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廢除漢字達50年,過年用什麼字書寫對聯?為何都是白紙黑字?

2020-12-27 騰訊網

漢字,是中國的國魂。自「倉頡造字」到今天,漢字貫穿了「中國上下五千年」,它曾是我們的驕傲,後來成了拖累,於是被改革、被簡化。

漢字傳承至今,早已融入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血脈中,難以割捨,我們這輩子、下輩子、世世代代大概是離不開漢字了。

但是,漢字作為一種文化的符號、載體,影響的卻不僅僅是華夏兒女,也輻射到了周邊小國,形成了歷史悠久的「漢字文化圈」。

其中,韓國受到的影響最深,也最久遠。眾所周知,韓國進入近代後,頒布了廢除漢字的法律。

那麼,今天韓國用什麼字書寫對聯呢?韓國對待漢字,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

一、韓國漢字的起源

韓國使用漢字的具體時間已無從可考,大致可以定位在公元三世紀左右。彼時,中國本土戰火連天,正處在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當時朝鮮半島上有三個國家,分別是高句麗、新羅和百濟。

我們知道,文化傳播的最快的方式,不是什麼「出國留學」,而是戰爭。打開國門,文化直接流入,省時、省力、又省心。

當時朝鮮半島上的三個國家,被三國中的一些傢伙深深地「影響」到了。怎麼個影響法?比如高句麗,被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將領兩次攻破國門……

唐朝時期,新羅聯合唐朝軍隊滅了高句麗和百濟,統一了朝鮮半島,成為了新的王國——高麗。

也是自唐朝開始,高麗成為了中原王朝的附屬國,不管中國誰當家,都要來進貢、稱臣。作為高麗國眼中的天朝上國,自然什麼東西都是要學習的。

於是,漢字便光明正大的進入了高麗國,甚至成為了高麗國的通用文字。輾轉幾千年過去,漢字也在高麗國(韓國、朝鮮)扎了根。

二、韓國「廢除漢字」

韓國廢除漢字的歷程是艱辛的,甚至還引發了很多嚴重的社會問題。

請注意,「嚴重的」三個字很關鍵,因為它直接導致了社會不公,隔絕了很多年輕人的希望。

為什麼這麼嚴重?原因是複雜的;

1948年,韓國政府當局頒布《諺文專屬用途法》,以法律的形式要求韓國公民必須要用諺文書寫文字。

所謂「諺文」,是一種借鑑漢字方體形態的方塊拼音文字。這麼說可能難以理解,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常用的五筆打字的打字過程中用到的筆畫拼湊。

到了李承晚時代,韓國政府當局有很多人認為,廢除漢字後果太惡劣,於是又在小學實行漢字教育。

然而,又有一些人認為應當廢除漢字,於是1970年韓國政府又一次發表《漢字廢止宣言》,結果沒過兩年又撤回廢止宣言,來來回回折騰了50年。

到了現代社會,韓國很多人開始呼籲恢復漢字,原因是漢字隔絕了很多青年人,成為社會精英的可能。

因為韓國的上層社會以及一些法律學習,依然是用漢字作為基本形式書寫。這就導致了許多沒有接受漢字教育的韓國年輕人,難以步入上層社會。

想要成為上流人士?對不起,請您回去深造漢字。眾所周知,漢字要從小抓起,長大再去學,那可就太難了。

三、韓國對聯

韓國的春聯與中國春聯不同,中國傳統春聯常見的有紅紙黑字,還有現在比較流行的紅紙金字。在中國,紅色代表喜慶,寓意吉祥,能夠給一家人帶來好運。

韓國則不然,韓國崇尚的顏色是白色,成了白紙黑字。有人說韓國之所以崇尚白色,是因為中國古代商朝的緣故。

據說,商朝滅亡後有一部分商人,帶著部族來到朝鮮半島紮根生存,將商朝的崇尚白色文化帶到了朝鮮半島。

這當然是無從可考的,只是傳言而已。韓國人寫春聯用的字體也是漢字,畢竟前面說過,韓國的諺文類似漢字拼音,用來寫春聯實在有些不倫不類,難以對仗工整,意思也無法表達清楚。

結語

「橫平豎直定乾坤,正正方方樹國魂。一撇一捺最難寫,善德為根先做人。」

漢字是中華兒女的根,中國的魂,哪怕今天簡化的漢字,對於如今外國友人來說,依然極為困難。

漢字不同於表音符號,作為表意的語言,每一個字意義都非常豐富,在不同的語境中,更可以說出不一樣的味道,這大概就是漢字的魅力。

相關焦點

  • 韓國廢除漢字後,過年用什麼寫對聯?
    作為漢文化圈中的一員,韓國和中國一樣,過年也要寫春聯。 韓國已經廢除了漢字,寫春聯是不是用韓語書寫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依然用漢語書寫。「訓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誰、具體在什麼時間創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韓國指定為國寶第70號,1997年10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雖然有了自己的文字,但是韓國人還是使用漢字。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韓國過春節與我國不同步,白紙寫春聯,本來的喜慶被他們玩壞了!韓國春節為何選「立春」?他們沒學錯,我國古代春節就這麼過!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
  • 韓國廢除漢字,春聯是用韓文寫,國人看到成品後都笑了
    因此,漢字在這些國家的史書中都有記載,現在也有很多漢字的歷史遺蹟。但從20世紀中葉開始,這些國家也開始脫離漢字的文化影響,開始廢除漢字,推廣自己的語言。這其中包括韓國。韓國廢除漢字,年輕人不再懂漢字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廢除漢字。計劃將「諺語」升級為國民性,開始實施韓國教育政策。因此,當時大量的漢字遺物和書籍被抹去。
  • 文化| 日媒:都是韓國廢除漢字惹的禍
    韓國在近代吸收了大量日本和製漢字詞,但是後來卻廢除了漢字,完全用表音文字諺文書寫,造成民眾語意理解困難,甚至鬧出不少笑話。日媒稱,日本人稍作思考便知道邏輯不對的事情,韓國人卻囫圇吞棗地加以理解,這其中涉及到漢字廢除所帶來的影響。
  • 廢除漢字後,越南人過春節,春聯怎麼寫?
    同中國一樣,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曆12月中旬就開始辦年貨準備過年。越南的春節元素中,鮮花、年粽、春聯與爆竹已成為標配。 越南人以前過春節,書寫春聯都是用漢字。因為,越南使用漢字是有著悠久歷史的。西漢末年,漢字開始傳入越南,並且逐步擴大了影響。 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
  • 韓國廢除漢字44年後,現狀如何?專家為何呼籲應儘快恢復漢字?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的漢字與韓國的文字確實有著非常緊密的傳承關係。中國文字始於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萬姓統譜·卷五十二》),幾千年來已經發展成極其寶貴燦爛的漢字文化。在韓國文字的發展史上,漢字佔據重要地位。朝鮮半島這一區域從明朝開始便是中國的藩屬國,一直到清朝末年。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韓國會不會恢復漢字,其實取決於中國。如果中國強盛了,那麼周邊國家都會學習甚至拋棄本國語言和文字。如果中國沒落,那麼就相反。韓國為了防止法律歧義,都用漢字行文或注釋解義。韓國廢除漢字教育進入中小學後,只有私立學校才學到漢語。所以韓國的法官檢察官絕大多數是富家子女,因為只有他們有錢讀私立學校,從而懂得漢字。
  • 為脫離漢文化圈,韓國花72年廢除漢字,為什麼還是廢不掉?
    那麼除開越南之外,有一個國家有著和越南類似的漢字使用史,也同樣在四十年代末期下令全民廢除漢字的使用,這個國家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韓國了。自一九四八年《諺文專屬用途法》實施以來,韓國已經花了72年時間來廢除漢字,因為,想要脫離漢文化圈,去漢字化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當某種文化與漢字斷了關聯之後,它便可以被塑造成帶有其他種族基因的原生文化形態,因此,他們才有底氣喊出孔子和端午節都是他們的狂言。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在美國的支持下,韓國成立了「漢字廢止會」,並出臺了《諺文專用法》,自此,漢字在韓國面臨重大危機。 其實,韓國還不是第一個著手廢除漢字的國家。1945年二戰結束後,獲得獨立的越南、朝鮮就率先廢除了漢字,以此來凸顯本國的民族獨立和民族自尊。
  • 新文化運動者叫嚷要廢除漢字,看到一副故意對不起的對聯,沉默了
    他們經過數十年的中西方文化對比,以及國內不斷暴亂,恐慌、復古等事件後,得出這樣一種結論:中國之所以落後、腐敗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樣頑固是因為漢字。由此,出現了一場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廢除漢字的狂潮。
  • 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你還記得幾年前,韓國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作為世界遺產地而搶佔了中國的先機嗎?"我們的認為"端午節"最早起源於中國文化,不應被韓國所採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韓兩國在歷史上確實有一定的淵源。很久以前,韓國也用漢字寫字,但到目前為止,漢字基本上被韓國人廢除了。韓國現在使用自己的文字!那麼,韓國身份證為什麼要用中文寫呢?
  • 春節奇聞:越南廢除了漢字後,越南人又是如何去寫春聯呢?
    中國傳統春聯其實在越南,春節也被稱之為元旦農曆新年,越南人過年也有貼春聯的傳統習俗,當然了,越南人自古以來就認為,過年和立春是一體的,都是春耕的開始,如果過年沒有春聯就沒有辭舊迎新的感覺不過在1945年,越南正式廢除了所使用的漢字,因而到今天,在越南會用毛筆字寫漢字或者寫書法的人其實並不多,因此漢字春聯也逐漸淪為了過去式,取而代之的則是羅馬字春聯。
  • 「二簡字」為何被廢除?專家稱:外形更像日本字,丟了漢字的精髓
    ——《說文解字》 人類最大的成就,不是建造出高樓大廈,也不是發明出能夠飛往太空的飛船,更不是現在呼之欲出的人工智慧,相反,其實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樣東西,那便是語言。 為什麼說語言是人類最大的成就呢?這是因為沒有語言的話,人類所發明創作所有的一切都將不復存在,甚至連人類本身都不可能形成。
  •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用中國漢字?新加坡和日本至今還在用?
    其實在很久之前,漢字就已經傳入了日本。目前日文中還在使用的漢字就有1926個。其實到日本去過的人應該會有很深的體會。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即使你不會日語,只要有文字的大家基本上都可以看懂是什麼意思。第二個使用漢字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新加坡。漢語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漢字同樣也是新加坡的官方文字之一,新加坡的華人比例達到74。
  • 韓國1970年廢除漢字,朝鮮是什麼時候?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幹?
    朝鮮是自1946年開始限制漢字的使用,到1949年徹底廢除了漢字,但是到了1968年朝鮮發現完全不用漢字弊端太大,又開始讓學校重新恢復漢字教學。而韓國是1948年開始逐步廢除漢字的使用,到1970年開始正式廢除漢字,但韓國和朝鮮的問題一樣,也出現了離不開漢字的現象,不得不重新讓年輕人學習漢字,但漢字丟掉簡單,想要重新找回來,那可就不簡單了。
  • 韓國人花了近70年努力廢除漢字,要求恢復漢字的呼聲卻越來越高
    從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飄洋過海流傳到韓國了,並且在韓國發芽生根,茁壯成長。 可是,自從韓國成立以後,韓國人就花了將近70年的時間一直在鍥而不捨的努力廢除國內漢字,本來以為可以藉此實現進步,卻沒想到引發了一系列問題,以至於不少人都後悔廢除漢字。為何韓國要花70年的時間來廢除國內的漢字,為何現在廢除漢字了有覺得後悔了?在這背後,究竟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
    廢除漢字幾十年,韓國還是把漢字迎了回來。韓國其實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文字,所謂韓文,其實只是漢字的一種拼音,或者說是一種基於漢字的地方話。因此,1970年,韓國開始禁止使用漢字,停止在學校教授漢字。之後,韓國將拼音字母(韓語)當作字體,把只有40個音的韓語當成了漢字的代替品。這種把拼音當成字體的方法到底怎麼樣呢?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又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多年前,看電影《賣花姑娘》時,影片中上世紀30年代漢城(那時還叫漢城)街頭的招貼,全是繁體漢字,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幾年前去韓國旅遊,首爾滿大街的霓虹燈、廣告、招貼,幾乎全是韓國字,漢字則寥若晨星,難得一見。
  • 廢除漢字幾十年後,現在的韓國人是如何看待「漢字」的?
    1948年宣布韓文為官方文字,韓國民族主義者認為韓文是韓國「創造力」和「自力更生」的象徵。  但韓國的古代行政制度、科教文衛等等,來自於中華文化的傳承,韓國古籍是由漢字書寫。研究韓國古代歷史就必須讀懂這些用漢字書寫的古籍。韓國老祖宗用漢字留下的遺產,韓國人不得不享用的。
  • 為什麼韓國身份證上有漢字
    什麼是表音文字,簡單的講,就是文字的拼音,而漢字是表意的,每個字都有特定的意思。相當於韓國人只懂「拼音」,用拼音來交流,所以韓國人識字率非常的高,但這也帶來極大的弊端。  比如,給出一個拼音:zhang,我們對應的漢字有很多,可以是:張、章、丈等等。韓文也一樣,有很多同音異意的字,比如我來造幾個名字,李昌浩、李長昊、李菖胡、李倡虎、李椙琥、李腸湖,寫成韓語都是一模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