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裡是#MeToo,在這裡是#MeEither

2021-02-19 FrankCDB

圖: thefilmexperience.net 

這個主題已經淡出盆友圈一兩年了,今天早晨又看到一個案子即將開庭,正好藉此搜索一下被封的CopyMachine公眾號的PDF存檔。兩年過去,我的想法似乎沒什麼改變(除了在扯到米國的地方,顯然當時的我是可笑的——整個米國現在也已經變成一個被上下其手的#MeToo)。以下是2018年7月28日的舊貼:我的圈子很小,在被曝光的人裡只有一個是我20多年前見過的,除此以外我沒有看見或聽說過身邊有什麼性侵、性騷擾事件。但我選擇相信這些事件的真實性,因為我活在中國,我對它的了解遠遠多過對我的小到幾乎沒有的圈子的了解。以下的意見都是基於這種相信而來的。#MeToo在歐美和中國,從時間、規模、覆蓋面到社會的支持程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在歐美#MeToo是自由平等權利意識的自然結果,由其參與者和支持者自發地加上了這個LOGO,這個LOGO是社會主流對曝光這一行動合法性的認證,曝光不止是曝光,而是一個觸發機制,能夠引發新聞、法律、專業機構以及公眾社會的一系列行動。#MeToo意味著我也可以發聲,我也可以期待正義到場,我也可以改變自己的生存處境,我也可以改變世界。在中國我們看到的連#MeToo的弱化版都不是,僅僅是微博和微信上的刷屏。而刷屏的起因則是一個名人作家(所有曝光事件的當事人中最大的咖位,也是唯一的公眾人物)對一次曝光的轉發以及她的連帶指控。起作用的是咖位,而不是別的什麼。別的什麼也沒有。刷屏是你看到的一切,像手機屏幕一樣有著明確的邊界,往上不允許你看見,往下你不屑於看見,往左是你不感興趣的部分,往右是你不知道它們存在的部分。你看到的只是文化娛樂學術體育這個小方塊裡的茶杯風波。而這個小方塊說到底也沒有#MeToo什麼事,曝光之後不會有任何方面的連鎖反應,也就是說,不會有任何真正的行動。因為一切都是孤立的,被切斷的,穩定的,而行動在中國是危險的。所以曝光僅僅是曝光,對侵犯者造成的影響極其短暫,就像被閃光燈照了一下,有點頭暈目眩,瞬間失去了平衡,如此而已,卻早有人替他們背負起「名譽受損」,「毀掉人生」,「無法自證」的擔憂了,而公眾強大的失憶能力更是他們最好的庇護。曝光者面對的則是第二次侵犯,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樣目光(鼓勵只是其中一種,更多的是憐憫,而懷疑和羞辱也決不會少),也可能來自原來的侵犯者(即使受害者離得夠遠),他們手裡一樣也有一個喇叭,通常來說比她的更大,況且不止一個而是很多個齊鳴的喇叭(因為他們不缺少兄弟,而受害者通常不會有什麼強援,她們的聲音只能引來善良或不善良的路人)。就是這樣一場自傷一千,傷敵忽略不計的曝光行動,也很快由進攻轉向了防守。像性侵的受害者需要為自己辯護一樣,這兩天刷屏的主題不再是曝光而變成了為曝光辯護。在各種指責中「網絡審判」、「狂歡」或許不無道理,因為道德譴責確實是一種審判,其效用也僅僅是旁觀者的心理快感(對於受害者來說是得不償失的心理釋放),而將曝光等同於「文*革大字報」,我一時找不到詞語來評論這種……無知還是荒謬?一場幾乎還沒怎麼開始就遭受質疑的「運動」,與一場質疑本身即是罪行的真正的運動,聯繫得上嗎?這樣的聯繫竟然存在不是曝光行動弱到不行,約等於零的證明嗎?甚至還有人拋出「轉移視線」說,我無從反駁,只能說他們的視線真是非常睿智。因此,在這裡沒有什麼#MeToo,只有#MeEither,意思是我發聲也沒有什麼用,我也不會等到我的正義,我也改變不了自己的生存處境,我也改變不了世界。而當受害者並非大咖,侵犯者也因為所在位置太高,太低,太偏,太遠而不在大眾視野之內的時候,連#MeEither都不會有。當然,我依然是曝光的支持者,因為這是受害者最後能做的事,儘管沒什麼用。而我能做的只是不站在她們的對面,儘管這也沒什麼用。——到最後我同樣逃不出這個#MeEither。PS:這個話題說的其實是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的不同,讓我想到一部美國電影名叫No Country for Old Men,網上通行的中譯名是《老無所依》,但我至今沒有找到合適的譯法。我認為結合劇情,這個短語的實際意思是在電影中這樣一個國度,強者必須永遠是強者,變成了弱者(變成老人)你便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擁有自己的正義,一句話,你已不再自由。自由的國度就是強者的國度,因此即使拋開電影,單把No Country for Old Men套在美國頭上也是順理成章的,重要的是Who You Are(你是誰)或Who You Choose To Be(你選擇是誰),只要你不做Old Men(老人 / 弱者),這就是你的國度(比如你可以來個#MeToo)。在中國你的選擇並不重要(因為你怎麼樣都不過是#MeEither),重要的是這個國度本身:No Country for Old Men, for Young Men, for Men and for Women,歸根結底,No Country for You。這篇之後本打算另寫一篇的,但出了點狀況,於是只在盆友圈裡寫了幾句 (2018年7月30日):

今天一早醒過來,想把上回的公號文章「在那裡是#MeToo,在這裡是#MeEither」補充一下,起了個相似的題目「在那裡是#MeToo,在這裡是#MeThree」,用網頁寫了一個小時,寫到最後一句瞬間沒有了,到現在只記得一個開頭一個結尾,重寫已不可能,就寫個梗概吧:

在西方#ME TOO的曝光照射兩性權力關係的黑暗現實,可能的性侵者一旦被曝即成焦點而無淡出的可能;在這裡,話題由最初的曝光對象迅速轉變為曝光者如何如何,隨後泛化至女性應當如何如何,而曝光者的初衷:曝光那個性侵了她的畜牲,才過了幾天早已被所有人遺忘。曝光的光遇到了中國社會這個大物質,被彎折到相反的方向,把西方的#MeToo在中國的鏡像照成了荒唐可笑的#MeThree」。

(我知道這種東西沒什麼意義,不過至少提醒一下自己經歷過這樣的當下,好記性不及爛筆頭,這是我給自己的一份備忘錄。)


陳東飈 / 翻譯及其他

frankcdb.wordpress.com

facebook.com/frankcdb1108

twitter.com/frankcdb1108

matters.news/@frankcdb

相關焦點

  • me either還是me neither?
  • both, neither和either用法,在這裡給大家做了個小結
    可以做主語,賓語和同位語(neither, either一般不做同位語):Both came from France.Neither shirt fits me very well.兩件襯衫都不合身。What if neither person sends a message after a date?如果兩個人在約會後都不發簡訊呢?
  • both, either, neither 的用法
    2、either也(不)。用於否定句中。如:I don’t like fishing, David doesn’t like fishing, either.我不喜歡釣魚,大衛也不喜歡。 3、neither也不。用於肯定句,表示否定含義。
  • 「#me too」的興起
    「打破沉默者」(The Silence Breakers)獲得《時代》2017年度風雲人物,也讓「#me too」這一傳播符號再度「火爆」。
  • 花木蘭刪李翔原因:metoo背景下與上級戀愛不合適
    對於真人版《花木蘭》中沒有出現動畫版的男主角李翔一事,片方認為讓木蘭與上級談戀愛會讓人不適,尤其是在metoo背景下。
  • me too運動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女性被侵害?
    me too運動是什麼?metoo運動,是女星艾麗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等人2017年10月針對美國金牌製作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侵犯多名女星醜聞發起的運動;她們呼籲所有曾遭受侵犯女性挺身而出說出慘痛經歷,並在社交媒體貼文附上標籤,藉此喚起社會關注。
  • Excuse me的11種用法
    如:Excuse me, does this bus go to the railway station? 請問這公共汽車去火車站嗎?Excuse me, sir,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勞駕, 你可以告訴我去郵局的路嗎?
  • 羅賓·懷特曼:要麼進化,要麼死亡 Everything Either Evolves or Dies
    Black makes me think of deep water, fertile soil and infinite space.」羅賓·懷特曼從就是動物愛好者,她繪聲繪色地描繪她的家鄉,「我家住在兩個湖泊之間的山丘上,附近經常有很多烏鴉,它們喜歡在院子裡閒逛。有時會聽見熊、狼、狐狸、貓頭鷹的聲音在夜間迴響,大自然能讓我保持理智。」
  • 「me too」的意思是「我也是」,那「我也不是」用英語怎麼說?
    很多人對「me too」並不陌生,在別人徵詢自己的意見或者其他時,我們常常會這樣說,它的中文意思就是「我也是」。其實在英語中有很多種表達「我也是」的詞組,比如我們可以用「same here/same to you」這兩個詞組進行表示,一位「same」的意思是同樣的。
  • Me too真不是你那樣用的...
    中國學生不管英語好不好,至少me too這句話是喜歡用的,也是經常用的,甚至跟老外一樣,平時聊天打字的時候直接寫成『me 2』.這個沒毛病。
  • Beyond:《這裡那裡》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1998年2月20日Beyond發行的專輯《這裡那裡》。《這裡那裡》是Beyond發行的第7張國語專輯,由Beyond編曲,李振權、Beyond共同製作。專輯當中有7首是把黃家駒的作品,重新填上國語詞及編曲,有著不一樣的風味,唯獨《命運是我家》這首的編曲是保留黃家駒原曲,目的是要保留黃家駒彈奏吉他的部分,是對黃家駒的敬意與尊重。
  • 我在這裡你卻在那裡
    我在這裡,說的好聽一點是只蛙,實際卻是只癩哈莫。你在那裡,說的難聽一點你是只肥鵝,而你確確實實是那美麗的天鵝。坐在電腦旁邊的你,每天閱人無數。
  • 斷眉《Done for Me》——音樂值得鼓勵,songwriting還要加油!
    而就算他在一開頭就唱到了「I'ma tell 'em all that you could either hate me or love me/But that's just the way I am」,而在接下來的12首歌中cosplay起「百變男人」:「Attention」裡的仇女癌、「LA Girls」裡的雅痞、「Patient」的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甚至到「Done for Me
  • 超溫柔的愛情文案|在我這裡,你是最特別的存在
    在我這裡,你是最特別的存在。With me, you are the most special being.你要明白,在我的世界裡,你是最特別的存在,可以有很多人在一起,你可是在我這裡,你絕對是我的唯一。
  • 英語口語表達:I wish you were here 我希望你在這裡
    ;我希望你在這I wish you were here是虛擬語態,表示事實上你不在這,但是我希望你在這明明知道你不在這裡,也不能在這裡,但我希望你能夠8.I wish it weren't true 例句二:1.I wish you were here with me
  • 心理文學作品大賽獲獎作品分享 | 這裡、那裡
    今天要分享的是獲得三等獎的《這裡、那裡》作者是     來自人文學院的歐惠婷。21世紀經過了漫長的20年迎來了第20個春節。年廿九我在地鐵上遇到一位很大無畏的工作人員,他詼諧地調侃:「沒那麼嚴重,病毒還在那邊,還沒傳到這裡來,」甚至帶著一種嘲笑的口吻,「一個個全都戴上口罩了喔。」車門關閉,地鐵加速行駛,駛過一個個發亮的廣告牌,搖晃中,扶著把手,我們從這裡來到了那裡。那裡是哪裡?
  • 《一起一起這裡那裡》逃不了的畸形蘿莉文化
    導語 《一起一起這裡那裡》是一部非常治癒的萌系動畫,動畫中出現的人物們在大部分的時間裡還是以Q版形式存在的。不僅如此,動畫中的劇情也選擇在校園中。
  • 雷闖事件中提到metoo到底是什麼?
    她特別用了「#metoo」標籤,並上傳了一張她手書「#metoo lly」(lly為其姓名首字母)的照片。[77][78][79][80][81]臺灣主條目:臺灣體操教練被控性侵案臺灣一位匿名體操選手因看到奧運會金牌得主亞歷山德拉·萊斯曼揭發拉裡·納薩爾的美國體操性虐待醜聞,而在2018年3月9日於社群網站上指控就讀國中時,遭體操教練梁梅宗性侵長達十年。
  • 《Eyes On Me》:這是王菲最好聽的英文歌
    it real or just my fantasy這到底是真實還是幻象You』d always be there in the corner你總是站在那個小酒吧Of this tiny little bar不起眼的角落裡My last night here for you我在這裡的最後一夜samg old songs , just once more為你再唱一曲老歌My last nigh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