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2020-12-24 網易

2020-12-19 19:53:21 來源: 明星集結號

舉報

  韓國於1948年宣布韓文為官方文字,韓國民族主義者認為韓文是韓國「創造力」和「自力更生」的象徵。彼時,韓文與漢字混用。我們從早期的韓國報紙可以看出是這樣的:

  隨著民族主義的進一步抬頭,從上個世紀70年代樸正熙政府宣布

  

  廢除漢字以來,漢字的使用越來越少。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漢字基本消失在韓國媒體裡。報紙媒體變成這樣的:

  

  韓國當初創造韓文,理由之一是世宗皇帝給出的「學寫漢字太費時,平民沒時間學」。於是設計了韓文來幫助平民避免學習漢字。

  韓語字母系統是由輔音和元音組成的,像拉丁語一樣,它可以讓任何人快速學會讀寫口語,而不需要經過幾個月的記憶數千個不同的漢字。這是提高識字率的一個辦法。

  

  但韓國的古代行政制度、科教文衛等等,來自於中華文化的傳承,韓國古籍是由漢字書寫。研究韓國古代歷史就必須讀懂這些用漢字書寫的古籍。韓國老祖宗用漢字留下的遺產,韓國人不得不享用的。

  以漢字在韓國法律體系中的價值為例,由於韓國國會制定的許多法律都使用到漢字(包括韓國憲法)。在法律上,法院及其法律從業人員只會採用最初寫入法律的原始漢字的含義,對詞語的精確定義可能意味著案件的勝訴。

  

  如果你是韓國法律專業的學生,你的課本上仍然會有2/3或更多的朝鮮文漢字,因為大多數關鍵術語和短語都是嚴格基於朝鮮文漢字的單詞,你應該毫無疑問地知道某個單詞的確切意思。

  再如,大多數韓國人的名字如果你用韓文寫出來,你無法知道他名字的含義,只有當你用漢文寫出來的時候你才知道你的名字是什麼意思,這是因為漢字表意,韓文表音。這一事例表明漢字與韓國人身份的核心有多麼接近。

  

  爾今,隨著中韓建交和經貿人員往來日益密切,漢字識字、漢語學習又重新獲得了一部分韓國人的重視。部分公立學校積極教授漢字(儘管大多數學生都很害怕學習漢字),而且全國漢字水平測試在求職者中很受歡迎。

  韓國公共教育包括漢字科目,可以選擇它作為高考科目。本科目包括學習中級漢字和學習古文詩歌(無論是中國詩人還是朝鮮詩人的作品)。一些大學還將漢語考試作為畢業的必修課,例如韓國大學。

  

  儘管多數人認為漢語絕對沒有英語那麼重要,家長們還是渴望讓孩子們上漢字課,並鼓勵他們至少學習上千個漢字。

  像三星這樣的公司也優先考慮漢字考試,懂識漢字成為博學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代名詞。曾經有一位三星課長,他的工作報告第一段永遠都是用含有漢字的朝鮮文寫的。

  

  【結語】

  今天,漢字雖已不可能取代韓文,但漢字仍然被用於韓國人姓名、法律文件、學術用途、醫學和技術術語,以及消除同音異義,等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漢字是中國文化,也是韓國文化。韓國人很不幸用漢字承載了韓國人的歷史,儘管韓民族主義者嫉恨,也無可奈何,無法完全廢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漢字對韓國的影響自不必多言,但1970年韓國時任總統樸正熙,為本弘揚韓國固有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全面實行「韓文專用」,下令廢除中小學的漢字教學,中小學的國語教科書一律使用韓文。  這一政令雖然只推行了三五年,但影響很大,這也是時至今日,我們在韓國任何一個城市的街頭都很少見到漢字的主要原因。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漢字」的?
    1970年,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下令宣布廢除漢字,韓國由此拉開了去漢化的序幕。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現在的日語裡至今保留著近2000個漢字,由於漢字對日本文化影響太深,乃至於在日本假名創製以後,日文中仍無法排斥漢字,假借漢字仍與假名混合使用。 歷史上,日本雖有人也倡議廢除漢字,但一直未能實現,反對聲浪太大。二戰以後,日本政府頒布的《當用漢字表》中漢語字數為1850個。1981年,日本政府又頒布《常用漢字表》,字數增至1945個。
  • 韓國廢除漢字44年後,現狀如何?專家為何呼籲應儘快恢復漢字?
    二戰結束後,韓國和朝鮮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此時韓國人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想要擺脫長久以來整個國家被中華文化的影響,創建獨屬於自己的文化,所以曾經開展「國語純化運動」,一度將所有漢字全部廢除。
  • 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這其中就包括漢字,漢字憑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和實用性。從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飄洋過海流傳到韓國了,並且在韓國發芽生根,茁壯成長。 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
  • 廢除漢字72年後,韓國人又吵起來了,這次還能重新使用漢字嗎?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在廢除漢字72年後,韓國人又吵起來了,這次爭吵的中心就是要不要恢復漢語教學,讓漢字和韓文一起走進課堂。支持者認為,韓文是不成熟的表音文字,如果單單只使用這種文字會造成語義不清,因此需要引進漢字,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網友:不懂漢字如何懂歷史?
    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對於,周圍幾個國家影響力其實是非常大的,特別是漢字,周圍幾個國家在以前其實都是使用的漢字,在後面才開始陸續剝離漢字的存在,但是這麼長時間的影響,顯然是沒有辦法那麼快消除的。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漢字是傳承幾千年的文化符號,並沒有對錯的成分,但特殊的歷史環境,人為的因素把它打上落後的標籤,實是好笑至極。作為一種文化工具,漢字的改革可能不會停止,但是請所有的國人尊重它,心存敬畏,才可源遠流長。那些放棄漢字的國家,隨著中國的復興,廢除漢字的後遺症會越來越凸現,在東亞經濟一體化的路上,他們會比日本更吃力,無疑在享受一體化帶來的福利方面也會大打折扣。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韓國漢字二戰之後的幾十年中,韓國在經濟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急於樹立文化上的自信,尤其要是擺脫來自中國的影響。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曆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曆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 韓國「廢漢字」72年了,現在卻拿漢字「申遺」?聯合國直接拒絕
    在當時,漢字也是韓國的官方文字,韓國的古代書籍,人名,地名也都是用漢字書寫的,但在二戰之後,各國掀起了廢除漢字的浪潮,韓國也開始對漢字的使用感到不滿,漢字在韓國被排斥。韓國民眾對廢除漢字,使用諺文作為本國的漢字的聲音逐漸高漲,於是韓國1948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漢字被正式廢除,韓國的報紙,雜誌都在逐漸降低使用漢字的頻率,漢字也開始逐漸被排斥在韓國的主流社會中。
  • 為脫離漢文化圈,韓國花72年廢除漢字,為什麼還是廢不掉?
    在上一文,我們剖析了越南廢除漢字的前因後果,也了解到文字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越南之所以咬牙也要廢除漢字,於他們而言意義重大,更關乎自尊、關乎一個族群的文化認同。韓國的漢字書法所以,就如看待越南廢除漢字一般,站在不同的立場,任何行為或者措施都可能是正義和必要的,任何行為或者措施,也可能是負面或者不道德的。
  • 韓國廢除漢字後,過年用什麼寫對聯?
    韓國已經廢除了漢字,寫春聯是不是用韓語書寫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依然用漢語書寫。其實,韓國使用漢語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韓國是一個只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民族文字的國家。公元3世紀左右,漢字傳入韓國,後來又採用漢字的音和意來記錄朝鮮語,即「吏讀文」。由於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影響,能夠學習和使用漢字的多是貴族階層,普通民眾很難接觸到。
  • 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你還記得幾年前,韓國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作為世界遺產地而搶佔了中國的先機嗎?"很久以前,韓國也用漢字寫字,但到目前為止,漢字基本上被韓國人廢除了。韓國現在使用自己的文字!那麼,韓國身份證為什麼要用中文寫呢?韓國廢除漢字72年在韓國殖民之後,在他們的強大推動下,韓國掀起了一波"脫漢運動"的浪潮。
  • 文化| 日媒:都是韓國廢除漢字惹的禍
    韓國在近代吸收了大量日本和製漢字詞,但是後來卻廢除了漢字,完全用表音文字諺文書寫,造成民眾語意理解困難,甚至鬧出不少笑話。日媒稱,日本人稍作思考便知道邏輯不對的事情,韓國人卻囫圇吞棗地加以理解,這其中涉及到漢字廢除所帶來的影響。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即便現在韓國的文字採用了韓文,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這些字的具體意義,於是就要加上漢字,用於解釋。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說出來,可能出乎大部分人意料:這是1948年-1949年左右的韓國漢城(如今的首爾)。再比較下,下面是現在的首爾街頭。除了更加現代、繁華,最明顯的不同就是:街頭遍布的漢字招牌,全部變成了韓文。韓國著名的光化門,匾額也是漢字不過,隨著近代中國的衰落,尤其是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韓國逐漸和中國脫離藩屬關係,日本開始殖民。韓國開始認為,靠中國是不行了。也就是,韓國人說的「割斷依附清國慮念,確建獨立自主基礎」。
  • 韓國人將這兩個徽標上的漢字換成韓文後就如一個丟了靈魂的人
    改成韓字後的韓國國會徽標後來查閱資料發現,除了換掉國會徽標中的漢字,韓國人還在2017年10月9日換掉了韓國憲法法院徽標中的漢字。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憲法法院從1988年起使用的漢字徽標,到2017年已有29年,這個徽標中間刻有一個憲字(繁體的憲字),但有韓國學者認為,韓國憲法法院的徽標用中文欠妥,因此就改成了韓字。
  • 韓國廢除漢字,春聯是用韓文寫,國人看到成品後都笑了
    因此,漢字在這些國家的史書中都有記載,現在也有很多漢字的歷史遺蹟。但從20世紀中葉開始,這些國家也開始脫離漢字的文化影響,開始廢除漢字,推廣自己的語言。這其中包括韓國。韓國廢除漢字,年輕人不再懂漢字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廢除漢字。計劃將「諺語」升級為國民性,開始實施韓國教育政策。因此,當時大量的漢字遺物和書籍被抹去。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