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在廢除漢字72年後,韓國人又吵起來了,這次爭吵的中心就是要不要恢復漢語教學,讓漢字和韓文一起走進課堂。支持者認為,韓文是不成熟的表音文字,如果單單只使用這種文字會造成語義不清,因此需要引進漢字,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是反對者不願意支持這個觀點,他們認為使用漢字會削弱韓文的地位,讓韓國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韓國這次還能重新使用漢字嗎?很難說,要看政府最後如何決定。
這次還能重新使用漢字嗎?
韓國正在進行小學教育的改革,改革中的一大衝突就是到底要不要在課堂上教孩子們漢語。該國數十名國會議員提交了一份改革方案,其中指出,韓國的主要教科書都應該使用韓文來書寫,但是由於韓文自身的缺陷,為了讓初學韓文的孩子們更好的理解書中語句的認識,有必要同時標註漢字。並且課堂上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兩種語言的配合,讓孩子們在學習韓文的時候,也要掌握一定的漢語知識。
但是這一提議遭到了那些尊崇韓文的人群的反對。他們辯稱韓文對於培養孩子們的理解能力來講完全足夠了,沒必要再增加一種文字,漢語的複雜性會增加孩子們學習的困難和負擔。更何況,韓語是他們文化的結晶,是他們應當捍衛的東西。如果讓兩種文字同時走進課堂,那麼韓語的優越性就消失了,他們的民族特色也不見了。甚至有人宣稱,使用漢字會拖慢韓國的信息化建設進程。
但這些觀點遭到了韓國語言學者的批駁。該國一位研究漢語的學者全光真稱,這些言論完全是在胡說八道,他們過分拔高了韓語的重要性,藉此貶低漢語。韓語是一種表音文字,主要作用是給人們提供語音信息,對於人們理解文字內涵來講有致命的缺陷。因此為了讓孩子們能學到更豐富有趣的內容必需加入漢字。
韓國曾經把漢字當做自己的官方文字使用過,該國保存的不少古籍上也有漢字的存在,但當前距離韓國決定廢除漢字已經過去72年了,沒想到今天用不用漢字這個問題再度引爆了韓國輿論。事實上早在2014年,該國政府就決定推行新的教育方案,讓漢字重歸韓國課堂,豐富孩子們的閱讀內容。可到了落地階段,遇到的阻力比他們預想的要大很多,反對的聲音阻礙了計劃的落實。
韓國的民族自尊心
此事能夠反映出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該國經歷過一段學習美國,脫亞入歐的歷史,這讓韓國逐漸開始親美,該國人民異常推崇美國的價值觀,民間主義情緒非常重,自然不歡迎漢字重新進入該國。並且該國還非常想在文化上脫離我國的影響,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圍繞泡菜的爭議。
韓國把泡菜視為自己的文化遺產,認為這是屬於自己的獨有文化。可事實上,我國很早就開始製作泡菜,還制定了國際泡菜的生產規則,就連韓國自己都在大量的進口原產自我國的泡菜。每當提到泡菜究竟起源於哪裡這個問題的時候,韓國網友就拼命地維護本國文化的尊嚴,強調泡菜是他們的特產。不得不說,韓國人民需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了,我國文化和歷史的燦爛是不容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