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幹?

2020-12-19 熊貓先生觀天下

朝鮮是自1946年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但是到了1968年朝鮮發現完全不用漢字弊端太大,又開始讓學校重新恢復漢字教學。

而韓國是1948年開始逐步廢除漢字的使用,到1970年開始正式廢除漢字,但韓國和朝鮮的問題一樣,也出現了離不開漢字的現象,不得不重新讓年輕人學習漢字,但漢字丟掉簡單,想要重新找回來,那可就不簡單了。

至於說朝鮮和韓國在文字方面有什麼共性,那共性可就大了,畢竟,朝鮮和韓國正式獨立建國也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而朝鮮文字的形成,卻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朝鮮文字的前世今生。

朝鮮文字的誕生

其實由於古代中原王朝的強大和漢字及其完善的信息承載能力,漢字隨著中原王朝的一次次擴張,也迅速在周邊的藩屬國成為主流的文字,朝鮮也不例外。

事實上直到15世紀中葉,朝鮮都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朝鮮的上流社會也都抱著崇拜的眼光看待漢語言文字,以學習和書寫漢字作為上流社會的標誌,反之,如果不懂漢字,那麼必然被朝鮮上流社會所鄙視排斥。

在當時的朝鮮半島,依據知識和階級的高低,不同人群之間形成了這幾種發音與寫字的方式:

一是說漢語寫漢字,這是極少數文化精英才能做到的事。

二是說朝鮮話寫漢字或者寫吏讀,這是主流社會的大部分精英所能做到的

三是說朝鮮話,不會寫字。這是佔人口大多數的的底層人民。

而當時朝鮮的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覺得同是蠻夷之地的蒙古和日本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文字,而自詡為儒家文明的完美繼承者的朝鮮卻連個自己的文字都沒有,實在沒有面子,就糾集了幾十個當時朝鮮的知識分子一起研究,費了老大的勁,終於弄出了一套叫做訓民正音的字母文字,並由此發明了韓語,也被稱為諺文。

發明一種文字相對還算容易,但是要想讓人民願意使用,那可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當時的朝鮮的上流階層,也就是士大夫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諺文,理由就是諺文的推廣會影響漢字的主流地位,是開歷史的倒車,是野蠻對文明的一種替代,更是朝鮮民族自甘墮落的表現。

這可把世宗大王氣的夠嗆,但是氣歸氣,他也沒辦法有違巨大的民意,乾脆也不再強行推廣了,但不管怎麼說,代表這朝鮮文字的諺文算是正式誕生了。

朝鮮文字的發展

朝鮮諺文雖然誕生在15世紀,但是朝鮮諺文真正開始發展卻要從19世紀說起。

19世紀是什麼年代,相信大家都懂了,隨著大清王朝江河日下,兩次鴉片戰爭把清王朝徹底打落神壇,西方工業文明的時代正式開始。

到了1894年,中日爆發的甲午戰爭,更是把清王朝推向了深淵,隨著清王朝一同隕落的,就包括漢字。

而朝鮮這邊,由於清朝在甲午戰爭中輸掉了底褲,清朝對朝鮮的影響力開始大減,朝鮮開始掀起了一場「文明開化運動」,逐漸開始從專門使用漢字過渡到漢字與表音字結合使用,而真正讓朝鮮放棄漢字的,卻是日本殖民者。

1910年,強大起來的日本吞併朝鮮,並在朝鮮到處宣揚日本和朝鮮是同一個祖先,而確實日語與韓語也有幾分相似,這也成了日本吞併朝鮮並企圖徹底消滅朝鮮民族認同的一個有效手段。

按理說,這樣發展下去,朝鮮諺文本應該更加沒有生存空間,但事情往往沒有這麼簡單,由於日本對朝鮮的處處打壓,反而激發了朝鮮人民的反抗意識,他們不但開始認為學習日文是一種屈辱,順便也把漢字也當成了另一種屈辱的標誌,開始極度渴望擁有自己的文字。

直到二戰結束,朝鮮終於擺脫了日本的控制,贏得了民族的獨立,但是卻不受控制的受到美蘇兩大超級強國的強行切割,雖然國土被強行切割了,但是朝鮮文字卻成了兩國文化與文明的聯繫紐帶。

從這一點上講,朝鮮半島也算是實現了另一種形式的統一。

這也成了兩國都在追求領土統一的一大重要原因。

結語

文字是一個文明的載體,文明強大了,代表這個文明的文字就會廣泛傳播,而文明一旦衰落,文字也會隨之走衰,甚至消亡也不是不可能,

朝鮮如此,我們中國也是如此,想想民國時期,我們的先輩們一度懷疑自己的文字是不是落後挨打的原因,想要改成拉丁文字。

幸好沒有,才有了今天文明自信的大中華,中華文明才得以保存,中華幸甚!

願我們永遠不要再走到任人欺凌的地步!

相關焦點

  • 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你還記得幾年前,韓國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作為世界遺產地而搶佔了中國的先機嗎?"我們的認為"端午節"最早起源於中國文化,不應被韓國所採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韓兩國在歷史上確實有一定的淵源。很久以前,韓國也用漢字寫字,但到目前為止,漢字基本上被韓國人廢除了。韓國現在使用自己的文字!那麼,韓國身份證為什麼要用中文寫呢?
  • 韓國廢除漢字達50年,過年用什麼字書寫對聯?為何都是白紙黑字?
    但是,漢字作為一種文化的符號、載體,影響的卻不僅僅是華夏兒女,也輻射到了周邊小國,形成了歷史悠久的「漢字文化圈」。 其中,韓國受到的影響最深,也最久遠。眾所周知,韓國進入近代後,頒布了廢除漢字的法律。 那麼,今天韓國用什麼字書寫對聯呢?韓國對待漢字,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
  • 韓國廢除漢字,但為什麼韓國人「身份證」上要有個中文名字?
    下面,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韓國文字的歷史,然後說說他們的韓文劣勢。 這也是我國推廣拼音初期發現的問題(據說當時也有一批學者號召廢除漢字,改用拼音,但因此問題作罷)。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時代已經變了,恢復漢字可能是那些廢除漢字國家的一個好的選項,不過以現在的東亞局勢,全面恢復還不是很樂觀。但是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漢字的影響力會更加強大,對比過往,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我們國家在高中以內都學習英語?很多專業考試英語都必須要過?因為文字的重要性只是體現在適用範圍內,當我們國家的科技水平達到別國趨之若鶩的時候,相信漢語還會重新站立世界之巔!
  • 韓國廢除漢字後,過年用什麼寫對聯?
    春節時,一定要貼春聯,中國是這樣,韓國也是這樣。但是,韓國已廢除了漢字,他們怎麼寫對聯呢?
  • 為什麼韓國身份證上有漢字
    下面出國留學網來說說為什麼韓國身份證上有漢字?  韓國人身份證上有漢字,一部分國人可能認為韓國故意這麼做的,似乎有討好中國的嫌疑。其實不然,韓國人對於中國文化是既侵略又排斥的,最典型的就是端午、火炕、泡菜、木刻印刷、拔河等人類非物質文化的申遺,這些文化均發源於中國,卻被韓國人給搶先申遺。
  • 韓國號稱「小中華」,韓語才使用了50年,漢字才是他們的官方文化
    今天大家看韓國大街上的文字都是韓文,實際上韓國在歷史上都是用漢字的,到今天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韓國人的名字都是使用漢字,為什麼呢?其實我們講它歷史上一直都是用漢字的,直到朝鮮王朝,也就朝鮮的最後一個王朝李氏王朝的世宗大王的時候,他們才開始頒布訓民正音,世宗大王的頭像就印在一萬韓元上,一萬韓元原來是最大面值,印上世宗,可見世宗這個人多重要。世宗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頒布訓民正音就是韓文,他創製韓文頒布訓民正音,為什麼要頒布呢?
  • 用不用漢字韓國又吵翻了,學朝鮮完全摒棄還是學日本,韓國很糾結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 在日本人看來,他們比韓國人要聰明,廢除一種文字,就等於摒棄了文字所承載的文化,丟掉了文字後面的瑰寶。 漢字雖源於中國,但日本在漢字字體開發方面甚至領先於中國,字庫數量數倍於中國。不止如此,近代以來,日本漢語詞彙反過來影響中國,今天我們使用的社會、教授、處女、計劃、共和、作者、總理等詞彙,都是日本舶來品。
  • 漢字文化在韓國再起爭議,韓國為什麼禁不掉漢字?
    於是,到底要不要讓學生從小學習漢字,成為韓國歷經70多年都揮之不去的爭議問題。韓國人一、韓國和中國的歷史淵源歷史上,朝鮮半島一直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也一直都是受中國保護,甚至他們的高麗國王都是由我國古代歷史上的君王冊封的。
  • 文化| 日媒:都是韓國廢除漢字惹的禍
    韓國通過借用和製漢字詞,學習了近代科學技術,在近代企業經營上開始起步。 廢除漢字惹的禍       雖然在科學技術、企業經營、交通、法律和政治方面,近代韓國吸收了大量日本的和製漢字詞,但是從1970年開始,漢字開始在韓國小學、初中、高中的教科書中消失,這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
  • 韓國廢除漢字44年後,現狀如何?專家為何呼籲應儘快恢復漢字?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的漢字與韓國的文字確實有著非常緊密的傳承關係。中國文字始於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萬姓統譜·卷五十二》),幾千年來已經發展成極其寶貴燦爛的漢字文化。在韓國文字的發展史上,漢字佔據重要地位。朝鮮半島這一區域從明朝開始便是中國的藩屬國,一直到清朝末年。
  • 漢字在韓國是如何消失的?
    漢字一直是韓國國內爭論不休的課題,甚至遠在朝鮮時代,他們就開始在爭論漢字的存廢問題。2000年前,朝鮮與日本一樣,因為自己沒有文字,又嚮往中國的文明與強大,主動模仿中國並全盤輸入中華文明體系,其中最具體的事物便是使用中國人創造的漢字。在後來1500年的漫長歲月裡,漢字和漢文一直是朝鮮半島人民唯一的書寫系統。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1948年宣布韓文為官方文字,韓國民族主義者認為韓文是韓國「創造力」和「自力更生」的象徵。  如果你是韓國法律專業的學生,你的課本上仍然會有2/3或更多的朝鮮文漢字,因為大多數關鍵術語和短語都是嚴格基於朝鮮文漢字的單詞,你應該毫無疑問地知道某個單詞的確切意思。
  • 日本為什麼沒有廢除漢字
    其實,如果將視野從朝鮮半島一隅放大到整個域外「漢字文化圈」的話,真正的問題反而會是:為什麼日本沒有廢除漢字?漢字進入日本古代東亞,曾經存在過一個「書同文」的漢字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越南與日本(及琉球)。
  • 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從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飄洋過海流傳到韓國了,並且在韓國發芽生根,茁壯成長。 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為何韓國要花70年的時間來廢除國內的漢字,為何現在廢除漢字了有覺得後悔了?在這背後,究竟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 韓國人又想恢復漢字?不會要宣布漢字也是韓國的吧
    朝鮮看到「天朝上國」被揍得鼻青臉腫,轉而認為必須要完全西化方能自強,開始掀起「文明開化運動」,字母化的諺文又被撿起來了。1897年李氏朝鮮改國名為「大韓帝國」後,國內的純漢字文獻開始消失,開始使用「漢諺混寫」。
  • 日本和韓國都學習中華文化,為何日本傳承得這麼好,韓國卻變文盲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的南部,所以又稱為南韓或者南朝鮮。主要的民族是朝鮮族,大約有5145萬人口,首都是首爾。韓國是一個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前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這麼發達的一個國家,為什麼會被日本人嘲笑沒文化呢?其實,這也是他們咎由自取的,現在就讓我們從韓國的歷史來了解一下原因吧。
  • 用不用漢字,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總之像以前一樣,韓國再次為用不用漢字分成贊成與反對的兩方,互相爭論不休。這次的「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會不會通過,很難說,因為韓國存在強大的反漢字勢力。其實在1970年代全面廢除漢字後,韓國社會不時有人發出恢復漢字教育的呼籲,但都因為反對聲浪很大,最後皆不了了之。
  • 用不用漢字 韓國應該展現民族自信
    漢字早已是韓國的一部分,恢復漢字教育只是恢復韓國自身的文化。圖為2019年8月7日,韓國新任檢察總長尹錫悅拜訪國會議長文喜相時,獲贈一幅書法,上面用漢字寫著「破邪顯正」。(視覺中國)       據韓國《朝鮮日報》12月21日報導,近日圍繞小學教科書是否應該並用漢字(韓漢混用)再次成為爭議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