓語漢字傳入朝鮮半島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大規模普及則在公元前後。到了朝鮮三國時代,新羅和百濟文人已經開始用漢字作詩,史官也用漢字記述和編撰歷史典籍。同時很多韓式漢字的寫法也與簡繁兩種漢字截然不同。其二是韓國自造漢字詞,韓國社會或者學界依靠漢字造詞原理,應對韓國的具體情況獨立創造出的漢字詞彙。第三就是從日本傳入的日式漢字。日本明治維新後實施「脫亞入歐」的文化政策,引進西方技術、學習西方文化。很多西方觀念的概念進入日本,被譯成漢字,形成新的詞彙。這一部分詞彙也進入到了朝鮮半島。
  • 韓國議長訪美手書漢字當禮物,若不寫漢字,難道要寫韓國字母嗎?
    會漢字那對於韓國人來講,是有文化的表現,能用漢字書寫書法,那絕對是有大文化的人才能幹的,所以對於文喜相來講,他要秀書法,他當然只能秀漢字書法,他沒法秀韓國的字母書法。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韓國歷史上所有那些古書,你沒學過漢字的人根本壓根就看不懂,以至於都鬧成什麼樣的笑話,說中國人到韓國旅遊,去參訪一些韓國名勝古蹟的時候,
  • 為什麼韓國文字有中國成語? 視頻
    戰國時期,齊國大將衛滿帶兵攻打朝鮮半島,滅了箕氏侯國,之後,衛滿也不回齊國了,擁兵自立,在朝鮮做個土霸王挺好,史書上稱為「衛氏朝鮮」。應該注意的是,不管是箕氏侯國還是衛氏朝鮮,都屬於中國地方政權,並不是今日朝鮮韓國的歷史政權。
  •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幹?
    朝鮮是自1946年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但是到了1968年朝鮮發現完全不用漢字弊端太大,又開始讓學校重新恢復漢字教學。而韓國是1948年開始逐步廢除漢字的使用,到1970年開始正式廢除漢字,但韓國和朝鮮的問題一樣,也出現了離不開漢字的現象,不得不重新讓年輕人學習漢字,但漢字丟掉簡單,想要重新找回來,那可就不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