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知名飲料,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淨賺36億

2020-12-27 騰訊網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地的產品暢銷各地,我們可能隨意買一個東西,就會拿到法國的產品、美國的產品、日本的產品。不過在全球化的大潮流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局部的逆轉——民族品牌得到了國人更多的青睞。而日本的一個知名飲料,由於名字取得非常「中國化」,被國人廣泛地認為是「國貨」一年在中國賺走36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鍾南山院士和張文紅教授的大力推廣下,牛奶在中國火了起來。但是對於不少中國人來說由於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耐受,經常在喝了牛奶之後拉肚子。但是酸奶就不一樣了,因為酸奶是經過細菌發酵過之後的,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酸奶幾乎是每個中國人都喝過的,尤其是小孩子特別喜歡喝。

而眾多「酸奶」當中有一種叫做「養樂多」的酸奶又是比較受人青睞的。其實養樂多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酸奶」,而是一種由水、白砂糖、脫脂奶粉、葡萄糖、食用香精、乾酪乳桿菌組成的一種甜味飲料。在1930年的時候,日本醫學專家代田稔在分析研究有助消化的乳酸菌時成功的分離出了一種乾酪乳酸桿菌,並且使得它們能夠單獨生長。

代田稔發現,該乾酪乳酸桿菌能夠抵抗消化液的侵蝕,同時可以減少腸道內有害物質,防止腸內腐敗,預防毒菌感染,提高腸道活性,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於是他想到了將這些乾酪乳酸桿菌通過飲料進入腸道來改善人的腸道健康狀況的辦法,這也是後面養樂多的主要設計理念。

養樂多不僅以其獨創的乾酪乳酸桿菌養身效果著稱,還因為它的銷售方式而熱賣。不同於其他商品直接在商店銷售,養樂多採取「家庭配送」的銷售模式。只要一個電話,身穿養樂多統一制服的養樂多「健康媽媽」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將新鮮的養樂多送到你的家門口,不僅如此,她們還會在配送的過程當中向消費者普及產品的科學性和養生功能。

這種消費模式取得了絕大多數消費者的好感,在日本有6萬多名「養樂多媽媽」,日本每天可以賣出養樂多1000萬瓶。2002年養樂多公司進駐中國廣州,在廣州「養樂多」又名「益力多」,那時候廣州有500多「益力多媽媽」,每天能夠賣出去5萬瓶。家庭配送制很快在中國受到了歡迎,「健康媽媽」們既負責銷售產品,也負責傳遞愛心,讓消費者好評滿滿。

2018年的時候,日本的養樂多在中國一天可以賣出去752.6萬瓶,已經接近了日本國內的總銷量了。到了2019年的時候,養樂多在中國一年賺取的純利潤是36億元。獨特的營銷策略、先進的健康硬核技術讓養樂多贏得了許多國人的青睞,而且絕大多數人在購買的時候,都會誤以為這是國產品牌,被日本輕鬆的賺取了36個億!

相關焦點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每年撈金65億,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他們會在大街小巷中尋找好吃的食物,當然會買上一杯水解渴。有一種飲料是日本人生產的,在中國每年賺取的利潤高達65億,他不僅被國人認為是國產品牌,還成為了日本飲料巨頭。 你敢相信它是日本牌子,並不是國產牌子嗎?
  • 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被誤認為國產品牌,每年賺走中國人65億
    說到飲料,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哪一款?可口可樂、康師傅、百事這些歷久彌新的品牌一直都在市場中保持著強勁的表現,不過我我國市場,近幾年有一款飲料十分火爆,它就是元氣森林氣泡水,在便利店隨處可見,看起來比較"日系"的產品,實打實的是國產。
  • 日本飲料巨頭,一直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從中國大量撈金65億
    說到我國出名的一些產品,相信不少人都應該有喝過娃哈哈、可口可樂、加多寶、王老吉等等品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外的產品也相繼銷賣出國,國內也不例外。人們再也不用通過出國的方式購買到喜歡的產品,而是通過網上購買、代購的形式。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個究竟。日本飲料巨頭,一直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從中國大量撈金65億元。
  • 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
    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你們可知道這種飲料是哪種?對於這種飲料其實是沒有喝過,也絕對見過或者是見過。這種飲料是一種乳酸菌飲品,而提到這類飲料,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乳酸菌能夠利用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的乳酸菌,在1930年針對乳酸菌的研究中,日本科學家意外得到了乳酸桿菌。
  • 廚房中的外國貨,中國人每年為它貢獻1500億,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相信在很多人的廚房中,都有金龍魚的食用油,或者金龍魚的大米和白面,而且我們也經常聽到關於金龍魚的產品宣傳,可以說這個品牌已經被人們熟知。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龍魚這三個字表面上看起來是中國名字,但實際上這個品牌是一個外國品牌,每年可以從我們身上賺走1500億。
  • 像極了國產品牌的日本飲料,深耕中國18年,為減少腸道疾病而發明
    中國人口基數大,造就了龐大的消費市場。就飲料市場而言,有數不清的品牌、品類。我們有很多國產飲料品牌,在與國外巨頭的競爭中,落敗被收購。但國民還不知道,它們已經是國外品牌。反過來有一些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低調得像國產品牌一樣。
  • 明明是中國品牌,卻「偽裝」成日本飲料,打敗百事可樂估值140億
    據悉,2019年我國飲料市場規模高達5785.6億元,其中,即飲茶料於201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佔比21.12%,深受大眾的喜愛。而主打健康茶飲品牌新星的元気森林,便在近兩年迅速走紅,成為網紅茶飲品牌。據公開資料顯示:元気森林是一家網際網路+飲料公司,發展時間不長於2016年成立,卻能迅速成為了年輕消費者的新寵。元気森林的網上銷量,甚至比業界聞名的老牌飲料——百事可樂還高,能夠看出其受歡迎程度。在2019年雙十一時,元気森林獲得了全球銷量第二的優異成績。
  • 一國產飲料正在「洗腦」女生!4年賣10億瓶,受益於偽裝日本品牌
    在中國市場上,最喜歡用洋品牌名稱命名的,以服裝品牌為大宗,基本上稍微有一點實力的服裝公司,都會推出一個「高大上」的洋品牌的服裝。但是在飲料領域,洋品牌的命名也都傾向於中國化,比如可口可樂、水森活、冰露、酷兒等,都貼近中國人的想像意境。
  • 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我國優秀的企業不斷走向世界,也有國外優秀的品牌不斷注入我們國家。但是有一家國外品牌在我國默默撈金25年,仍然被很多人認為是我們的國產品牌。說起國內的家電品牌,大家就會想起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大巨頭的名字。但在國內的空調行業也有這麼一家知名度不輸三大巨頭的日本品牌,這家日本品牌是一家百年老品牌,在中國已經待了25年,在空調市場也佔了不少份額,它就是「大金空調」。
  • 每年利潤高達65億的飲料品牌,被誤為是中國本土品牌,實則是外企
    伴隨著夏天的到來,飲料市場的銷量開始上升。尤其是冰鎮飲料,在夏天這種炎熱的氛圍裡,一下子衝走酷暑帶來的煩躁。提到飲料市場,我們就有又會想起很多中國本土的飲料品牌,像是娃哈哈、康師傅等近年來研發新款口味的飲料,從而有力地佔據了我們自己的市場。
  • 靠一瓶的飲料賺65億,在中國「潛伏」十幾年,實際上卻是日本貨?
    文:小郭眾所周知,飲料在中國非常的暢銷,比如可樂、雪碧等等。在飲料行業,有的企業在慢慢崛起,有的企業在慢慢消失。有些品牌有時會被我們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比如雀巢咖啡和大眾汽車。事實上,這些品牌看起來很像中國品牌,但實際上它們是正宗的外國品牌。
  • 又一國產洗髮水崛起,進入行業前三,卻被誤認為是外國品牌
    但在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十大洗髮水品牌排行榜》上,僅有一位中國品牌入榜,而其他的全是外國品牌。雖然只有一位,但這一品牌卻擠進了第二的位置,且年銷量達到了15億元。它就是阿道夫。直到阿道夫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阿道夫的出現談到阿道夫,相信很多人使用過這一品牌的洗髮水,但卻不知道它是國產品牌。
  • 又一外企「巨頭」崛起,3個月「狂升」7500億,卻一直被認成國貨
    事實上,它也是一個外國品牌,並且佔據了中國市場的40%左右的市場份額,每年從中國獲得1660多億的收入。就在幾天前,剛剛上市三個月的金龍魚再次上漲8.87%,距3個月前已經飆升了440%,公司總市值達到7543億元,成功進入A股前十名。這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32年來一直被視為中國企業的糧油品牌,每年從中國賺166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竟然是是一家外國公司,不得不讓人唏噓。
  • 日本飲料巨頭,每天能售出2500萬瓶,卻一直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代田博士自從創立公司之後,一直苦苦經營,第一年賣出不到100瓶,但他沒有放棄,1963年,養樂多公司開始改變銷售模式,主要採用「家庭配送」,只需要一個電話,「養樂多媽媽」就會送貨上門。
  • 荷蘭知名啤酒:一直被誤認為國產品牌,一年在中國默默撈金331億
    啤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精飲料,在公元前6000年,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地區的蘇美爾人用大麥芽釀成了原始的啤酒,當時的啤酒與現今我們所喝到的啤酒的味道有很大的不同。19世紀隨著冷凍機的出現,人們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後熟的處理,於是啤酒開始有了泡沫,19世紀末,啤酒傳入了中國,我國最早的啤酒作坊是俄羅斯在中國哈爾濱所建立的,1903年英國人與德國人在中國建立了英德啤酒廠,該啤酒廠是青島啤酒廠的前身。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這個日本飲料品牌,在中國一天狂賣760萬瓶,如今還賣起了化妝品
    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顯示,去年全球益生菌市場價值約4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200億元)。中國的益生菌市場更是以平均每年15%增速成長,預計2022年將達到接近900億元的市場規模。益生菌也一躍成為健康的代名詞,市面上最常見的產品當屬飲料,因為大部分加入的是乳酸菌,所以又叫「乳酸菌飲料」。
  •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推薦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多自主品牌拔地而起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外資企業紛紛選擇進入國內市場撈金。
  • 打著洋品牌,賣著中國貨,國產品牌為何鍾情「日本化」?多掙錢?
    隨著中國市場的潛力被開發,越來越多的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而在很多外資公司的營收「戰績」中,中國市場更是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財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品牌更是越來越「中國化」,甚至很多中國人都以為他們是國產品牌。例如來自日本的養樂多,新加坡的金龍魚等等。
  • 被誤認為是海外科技公司,每月收入4.7億,其實是一個中國品牌
    雖然在很多企業家眼中,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但並不是所有本土企業都會在最初便選擇於國內市場紮根。一如Anker和曾經OPPO的子品牌realme,選擇的都是從海外開啟徵伐的發展措施。不過相比於後來又轉而進軍國內的realme,如今依舊活躍在亞馬遜等海外平臺上的Anker,卻一度被誤認為是海外科技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11年的Anker,是由安克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CEO陽萌在美國加州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