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4月28日,經歷了兩周的停播整改,《奇葩大會》第二季第1-10期正片及花絮已在愛奇藝恢復上線,第11期正片也於常規上線時間周六晚8點復播。
來源:傳媒內參
4月28日,經歷了兩周的停播整改,《奇葩大會》第二季第1-10期正片及花絮已在愛奇藝恢復上線,第11期正片也於常規上線時間周六晚8點復播。
《奇葩大會》由愛奇藝出品、米未傳媒製作,這是一檔人物故事分享類節目,官方介紹顯示,節目主題為「特別人類大會」。2月3日起,節目在愛奇藝上線,卻在播出十期後,於4月10日從愛奇藝平臺全面下架。
不少網友提到,下架原因是第十期節目中「科學家種太陽」的錯誤言論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微博心理學大V,微博名為「科學家種太陽」的沈傑在節目中通過分享自己青少年時期的一段不當經歷,表達了自己充滿爭議性的觀點,這個觀點遭到了不少網友特別是女性觀眾的抨擊。
4月19日米未在中國傳媒大學校招時,CEO馬東在現場首次正面回應了節目下架:「《奇葩大會》這一季,有一些內容出現了問題,我們正在全面深刻地反思和整改,已經完全認識到了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完全尊重監管機關和平臺對於節目下線整改的勸誡,也在努力的整改當中。」
傳媒內參觀察到,《奇葩大會》第二季復播後,「科學家種太陽」完整內容被刪除,同時引發爭議的相關負面話題、評論內容也已刪除。整期節目未出現負面爭議話題、爭議人物,調性輕鬆正面。
昨晚,用戶聚焦重新上線後的內容,紛紛在社交平臺分享從別人故事中獲得的感悟。
傳媒內參認為,內容表達傳遞的價值觀是網絡節目的核心競爭力。一次內容的自查不嚴就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節目內容的傳播影響力巨大,內容人更應嚴肅認真對待。
《奇葩大會》這次吸取教訓,並能在短時間內整改上線,核心是因為節目的底色還是「溫暖、有趣」的,縱觀前十期內容,有不少觸及夢想、傳承等正能量主題,類似巴特爾、方浩然等「樂觀堅守」的傳統文化薪傳者,曾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的推薦。
此次的停播整改對於《奇葩大會》來說是一次「向死而生」的考驗,製作方米未傳媒CEO馬東就曾在「中國網絡視聽協會」採訪中表示:「在保證生動和多樣性的同時,傳達這個社會所需要的正能量,在保證有趣、詼諧和足夠的歡喜度的前提下,不傳播消極的、獵奇的和怪異的價值觀,這是我們的底線。」
縱觀行業,青年文化的呈現載體與探索路徑依舊還在路上。但無論是何種類型的綜藝節目作為切口,能抵達更多的年輕人,傳遞更有價值的態度應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擁有立意良善而正確的價值觀,並持續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進行輸出和引導,才是一個優秀網絡綜藝節目擁有長久生命力的秘訣。
在國家重視、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背景下,臺網綜藝,特別是網絡視聽內容近些年一直都是監管重點。縱觀近些年的綜藝市場,有過不少停播整改後繼續得以上線的節目:
2017年11月3日,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第三季、芒果TV《明星大偵探》第三季整改後恢復上線;
2017年11月13日,優酷《火星情報局》第三季全季節目整改後上線;
2017年11月15日,黑龍江衛視&騰訊視頻《見字如面》第二季整改後恢復播出。
這些內容大都已成為持續得到市場和用戶認可的節目品牌。
多檔臺網綜藝的停播下架,在整個業界不斷引發震動,使得從業者重新摸索和尋找節目製作的方向和標準。
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對網絡視聽節目的創作播出提出進一步要求。《通知》強調:「網絡視聽節目要堅持與廣播電視節目同一標準、同一尺度,把好政治關、價值關、審美關,實行統籌管理。」此次《奇葩大會》的下線調整和復播,就是一次在通知精神指導下的內容整改。
在清晰的政策指導下,整個行業的把控邊界逐漸明確,綜藝製作方也需進一步在內容製作與內容邊界中把握平衡。再大的舞臺都有邊界,每一個從業者都需要學會在舞臺邊界內舞蹈,尊重管理,創作者和管理者齊心協力,才能共同鑄造繁榮的文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