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片片,又到了每周一的院線回顧時間嘍。
片片上周就提到過,院線以文藝片為主,主力是同為青春題材的《過春天》和《陽臺上》。
《過春天》有著接近《狗十三》的水準,《陽臺上》那就約等於周冬雨的寫真大片。
所以片片準備跟大家說一說《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女同事跟片片說,這是一部能讓人真情實感哭出來的純愛電影。
不信邪的片片也去觀看了這部電影,發現……怎麼全場都在笑?
我倒是沒笑,但覺得這部劇催淚倒沒有多催淚,但悲傷是真的悲傷。
尤其是從男二視角看這個故事,那哪是悲傷愛情故事啊,根本就是《被坑慘的牙醫的一生》。
片片就準備從男二視角解說一下這個故事,讓大家感受下男二是多悲催:
我叫楊綠光,從小家境優渥,成績也相當理想,一出社會就拿下了牙醫的工作。
我有個未婚妻,人美盤靚條順,職業是攝影師,我們很快也將步入婚姻的殿堂過上沒羞沒臊的生活。
我就是別人眼中那種事業愛情雙豐收的人生贏家,但最近我遇到了人生的大滑坡。
事情是這樣的:前段時間,我參加了朋友辦的萬聖節派對,在派對上我遇到一個長得很像陳意涵的女生。
她用了我用過的紅酒杯,還盯著杯子上的唇印問我這算不算接吻。
第二天她又來到牙醫診所找我看牙,而她的牙齒明明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她當著護士面說的話真是嚇到我了——
「昨天第一次見面我們就接吻,今天第二次見面你就看過了我的嘴巴裡面,那第三次見面會發生什麼?」
她的確撩到我了,不過我是一個有未婚妻的人,不能在外面勾三搭四。所以我很乾脆的給她看了我的訂婚戒指。
沒想到過兩天我收到了一封信件,裡面全是我未婚妻出軌的照片。我深愛了我未婚妻很多年,所以才願意拼盡全力資助她,直到她成為業內最優秀的攝影師。
我找未婚妻攤了牌,未婚妻糾纏了好久才同意和我分手。
而那個女孩更加主動、頻繁地約我出去,讓我對她越發地著迷起來,我和她的進展也越來越快。
終於,我和這個女人成功牽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在結婚後幾天,我回到家中,卻發現妻子離開了家,只留下一段錄音。
後來我才知道她和同居過十幾年的男友,殉情了。
怎麼樣,我是不是很慘?
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可能一臉懵,還是片片來跟大家解說一下:
男主父親患白血病去世,母親也拋棄了同樣患病的他。
女主的全家則在一場車禍去世,也成了孤兒。
同病相憐的兩個人,從高一的時候就開始相依為命,還住到了一起。
他們就這樣睡在一張床上同居了十幾年,並且還從來沒發生過關係(騙鬼呢?)
而男主的病情日漸加重,已經治不好了,但他一直把自己的病瞞著女主,臨死前就希望女主找個老實人嫁了。
為了滿足男主的遺願,女主假裝不知道他的病情,故意去勾引了牙醫這個老實人。
看到女主演有了歸宿,男主特地請黑社會調查了牙醫,還查出了牙醫的未婚妻劈腿。
為了讓女主好好和牙醫呆在一起,男主把牙醫未婚妻出軌的照片寄給了他,給他心裡帶去了陰影。
然後男主又找了牙醫的未婚妻,用條件交換讓她離開了牙醫。
失去了女朋友的牙醫,很輕易被女主迷得五迷三道的,很快就答應和女主結婚。
女主和牙醫結婚後,達成了男主的遺願,就離開牙醫去和男主殉情了。
牙醫就這樣被男女主交替著利用來讓對方安心,最後被窩還沒焐熱老婆卻已經涼了。
一周之內,他戶口本裡婚姻狀況這一欄,從單身變成了結婚,又變成了喪偶。
最主要的是,人家連受兩次打擊,未來還能不能有勇氣再走進婚姻,都很難說了。
你仔細一琢磨,這牙醫在整個故事裡是最無辜最善良的一個角色,但卻遭受了最大的惡意。你說這是不是叫《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難道就因為牙醫是個老實人?老實人刨你家祖墳了?
不過這次觀眾沒有像往常一樣糾結三觀正不正,反倒都不約而同地哭了。
各種「哭慘了」的回覆也在微博上輕鬆獲得高贊。
更神奇的是,這部片子在豆瓣得分5.1,淘票票和貓眼上分別得分8.2和8.6,巨大的口碑鴻溝讓人不由得回憶起去年的《後來的我們》和前年的《前任3》。
只要能把落點落到「遺憾」,把打擊面放大到愛情並不完滿的男男女女們,很容易製造出淚點。
但哭能不能再合情合理點?
片片也看過韓國版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而韓國版在豆瓣得分7.7,比臺灣版整整高了2.6分。
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臺灣版幾乎是對韓國版的全盤複製,前期男主和女主的互動也改得比韓版甜多了。
但其中的敗筆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韓版於2009年上映,那時候大家對這種「男主得癌症,女主死全家」的狗血設定的忍耐度要強好多。
在那個年代,百度上也基本搜索不到「韓劇有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這個說法。
但現在觀眾越來越難糊弄,這種狗血劇情只會討人厭。
其次,就是作為一部改編作品,能夠彌補很多原版的不合理之處,但新版也沒做到。
像是兩個人同居甚至同床了十幾年沒有越雷池一步保持著純潔的友誼。
幫幫忙啊,性取向為異性而且生理正常的男人是完全不可能做得到的好吧。
你看看《致青春2》,吳亦凡演的程錚,一晚上都忍不了好不好。
哪怕你讓他們兩個分床睡也行啊!
第三,明明做了改動,但改動的地方全是減分項。
比如說這個情節:
韓版——男主發現了牙醫未婚妻的出軌證據後,選擇找到他的未婚妻,說服她離開牙醫,成全女主和牙醫
臺版——男主發現了牙醫未婚妻的出軌證據後,直接把照片寄給了牙醫,讓牙醫受到傷害,和未婚妻提了分手
臺版的這個改動可能是為了更強烈的戲劇衝突,但無疑也強調了主角的自私和不擇手段,對於人物塑造是相當不利的。
最大的敗筆則是這個設定:
韓版——牙醫不僅知道男女主的關係,而且也知道男女主希望通過牙醫和女主的婚姻來讓彼此安心,出於對女主的愛,他選擇成全了男女主角,心甘情願地被利用
臺版——牙醫單單知道男女主是好朋友,但不知道未婚妻出軌的照片是男主拍的,也不知道女主和他結婚是利用他,完全是一個蒙在鼓裡的無辜受害者。
所以原版看起來就特別溫情,表面上大家都很自私,但實際上每個人都在為愛默默付出。
臺版的改動,放大了男女主的自私,又儘量弱化牙醫的戲份,讓大家的關注點集中在男女主的互相成全上,大家自然容易感動落淚。
如果你不仔細琢磨,你根本發現不了牙醫遭遇了怎樣的慘劇。但你回過神來,卻會發現這是一個沒那麼高尚的故事。
我當然相信,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我也相信,沒有在電影院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愛情。
我更不懷疑,很多在電影院裡真情實感地哭出來的人,都是在過往的感情中奮不顧身的深情之人。
很多人不一定是被電影所感動,只是回想起自己的奮不顧身和默默付出,所以才淚如雨下。
所以這部電影和《前任3》、《後來的我們》都一樣,不是因為電影有多好,而是總有種感情,你怎麼也淡忘不了。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在電影院痛哭過,如果有,希望你留言告訴我,片片想和你一起共敬深情。
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