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十大元帥,有7位曾是他的手下,晚年定居香港,未去臺灣

2021-01-18 文史控

文/上下一百年

1955年,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受軍銜的10名解放軍元帥中,有7人曾經在其手下任職,此人便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張發奎,這段歷史發生在南昌起義前後。

張發奎是廣東人,1896年9出生於市,8歲開始上學,幼時比較頑皮,頭腦靈活,常常有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1911年和同學出去遊玩,因為天氣較熱,下河遊泳,其同學不幸被淹死。張發奎害怕因為這事受到牽連,遂出走廣州。生活所迫,在廣州經同鄉介紹學習染布,次年考入廣東陸軍小學,因為思想進步,加入了同盟會。他學習十分刻苦,經常是夜以繼日,次年又以優異的成績升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在那裡接受了良好的軍事訓練。

1916年畢業後,回到廣州,和同學一起加入了粵軍,先擔任排長,經過自己的努力,29歲時就擔任了師長,經人介紹認識了孫中山,並推薦給孫中山的當侍衛,成為了孫忠實追隨者,同時也得到了孫的重用。次年張發奎因作戰有勇有謀,所向無敵晉升為第四軍軍長。同時得到了「鐵軍」盾牌一塊,以此來紀念第四軍功績。

數月後,國民革命軍委任張發奎兼任11軍軍長,接下來,在國民黨召開二屆三中全會後,在這個會上,因為張戰功赫赫,被當選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同時,第四方面軍第一縱隊司令官空缺,經提議張擔任此職。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與蔣氏產生矛盾,下令討伐蔣氏。4月下旬,張率領他的部隊到河南,在上蔡擊敗張學良的軍隊,進一步進擊臨潁。張學良此時集中了20多萬部隊來對付北伐軍。雙方展開激戰,名將,共產黨員蔣先雲在此戰中戰死,張並不放棄,頑強指揮戰役,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東北軍懼其勇,最終取得勝利,佔領臨潁、開封。第二期北伐,鐵軍逐鹿中原,威震全國。班師回到武昌,張發奎因為戰功卓著,國民政府讓其擔任第二方面軍總指揮。

7月15日,國民黨黨內鬥爭不斷,元老汪精衛叛變,寧、漢合流實行清共,張發奎的部下有不少共產黨員而且大多數為骨幹,共產黨在其部隊的影響不小,在他的部隊裡反共很難執行下雲,所以他並不熱心反共,反而接納郭沫若、張雲逸等一批共產黨員,安排他們到二方面軍任職,所以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時,第二方面軍總指揮是張發奎,而參加南昌起義的主要武裝力量大多為紅二方面軍,手下賀龍、朱德、劉伯承、聶榮臻、陳毅、林彪。葉劍英等都參加了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後,葉劍英建議不要和共產黨交惡,張發奎認為很有道理,就沒有雲追擊葉挺、賀龍,而是讓第四軍南下廣東,一面休整,等待時機與李濟深爭奪地盤。9月下旬第四軍開進了廣州。2個月後,張發奎、黃琪翔發動廣州政變,擁護汪精衛反對南京特別委員會,驅逐黃桂系部隊,史稱張黃事變。此時共產黨在廣東逐漸發展起來,廣州起義爆發後,國民政府令張發奎從肇慶回師鎮壓。國民黨反汪各派乘機指責張有異動,張被迫離開四軍赴日本。第四軍亦被迫離開廣州,向東江轉移,在五華接連與陳銘樞、陳濟棠、徐景唐的粵軍和黃紹竑的桂軍作戰,失敗後撤往江西,參加中原大戰。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張負責守衛上海;張誓死保衛國土,在浦東地區,他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給敵人造成重大威脅,因此被人們譽為神炮。後來蔣改讓張統領所有部隊。這樣一個爛推子,實在是很難搞,就一團亂麻,但張仍表示:「盡最後一分力,流最後一滴血」,指揮部多次讓張撤退,但張決意不撤。2個月後,日軍巧妙的從杭州灣登陸,這時張部已是腹背受敵,不得不奉命放棄上海。

1938年,張發奎以第二兵團總司令的身份,參加了武漢保衛戰。他指揮部隊負責確保贛鄂門戶。戰鬥開始後,張發奎所部二十九軍團主力在姑塘的守軍損失慘重。他「下達變換陣地的決心」,以預備隊第一八七兩個師佔領獅子山、兩臺嶺等為第二抵抗線,掩護主力轉移。但這一撤退遭到蔣介石的斥責,認為他想保存的實力,這一著確有保存實力之嫌。回漢被蔣氏痛罵,後又讓張發奎到瑞昌以西地區及馬頭鎮、羅東鎮等要塞進行守備,均被日軍以優勢兵力襲取。總是獨力難撐,。

1939年張指揮第一次粵北會戰獲勝,表現可圈可點。

1944年10月,日軍進攻廣西,桂林、柳州、南寧相繼失陷。張部敗退至百色。冬,張發奎改任第二方面軍司令長官,1945年二方面軍奪回南寧,7月攻克龍州、憑祥,進軍梧州。

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後,張發奎以任廣州地區受降官的身份,主張嚴懲日酋田中久一。

1949年7月,辭職陸軍總司令到香港定居。

1980年3月,一代名將張發奎在香港家中病逝,終年85歲。

結語張發奎為北伐名將,抗日名將,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卻選擇不隨蔣去臺灣,最後落葉歸根,。

相關焦點

  • 他是國軍陸軍總司令,手下走出8位元帥,死後兩岸共同哀悼!
    1927年,南昌起義的爆發,打響了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我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而在這次起義隊伍中,多年後走出我軍很多響噹噹的大人物,光是開國元帥就有六位之多,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義隊伍主要來自於同一支部隊,那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而方面軍總指揮就是今天所要講述的人物,他就是張發奎。
  • 開國十大元帥年輕時的珍貴老照片,圖三是常勝將軍,陳毅元帥很帥
    開國十大元帥在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指揮軍隊作戰立下非常卓越的功勳,這是一組十大元帥年輕時的老照片,讓我們共同領略這十位先輩的風採。朱德元帥,原名朱代珍,四川省儀隴縣人,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位列十大元帥之首。
  • 1962年,八位開國元帥來到廈門,七位元帥去了前線
    對此,戴鴻雁曾說:「皮司令員非常愛釣魚,有一次還在白天,他在國民黨望遠鏡看得見的情況下在海邊釣魚。魚咬鉤了,皮司令也不收線。」 在角嶼島從事廣播期間,戴鴻雁還見到了七位更大的「大官」。一次,七位開國元帥一起來到廈門前線視察。在元帥們面前,戴鴻雁用閩南語向駐紮在金門的國軍喊話。
  • 張發奎小傳:他手下有8個新中國元帥,不抗日就當和尚的鐵軍英雄
    張發奎小傳:他手下有8個新中國元帥,不抗日就當和尚的鐵軍英雄1896年7月25日,張發奎出生於廣東北部毗鄰江西省的始興縣清化鄉矮嶺村,客家人。1912年(16歲),張發奎考入廣東陸軍小學,並加入同盟會。他聰敏好學,第二年,升入武昌第三陸軍中學。1916年(20歲),張發奎畢業於武昌陸軍第二軍官預備學校,回粵軍,曾任孫中山侍衛。
  • 抗日名將關麟徵,1949年定居在了香港,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後來,中原軍閥大戰爆發,關麟徵率領部隊先後參加了高辛集、柳河車站、南宮城等戰鬥,多次化解己方不利的戰局,在得到老蔣稱讚和賞識的同時,他的職務也不斷得到了升遷,當上了國民黨第四師第11旅的旅長。在關麟徵擔任旅長的時候,他手下有兩位團長,就是同樣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的杜聿明和張耀明,由此可見關徵麟的地位是比較高的。
  • 張發奎30歲就當軍長,8位元帥曾是其部下,晚年生活過得如何呢?
    戰爭中更是誕生了眾多優秀將領,我國開國十大元帥中有八位是在這次戰役中脫穎而出的。有趣的是,這八位元帥曾經都是單打獨鬥的,這八位元帥後來還在南昌起義中和他們的老軍長一起發起了一場精彩的戰役。老將張發奎就是有「鐵軍長」之稱的張發奎。抗戰結束後,張發奎為了民族大義,選擇了辭職,從那以後就隱居了。
  • 首次國慶大典,十大元帥為何只有六人參加,還有四位去哪了
    要說功勞最大,肯定是在1955年被授予的十大開國元帥。這十位元帥,對我黨的建設,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功勞大,戰功赫赫才被授予了元帥軍銜。然而,作為首次國慶大典時,戰功赫赫的十大元帥,為何只有六位元帥參加了,這歷史重要時刻,還有四位元帥去哪啦?
  • 開國十大元帥單兵能力排行:第一名竟然是他
    新中國的開國元帥們,可不只能指揮千軍運籌帷幄。單兵作戰殺敵於陣也都是一把好手,下面我們就看看,十大元帥單兵作戰能力排行。
  • 30歲就當軍長的張發奎,8大元帥曾是他的部下,晚年結局如何?
    北伐名將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民國時期一位30歲就當上軍長的人物,我國十大開國元帥中,就有8人,曾經是他的部下。這位傳奇人物,就是張發奎。民族大義張發奎本來是汪精衛的忠實擁躉,汪精衛當漢奸投日後,張發奎立馬和他劃清界限。張發奎認為,中國唯一的出路,只有抗戰。他主動請纓上戰場,參加過「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粵北會戰」等戰役戰鬥。在上海浦東,他率軍擊退日寇數十次進攻,並親自指揮炮兵轟擊日軍司令部和日軍旗艦「出雲號」,對日寇造成重大威脅。
  • 開國十大元帥、十大大將, 軍事能力最出色的是何人
    十大元帥和十大大將的功勳早已彪炳史冊,他們也全部位列人民軍隊36位軍事家之中。
  •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文/號外歷史之澤宏 圖/網絡眾所周知,在1955
  • 他是少共國際師的師長,手下走出了17位開國將軍,他功不可沒
    他是少共國際師的師長,手下走出了17位開國將軍,他功不可沒歷史大爆炸發布時間:20-03-0512:28歷史達人,優質創作者
  • 抗日名將張發奎:30歲當上軍長,麾下走出8位元帥,他結局如何?
    抗日名將張發奎:30歲當上軍長,麾下走出8位元帥,他結局如何? 驚悉向華將軍逝世,不勝哀悼。鄉情舊誼,時所縈懷。特電致信,尚希節哀。 上面這段話是葉劍英元帥在聽聞一人去世後的致電,而他致電的這位曾經是他的領導。
  • 十大元帥和他們最後一任夫人的年齡差有多大?最多的相差30歲
    文韜武略、縱橫疆場的共和國十大元帥們也有各自婚姻傳奇。十大元帥身逢亂世,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有過幾度婚姻。他們的首任或前任夫人,有的是父母包辦的,有的在戰亂中失去聯繫,有的在革命中犧牲……能夠與他們白頭偕老相濡以沫的,也就是最後一任夫人了。那麼,十大元帥的最後一任夫人都是誰?哪位元帥的夫人最美?
  • 三野8大開國虎將,1人僅次於十大元帥,1人毛主席破例提升為中將
    三野在全盛時期兵力曾達到82.5萬人,可謂是兵多將廣,1955年新中國全軍第一次授銜時,從三野走出了1位元帥、2位大將、13位上將、39位中將以及295位少將,成材率非常之高。而在這諸多三野開國虎將之中,有10人尤為人們津津樂道。
  • 十大元帥的臨終遺言,一個比一個震撼!
    1955年,中央軍委授予共和國的10位開國元帥就是其中偉岸耀眼的豐碑。他們身許社稷,心憂黎庶,正道直行,竭忠盡智,心中始終貫穿著一根紅線,那就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寬廣的胸懷、高尚的人格和遠大的志向,構成了一種人文精神,形成了一種高潔神聖的人生境界。正是有了這種精神和境界,也就有了能夠直面任何挑戰、戰勝任何困難的黨魂、軍魂和民族魂。
  • 蔣介石乘飛機逃往臺灣,解放軍本可將其擊落,卻被這位開國元帥斷然拒絕 !!
    蔣介石乘飛機逃往臺灣,解放軍本可將其擊落,卻被這位開國元帥斷然拒絕 !! 蔣介石乘機飛臺灣葉劍英手下留情未攻擊解放軍在1949年橫掃大半個中國,國民黨在大陸戰場上節節敗退。蔣介石無奈之下選擇臺灣為「不能再退的後方」,於是,他在1月21日宣布下野,由李宗仁接任代總統,並於1949年12月10日下午2時抵達臺灣。在蔣介石乘飛機逃往臺灣時,解放軍本有機會將飛機打下來,但由於葉劍英沒有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而錯失了這個機會。
  • 55年最神秘的開國上將,有一項「特殊」戰績,十大元帥都無法相比
    提起李克農這個名字,很多人會感到有點陌生,但又有一點熟悉,他在1955年被授予了開國上將軍銜。不過李克農奮戰的沙場可不是我們熟悉的前線戰役,而是神秘莫測的諜報機關,所以李克農也被稱為「最神秘的開國上將」。
  • 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
    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我們的開國將帥,有多少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黃埔畢業後,林元帥先後參加北伐和南昌起義等革命戰鬥,一步步成長為我軍優秀的指揮官,並於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除了林元帥和徐元帥外,十大元帥中的聶榮臻元帥曾經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葉劍英元帥曾經擔任黃埔軍校的教授部副主任,掌管軍事理論的學科教育,是黃埔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 一組朱德元帥珍貴老照片:圖1身騎白馬,圖7在開國大典上喜笑顏開
    朱德元帥是新中國十大元帥之首,是新中國和人民軍隊的締造者之一。1921年任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此時的他雖然還是一名舊式軍隊的軍官,但思想已經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洗禮,並於次年赴德國學習,並加入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他參與領導了「八一起義」,後與毛澤東一起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照片中是1915年任護國軍支隊長時的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