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氏宗親網為全國最大的來氏文化傳播平臺,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來",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來氏宗親網"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來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來氏宗親交流。網聚天下來氏,傳承來氏文化,傳播來氏正能量。
頭條文章:
【來氏頭條】來氏家訓家譜
【來氏頭條】來氏姓氏名望
【來氏頭條】來氏家譜——只有蕭山才有的姓氏!
【來氏人物】全國政協及全國勞模代表、現任高科技產業505集團總裁來輝武
來姓在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26位,約有14.8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數的0.011%,也是稀有姓氏之一。
(部分)來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紀,夏王桀殘暴無道,眾叛親離。商湯帶領一些諸侯,發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壽縣東南),被商湯軍隊追趕後俘虜。商湯將夏桀囚禁於南巢的亭山。後夏桀亡,商湯大勝,把山東萊州分封於各諸侯。到了春秋魯襄公六年,萊國(今山東黃縣東)被齊侯所滅。從此即以國為氏,去草為「來」。
這是來氏受姓的一說,《來氏家譜》持此說,後二十二世孫來鴻瑨撰《來萊辨》以駁正前說,並稱「來氏子姓,系出於郲。」來氏受姓,早於中國宋代的《百家姓》,它雖然被摒於《百家姓》之外,但是來氏後裔遍布世界,許多著名姓氏書都備載來氏淵源。萊氏:子爵,其俗夷,故亦謂之萊夷。
來氏歷經戰國、秦朝。齊國時有來章,楚國有來英。西漢時的來歙,因徵隴蜀有功,封為徵羌侯。三國時的來敏,官典學校尉。來軍為羌維參軍。隋朝的來護兒官至泉州刺史。唐朝來恆為中黃門侍郎,來濟為唐高宗永徽時中書侍郎兼弘文館學士。宋代有來之邵,字德高,哲宗朝為殿中侍御史。來子時,字以中,紹興初授袁州通判兼勸農營田事,他的孫子來廷紹,為蕭山來氏始祖。來氏南遷蕭山定居長河 公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臨安(今浙江省杭州)。來姓望居江都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改吳州為揚州;大業初改為江都郡)、平陽郡(三國魏置,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在亳州市境內也生活著一些來姓人,數量不多,其中譙城區五馬鎮來莊的來姓人中流傳著一些家族故事。
在譙城區顏集鎮來莊,住著100多戶來姓人。25歲的來慕天跟隨父輩從來莊遷到市區,與來莊的親戚已經沒有太多來往。他曾聽爺爺說過,他們這支來姓人是由山西洪洞縣遷來。另外在市區古泉路附近的毛莊也生活著約200多戶來姓人,但是與他們並無血緣關係。
來慕天說,他們這支家族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末年,他爺爺的爺爺來廣才那時在譙城區張店鄉泥店開藥鋪,名為「來氏泰和堂」,為村民治病拿藥。來廣才還懂易經,也為村民算命。
在來慕天的家族流傳著一個小故事,說那時來廣才算命很準,人們都叫他「活神仙」。有次一個村民的羊丟了,他用手一指,說羊在那裡,結果還真在那裡找到了。「都是大家傳的,哪有那麼神奇。」來慕天笑著說。
在來慕天的家中,保存著一些清朝時期的醫書,據說是他的曾祖父來修坦手抄的,有三十餘本,已經泛黃到看不清字跡,大多已經破損,保存完整的僅有九本,有《泰和堂記 病統宗》、《札記體注》、《救偏瑣言》、《萬顏堂》等。
來姓氏族歷史悠久,據考證,來姓的來源主要有兩支:
一是據《二十四史》(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載:「來氏出自子姓商支之孫,食採於郲,因以為氏」。相傳商朝的建立者以子為姓,後來進一步分姓命氏,其中一支便是「來」姓。
另外,在商朝立國期間,有一位出身王族的人分封於郲(今河南省滎陽東釐城故址),這位王族的後裔,以郲為姓,後來就簡寫為「來」,成為來姓的一支。
二是以國名作為姓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載:「萊氏·子爵·其俗夷·故亦謂之萊夷。今登州黃縣東南二十五裡有故黃城,是萊子國。」春秋時魯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亡於齊國,其族人為避難離邑去草為「來」。
來姓在古代以南陽、江都、平陽為郡望,現代主要分布在河南、浙江、山東、陝西等省。來氏歷經周、春秋、戰國等時期,至今已有三千餘年的歷史。
來慕天的爺爺、今年88歲的來聘堂說,來氏家族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官宦名人。齊國有來章,楚國有來英,漢朝有光祿大夫來漢、中郎將來歙,三國有官典學校尉來敏等。來姓在眾多姓氏中雖然人數較少,但他們口口相傳下來的傳奇或趣聞,無不顯示出後人對自己姓氏的尊崇。
來氏家族沒有祖傳的家譜,2011年時,幾位年長的來姓人商量後,出資請人編寫了一本來氏族譜。裡面寫明了他們這支來姓人的來源,並將現在一些稍有成就的來姓後人的成功故事用文字記錄了下來。
這支來氏家族從來廣才開始,世代從醫。來聘堂的父親來修坦繼承了來廣才的泰和堂藥鋪,接替父親為鄉親們治病抓藥。
來聘堂雖然跟隨父親學習了中醫,也做了醫生,但是並沒有繼承家業,而是選擇到衛生院工作。解放前後,他來到了泥店衛生院,之後到五馬衛生院任院長。
來聘堂有6個子女,其中4人從醫。來聘堂的侄子侄女也有很多從事了與醫學有關的工作。
那些泛黃的醫書給來聘堂留下了很多父輩們寶貴的從醫經驗,但自他之後就再也沒人研究過,因為子女們大多學習了西醫。這些醫書目前由來聘堂的兒子,也就是來慕天的父親來學超保存。沒有跟隨父親學醫,對來學超來說一直是個遺憾,他希望能替父親將祖輩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好好保存,傳與後人。
來源:中華來氏網
聲明:本平臺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業用途,如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歡迎宗親轉發來氏文章,
傳播來氏正能量,
讓更多宗親聚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