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鼠辭舊歲,金牛報春來。
這個農曆新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紛紛發出「就地過年」的號召,不少人將第一次在異鄉度過一個特別而又溫馨的春節。
江蘇素來開放包容,是無數人尋夢圓夢的「第二故鄉」,他們在這裡工作、生活,實現奮鬥的價值。這個別樣的春節,他們如何度過?「我在江蘇過大年」,讓我們一起來聽他們的故事。
大年初四,劉珍如一大早來到實習的江蘇省人民醫院值班,這是劉珍如第一次春節沒有回臺灣,也是她第一次在南京的醫院裡值班過年。在過去的三天裡,大年初一,劉珍如跟朋友去爬紫金山,寓意新年步步高,大年初二她和朋友聚餐吃了頓火鍋,初三情人節這天跟男朋友去夫子廟看了燈展。劉珍如來自臺灣省臺中市,她是南京醫科大學2017級皮膚病與性病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2017年9月開始在南京醫科大學江蘇省人民醫院進行臨床實習。劉珍如離開家已經一年,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肆虐,遠在臺灣的劉珍如春節假期還沒有過完,就決定返回南京,返回她的工作崗位上。劉珍如的母親一開始反對她回去,「畢竟疫情已經很嚴重了,她又是在醫院上班,真的很擔心她會被感染。」母親留下了眼淚,劉珍如拍了拍母親的肩膀。2月初,劉珍如乘機抵達南京,兩天後,臺灣到南京的飛機封停。回南京後,劉珍如就趕到醫院,穿上白大褂,戴上醫用口罩坐診。劉珍如所在的皮膚病診室距離發熱門診並不遠,雖然中間有隔離區域,但每次劉珍如門診結束時,看著發熱門診排隊的病人們,默默祈禱疫情早日結束。除了門診,劉珍如還要負責病房管理,「進出病房時,所有人員都要測量體溫,當時一些病人找不到醫院可以收住,我們醫院病房收了好多重病人,現如今,疫情已經得到了管控,但是醫院對待病人依然保持著嚴格的核酸檢測,「這些已經變成一個常態化的檢查了。」她說。劉珍如的男朋友陳嘉希是她的同學也是她的戰友,他們在不同科室,疫情嚴重時他們在同一家醫院卻經常很多天無法見面,只能通過微信互相鼓勵,一起抗疫。「今年的春節我無法回到臺灣,與家人共度佳節。這是我第一次在家鄉之外的地方過春節,不過南京的春節習俗與臺灣差別不大,熟悉的新年氣息讓我很有親切感。」劉珍如說,「春節夫子廟的燈展亮起來時,會讓我想到臺灣的燈展,我家附近的宮廟春節也會掛起大紅燈籠,看著很喜慶。」離劉珍如家不遠處的媽祖廟是大甲鎮瀾宮,每年全家都會去參拜,並點亮光明燈,為新的一年祈福。每逢春節,她的母親也會在家中擺上一盆蘭花迎接新的一年,寓意富貴長壽。今年雖然無法與家人一起度過,劉珍如特意去漢中門花卉市場買了一盆蘭花,放在醫院,希望蘭花能給病人們帶來希望,平安長壽。談到今年怎麼過的春節,劉珍如說,在過去的三天裡,大年初一那天,她約朋友去爬了紫金山,從太平門出發,沿著天文臺路,一路經過天文臺,西馬腰,沿登山道至山頂,山上的風景很美,可以俯瞰整個南京城,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就此打開,「新年登高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寓意新年步步高,很有意義。」
大年初二她約朋友聚餐吃了頓火鍋,新年的意義就是團聚,雖然不能回臺灣和親人團圓,但有朋友在身邊也很有意義。大年初三這天也是西方的情人節,秦淮十裡夜色闌珊,烏依巷口夕陽斜掛,劉珍如對於南京第一印象來自電影《金陵十三釵》,而她認為最南京的地方就是秦淮河畔,這天她跟男朋友去夫子廟看了燈盞,「聽說老南京有句俗話:過年不到夫子廟觀燈,等於沒有過年;到夫子廟不買盞燈等於沒有過好年!」劉珍如說,她也買了一盞漂亮的燈回去。
大年初四,劉珍如來到單位值班,雖然是過年期間,值班這天還是很忙碌,看著病人們因為疾病都不能在家過年,劉珍如看著也很心疼,想更盡心一點,讓他們早日恢復健康。
讓劉珍如感到有點意外的是,南京沒有專門賣年貨的街巷,在臺灣每年過年時,她們家附近會有年貨一條街,每年都很熱鬧,燈籠、春聯、雞鴨魚肉等新年用到的東西在街上都可以買到,這樣的街巷讓她覺得很有年味。為了讓這個新年年味足起來,劉珍如到超市採購到了一點年貨,還去夫子廟買了點鴨子吃,南京的烤鴨和鹽水鴨她都非常喜歡。「在南京已經八年了,在南京過春節還是頭一回,覺得蠻新奇的,幸運的是還有好多朋友一起過年,以後正式工作,可能也會遇到春節無法回家的情況,這次算是提前適應工作後的節奏吧。」「2021年,希望全球疫情早點過去,希望我在醫學領域有更大的進步,能為更多病人帶來希望。」劉珍如說,蘭花會開的很美,新的一年美好會與希望一起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