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的旁白,居然就是《加菲貓》的配音

2021-02-18 地主陸

本文作者是陳曉卿老師,原文標題《李立宏,寬厚的聲音匠人》。我看完之後非常喜愛,因為我既是舌尖粉,也是加菲粉,還算是曾經的廣播同行。這文章寫得精彩、感人,趕緊徵得作者同意,轉載在自己的帳號上,和大家分享。

立宏的新書出版,要我寫個推薦的序,我沒猶豫就答應了。

看完書稿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本關於聲音藝術的業務隨筆,很嚴肅也很嚴謹,我讀起來都要琢磨半天,顯然沒有資格寫序。不過既然承諾了也不好變卦,於是我決定寫一寫我認識的李立宏這個人,畢竟我與他相識已經36年,算老朋友了。1982年,李立宏和我同時考入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他在播音系,我在電視系。

要說我上大學有點戲劇性。高考前,我所在的皖北小縣城,很少人知道北京廣播學院是幹什麼的,我從中學校園裡張貼的無數高校招生簡章裡發現了這所學校,畢竟當時廣播和電視在中國還是一個新奇的產業。不過對未知的世界,我從來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填報志願時,我毫不猶豫地選了廣播學院的的新聞編採和文藝編輯,並且陰差陽錯地被電視新聞攝影專業錄取。要知道這時候的我,別說攝影機,就是照相機我都沒有摸過。

到北京後,我才發現與北京西北部眾多而密集的高校不同,這個簡稱「廣院」的高校,遺落在首都遙遠的東郊,校門前是大片的菜地和一條從不見行船的運糧河。然而這絲毫沒有妨礙廣院的知名度,尤其是播音系,當時是全國高校中唯一有專業設置的,收音機裡的很多聲音,都來自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因此,辦完報到手續,都沒來得及與同宿舍室友混熟,我就打聽播音專業的宿舍在哪裡。得知就在隔壁,我立即虔誠地躡手躡腳過去,想看一看未來播音員何等尊容。

隔壁宿舍敞著門,錄音機放著音樂,著實浪漫啊!一位個子不高的同學(後來知道這位同學叫張曉,日後的著名主播和陝西電視臺領導)站在架子床邊上,手扶著長條桌,目光炯炯地和我打著招呼:「朋友……」我激動地剛想接下句兒,他緊接著朗聲道:「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 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著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 如果你已經忘記了的話,那麼,你,聽,吧!」天哪,我像被閃電擊中,呆呆地焊在地上,任由黃河壺口瀑布般的聲浪衝刷。

這一次突如其來而又字正腔圓的正面遭遇,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播音班的同學都有著無縫鋼管一樣均勻的漂亮聲線,以及蒸汽機車一樣澎湃的胸腔共鳴。上基礎課的時候,我和他們一個大班,時常有「金屬音」繞梁。回到宿舍,我們又是鄰居,在公共水房光屁股衝涼時,也能感覺一邊呻吟的「氣泡聲」。這些「金嗓子喉寶」們總是那樣寬音大嗓,哪怕說及細微的生活瑣事,也像話劇演員運丹田之氣買包子那樣渾厚。總之,播音班的同學和我們常人不一樣。

不過也有例外,這個同學就是李立宏。

非常和善的李立宏

李立宏是北京人,很靦腆,也非常和善,黑邊眼鏡後面,藏著一對彎彎的、永遠含笑的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他說話永遠慢條斯理,跟誰都聊得來,而且一點兒不咋呼,甚至說話還夾雜一些北京土著的習慣。所以,給大家的感覺更有親和力,和我們攝影班這種「藍領專業」關係也比較好,這非常難得。

為什麼說難得?一般來說,在廣院,攝影班與播音班關係比較微妙。這主要是性別原因,播音班女生比例高,而攝影班禿小子多。再者,攝影班要拍人像作業,可以堂而皇之到播音班女生宿舍找模特兒。所以很多播音班女生都會得到男性老師或是男同學的諄諄告誡,那就是珍愛生命遠離攝影班。前兩天我的校友師妹、央視主持人王梁還說起過當年播音面試的往事,招生老師早早給她打預防針:「到學校之後,攝影班的肯定會找你們拍照,你要小心,其實他們大部分時候都沒裝膠捲的哦。」哈哈。

雖然拍照片是藝術創作,但一來二去難免心生情愫,播音和攝影兩個專業間總會傳出一些佳話。不過佳話大都緣於異性相吸,立宏是為數不多的能和我們打成一片的男生。之所以有這麼好的人緣,是和立宏溫厚謙和的性格相關。同窗四年,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和誰紅過臉,也從來不搶什麼風頭,他愛聊天,喜歡傾聽,但很少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有時候我也會覺得他沒有個性,太「面」,跟老太太似的。他聽了,最多說一句「小黑子你大爺」,或是呵呵一樂就過去了。

廣院的宿舍樓,幾乎每天清晨,我們都是被牆根兒的各種動靜驚醒的,那是播音班在練聲。推開窗戶一看,嗯,這一撥兒是新聞和報紙摘要,那一撥兒是閱讀與欣賞。他們對著牆壁,完美地復刻著廣播裡的聲音,但又真真切切、聲情並茂地活在我們身邊,這種感覺奇妙極了,以至於其他專業的同學也都無師自通地學會了很多繞口令兒,紅鳳凰粉鳳凰扁擔長板凳寬八百標兵奔北坡北邊炮兵並排跑……

李立宏也是眾多早起練聲的學生之一。平心而論,在沒有開始專業訓練之前,立宏的「聲音條件」不夠出眾,甚至和我們相差無幾。他們班有幾位,像王英光、李易、蘇曉飛、趙赫等,嗓音裡有人們難以抗拒的魅力。但日復一日的訓練,到了畢業之前,立宏已經有了長足進步,專業課成績在班裡已經名列前茅。他的氣息控制能力出色,詞語文本呈現平實而厚重,絕無任何炫技的成分。更重要的是,他的聲音處理,與咱們傳承自戰爭年代的新聞播音有著明顯的風格差異。

1986年左右,是我和立宏相處最多的一段時間。那一年,我們大學畢業,立宏留校在播音系任教,我則在電視系繼續讀碩士。我住四號樓研究生宿舍,他住相鄰的三號樓教工宿舍。由於他的好人緣,很多畢業的同學回校,都會到他那裡落腳,我也經常參與一起吃飯,吹牛。碩士第一年基礎課,教師和課程設置幾乎與本科一模一樣,我有些無聊,有一天便找到李立宏:「我實在閒得難受,要麼你教我播音吧。」

李立宏那時候正忙著和低年級的學妹戀愛,有一搭無一搭的就答應了。從吐字發聲開始,沒到一個月,他就發現我的聲音太容易疲勞。「你幹不了這行」,立宏攤開雙手。這件事讓我很沮喪,不過後來播音系李剛教授也從專業角度證實,我變聲期缺少保護,聲帶邊緣破損嚴重,也就是說,生理條件決定我根本不可能像立宏一樣靠器官吃飯,「聲優之夢」就這麼破碎了。

錯過的師徒

儘管和李立宏沒有成為師徒,但我們已經是很好的朋友。我說話刻薄,經常拿他取笑。他性格溫厚,怎麼擠兌都不生氣。那個階段是他的事業的起步期,每周都有幾天,一大早趕郊縣公交車進城,滿腔熱忱地參與一些譯製片的配音工作。今天在東單的兒藝,明天在萬壽寺的總政,後天又到北太平莊的鐵路黨校……成天在錄音棚裡度日。我看著他每天能掙幾十塊錢,幾乎是自己一個月的生活費,總是眼紅地讓他請客,去教工食堂吃小炒。吃飯時,又會叫他「棚蟲兒」,嘲笑他擔任的角色都是影視劇中不見經傳的人物,路人甲、匪兵乙什麼的。立宏總是呵呵,說不過是餬口啦。

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量國外影視作品被翻譯成中文。李立宏認為,那是譯製片的黃金時代,也是他事業延展最重要的時間節點。海量的片源、密集的工作、一批造詣頗深的專業演員和以央視的吳珊導演為代表的嚴謹的譯製隊伍,讓他從一名播音學徒逐漸走上了聲音藝術工作者的道路。與此同時,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豐富的樣式以及背後差異性文化,又讓他驚喜地發現了自己聲音的可塑性,並拓寬了對不同題材影片的聲音駕馭能力。

美國作家格拉威爾有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之說,他認為,一萬小時的訓練,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密集的、連續多年的譯製片配音工作,讓李立宏開始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工作中的李立宏

立宏的記憶裡,他進入聲音狀態的第一個角色叫沃爾特,一位石油富商,他是央視翻譯的美劇《豪門恩怨》中的一個人物。立宏很喜歡這個老頭兒不屈不撓的個性,然而就在他漸入佳境醞釀感情準備爆發的時候,這部超級漫長的肥皂劇出了一點bug——可能是飾演沃爾特的演員與攝製組的糾紛,導致這個角色在劇中突然消失,而且沒有任何交代!這情形,就像電影裡的尷尬橋段:瘦小苦主在遊泳池邊剛搭訕了一位美女,腳邊平靜的水面突然冒出了她八塊腹肌的壯漢男友……當然,今天立宏回憶起這個出師未捷無疾而終的角色,敘述中更多帶著無釐頭的喜感,但我知道,當初他應該是傾注了心血的。

好在這之後,李立宏也因為沃爾特得到了更多行業內人士的認可,越來越多的機會擺在他面前,無論是施瓦辛格還是周潤發的電影,無論是小熊維尼還是加菲貓,都有他的聲音存在。尤其是他在《哆啦A夢》中塑造的大雄,幾乎是國內一代兒童的集體記憶。我們外語系留校的一個同學,有個漂亮的女兒叫雙雙,三、四歲的雙雙一聽李立宏說話就出神兒,她總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了嫁給大雄,當然這是玩笑了。

時間像流水一樣。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立宏和同班同學李易已經是北京配音圈兒裡響噹噹的人物了。他們的配音業務也從譯製片,擴展到電視劇、廣告、專題片和紀錄片。當時我已經在央視工作了五、六年,一直拍紀錄片,當我苦哈哈地從大山裡拍片出來,體重只剩下54公斤,卻發現李立宏和李易都已經胖成了加菲貓的樣子,生活太好了吧?而且,他居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汽車!見我心理不平衡,立宏笑著說,你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啊。

這裡必須說一下李易。在李立宏聲音之旅的路途上,李易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人之一。大學畢業後,李易分配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組,他蒼涼冷峻的聲線有著極高的辨識度,加上組織能力強,人又聰明,讓他很快成為配音界的領軍人物。李立宏最初的許多譯製片配音,都是同學李易接活兒,倆人一起去做。他們的關係,就像他們日後在《加菲貓》中分別演繹的角色,李易是喬恩,立宏是加菲貓。立宏說他特別喜歡加菲,這隻貓很像生活裡的自己,有點慵懶,能吃能睡,而且有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但很幸運,他遇到了喬恩。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2013年李易罹病辭世,立宏會那麼悲慟了。他回憶起剛入行時,和李易後半夜從棚裡出來,冬夜大霧,一人一輛自行車,用聲音相互提醒,費了兩個多小時才回到廣院的情形。立宏在文章裡寫道:「回想我們一起走過的路,一起上課,一起練聲,一起配音,一起發福……無奈,沒能一起變老。」 李易去世後,立宏調整了很長時間。從某種程度上說,李易不僅是他的兄弟和搭檔,也是他和這個陌生世界打交道的鑰匙。

李立宏熱愛自己的事業,但他並不是個八面玲瓏的人,相反,與身處的社會或者江湖,總有很多隔膜。生活裡他很少用微信,甚至因為職業原因也很少接手機,嫌煩。記得有一年遇見他,我打趣道,「別的同學都評了正教授了哦,你怎麼還是個講師啊?」他想了想,慢吞吞地反駁說:「你也差不多啊,到現在還是個副科級不是?」我想了想還真是,骨子裡我和立宏是一類人,面對一些不公待遇更多選擇忍氣吞聲,自恃可以靠手藝吃飯,不太願意摧眉折腰。 

不過遺憾的是,相當長的時間我和立宏都沒有在工作上合作過。偶爾在央視的配音間見他,我都會開玩笑說,下一次你降降價,讓我折磨一下你。儘管他已經是國內一線聲優,但在我眼裡他依舊是我要好的同學,是那種逆來順受,從來不抱怨,然後總會溫吞吞準點到來的人。2012年,做《舌尖上的中國》,我和團隊決定用李立宏配旁白。但正是這次的合作,讓我認識到了李立宏的另一面。

紀錄片解說,國內許多老師的方法是,依賴自己良好的聲音條件,很職業地把聲音機械均勻地錄在一條磁帶或硬碟上,由剪輯師自己去剪。這種方法,對那些解說詞為主導的紀錄片是可行的,但我不喜歡。所以配音前我跟立宏說,這次的片子是拍出來而不是寫出來的,希望你對著畫面解說。李立宏非常吃驚,說自己的解說生涯裡,「從來沒有不看畫面配過一次音。」我將信將疑:「現在還有這麼認真的人啊?」

正式配音之前,他一板一眼對著鏡頭把文稿先默念一遍——要知道聲音機房是按時間收費的,我心裡難免焦急,好在聲音出來確實與眾不同。兩集解說結束,我決定把工作先停一下,立宏聲音珠圓玉潤,但我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仔細想了十來天之後,我覺得可能找到了答案,於是給立宏打電話,說我們的工作可以繼續了。到了錄音間,他奇怪為什麼中間有這麼長時間的暫停,我解釋說,聲音很完美,但在氣質上或許要添加一個東西——一個叫好奇心的東西。《舌尖上的中國》實際上是透過食物來展現中國人的生活和中國人的傳統的紀錄片,對我來說,食物是認知這個世界的特殊通道,而我對食物是永遠抱持著好奇的態度的。

立宏點點頭,只醞釀了幾分鐘,就開始配新一集的旁白。我在外面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他在語言上微妙的改變,這種變化不僅來自立宏純熟的語言技巧,也來自我們相處三十年的天然默契——這正是我要的感覺!李立宏錄完出來,我興奮地讓他聽了兩段回放,然後就拉著他去外頭抽菸。抽了幾口,他突然跟我說:「黑子,你把上次錄完的那兩集拿回來,我想重新錄。」

今天說這個話題,可以更加平心靜氣。當時舌尖對我來說,也就是一個自己早就想拍,終於把它拍出來的作品而已,我完全沒有意識到後來它會有這麼大的反響。再加上我是個很吝嗇的人,從預算上覺得重新錄製,機房加人員的費用是筆不小的開銷,於是打圓場說:「其實呢,那兩集的解說也還行,要麼就別費這個勁了。」

李立宏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兩個眼睛常年眯成了縫,但在那一刻,他突然變得很嚴肅。立宏說:「如果你覺得有費用的問題,這個費用我來出。」這下,輪到我不好意思了,一個勁想往他臉上飛彈幕:義薄雲天……人格閃亮……德藝雙馨……


義薄雲天……人格閃亮……德藝雙馨的立宏老師

後來,到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李立宏照樣和從前一樣,一定要提前三天拿到解說稿,提前一天拿到DVD光碟,然後再上配音臺。在他的身上,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種老派的職業堅持,這在今天的時代格外稀有。這種堅持也感染著我們,在我們團隊接下來做的《尋味順德》和電影《舌尖上的新年》時,導演都很努力,都知道李老師的工作太多,如果不把文稿反覆推敲,真有點對不起他。

《舌尖上的中國》給我和立宏都贏得了很多榮譽,但李立宏從來沒有把這些當做一回事兒,倒是有兩件小事情讓我有些感慨。第一件是有一年,全國紀錄片行業會,他專門出面主持了一個論壇單元,談紀錄片的配音,這是紀錄片圈兒的首次,也是我頭回在這樣的公眾場合看到立宏,從前他是不摻乎這些事情的。第二件事聽著又有些喜感的悲催,後來李立宏無論是給電視劇還是紀錄片配音,他已經無法救藥地被標上了舌尖的印記。有一次,一個講中國近代史的系列片,重大題材領導小組審片,一位專家非常認真的說,六集節目我覺得都很好,但能不能考慮換一下配音,也不知為什麼,我聽到這個聲音,總覺得會餓。

其實,配音的時候,李立宏自己也餓。有個場景是這樣的,他在錄音間裡面解說得深情款款意猶未盡,外面錄音師禮貌地按下了內部通話的按鈕:「對不起,李老師,這段兒重來……」立宏一臉慍怒地看著外面,旋即明白了:「好好好,重來,肯定是我不爭氣的肚子又叫了!」哈哈哈哈,這段花絮我有視頻,那動靜之大!才真的是肚臍眼兒說話——丹田之氣哈。

真快,想想我認識李立宏已經36年了。當初入校相識,我和他都像一張白紙,屬於「沒有基礎」或者「專業先天不足」的學生。值得欣慰的是,這些年過去了,我和他都年過半百,兩鬢蒼蒼,卻仍然從事著當年的專業,不僅沒有改行,而且依然對自己的事業抱有深深的熱愛。或許,這就是我們六零後這一代人相似的宿命吧。當然還有一點相似——經過幾年的美食歷練,我也終於可恥地胖了,成功地發福成了另一隻加菲貓。

兒時夢想嫁給大雄的雙雙與兩隻加菲貓的合影

在這個地方,豬代表了一切幸福和憂傷

丹佛有頭牛,有一百多個女朋友

一家潮汕小飯店在上海的艱難生存

相關焦點

  • 九陽品牌故事片做出了《舌尖》的味道 第一句旁白就被打動了
    《舌尖上的中國》配音李立宏老師在九陽品牌故事片中的第一句旁白,深沉而富有磁性,一下子抓住了人們的心。
  • 朗誦的配音的技巧,抖音旁白機器配音技巧
    】免費獲取價值上W動聽幽默的在線直播課和課後配套資料.抖音旁白機器配音技巧第一步:打開抖音配音軟體,點擊:音效配樂這個功能第二步:從音效配樂進去,要上傳需要配音的視頻,選擇視頻後,如下圖,點擊右下角:完成抖音配音怎麼弄
  • 舌尖上的中國3在爭議中播完了,你期待會有舌尖上的中國4嗎?
    《舌尖上的中國3》在口碑崩塌中播完了。網上幾乎是鋪天蓋地的不滿和失望。目前豆瓣上的評分也低到慘不忍睹的程度。觀眾如此不買帳,一個原因可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之前兩季有著上佳口碑。這檔紀錄片在中國電視紀錄片領域到今天還是他人望塵莫及的。第二季時選擇周播也可見其實力與資本的雄厚。儘管第二季比第一季口碑有所下滑,也引起一些爭議,比如模仿BBC的《人類星球》、造假擺拍等。但觀眾還是比較認可的,評分也一點不低。可能就是前兩季如此成功,讓觀眾對第三季的期待值格外高,期待第三季能比第二季好甚至超過第一季。
  • 立宏劇樂部,找的就是你!
    你嘗試過和只出現在熒幕上的聲音面對面探討角色嗎?你嘗試過哭著笑著喊著跑著罵著聽課嗎?你嘗試過和陌生人用兩天一夜的時間完成一出舞臺劇嗎?……如果都沒有,那麼這裡或許將成為你新的基地——九方名座·立宏劇樂部課程將聚焦配音,臺詞的語言魅力;挖掘臺前幕後、棚裡棚外的心靈體驗;親觸聲音大拿、時代回聲的互動教學。
  • 日本新出的美食番,居然實力碾壓《舌尖上的中國3》?!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於2018年的春節檔首播,但是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網友熱烈而真誠的吐槽,槽點頗多。比如,鼻屎和面。再比如,玄學和餡兒。但是老罵人家也有罵煩的時候,何況八集的紀錄片也快播完了,很快連罵都沒得罵了!
  • 加菲貓行走世間,靠的就是一個「胖」!
    在有些方面,我們對待寵物跟對待人類的待遇是完全不一樣的,就拿胖這件事來說吧,現在這個年代一般的審美就是瘦瘦的或者勻稱一點的人才是好看的,胖子就比較不受歡迎,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就是喜歡胖子,但是代表不了主流觀念。
  • 《舌尖上的中國》與《慢食運動》
    難得的是,如今在《舌尖》贏得的諸多讚譽中,分集的結構是其中的重要一點。片子的結構既沒有按照傳統的時間或者歷史脈絡展開,也沒有按照食物的地域說起,「說不出來是什麼結構,但你就是覺得有其合理性,並且很科學。」有網友這樣評論。作為《舌尖》的顧問之一,美食家沈宏非參與了最初的分集策劃,在他所提出的原始版本中,《舌尖》被按照「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結構進行分集。
  • 徐少華:我這樣念緊箍咒,孫悟空配音李世宏靠「舌尖中國」爆紅?
    配音孫猴的李世宏沒配過「舌尖上的中國」張涵予就為悟空配了一句話於是這位首長就是開國元帥劉伯承。李世宏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直到2012年陪伴母親走完了最後的歲月。李世宏現在是中央電視臺影視頻道藝術顧問,不少觀眾常常把他和為《舌尖上的中國》的配音演員李立宏混為一談,不少網友甚至張冠李戴,實在有失嚴謹。
  • 加菲貓
    2演員表編輯演員角色配音-珍妮弗·洛夫·,休伊特-史蒂芬,·託布羅斯基-布瑞金·,梅耶-比爾·默裡4基本資料編輯加菲貓(3)  全名:加菲貓  英文:Garfield  星座:雙子座  個性關鍵詞:貪吃,肥胖,慵懶,陰險,狡詐,虛榮,自戀,也有責任感,比較獨立,堅強  出生日期:1978年6月19日
  • 舌尖上的孤獨
    舌尖上的孤獨文、閆晗全家人一起觀看一部關於海鮮的紀錄片,有許多收穫的新鮮海產品,看上去就讓人愉悅。
  • 【吐槽】「舌尖3」變「感動中國」?其實這些美食紀錄片更好看!
    舌尖上的中國????有病吧!!和某寶直播三無口紅有啥區別。@劉碼露:這怕不是舌尖上的快手,快手超多自製口紅腮紅BB霜。@俄勒岡七姐:我看到這裡也是驚呆了!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不要DIY化妝品!重要的話說三遍!
  • 【童話故事配音】/ 旁白+同性別角色100/小時,角色150元/小時,男女不限
    我這邊只發布配音兼職,不收音哦【配音工作室】和【聲音收錄館】是兩個個體公眾號大家不要拿著【配音工作室】的關鍵詞回復在【聲音收錄館】回復徵集詳情:主述(旁白+同性別角色)100 元/小時    角色150元/小時(  劃重點:試音是怎樣的質量,那么正音必須是怎樣的質量!!!)
  • 自己的聲音不好聽,用什麼配音軟體添加旁白和背景音樂?
    想要給視頻配音,找專業的主播配音,費用高,現在市面上一般都是按照字數算的,對於經常需要用配音的小夥伴們來說,這不是一個長久的計劃。最最簡單又省錢的方法就是用「百寶音」AI配音軟體來實現,它可以快速幫你製作語音旁白跟背景音樂,它不僅可以在線文字轉語音,還可以根據語境調節語速語調呢~最最最重要的是可以選擇的主播聲音豐富多樣,有男聲,女聲,童聲,英文,就連每個地方的特色方言都有!如果想要給製作好的視頻加配音或旁白,用它就非常好了,風格多樣,可以選擇的類型有很多!
  • 來看看《琅琊榜》那些神一般的配音演員們
    飛流配音:斑馬屬於決意同人中文配音社團,知名網絡廣播劇配音演員,來自瀋陽,出生於1984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斑馬以前也為吳磊配過音,《新神鵰》裡的小楊過。斑馬的配音很廣泛,代表作有《掌心白月光》、《凡人歌》、《這一秒,我哭了》等。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貫穿全篇的人文情懷。和該片總導演陳曉卿是朋友的張同道說,陳曉卿本人就是很有品位的美食家,他把這種概念帶到作品裡,從普通食物中提煉人生情懷,他很早就想拍這樣一部紀錄片,終於在去年3月付諸實施,成片過程也異常艱辛。據了解,該片的創作團隊在一年多時間裡,選取了中國最具美食風味的60多個點,從城市到鄉村,拍下一道道美味佳餚的同時記錄了一段段歷史。
  • 《加菲貓》CG動畫電影啟動
    近日,艾肯娛樂聯合創始人及CEO布羅德裡克·詹森宣布,他們已經從「加菲貓之父」吉姆·戴維斯手中獲得了製作電影版加菲貓的獨家版權,而戴維斯也將擔任影片的執行製片一職。艾肯未來的計劃是製作一系列以加菲貓為主人公的CG動畫電影。熟悉《加菲貓》的小夥伴們都知道,漫畫版的《加菲貓》於1978年首次發表,主人公加菲貓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隻貓,它憤世又懶惰。
  • 「最好吃」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來啦!「美味」花絮搶先看
    1月7日即將上映,由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打造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製作精緻,娓娓道來,通過展現中國廣袤大地上的奇絕春節食物,串接起一個個新年故事,用鏡頭帶觀眾重尋舊日的習俗和年味。紀錄片「舌尖」系列擁有廣泛的觀眾基礎,這也讓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備受關注,藝術總監陳曉卿表示,儘管紀錄片很火,但並不意味著影片就「先天能掙錢」,票房能有多少,目前難以估算,但拍攝這部電影並非純為掙錢
  • 《舌尖上的中國4》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山西燜面
    《舌尖上的中國3》開播,評分就遠遠不如前兩季,昨天晚上的節目播出之後更是引發一輪口碑崩塌,我眼看著它從7.0變成6.8,一下午就
  • 《舌尖上的中國》居然拒絕了這個食物?網友:那真的是錯過了美味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個綜藝節目《舌尖上的中國》,自從開播以來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很多的時候,這個節目就是絕大多數人的下飯節目,一到飯點的時候就趕緊把頻道調到這個節目上面,可能自己在喝白粥,但是也不妨礙看電視裡的美味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