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被誤認為國產品牌,每年賺走中國人65億

2021-01-11 五商文化

說到飲料,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哪一款?可口可樂、康師傅、百事這些歷久彌新的品牌一直都在市場中保持著強勁的表現,不過我我國市場,近幾年有一款飲料十分火爆,它就是元氣森林氣泡水,在便利店隨處可見,看起來比較"日系"的產品,實打實的是國產。

元氣森林瓶身上大大的"0糖、0脂、0卡"標語,是很多年輕人選擇它的首要理由,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注重健康,所以這類的飲料就成為新寵,既能滿足年輕人對於味覺上的要求,也能兼顧健康,何樂而不為?

而縱觀全球,這類標榜健康的飲料還真不少,比如有一個低調的日本飲料巨頭,經常被誤認為國產品牌,每年賺走中國人65億,它就是養樂多,在中國市場已經有16年了,比很多真正的國產品牌紮根還要深。

養樂多在全球範圍內是真正的飲料巨頭,它成立至今,已經有80多年了,而且在這期間一直沒有換過包裝,也從來不會有什麼打折活動,但是用戶非常多,乳酸菌市場的影響力本來就很大,因為有幫助腸胃蠕動的效果,很多人都把它當做日常必備。

相關數據顯示,養樂多在國內市場每分鐘可以賣出5200多瓶,每年都能輕鬆賺走65億元,在全球市場養樂多的表現也很強勁,覆蓋39個國家,雖然在他們的發展過程中,很多品牌不斷更新、新的品牌不斷崛起,但是養樂多卻依舊能夠發展的起來。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樂多能夠一心做好自身品牌,不和誰比,保持一貫的高姿態反而被很多人喜歡。其次養樂多在進入我國市場的時候,就開啟了家庭配送的服務模式,每一個區域有一位"養樂多媽媽",完成最後一公裡的服務,迅速站穩腳跟。

養樂多的發展模式也給國內的很多品牌帶來啟發,現在的飲料市場可謂百花齊放,想要做到創新太難了,如何能夠保持自己的產品優勢、產品質量是所有廠商需要共同考慮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日本飲料巨頭,在中國每年撈金65億,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有一種飲料是日本人生產的,在中國每年賺取的利潤高達65億,他不僅被國人認為是國產品牌,還成為了日本飲料巨頭。 那就是奶,雖然奶的品牌很多,但是他們會不約而同的選擇養樂多。因為養樂多可以扭動腸胃,他們認為這款很養生。
  • 日本飲料巨頭,一直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從中國大量撈金65億
    說到我國出名的一些產品,相信不少人都應該有喝過娃哈哈、可口可樂、加多寶、王老吉等等品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外的產品也相繼銷賣出國,國內也不例外。人們再也不用通過出國的方式購買到喜歡的產品,而是通過網上購買、代購的形式。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探個究竟。日本飲料巨頭,一直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從中國大量撈金65億元。
  • 像極了國產品牌的日本飲料,深耕中國18年,為減少腸道疾病而發明
    就飲料市場而言,有數不清的品牌、品類。我們有很多國產飲料品牌,在與國外巨頭的競爭中,落敗被收購。但國民還不知道,它們已經是國外品牌。反過來有一些國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但是低調得像國產品牌一樣。消費者常常被這些情況給搞混,其中養樂多經常被認為是國產品牌。其實養樂多是純正的日本老牌飲料,擁有85年的歷史。
  • 日本一知名飲料,卻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淨賺36億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各地的產品暢銷各地,我們可能隨意買一個東西,就會拿到法國的產品、美國的產品、日本的產品。不過在全球化的大潮流當中,也出現了一些局部的逆轉——民族品牌得到了國人更多的青睞。而日本的一個知名飲料,由於名字取得非常「中國化」,被國人廣泛地認為是「國貨」一年在中國賺走36億!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廚房中的外國貨,中國人每年為它貢獻1500億,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相信在很多人的廚房中,都有金龍魚的食用油,或者金龍魚的大米和白面,而且我們也經常聽到關於金龍魚的產品宣傳,可以說這個品牌已經被人們熟知。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龍魚這三個字表面上看起來是中國名字,但實際上這個品牌是一個外國品牌,每年可以從我們身上賺走1500億。
  • 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
    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你們可知道這種飲料是哪種?對於這種飲料其實是沒有喝過,也絕對見過或者是見過。這種飲料是一種乳酸菌飲品,而提到這類飲料,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乳酸菌能夠利用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的乳酸菌,在1930年針對乳酸菌的研究中,日本科學家意外得到了乳酸桿菌。
  • 靠一瓶的飲料賺65億,在中國「潛伏」十幾年,實際上卻是日本貨?
    文:小郭眾所周知,飲料在中國非常的暢銷,比如可樂、雪碧等等。在飲料行業,有的企業在慢慢崛起,有的企業在慢慢消失。有些品牌有時會被我們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比如雀巢咖啡和大眾汽車。事實上,這些品牌看起來很像中國品牌,但實際上它們是正宗的外國品牌。
  • 每年利潤高達65億的飲料品牌,被誤為是中國本土品牌,實則是外企
    伴隨著夏天的到來,飲料市場的銷量開始上升。尤其是冰鎮飲料,在夏天這種炎熱的氛圍裡,一下子衝走酷暑帶來的煩躁。提到飲料市場,我們就有又會想起很多中國本土的飲料品牌,像是娃哈哈、康師傅等近年來研發新款口味的飲料,從而有力地佔據了我們自己的市場。
  • 日本飲料巨頭,每天能售出2500萬瓶,卻一直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方便快捷的配送,讓養樂多迅速佔據日本飲料市場,「養樂多媽媽」成為了養樂多行走的形象代言人,她們溫柔可親 日本著名的惡搞動漫《銀魂》當中高杉晉助在回憶當中說道:「養樂多都是我請的」,雖然帶有一定的惡搞,不過也說明養樂多在日本聲譽非常好,不僅如此,養樂多還走進了國際市場。
  • 日本乳酸菌大王,被誤以為是中國品牌,每年狂賺65億!
    1930年,日本微生物醫學博士代田稔發現了一種活性乳酸桿菌,並成功分離並培養出了乳酸桿菌。這種乳酸桿菌有益於人類的消化,具有抵抗胃液、膽汁等強力殺菌作用的消化液作用,並且能以活體狀態抵達人類的腸道系統,能有效預防食物中毒菌的感染,促進新陳代謝,還有改善便秘的效果。
  • 一國產飲料正在「洗腦」女生!4年賣10億瓶,受益於偽裝日本品牌
    在中國市場上,最喜歡用洋品牌名稱命名的,以服裝品牌為大宗,基本上稍微有一點實力的服裝公司,都會推出一個「高大上」的洋品牌的服裝。但是在飲料領域,洋品牌的命名也都傾向於中國化,比如可口可樂、水森活、冰露、酷兒等,都貼近中國人的想像意境。
  • 低調的日本家電巨頭:深藏中國42年,在格力美的身後,年入4800億
    同時隨著家電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家電品牌在中國建立起來。早年,由於中國家電市場剛剛興起,其質量和效果都不如一些洋品牌,如松下、東芝、夏普等日本巨頭幾乎佔據了我國國內的家電市場 。然而,隨著中國家電品牌的逐步發展,海爾、格力、美的等品牌企業迅速崛起,不斷更新迭代,搶佔市場份額。
  •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推薦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多自主品牌拔地而起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外資企業紛紛選擇進入國內市場撈金。
  • 又一外企「巨頭」崛起,3個月「狂升」7500億,卻一直被認成國貨
    金龍魚,基本上是中國十幾億人都知道並吃過的一個品牌。事實上,它也是一個外國品牌,並且佔據了中國市場的40%左右的市場份額,每年從中國獲得1660多億的收入。就在幾天前,剛剛上市三個月的金龍魚再次上漲8.87%,距3個月前已經飆升了440%,公司總市值達到7543億元,成功進入A股前十名。
  • 國產飲料巨頭倒下,曾向汶川捐款1個億,今虧損上百億無奈關廠
    而在飲料市場之中,市面上的飲料品牌也是琳琅滿目,諸如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娃哈哈、冰糖雪梨等品牌皆為不少人所熟知,其中,可口可樂以及百事可樂兩家企業更是作為飲料領域的兩大巨頭,在我國飲料市場中佔據了半壁江山。饒是很多國產品牌不斷發力,試圖趕超他們,卻依舊難以撼動其地位。
  • 又一國產品牌「賣身」,40億賣給外企,如今一年賺走198億!
    又一國產品牌「賣身」,40億賣給外企,如今一年賺走198億!說到品牌的發展,可以說是有一段非常艱難的歷史。早期我國的經濟實力並不是很強,所以很多品牌都是從國外引進,這些進口品牌佔據了我國大部分市場,也讓國產的品牌很難有容身之地。
  • 明明是中國品牌,卻「偽裝」成日本飲料,打敗百事可樂估值140億
    據悉,2019年我國飲料市場規模高達5785.6億元,其中,即飲茶料於2019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佔比21.12%,深受大眾的喜愛。而主打健康茶飲品牌新星的元気森林,便在近兩年迅速走紅,成為網紅茶飲品牌。根據36氪7月15日消息,元気森林在獲得新一輪融資後,估值達到20億美元,折合約140億。元気森林可以說是飲品領域絕對的新黑馬。不過,元気森林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質疑。元気森林的包裝偏日系,其名字中的「気」更是來自日語之中。
  • 明明是國產科技巨頭,取了一個英文名字,一年從海外撈金65億
    文/有魚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提及國產科技巨頭,不少人都會想到華為、中興等,不僅綜合實力強大,連名字都富含意義的企業。而有少部分國產科技巨頭,則因為取了一個英文名字被低估了實力,甚至被不少消費者當作海外品牌,例如安克創新。
  • 一個日本知名品牌,在中國撈金25年,卻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
    像我們手機領域巨頭華為和小米,網際網路領域巨頭阿里巴巴等。這些優秀的企業為我國創造了不少價值,對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也有卓越的貢獻。我國優秀的企業不斷走向世界,也有國外優秀的品牌不斷注入我們國家。但是有一家國外品牌在我國默默撈金25年,仍然被很多人認為是我們的國產品牌。說起國內的家電品牌,大家就會想起格力、美的、海爾這三大巨頭的名字。
  • 又一國產洗髮水崛起,進入行業前三,卻被誤認為是外國品牌
    再加上我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人口大國,因此,洗髮水在我國擁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也正因為此,我國的洗髮水行業規模巨大。據艾瑞發布的2020年中國養發行業研究報告中顯示,我國養發服務行業規模已達663億元,而2020年極可能突破700億元的規模。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目前養發相關企業已經超過2.8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