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於1948年宣布韓文為官方文字,韓國民族主義者認為韓文是韓國「創造力」和「自力更生」的象徵。彼時,韓文與漢字混用。我們從早期的韓國報紙可以看出是這樣的:
隨著民族主義的進一步抬頭,從上個世紀70年代樸正熙政府宣布
廢除漢字以來,漢字的使用越來越少。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漢字基本消失在韓國媒體裡。報紙媒體變成這樣的:
韓國當初創造韓文,理由之一是世宗皇帝給出的「學寫漢字太費時,平民沒時間學」。於是設計了韓文來幫助平民避免學習漢字。
韓語字母系統是由輔音和元音組成的,像拉丁語一樣,它可以讓任何人快速學會讀寫口語,而不需要經過幾個月的記憶數千個不同的漢字。這是提高識字率的一個辦法。
但韓國的古代行政制度、科教文衛等等,來自於中華文化的傳承,韓國古籍是由漢字書寫。研究韓國古代歷史就必須讀懂這些用漢字書寫的古籍。韓國老祖宗用漢字留下的遺產,韓國人不得不享用的。
以漢字在韓國法律體系中的價值為例,由於韓國國會制定的許多法律都使用到漢字(包括韓國憲法)。在法律上,法院及其法律從業人員只會採用最初寫入法律的原始漢字的含義,對詞語的精確定義可能意味著案件的勝訴。
如果你是韓國法律專業的學生,你的課本上仍然會有2/3或更多的朝鮮文漢字,因為大多數關鍵術語和短語都是嚴格基於朝鮮文漢字的單詞,你應該毫無疑問地知道某個單詞的確切意思。
再如,大多數韓國人的名字如果你用韓文寫出來,你無法知道他名字的含義,只有當你用漢文寫出來的時候你才知道你的名字是什麼意思,這是因為漢字表意,韓文表音。這一事例表明漢字與韓國人身份的核心有多麼接近。
爾今,隨著中韓建交和經貿人員往來日益密切,漢字識字、漢語學習又重新獲得了一部分韓國人的重視。部分公立學校積極教授漢字(儘管大多數學生都很害怕學習漢字),而且全國漢字水平測試在求職者中很受歡迎。
韓國公共教育包括漢字科目,可以選擇它作為高考科目。本科目包括學習中級漢字和學習古文詩歌(無論是中國詩人還是朝鮮詩人的作品)。一些大學還將漢語考試作為畢業的必修課,例如韓國大學。
儘管多數人認為漢語絕對沒有英語那麼重要,家長們還是渴望讓孩子們上漢字課,並鼓勵他們至少學習上千個漢字。
像三星這樣的公司也優先考慮漢字考試,懂識漢字成為博學和受過良好教育的代名詞。曾經有一位三星課長,他的工作報告第一段永遠都是用含有漢字的朝鮮文寫的。
【結語】
今天,漢字雖已不可能取代韓文,但漢字仍然被用於韓國人姓名、法律文件、學術用途、醫學和技術術語,以及消除同音異義,等等,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漢字是中國文化,也是韓國文化。韓國人很不幸用漢字承載了韓國人的歷史,儘管韓民族主義者嫉恨,也無可奈何,無法完全廢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