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宏在紀錄片配音中的有聲語言運用分析

2021-02-09 播音中國

文:鄧迪 來源:「中傳名嘴」口語傳播工作室 ID:cucdinglongjiang718

李立宏,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年度最火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解說,1986年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受到了專業的訓練。但是其獨特的嗓音極具辨識度,接下來我們就結合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來分析他在為這部片子配音中有聲語言運用的特色和問題。

1. 李立宏配《舌尖上的中國》的主要特點

1.1 虛中帶強,柔中帶剛

《舌尖上的中國》中李立宏整體聲音並不是那麼實,反而略帶虛聲,這樣的處理不會讓他的解說十分的突兀,過於突出的表達反而影響聲音畫面的效果。但是在這種若偏虛的聲音中確有大量的強音支撐。這種方式是通過後聲腔的打開,近似於打哈欠的感覺除了要下巴需要放鬆的發聲方式,這樣的方式,讓這種虛帶有了力量,既不會過於突出在聲畫之前,搶了音響和畫面的風頭,又能夠清晰、準確、生動的表達紀錄片所想表達的內容和深意。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所配的:「山西丁村,中原最古老的村落,主婦們最會製作麵食。丁村人把加工成粉末狀的穀物都稱之為面。穀物加工的歷史已有上萬年。附近曾經出土過最古老的石磨盤,至今,同一形制的磨盤還在使用。石磨將穀物研成粉末,再用篩過濾掉粗粒雜質,真正意義上的麵食才得以出現。」開始在讀「山西丁村」時還較實,後來逐漸虛了下來,但運用強音頂住,保持字的工整度,在描述石墨盤時就更加虛化處理,輕輕的聲音講述著著歷史悠久石墨盤以及抹面的過程,讓受眾感受畫面衝擊的同時舒適的聽著解說的講解,增加對紀錄片的理解和思考。

1.2 獨特共鳴,以聲帶字

在本片中,李立宏的共鳴能夠非常明顯的聽出,他主要運用胸腔共鳴同時輔助以口腔共鳴,我們知道胸腔共鳴主要對應低音,口腔共鳴主要對應的是中音,這樣的共鳴運用會讓有聲語言低沉、平穩並不過分的突出,而且這樣的聲音會增強信服度,語言隨著聲畫的信息娓娓道來,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反覆聽後發現,其吐字歸音並不會像新聞播報一樣的圓潤、飽滿,而是通過其大量胸腔共鳴和部分口腔共鳴,通過中偏低的聲音去帶字音,這也讓每一個字、詞並不會像一顆顆珍珠一樣往外蹦似的清晰、明顯的呈現,而是有一定清晰度、有重點的表達出來,同樣這樣的處理也有助於弱化有聲語言過分突出的表現,更好的與聲畫結合,融為一體。例如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的開頭配音部分:「中國自然地理的多樣變化,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國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從南到北,變化萬千的精緻主食,不僅提供了人身體所需要的大部分熱量,更影響了中國人對四季循環的感受,帶給中國人豐饒、健康、充滿情趣的生活。」其中開頭的「中國」二字,「中」字是陰平,根據五度標記法是55調,運用口腔共鳴為主,「國」字陽平,根據五度標記法是35調,但「國」字發音靠後,他運用大量的胸腔共鳴,氣息下沉,音高較低,並且拖長了字音,意味深長。而後面一句:「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中國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豐富主食。」整個一句胸腔共鳴運用尤為明顯,幾乎每一個字都用了大量的胸腔共鳴,中低音的處理,沉穩大氣又不過分突出。

2. 李立宏配音引發的問題和思考

通過分析李立宏解說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片段,我們看到了他獨特之處和優點,同樣人無完人,我們也希望他會更好。於是我又仔細鑑賞了他配的其它的配音作品其中包括紀錄片《京劇》、《新絲綢之路》等並結合電影《復仇者聯盟》希爾維格博士、《鐵血精英》丹尼、《四大名捕》諸葛正我的配音等發現了幾個問題:

2.1 重音過多

在一個意群中,重音略多,導致重點不夠突出,敘述時稍顯平淡,比如在紀錄片《京劇中》第一集定軍山·溯源中的第一句配音:「2010年11月16日,北京城一個普通日子,當這座城市在初冬的斜陽下慢慢醒來」就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了,其重音就有好幾處,「2010中的1」、「11月16日的11、16」後面的這句話尤為突出,「當這座城市在初冬的斜陽下慢慢醒來」重音就包括「城市」「初冬」「斜陽」「醒來」。這樣過多的重音導致句意的表達不夠清晰。因此建議減少不必要重音,正確理解找準重點的字詞,把握重音、次重音、非重音的比例,突出重點將會更好。

2.2 聲音變化不大

看了紀錄片《京劇》、《新絲綢之路》等以及電影配音《復仇者聯盟》、《鐵血精英》、《四大名捕》我可以馬上判斷這是李立宏的聲音,一方面這證明了李立宏聲音的辨識度很強,也是十分獨特的,但是另一方面當我們需要掩蓋個人的特色,配出更加符合作品的聲音時,這種聲音就會受到限制。因此我認為可以適當的改變一貫的用聲習慣,在配不同的片子時採用不同的共鳴,增加靈動的變化,不僅僅主要在中低音區,增加聲音的彈性,在中高音也有所設計,這樣可能會更好。

以上分析只是鄙人淺薄之見,李立宏作為中國紀錄片配音界不可多得、獨具特色的配音演員值得我們尊重、學習,但是人無完人,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其個人乃至整個記錄片配音界更好的發展,追去新的進步。

  ●


中國播音主持藝術網

cnbyzc.com


點擊關鍵字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口播稿 | 李澤鵬 | 汪涵 | 配音 | 面試 | 自備稿 | 化妝 | 普通話 | 齊越節 | 即評 | 朱軍 | 李詠 | 李瑞英 | 敬一丹 | 白巖松 | 撒貝寧 |氣息 | 基本功 | 必備書 | 模主 | 董卿 | 演講 | 馬東 | 護嗓 | 康輝 | 播音員 | 減肥 | 練聲 | 繞口令 | 播音學院 | 攻略 | 播新聞 | 張頌 | 趙普 | 學費 | 曾學寧 | 何炅 | 吐字發音 | 主持人必備 | 新聞採訪 | 口齒訓練 | 大學排行榜 | AU教程 | 練聲 | 新聞報導用語 | 請銘記,霧重慶 | 少年中國說 | 李峙 | 咽炎 | 普通話異讀詞 | 文靜 | 李嘉欣 | 歐陽夏丹 | 採訪失敗案例 | 央視失誤集錦 | 李思思 |李梓萌 | 華少 | 倪萍 | 新聞評論 | 金話筒獎 | 演講 | 張家聲 | 海霞 | 姜思達 | 服裝搭配 | 座次禮儀 | 播音能否自學? | 跨考 | 湘潭電臺招聘 | 蔣林 | 最全藝考攻略 | 如何購買話筒 | 培訓班入駐 | 付費網課 | 兼職教師 | 播音考研網課 | 播音商城 | 鯨魚FM |

相關焦點

  • 李立宏:集中注意力,生活的積累很重要,優秀的配音要用閱歷累積
    李立宏:集中注意力,生活的積累很重要,優秀的配音要閱歷累積嗨嘍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配音演員李立宏。也許大家沒怎麼聽過,但是想必一定看過《舌尖上的中國》,他就是這部非常火的紀錄片的解說。李立宏在拿到一個新本子時,通常也會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完成。先從自己的聲音說起,都知道配音演員是以自己的器官作為工具進行創作的。首先要使自己的工具好使,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包括呼吸發聲吐字,以及對它們的控制能力。氣、聲、字要能和配音演員的情緒,大腦的思維協調起來,這是配音演員需要長期鍛鍊的。李立宏覺得自己從事的是一種語言工作,藝術的語言來源於生活。
  • ​專訪李立宏丨聽!他用聲音「烹飪」人間風味
    李立宏認為,解說各色美食的過程,也是對個人生活閱歷的一次勘驗與回首。「其實,解說中的語氣、節奏如何變化,都取決於我作為解說人和普通人兩種角色間的距離有多遠。」「簡單講,就是好奇。」有一次,李立宏在為《舌尖上的中國》解說時,曾嘗試用輕鬆的語氣去呈現,但錄完兩期之後他與導演陳曉卿都發現,「放鬆」的狀態對美食紀錄片來說似乎並不合適。
  • 李立宏出書,陳曉卿:看完我寫的序就行了!
    尤其是他在《哆啦A夢》中塑造的大雄,幾乎是國內一代兒童的集體記憶。我們外語系留校的一個同學,有個漂亮的女兒叫雙雙,三、四歲的雙雙一聽李立宏說話就出神兒,她總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了嫁給大雄,當然這是玩笑了。時間像流水一樣。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立宏和同班同學李易已經是北京配音圈兒裡響噹噹的人物了。他們的配音業務也從譯製片,擴展到電視劇、廣告、專題片和紀錄片。
  • 點擊查看寶貝詳情|第四期聲音語言藝術基礎班
    紀錄片配音;                  影視劇配音;                  錄音棚實戰演練;                  大師講座。適用人群:零基礎學員和基礎薄弱學員;                  立志走進聲音語言領域的愛好者;                       配音從業人員。特       點:匠心匠心李立宏
  • 風景紀錄片配音的風格和方式
    風景紀錄片配音的風格就是視頻作品中表現出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個性。不同的藝術創作者由於個性、思想、自身經歷、藝術素質等不同,在駕馭題材和體裁、採用表現手法、運用語言等方面各有特色。講求風格,是作家、作品成熟的重要標誌。
  • 再說長江配音技巧分析,淺析紀錄片配音技巧論文
    再說長江配音技巧分析20 多年前,一部史詩般的電視系列節目《話說長江》中的影像,拍攝者將鏡頭對準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記錄下與它有關的神奇自然、厚重人文和長江流域人們的生存狀態。上世紀80年代,一個將改變中國人生活的時代正在到來,時代變遷的急促腳步,成為《話說長江》中,最具歷史張力的影像。
  • 如何提高配音語言的表達技巧
    語言表達的技巧對配音員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語言表達技巧的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配音員的配音水平。配音語言表達技巧有很多,但重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語氣。語氣是重要的配音表達技巧之一。它是配音員思想感情運動狀態支配下語句的聲音形式。
  • 李立宏主講《國家記憶》,會是什麼樣的味道?
    這一次,他從幕後走向前臺,擔任《國家記憶》節目主講人,為大家主講塵封已久的外交風雲,揭開歷史的神秘面紗,他就是曾經擔任《舌尖上的中國》配音的李立宏老師。從11月7日晚上20:00起,李老師主講的五集系列節目《1954日內瓦風雲》,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中正式播出。
  • 紀錄片配音極致追求一個真字
    大家對於紀錄片的配音知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平時我們在電視視頻軟體上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紀錄片。那麼紀錄片配音也自然不會陌生。 配音員在進行紀錄片的配音時候要注意更多配音細節的把握,紀錄片很講究配音情感的發揮。配音員要根據配音文稿來進行對紀錄片配音的更好地發揮。
  • 配音兼職app,有聲小說配音兼職
    喜馬拉雅FM安卓版是一個神奇的電臺,有聲小說、廣播劇、相聲段子、脫口秀、童話故事、英語音樂...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音頻,喜馬拉雅fm統統都能找到。軟體介紹聽有聲小說、相聲評書、新聞、音樂、脫口秀、段子笑話、英語、兒歌兒童故事,就用喜馬拉雅!喜馬拉雅,中國最大音頻分享平臺,數億人都在用的手機隨身聽!
  • 《舌尖上的中國》的旁白,居然就是《加菲貓》的配音
    工作中的李立宏立宏的記憶裡,他進入聲音狀態的第一個角色叫沃爾特,一位石油富商,他是央視翻譯的美劇《豪門恩怨》中的一個人物。尤其是他在《哆啦A夢》中塑造的大雄,幾乎是國內一代兒童的集體記憶。我們外語系留校的一個同學,有個漂亮的女兒叫雙雙,三、四歲的雙雙一聽李立宏說話就出神兒,她總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了嫁給大雄,當然這是玩笑了。時間像流水一樣。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立宏和同班同學李易已經是北京配音圈兒裡響噹噹的人物了。他們的配音業務也從譯製片,擴展到電視劇、廣告、專題片和紀錄片。
  • 九方名座暑期配音班高質課程表搶先放送!
    主要講授「播音創作基礎「「影視配音藝術」「廣告配音藝術」等課程。工學學士,文學碩士,藝術學博士。為《佳能》《UPS》《騰訊》《京東商城》《沙宣》《綠箭》《飄柔》《奧迪A8》《中國聯通》《聯想》《摩託羅拉》《沃爾沃》《凱迪拉克》等大量電視廣告、宣傳片、紀錄片配音。
  • 第二季《風味人間》來襲,開畫又是9.4,陳曉卿+李立宏=美食大片
    伴隨著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李立宏婉轉而充滿磁性的聲音,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2》,於上周日(4月26日)同時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陳曉卿(導演)+李立宏(解鎖)=美食大片。 第二季《風味人間》播出次日,豆瓣開畫就收穫到了超高的好評,9.4分,其中好評(4、5星的總稱)佔比高達95.5%,這個分數絕對的高分啊,第季的《風味人間》簡直A爆了。
  • 有聲讀物配音兼職app,線上配音兼職平臺
    有聲讀物配音兼職app,線上配音兼職平臺1.現在有不少配音公司都有自己的網站,可以自行百度。
  • 已逝配音大師李易聲音將「重現」,智能語音是否會在未來替代人聲?
    ,節目解說部分全程運用人工智慧配音。「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這段深沉雄厚、氣勢不凡的聲音是很多人歲月記憶中的一部分。李易是我國著名播音員、配音演員、語言藝術家,曾為《再說長江》、《大明宮》、《美麗中國》、《人類星球》、《遷徙的鳥》等多部紀錄片及影視作品配音,業內享譽極高,就連湖南衛視頻道聲丁文山也是他的學生。
  • 影視評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視聽語言分析
    該紀錄片通過對視聽語言要素的合理巧妙運用,讓原本平淡無奇的敘事變得多姿多彩,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的具體展現出來,讓人感受著故宮的古老靜謐與處處充滿的熱忱和從容,向人們徐徐道出了故宮的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豐富的主題情感。 一、 敘事鏡頭的運用與處理   鏡頭是畫面信息的最重要的載體,是構成紀錄片的基本單位。
  • 九方名座 · 聲音語言藝術大師班第七期招生簡章
    九方名座也是培養聲音語言藝術領域優秀人才的搖籃。多年來為中國的聲音語言藝術、為全國各地的專業媒體培養和輸送了一批批的人才。他們中的佼佼者已經成為了中國主流媒體聲音語言藝術的精英。中國主流媒體中紀錄片、專題片、動畫片、廣告片等到處都可以聽到他們的「好聲音」。九方名座聲音語言藝術培訓,宗旨是:致力於發現、挖掘、培養和輸送優秀的播音、配音、朗誦人才。
  • 你見過李立宏老師反差萌MAX嗎?
    每每想到李立宏老師,腦海裡就會蹦出,配音大師,桃李滿天下,和藹可親這些代名詞。原來,《詩歌之王》第二期節目中,李立宏老師與其戰隊的學員寶木中陽重現了電視劇《琅琊榜》的經典配音片段。寶木中陽 曾為《琅琊榜》《十萬個冷笑話》《古劍奇譚》等眾多知名作品配音,是聲音界「男神」級的人物。
  • 夯實有聲語言基本功:七大技巧,幫你讀好新聞播報!
    我們知道,無論是朗讀、朗誦,還是配音、有聲演播等各種有聲語言藝術的形式都離不開基本功,如果基本功沒有扎牢,就會導致地基不穩,如此,任何語言表達形式定然難以成立,思想感情的表達也就無從談起。而在基本功練習中,新聞是最接近基本功的語言表達形式之一。讀新聞,可以幫助我們規範字音,可以幫助我們去除固定腔調,可以幫我們學會平實、自然、口語化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