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看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就迫不及待地寫下了這篇文章。說實話,影片有很多地方都令我感動,也能觸碰到我內心深處的靈魂,畢竟像這樣的愛情不是我們所能涉及到的,但至少我們可以通過《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了解到,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純真的愛情。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改編自韓國同名電影,由於韓版的我沒有看過,所以不知道原版本和這次的版本有多大的出入,唯一的共同點可能講的都是和愛情有關的故事。我今天就以陳意涵版本給大家做一點個人觀點。

電影在一開始就闡述了男主身患白血病不久於人世,而他死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幫他心愛的女主角找到一個好的男人託付終身。男女主角因為都失去家人成為孤兒,原本以為幸福也會隨著家人死去而離開的他們,卻同病相憐地在高中相識,惺惺相惜地展開了一段長達13年互相照顧的漫長同居生活,相互依賴著對方,十幾年來兩人像是戀人、朋友、家人般互相照顧著對方,兩人都心知肚明的知道對方喜歡自己,可誰都不願意認真向對方吐露自己內心真實感受。

或許很多觀眾看到這裡會覺得這哪裡是一個「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完全就是一部談情說愛你儂我儂的愛情電影嘛!沒錯,剛開始我也是同樣的感受,但直到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導演才放出了讓觀眾悲傷的大招。早在一開始女主就知道男主患病一事,而影片全部過程不過是女主為了迎合男主心願,讓他能安心離去逼不得已才做出的一場戲。

片名提到的兩個「悲傷」,「更悲傷」就留給男主和女主,「悲傷」恐怕要留給男二號牙醫和她的攝影師女友,因為男主愛得太自私,強硬把另一個女人安排到他的生活中,破壞了他原本的感情。諷刺的是,難道牙醫不知道自己僅僅是一個計劃中的棋子嗎?我想牙醫也應該都知道,只是在演的過程中,情不自禁愛上了這個女孩,於是裝作不知道,陪她演到底。

雖然本片結局是以悲劇收場,但我認為還是很美好的,至少接下來迎接他們的是「下輩子」而不是「永遠」,也印證了電影的結尾。我看喜歡電影裡的一段場面,女主問男主」如果有下輩子的話你願意當什麼?」男主環顧女主的周圍回答說「如果有下輩子,我願意做戒指、眼鏡、筆記本,因為那樣我就可以一直在你身邊」。看似樸素簡單毫不浮誇的一句話,很充分地說明了男主求生的欲望是多麼的強烈,對這個和自己「同居」了十幾年的女人有多麼不舍,無奈掌控不了自己的命運。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闡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也婉轉地道明了愛情真的沒有永遠,所謂永遠就是一個既不浪漫又不現實的說法。在現實中,很多人抱著理性論點,認為這個時代的愛情都是建立在物質和條件交換基礎上,成為了全世界最現實的一種關係,剝開層層真相,找不到一點愛情的味道。所以這不滴昂應最大的意義,不是帶給你絕望,更不是只為了把你逼哭,而是透過一個真情流露的故事告訴你,愛情的犧牲沒有盡頭,千辛萬苦都能赴湯蹈火,無論這個世界多複雜、生命多麼短暫,我們依然要相信世界上還是有如此純粹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