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也曾得傳染病?一起來看甲骨文中記錄的疫情

2020-11-20 大河網

你能想到嗎,三千多年前的商王都懷疑自己被傳染瘟疫了?!


話說回來,這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人類自出現就受到了各種疾疫的困擾,人類的歷史書寫著和疾疫鬥爭的歷史。


中國最早的文字殷墟甲骨文已經有了「蟲」「蠱」「瘧疾」這些文字的記載。特別是「疫」在中國古代文字學中間是指「瘟疫」的意思。這個字在《尚書》《山海經》《左傳》都出現並且使用了,這應當是中國最早的有關瘟疫的文獻記載

殷墟甲骨文中所見的疾患種類繁多。關於商王得了疑似瘟疫的甲骨卜辭,就出自197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在殷墟小屯西地發現一個灰坑中的牛肩胛骨上,原文是:


乍 (疫),父乙 ,妣壬豚,兄乙豚,化口。

御眾,於祖丁牛,妣癸盧豕。(《屯南》F3.1)


用現在白話翻譯大概意思是:疫情突發,為眾人御除癘疫舉行了一系列祭祀先人的行事。


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瘟疫的文字記載了。


這裡的「疫」是「民皆病」的意思,這句話描述的是傳染病(疫)能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這些都說明在殷商時期,我國已出現過多次足以致命的傳染病,而且它們都得到了上層的充分重視。


此為1971年安陽殷墟小屯西地出土大牛肩胛骨卜辭(《屯南》F3.1),「乍疫—御眾」兩辭同卜。又收入《合集》31993


根據專家的考證,僅僅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列出來了多達50種不同的疾病,這些疾病基本上都有詳細的卜辭和解釋,可以看出商代人對於疾病的畏懼。

 


甲骨原文中「疾」字寫作一個「人」字加一個「爿」[pán]字,爿就是床。這個字意思是人躺在床上,人字四周還有代表汗滴的點,意思是病人在床上發熱出汗,無法動彈了。



在今天的漢語語境中,「疒」已經不是一個字,而是一個偏旁部首,稱之為「病字旁」,在整部新華字典中,和病字旁有關的漢字,大約有915個,其中絕大部分字的含義都是和疾病、身體有症狀相關。

早在2003 年北京「SARS」病毒肆虐之際,甲骨學研究領軍人物、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閉門思「古」,揭知甲骨文中有 50 多種疾患,寫下《商代疾患醫療與衛生保健》。


他認為甲骨文中稱病患為疾,通常直接稱「疾某」,如疾首、疾耳、疾目、疾足等等,都是根據患者的病發症狀或病灶所在部位診斷辨別的,正如現代醫學分科,內科、外科、口腔科、齒科、五官科等一樣,識明醫學已達到相當高度。

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宗焜在2000年的一篇《從甲骨文看商代疾病與醫學》一文中詳細探討了疾首、疾目、疾耳、疾自、疾疫等23種疾病形態。

復旦大學教授劉釗的《釋甲骨文中的「役」字》,討論的是甲骨文中可能用來表示「疫」的一個字。只是材料不完全充足,他自己也認為還需要更多材料證明。但可以藉此了解有關情況。尤其是文章56頁以後,談了古代對「疫」的一些記載和人們的看法,可作為參考。

殷商科技不發達,殷人凡事皆卜,詢問上天這種病能否治療或者是否是什麼事件的預兆。如果佔卜情況理想,就給自己吃顆定心丸。如果佔卜結果不理想,那就乾脆停止。

甲骨文裡記載了商王武丁出現耳鳴現象,武丁認為這是重大事件的預兆,有可能是祖先的提示或者懲罰,於是武丁自己進行佔卜,並多次給祖先獻上幾十乃至上百頭羊作為祭品。

除了消極方法外,甲骨文也有很多積極的治療方法。有一些學者如胡厚宣的《殷人疾病考》中認為,大概有三:

宋鎮豪也研究出了甲骨文中的隔離措施。甲骨文所言「亡入,疾」,與「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舍空邸第」都是講的隔離措施,說明當時儘管對病毒相當恐懼,但並非無所作為,已經有了隔離防控疫情及禁止謠傳以免造成人心惶惶不安的應對手段。

己巳卜,兄,貞其燎於盟室,叀小羊。(《英藏》2119)

己巳卜,王,於圍闢門燎。

己巳卜,王,燎於東。(《合集》21085)

是卜問舉行燻燎室屋門道與野外的祭祀行事。用嘉草、莽草燻燎除蠱驅蟲防控病毒之法,流傳到後世一直不衰,


這說明在殷商期,人們已利用某些植物作藥材。如安陽殷墟大司空出土的一件敞口酒尊,口部覆罩著數層藥用植物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的功效。


甲骨文也有多參與田獵活動的記載。可見當時已意識到野外田獵活動是一種積極的人體運動鍛鍊,能舒筋活絡,調理血氣,有利於疾患痊癒。


問:甲骨文中記載的防疫經驗中,有哪些我們今天仍可以借鑑?


答: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王朝時期,人們對於突發性癘疫瘟疾已有一定的認知,積累起許多有利於抵禦病毒傳染、防控疫情蔓延的應對辦法和社會行為俗尚。


尤其是群體性突發疾疫在甲骨文中有反映,有一期武丁時的兩版卜辭,是中國最早的疾疫文字記載。


甲骨記載的殷商統治者理性實施的疫情防控應對措施,於今仍然有鮮明借鑑意義。如隔離防疫、禁止謠傳、燻燎消毒、 藥物醫防、飲食保健、灑掃居室、環境清潔衛生、刑罰懲處等等,乃至在殷商社會尚武尚勇風氣下見諸個人的身體運動鍛鍊,以強壯體魄,抵禦癘疫染患。

從甲骨文可知,病疫瘟疾猖獗之際,有非理性的「御疫」、毆驅疫鬼和「寧疾」以求「御眾」消除癘疫的巫術祭祀行事,但是,人們並非束手無策,而是通過國家行政防控應對手段、社會群體群防形式、個人的鍛鍊活動等等,積極抵禦病毒侵害,且約定俗成演繹出許多預防癘疫傳播蔓延的社會風尚習俗。

由於甲骨文字去今太遠,文字釋讀比較困難,經常眾說紛紜。百餘年來學者利用甲骨資料硏究商代疾病和醫療的文章,時有所見,但普遍存在兩種現象:一是材料不夠完備,二是誤釋和誤說甚多。研究發現,甲骨材料中所記錄的殷代疾病是多方面的,但多屬於患病部位的貞ト。疾病的治療主要是向鬼神祭祀、祈禱以求病癒。


(特別感謝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宋鎮豪、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李宗焜,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梁玉斌,中國文字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對本文內容的支持與幫助。)


策劃:陳關超、郭人旗

採寫:陳關超、張瑩瑩

漫畫設計/排版:吳敏



相關焦點

  • 從西周甲骨文看殷周王家關係
    如王宇信先生即把部分甲骨片(包括上引六片)視為商王帝乙的佔卜記錄[13]。王玉哲先生也認為:「周原地處西北丘陵一隅,不是龜甲產地。」所以「專從周族的地域和形勢上看,也可以推證這批周原甲骨,不會是周族原有的。」[14]這種論述的出發點,是周人原居於本地,從不遷移,而且也不曾受到其它地方卜甲傳統的影響。
  • 甲骨文上的輝煌九-殷墟甲骨名人堂
    認真還原歷史的文章沒人看,奪人眼球、扭曲歷史、娛樂至死的標題黨卻大行其事,不得不說是這個時代的悲哀。 2、破壞者?保護者?--山東濰縣古董商們 從某種意義上講,山東濰縣古董商才應是殷墟甲骨的第一發現者,沒有他們主動上門求教,就不會有王懿榮鑑定、收藏甲骨的行為,甲骨文的認定工作可能還會延後很多年。
  • 65件甲骨在國圖展出 含龜甲、牛肩胛骨、人頭骨
    據介紹,目前國圖內收藏著35651片甲骨,收藏量約佔存世總量四分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收藏甲骨最多的單位。  本次甲骨記憶展將從甲骨的發現為起點,通過實物展示,場景還原,考古發掘圖片資料和學術研究成果集錦和器物展等,揭開甲骨文作為文字和佔卜之物的奧秘。
  • 周原廟祭甲骨有周文王遭肢解並陳屍祭壇的記載?無知者鬧出的烏龍
    關於甲骨文中的「冊」字,濟寧甲骨學大師屈萬裡先生認為,卜辭裡出現的「冊」是「冊告」的意思。如果有「冊祝」二字,即是意味著這是向神祝告的文書。歷史學家白玉靜卻認為,「冊」象用來圈養牲畜的籬笆之形,意指用來祭祀的犧牲。古文字學家徐中舒則認為「冊」字與「刪」通用,含有「砍」、「斫」之義。古文字學大師於省吾在《甲骨文字釋林》中直接把「冊」字作「殺」字解。
  • 「一片甲骨驚天下」是什麼意思?
    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時出現的文字,記錄商朝人佔卜活動的文字,到現在已經是三千年了,由於它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因此被命名為甲骨文。甲骨文的歷史國家圖書館現收藏有35651片甲骨,約佔甲骨存世總量的四分之一,經常會有一些展覽,可以去參觀。甲骨文是我國商周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也有極少數用朱或墨寫成。1899年發現於殷墟,也就是河南省安陽市西郊小屯村的商王朝故都,所以又稱「殷墟文字」。
  • 歷史上最迷信的王朝——商王朝,它的國號「商」竟來源於一種鳥
    這些甲骨是當時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叫做「龍骨」,被用來治療各種疾病,因為藥材商人不收購帶有刻紋的甲骨,農民就將這些帶有刻紋的甲骨磨成粉出售。這種現象一直到公元1899年才得以改變,當時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因為瘧疾買來「龍骨」進行治療,他發現這些刻痕是古代的一種文字,經過一番研究後發現這竟然是商朝的文字,帶有刻痕的甲骨便成了珍貴的古代文物。
  • 傳染病疫情信息公開的障礙及克服
    內容摘要:傳染病疫情信息公開是政府信息公開的一個特殊領域。在傳染病疫情信息公開實踐中,社會信息需求與政府信息供給之間的矛盾加劇,呈現出疫情信息公開的功能障礙。這種功能障礙的成因包括法律規則、管理體制和社會生態等方面。就法律層面看,現有法律規則對傳染病信息公開的規定非常原則抽象,強調信息流的內部管理,忽視信息公開的預防性功能。
  • 《傳染病》那些看見和看不見的真相
    這部2011年的電影《傳染病》,每一處蛛絲馬跡像極了如今的現實。恐懼,是人的基本情緒之一,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當有事情發生後,我們的情緒都會迅速自動出現,好像有人按了開關一樣。但是,恐懼會成為謠言的溫床,每一句謊言都會觸及疫情下公眾敏感的神經。在《傳染病》這部影片中,有一位記者,以博客為平臺,專門追蹤第一手的疫情信息。他勾結製藥商賺錢,謊稱自己感染了病毒,直播自己喝了一種名為「連翹」的中草藥製品,並在幾天後奇蹟般地「痊癒」了。
  • 詭異的甲骨卜辭
    範維清是古董商人,他到河南安陽、湯陰一帶去收購青銅器,卻沒有如願。當他聽當地人說「龍骨」是名貴的藥材,就順便收購了一些。王懿榮本是性情中人,見範維清送來刻有文字的甲骨片,就分外高興。他仔細端詳了甲骨上一個個「符號」,興奮地告訴在場的人,這是比鐘鼎文更古老的中國文字!王懿榮以每字一兩銀子的高價買下了這十二片甲骨,點得600來字,就當場給了範維清六百兩銀子,並指使他為自己繼續去收購。
  • 「神預言」電影《傳染病》,疫情間最真實的狀況,103分鐘還原
    美國電影《傳染病》於2011在美國上映,電影拍攝靈感來源於2003年爆發的的SARS病毒。這部電影劇情可以說並不誇張,它不是科幻中帶著真實,而是用疫情期間最真實的發展狀態拍攝成片的電影,人性真實地暴露在鏡頭下,並且一覽無遺。
  • 有趣的甲骨文字「色」,食色性也,還真是描繪的最原始的意思!
    甲骨示例每當開始寫有關甲骨文字的小短文的時候,都在猶豫要不要按照慣例協商一段介紹甲骨文的文字!畢竟在前面的三十幾篇小短文中,都會先寫上幾十個字的關於甲骨文的文字介紹。嗯,還是接受這個慣例吧!那就先寫上一段甲骨文的介紹。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大臣,被記載在甲骨文上的帝師
    在甲骨文中,大乙(商湯)被記錄與伊尹一起崇拜。 不妨說,伊尹是中國首位能見在甲骨文上記載的老師。 伊尹出生在有莘國的空桑澗(現在的洛陽市嵩縣莘樂溝)。 後來,他被商湯任命為尹(相當於首相, 以伊尹的名字流傳下來。據傳,他的父親是一個既能殺家畜又能做飯的奴隸廚師,而他的母親是一個住在沂水收集桑葉的養蠶奴隸。
  • 這部講述《傳染病》的電影,適合疫情結束、春暖花開之後再細品
    在這樣的疫情形勢之下,一部2011年的上映的電影《傳染病》在「米國」線上被衝到了付費觀看榜的前幾位,並且許多的媒體開始把這部接近於十年前的電影拿出來重新談論。這就是2011年的Contagion,中文譯名: 傳染病。該片在豆瓣上評分並不算高,7.0的打分,算是不錯的成績,現在看起來這部電影的卡司強大到不要不要的。
  • 省傳染病防治院張秀文:用剪紙記錄同事抗疫的N個瞬間
    生活報記者 王曉晨58歲的張秀文在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門診心電室工作。她平時愛好剪紙,作品曾多次參展獲獎。身在定點防控救治醫院,張秀文和同事們從除夕開始就返崗了,她被身邊人英勇抗擊疫情的場景所感動,一邊堅守崗位,一邊利用業餘時間為戰疫前線的醫護人員創作剪紙作品。
  • ...美國爆發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新冠疫情】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
    2020-08-06 05:51:34來源:FX168 【福奇:數字不會說謊 美國爆發了世界上最嚴重的新冠疫情】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表示,美國的新冠疫情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他指出美國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很高。
  • 牟平區開展冷鏈食品企業傳染病疫情防控專項督查
    水母網11月19日訊(通訊員 王昭)為加強重點企業疫情防控工作,牟平區衛生健康局組織衛生執法人員對有關單位的衛生條件和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進行監督檢查。首先執法人員對冷鏈食品企業中各個環節如何開展消毒工作,確保消毒達到成效進行了詳細技術指導。
  • 內蒙古公布最新傳染病疫情
    內蒙古公布最新傳染病疫情 2020-11-16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疫情期間,這5部高質量『傳染病電影』你不容錯過!
    既然如此,那今天乾脆正面迎擊疫情,發布一篇安利『傳染病電影』的應景文。《流感》絕對是在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傳染病電影,曾獲得第五十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影片。最近此片在各大網絡平臺都躍升到熱度榜前幾名的位置,豆瓣上已有17萬+人看過,遠超其他幾部。
  • 全國工商聯"德勝門大講堂"張文中開講:疫情催化數字時代
    全國工商聯知名企業委員會委員、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Dmall董事長張文中發表演講,主題為"面對生命,唯有良心——防疫保供,奮戰前線,多點物美,數字未來",分享了疫情期間為首都保供所作的努力,以及零售數位化轉型經驗與趨勢。此次活動的主題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新動能",旨在貫徹落實"兩會"精神,引導廣大民營企業堅定發展信心,克服當前疫情不利影響,實現破局發展。
  • 江西發布最新傳染病疫情!這些病要當心…
    江西發布最新傳染病疫情!>2020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全省共報告法定傳染病23738例,死亡24人。其中愛滋病死亡21人,肺結核死亡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