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楊建民:為「陝人版」圖書寫評論...

2021-01-13 陽光報陽光網

書海鉤沉(作者篇)

文/楊建民

看到這個題目,人們也許覺著誇張。為陝西人民出版社一家出版圖書寫評論,還「日子」,你寫過幾篇?用得上這麼大的標題麼?

人生數十年過去,想想,許多事可不就是緣分麼。大學修習中文,報考時雖然不敢說想當作家,可閱讀寫作的夢,肯定是報考時的一個指向。大學畢業回家鄉,還是在想讀書而不易的年月。可咱「上面」有人。同班的幾位同學都進了出版社,人們以他們名字說事,算算主要有三「平」:馬平、任平、惠西平。

2019年,作者楊建民和陝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長惠西平(右)在長沙合影

當時陝西人民出版社還未分拆成多個出版社,或正在分拆之際,大家都在一個樓裡上班。同學們一去,找到社裡,總能見到他們中的幾位。遺憾的是雖然多有聯繫,我卻沒登過那座叫人想來羨慕的樓。後來夫人去過,見到西平等同學,看到他們地上桌上甚至床上到處是書,煞是羨慕。他們倒不在乎,隨手揀出幾種經他們責編的樣書,讓帶回去給老同學看看。這個緣,算是接上了。

好了,有了「緣」,總得結果吧。從同學那裡取回的書中,有一冊《世界名人書信集》。此書精選了跨度有2000多年間世界名人信札100餘封,內容豐富不說,還文採斐然,好讀且很受教益。恰好當時陝西日報社與陝西省書評學會組織「我喜愛的陝版圖書書評」徵文,我便草出一篇千字短文,以《名人內心世界的剖白》的題目投了出去。此稿後來刊登在《陝西日報》1989年7月的「讀書天地」欄目。不久,小文居然在此次徵文中獲獎。獲獎名單發在當年9月的《陝西日報》上。大約姓名與該報一記者重名,為區分,我的姓名後面,特別註明工作單位。獲獎名單中,獨我享受此待遇,心中還有點小得意。

在此過程中,結識了當時「陝人社」的宣傳科長吳成瑞先生。吳先生具體負責這次徵文活動。發表在《陝西日報》這篇之外,我還投有另一文稿,是為「陝人社」出版的《外國名詩人傳》寫的評論——《結識詩人的愉快旅行》。這篇稿子,吳先生拿去發表在他當時主持的一份《讀者之友》小報上。該報是專為宣傳「陝人社」出版圖書而辦,拙稿正合適發在上面。由此,我開啟了一段為「陝人社」圖書寫評論的途程。

吳成瑞先生大約感覺我還努力,便從「陝人社」出版的圖書中挑出一些書郵寄給我,供我閱讀寫作參考。這中間印象較深的有一冊《張香華詩選》,一冊香港盼耕編選的《一百個怪月亮》。當時寫作有衝動,今天看是慌張。似乎拿到一本書便想寫一點文字,其實是發表欲作怪。兩本小冊子,我都寫了評論。《一百個怪月亮》的評論題目是《「心空」的月色》。此文先後在三個報刊面世(一稿多投該批評)。《讀者之友》不用說。吳先生還將此稿寄去了上海《書訊報》。此書是福建著名散文家郭風先生寫的序言,我抄出一份請他指導,他送給了《泉州晚報》。稿子實在一般,可三家報紙都很快刊發出來,對我是很大的鼓勵。評論《張香華詩選》一稿,題目《夢的流程》。張香華是臺灣有名作家柏楊的夫人,她的詩,數量不算多,可含蘊豐厚,保證了其品質。此文發表時,有一較大遺憾,便是所有涉及書名時,皆把「香」誤為「春」,印成《張春華詩選》。當時都是手抄稿,或許我下筆略草,排版人員不熟識,造成失誤,無可挽回。此文我最先還存有私心,想著發表後能寄給香華女士看看。這麼顯著的失誤,實在不好意思給詩人看了。我當時有過一段收存作家籤名本的努力,獲得張香華女士籤名本的願望泡湯,這是我對此失誤的另一層遺憾意思。

其間還有幾篇評論文章刊發在《讀者之友》。該報應該是每月一期,八開小報。每期一般安置不了幾篇文章,可我的幾乎每一篇都發表迅速,每每能收到吳先生以他長槍大戟般筆跡寫封面寄來樣報。偏居小城,與外界聯繫有限,發表文章更是不易,受到吳先生抬愛,感激之情至今不忘。

作者楊建民收藏的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我的努力勤快,得到吳先生看重。他不僅寄書鼓勵,還約我為《讀者之友》出版五十期寫紀念文章,讓我加入陝西省書評學會,後來在我未出席的情況下,選舉我擔任學會理事(當時說是陝南唯一)。大約在此前後,也是他居中介紹,我得以參加了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借著這股「勢」,寫圖書評論的興趣更加深濃。給「陝人社」的圖書寫,自然發表在《讀者之友》,其它喜歡的圖書,也寫出來四下亂投。翻翻剪報簿,發表的報刊,還真不少:《陝西日報》《西安晚報》《博覽群書》《中國圖書評論》《青少年讀書指南》,北京大學《國外文學》,香港《大公報》,廣州《現代人報》《文匯讀書周報》,後來還上了《人民日報》……更為幸運的是,發表在《中國圖書評論》上的一篇評論文章,居然被當時視為收錄文科精品的《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先後為其全文轉載文章有四篇之多)。文章不斷被發表,不僅激發了我的寫作欲望,也增強了下筆的信心。

再往後,自己擴大了寫作領域,在其他更多的報刊發表作品,甚至終於出版了自己的幾部著述,可回頭看看,主題皆未離開「書」。這一點,性情之外,「陝人社」圖書是一個絕大的誘因。今天靜心想想,這段緣分,是我在寫作上漸漸成熟的重要節點。算算,彼此連接已過去三十年。吳成瑞先生後來去世,是在一冊《書海》雜誌得知的消息。當時內心悲鬱,無從述說。本來想寫一點文字,可覺著與吳先生沒有一面之緣,人家會不會以為謬託知己。這份帳,欠下多年,無可忘懷。這次見到這家影響我良久的出版社建社七十年紀念,抑制不住內心的情緒。翻出剪報簿,手撫著發黃頁面的發表文章,一幕幕往事浮上心頭。記憶、寫出,還帳一般。當然,愛書讀書的帳單,得愈長愈好。我以這份有些拉雜的帳單,由衷表達對陝西人民出版社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年紀的敬賀之忱。

作者簡介:

楊建民,教授。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讀書》《中華讀書報》《南方周末》《人民政協報》等報刊發表文章六百餘篇。多篇為《新華文摘》《讀者》《讀書文摘》《作家文摘》等轉載。出版有《昨日文壇的別異風景》《翻書風清》《烽煙不負嘉年華:西北聯大的人與事》等著述。

相關焦點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春風化雨又吹花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春風化雨又吹花 2020-12-16 16: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李鎧:兩代人的陝人社出版情緣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從上世紀80年代初起,陝西就是一個高等教育、軍工科技和文化出版大省,陝西人民出版社特別注重編輯出版外語類的教材和讀物,改革開放後全國第一部從國外購回版權的英語教科書《新英語教程》譯註本四卷五冊就是陝人社在1982年出版的,滿足了無數人們如饑似渴學習外語的需求。我父親李嘉祜教授正是這套教材的第一作者。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王吉呈:我與陝人社往事點滴
    在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70周年來臨之際,陝西人民出版社聯合《文化藝術報》全媒體舉辦「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有獎徵稿活動。來稿請發送至sxrmcbs70@126.com。我 與 陝 人 社 往 事 點 滴文/王吉呈「文化革命」暴風驟雨的激烈過去幾年後,文化部門漸漸恢復業務。
  • 陝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國徵文 |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
    加上畢業不幾年的工農兵學員,差不多有三十多人都是三十歲上下的年輕人,每個人都把不同學校的新鮮空氣帶到社裡,介紹新文章,購買內部書,辯論新概念,探討新觀念,談戀愛,搞郊遊,爭煤氣灶,打康樂棋,感覺似乎又回到學校一般。  更為可愛的是,這裡的領導老中青結構合理,編輯部的生活豐富多彩,總有新鮮的異樣感覺。
  • 唯美不易 回首再展望:陝西人民出版社圖書設計
    經過編輯部領導審核同意後,美編還需要畫出黑稿,印廠製版需要的黑稿則是使用黑色分別畫出封面上三個彩色的圖形,制三塊版。為豐富色彩還可以利用透疊表現出另一種疊色,使其達到四種色的效果,有時為色彩的變化美,常常需要親自到印廠車間反覆調試。
  • 「我與陝西人民出版社這70年」丨朱玉: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茁壯成長
    1972年由蘭州軍區吳忠農場分配到陝西人民出版社從事圖書編輯工作,至2006年10月1日退休。在職期間共編輯圖書250餘種,終審書稿3000多種,所編圖書獲得省部級以上圖書獎80多項。陝西省也不例外,先後將人民社的科技、美術、文教衛生、文藝、少年兒童編輯部(室)從人民社獨立出去,建立了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華嶽文藝出版社、未來出版社。在這種情況下,人民社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發展圖書出版事業,並與陝西省委批覆的「陝西人民出版社是我省綜合性出版社」屬性相契合,對編輯機構進行了重構。
  • 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故事
    為了向廣大中學語文教師說明《暫擬系統》,張志公先生主編了《語法和語法教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據《暫擬系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漢語編輯室編成《漢語》課本,供全國語文教學使用。主持《暫擬系統》擬訂和《漢語》課本編寫的張志公先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漢語編輯室的主任。學過《漢語》課本的人對分科教學都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次分科教學的改革是成功的。
  •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與陝建集團籤訂校企戰略合作協議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陝建集團產業學院揭牌籤約儀式上,張文琪、蘇永興共同為「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陝建集團產業學院」揭牌。蘇永興、張永良、張文琪分別代表學院和集團講話,對雙方合作充滿信心,為未來開展全方位合作勾畫出路線圖,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為推動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更多更優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婁廣信、楊海生分別代表學院和陝建集團籤訂合作協議。
  • 【悅讀薦書】陝西人民出版社:《光景——女警扶貧記》
    【悅讀薦書】陝西人民出版社:《光景——女警扶貧記》 時間:2020-12-17 22:32:29  來源:陝西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 學術| 《新民周刊》專訪孫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建社40周年
    外教社與時俱進40年2019年,上海外國語大學迎來70周年校慶之際,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也迎來建社40周年。經過幾代人的拼搏,外教社已發展成為一家國際知名、國內享有盛譽的外語教育出版和服務基地。
  • 賽事|《西安日報社》首屆「中國大地原點杯」 全國散文大賽徵文啟事
    《西安日報社》首屆「中國大地原點杯」 全國散文大賽徵文啟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喜迎「十四運」,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魅力,西鹹新區涇河新城管理委員會聯合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共同舉辦首屆「中國大地原點杯」全國散文大賽。
  • 全國徵文|李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
    編輯部往事(編者篇)文/李端在北京與出版社老同志王志鈞等華夏出版社同仁座談1987年出版社工會組織去秦嶺旅遊1988年,青年部去西安鯨魚溝春遊  1989年,青年編輯部春遊1989年春,青年讀物編輯部集體騎車春遊陝西人民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邀我寫點東西,我慨然應允。
  • 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心聲——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用心編好...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回信,向人教社的全體同志致以問候,對教材編研出版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如何紮實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人民教育出版社老中青三代人在思考,在踐行。他們的故事和心聲,是對總書記囑託的熱切回應,是對教育強國建設的堅定誓言。
  • 天津人民出版社「照抄」朱生豪譯文,名著「洗版」為何屢禁不止?
    這個麥芒是何許人也,竟然如此猖狂,直接剽竊名家的翻譯!在京東上搜了一下,麥芒不僅翻譯了莎士比亞的著作甚至還翻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仔細看了下,這個麥芒翻譯的作品都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發行的,這個名字顯然只是出版社用來盜版洗版的工具。翻譯者的著作權需要得到尊重!這種赤裸裸的剽竊應當被所有人唾棄!」
  • 陝西電視劇拍出陝派特色
    原標題:陝西電視劇拍出陝派特色 新年伊始,根據我省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作品《裝臺》改編,由曲江影視集團、兆麥影視、西影集團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電視劇《我待生活如初戀》之「好戲開場」版預告片一經公布,就贏得了觀眾的一片叫好聲,被譽為「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電視劇之一」。
  • 70年的《新中國課本》藏著哪些秘密?《國家記憶》為你揭秘
    《國家記憶》為您翻開70年的《新中國課本》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新中國課本》將於12月23日起在CCTV-4晚8點檔《國家記憶》連續播出。《新中國課本》將首次為觀眾揭秘70年中小學教材事業的不凡歷程,以及教科書編寫、研究、出版鮮為人知的故事,向觀眾們講述「教材編研出版國家隊」是如何煉成的。
  • 徵文 | 「仰望星空」全球徵文大賽85號作品《星空》
    主要從事美術教育,藝術創作、評論以及藝術史研究。2000年,詩歌作品獲第九屆新星杯全國詩歌大獎賽優秀獎。 2003年,電影劇本《桃源傳奇》獲首屆中國通俗文學英才大賽影視文學類優秀獎。 《外國美術鑑賞》第二作者,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國家藝術基金2015高校漆器教師人才培養項目教學日誌》資料整理與日誌寫入,河北人民美術出版社。
  • 快訊|《陝西民歌金曲30首》新書首發式亮相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
    7月28日下午,上海音樂出版社在第29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B3館隆重舉行「放歌信天遊,獻禮新中國:《陝西民歌金曲30首》新書首發式暨籤售會」。他們說,《陝西民歌金曲30首》的出版是基於他們「三駕馬車」(趙季平、馮健雪、黎琦)四十餘年來的合作,是陝西音樂家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發揚延安魯藝傳統,以新的音樂思維與審美,對陝西民歌進行的全新解讀與詮釋。他們希望陝西民歌唱響中國,走向世界! 馮健雪發表感言
  • 抗美援朝70周年獻禮片《金剛川》明日上映 陝文投集團聯合出品
    由陝西省委宣傳部聯合攝製的電影《金剛川》10月23日在全國院線上映。該片是國家電影局組織的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重點影片,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領銜出品,陝文投集團等聯合出品。該片取材於抗美援朝時期真實事例,通過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金城前線的戰鬥故事,謳歌革命英雄主義,塑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的光輝形象,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金剛川》是繼國慶上檔的熱映大片《我和我的家鄉》後,陝西省委宣傳部再次聯合攝製、陝西電影人再次聚力合作的又一部銀幕精品力作。
  • ...藝」不容辭——走進陝西演藝集團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
    陝西人民藝術劇院陝西人民藝術劇院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文藝工作團,成立於1948年。建國初期集體轉業成立陝西省話劇團;1960年改建為陝西省人民藝術劇院;2009年10月28日更名為陝西人民藝術劇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西人藝」)。自建院以來,始終堅持「二為」、「雙百」方針,創作、改編、排演話劇160多部,演出4千多場,是中國最優秀的話劇團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