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鉤沉(作者篇)
文/楊建民
看到這個題目,人們也許覺著誇張。為陝西人民出版社一家出版圖書寫評論,還「日子」,你寫過幾篇?用得上這麼大的標題麼?
人生數十年過去,想想,許多事可不就是緣分麼。大學修習中文,報考時雖然不敢說想當作家,可閱讀寫作的夢,肯定是報考時的一個指向。大學畢業回家鄉,還是在想讀書而不易的年月。可咱「上面」有人。同班的幾位同學都進了出版社,人們以他們名字說事,算算主要有三「平」:馬平、任平、惠西平。
2019年,作者楊建民和陝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長惠西平(右)在長沙合影
當時陝西人民出版社還未分拆成多個出版社,或正在分拆之際,大家都在一個樓裡上班。同學們一去,找到社裡,總能見到他們中的幾位。遺憾的是雖然多有聯繫,我卻沒登過那座叫人想來羨慕的樓。後來夫人去過,見到西平等同學,看到他們地上桌上甚至床上到處是書,煞是羨慕。他們倒不在乎,隨手揀出幾種經他們責編的樣書,讓帶回去給老同學看看。這個緣,算是接上了。
好了,有了「緣」,總得結果吧。從同學那裡取回的書中,有一冊《世界名人書信集》。此書精選了跨度有2000多年間世界名人信札100餘封,內容豐富不說,還文採斐然,好讀且很受教益。恰好當時陝西日報社與陝西省書評學會組織「我喜愛的陝版圖書書評」徵文,我便草出一篇千字短文,以《名人內心世界的剖白》的題目投了出去。此稿後來刊登在《陝西日報》1989年7月的「讀書天地」欄目。不久,小文居然在此次徵文中獲獎。獲獎名單發在當年9月的《陝西日報》上。大約姓名與該報一記者重名,為區分,我的姓名後面,特別註明工作單位。獲獎名單中,獨我享受此待遇,心中還有點小得意。
在此過程中,結識了當時「陝人社」的宣傳科長吳成瑞先生。吳先生具體負責這次徵文活動。發表在《陝西日報》這篇之外,我還投有另一文稿,是為「陝人社」出版的《外國名詩人傳》寫的評論——《結識詩人的愉快旅行》。這篇稿子,吳先生拿去發表在他當時主持的一份《讀者之友》小報上。該報是專為宣傳「陝人社」出版圖書而辦,拙稿正合適發在上面。由此,我開啟了一段為「陝人社」圖書寫評論的途程。
吳成瑞先生大約感覺我還努力,便從「陝人社」出版的圖書中挑出一些書郵寄給我,供我閱讀寫作參考。這中間印象較深的有一冊《張香華詩選》,一冊香港盼耕編選的《一百個怪月亮》。當時寫作有衝動,今天看是慌張。似乎拿到一本書便想寫一點文字,其實是發表欲作怪。兩本小冊子,我都寫了評論。《一百個怪月亮》的評論題目是《「心空」的月色》。此文先後在三個報刊面世(一稿多投該批評)。《讀者之友》不用說。吳先生還將此稿寄去了上海《書訊報》。此書是福建著名散文家郭風先生寫的序言,我抄出一份請他指導,他送給了《泉州晚報》。稿子實在一般,可三家報紙都很快刊發出來,對我是很大的鼓勵。評論《張香華詩選》一稿,題目《夢的流程》。張香華是臺灣有名作家柏楊的夫人,她的詩,數量不算多,可含蘊豐厚,保證了其品質。此文發表時,有一較大遺憾,便是所有涉及書名時,皆把「香」誤為「春」,印成《張春華詩選》。當時都是手抄稿,或許我下筆略草,排版人員不熟識,造成失誤,無可挽回。此文我最先還存有私心,想著發表後能寄給香華女士看看。這麼顯著的失誤,實在不好意思給詩人看了。我當時有過一段收存作家籤名本的努力,獲得張香華女士籤名本的願望泡湯,這是我對此失誤的另一層遺憾意思。
其間還有幾篇評論文章刊發在《讀者之友》。該報應該是每月一期,八開小報。每期一般安置不了幾篇文章,可我的幾乎每一篇都發表迅速,每每能收到吳先生以他長槍大戟般筆跡寫封面寄來樣報。偏居小城,與外界聯繫有限,發表文章更是不易,受到吳先生抬愛,感激之情至今不忘。
作者楊建民收藏的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我的努力勤快,得到吳先生看重。他不僅寄書鼓勵,還約我為《讀者之友》出版五十期寫紀念文章,讓我加入陝西省書評學會,後來在我未出席的情況下,選舉我擔任學會理事(當時說是陝南唯一)。大約在此前後,也是他居中介紹,我得以參加了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借著這股「勢」,寫圖書評論的興趣更加深濃。給「陝人社」的圖書寫,自然發表在《讀者之友》,其它喜歡的圖書,也寫出來四下亂投。翻翻剪報簿,發表的報刊,還真不少:《陝西日報》《西安晚報》《博覽群書》《中國圖書評論》《青少年讀書指南》,北京大學《國外文學》,香港《大公報》,廣州《現代人報》《文匯讀書周報》,後來還上了《人民日報》……更為幸運的是,發表在《中國圖書評論》上的一篇評論文章,居然被當時視為收錄文科精品的《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先後為其全文轉載文章有四篇之多)。文章不斷被發表,不僅激發了我的寫作欲望,也增強了下筆的信心。
再往後,自己擴大了寫作領域,在其他更多的報刊發表作品,甚至終於出版了自己的幾部著述,可回頭看看,主題皆未離開「書」。這一點,性情之外,「陝人社」圖書是一個絕大的誘因。今天靜心想想,這段緣分,是我在寫作上漸漸成熟的重要節點。算算,彼此連接已過去三十年。吳成瑞先生後來去世,是在一冊《書海》雜誌得知的消息。當時內心悲鬱,無從述說。本來想寫一點文字,可覺著與吳先生沒有一面之緣,人家會不會以為謬託知己。這份帳,欠下多年,無可忘懷。這次見到這家影響我良久的出版社建社七十年紀念,抑制不住內心的情緒。翻出剪報簿,手撫著發黃頁面的發表文章,一幕幕往事浮上心頭。記憶、寫出,還帳一般。當然,愛書讀書的帳單,得愈長愈好。我以這份有些拉雜的帳單,由衷表達對陝西人民出版社進入「從心所欲不逾矩」年紀的敬賀之忱。
作者簡介:
楊建民,教授。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漢中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讀書》《中華讀書報》《南方周末》《人民政協報》等報刊發表文章六百餘篇。多篇為《新華文摘》《讀者》《讀書文摘》《作家文摘》等轉載。出版有《昨日文壇的別異風景》《翻書風清》《烽煙不負嘉年華:西北聯大的人與事》等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