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疼愛孩子的老人去世了,他不難過也不哭,是冷血嗎?」

2020-12-23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小時候看電視劇,看著劇中的主角因為家人的去世,哭得撕心裂肺的時候,自己也忍不住哭。可長大後才明白,人在極度難過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情緒外露的。

「很疼愛孩子的老人去世了,可他的表現卻讓人心寒」

前段時間,朋友的媽媽因為新guan離世。之前身體很好,現在卻因為這種情況離世,心情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平復。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沉浸在媽媽離開的痛苦中,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想到媽媽的樣子,就哭得像個孩子一樣。後來,自我消化了很久的情緒,才從這種情緒中剝離出來。畢竟,活著的人要好好的。

之後她跟我說一件讓她很不舒服的事情,媽媽在生前對兒子很好,幾乎是有求必應。只要他想要的東西,都會買給他。這孩子3歲之前,都是她帶大的,她倆的感情也很好。有時候,朋友還會吃兒子和媽媽的醋。可這次媽媽突然去世,孩子卻沒有任何情緒表達,不難過也不哭,就跟往常一樣。

按理說這孩子已經10歲了,已經知道去世是什麼含義了,怎麼會不難過呢?朋友之前還擔心孩子太難過,可這孩子的表現跟沒事人一樣。所以朋友不擔心這了,開始擔心孩子過於冷血,連親人去世都表現的這麼冷靜。

親人去世,確實是一件讓人很難過的事情。可孩子不難過不哭,真的就是冷血的表現嗎?

孩子不難過也不哭,跟冷血無關

自我保護機制實行的情感隔離。

人在極度難過的時候,大腦思考會跟不上人的行為。但在潛意識裡,也會告訴自己,不要崩潰,不要崩潰。同樣,孩子也是如此。在疼愛他的老人去世的時候,他實際上是很難過,可就是因為太難過,一不小心就會崩潰。所以身體才會實行自我保護機制,讓情感暫時性的隔離,這樣個體就不會感覺到難過。

還沒有真正意識到老人的離開。

雖然10歲的孩子,知道什麼是死亡,但此時的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離開。還不知道,真正的離開,不是一時見不到,而是永遠都見不到。在他們的內心,還沒有意識到,老人與自己已經感情分割。

因為意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意識到老人已經真正離開了,所以就不難過了。

害怕自己難過會讓媽媽擔心

現在10歲的孩子,已經很懂事了。當疼愛他的老人去世的時候,再也見不到的時候,自然會很難過。但是他不敢讓自己的情緒外化,因為他還要照顧更崩潰的媽媽。他還有媽媽,可媽媽卻永遠都沒有了媽媽。所以他不能再難過,讓媽媽擔心,只好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

因此,當老人去世的時候,孩子不難過也不哭,並不代表他真的不難過不哭。有可能在你面前的孩子,為了不讓你擔心,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情緒。

人在真正難過的時候,是哭不出來的

很多人都以為,人在難過的時候,會號啕大哭,恨不得流完所有的眼淚。但真實情況時,人在極度難過的時候,是哭不出來的。此時,心情是被抑制著的,不想說一句話,不想做什麼事情,只想一個人待著。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哭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一個人哭的時候,其實就是自我治癒的過程。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至親離開的時候,我們通常感受不到悲傷。真正讓人悲傷的是,你看到一件衣服,想給他買的時候,卻發現他不在。是在經歷一些人生大事的時候,想,他在就好了。所以說,人在真正難過的時候,是哭不出來的。能哭出來的時候,是你意識到他真正不在,並且再也回不來,開始逐漸接納的時候。

③如何消化親人離世的痛苦

親人離世後的難過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很多時候,這個情緒需要長時間才能消化。與此同時,也沒有短時間快速消化的方法。但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所謂的去世,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去了一個你看不到他,但他卻能看到你,並默默守護你的世界。他並沒有離開,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存在。

看《尋夢環遊記》的時候,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死亡不是離別,遺忘才是。只要我們不遺忘,他們就永遠不會分開。孩子或成年人在親人去世的時候不哭,也並非是冷血。

【話題討論:你們認為面對親人不哭,是冷血表現嗎?】

相關焦點

  • 「親人去世了,我卻哭不出來,是不是太冷血?」兩萬網友跟帖評論,字字戳心
    他很困惑,自己骨頭裡是不是個冷血的人?這句話撲面而來的畫面感,引來近兩萬人跟帖很多感同身受的網友寫出了自己的故事▼@子小愛喵不愛吃魚不愛吃魚:我爸去世了我沒有哭,我哥哥哭成了狗,癱坐在地上。我籤寫了醫院的那些單子,鎮定處理這一切。
  • 親人去世了,我卻哭不出來,是不是太冷血?
    一開始我不相信的,因為你知道的沒人會突然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我一直告訴自己爺爺只是躺在那,沒關係,明天他還會像往常一樣醒來叫我去拿報紙,可是那一刻,看見塞滿的報紙,我知道,那個人真的走了,我…..真的失去他了。其實,更多時候我們騙得了別人卻是騙不了自己的,那些過了好久都反應不過來的真相是我們早就該看清的。
  • 親人去世後不難過的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親人去世後不難過的人,心裡是怎麼想的?其實,親人去世後面無表情,不悲不哭的人並不代表不傷心,而是過於悲慟刻意去掩飾自己,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所以那些不悲不哭的人不一定都是鐵石心腸,也有可能就是那些懂得克制的人,這樣的人人品不會差。
  • 「老人的錢,不就是給兒女花的嗎?」他的話,把家裡老人氣哭了
    老牛有一兒一女,孩子小的時候嘴甜著呢,說一定會給老人養老的,可是到了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卻看不見任何一個人的身影。老牛是一個開明的人,知道孩子們需要生活,需要養家餬口,如果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他這個老頭子身上,那還叫他們兩家人怎麼活?可是這也不能夠成為子女遺忘他的原因,老牛隻希望孩子們能夠多回家看看他,偶爾打幾個電話。
  • 為什麼有些人在親人去世後,不傷心呢?專家:符合常理
    老人去世後舉辦哭喪嗎?你會看到周圍的鄰居或者是自家的老人去世之後,為給他舉辦一場隆重的葬禮,家裡面所有的兒女子孫,還有親戚們都會穿著白色的衣服一起給老人送行,這個時候他們會表現的極其悲傷,還會嚎啕大哭,很多人對這種行為是比較好奇的,尤其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這種場面。
  • 老伴去世後,另一半真的會很難過嗎?聽聽三位70歲老人的真實想法
    而另一半,為了家庭和孩子的完整性,選擇隱忍,這一忍就是半輩子,所以另一半去世後,留下的那個人真的會難過嗎?這個問題每個人回答都不同,那些平時感情很好的夫妻,留下的那個人肯定痛徹心扉,但如果夫妻倆平時的感情就很緊張,那留下的那個人自然也不會多難過了。有幸採訪了三位70歲老人,他們在失去另一半時是怎樣的真實感受?
  • 老人去世4天後復活,癱瘓不治而愈,他究竟遭遇了什麼?
    幾年前,晏老居士83歲的時候,他還癱瘓在床,身體不是很好,一天,他的病情突然惡化,女兒趕忙把他送到醫院,可醫生說:晏老居士早已病入膏肓、無法醫治。女兒很難過,徵求了父親的意見後,對醫生說:「 我們一家都信佛,希望爸爸最後的日子裡,能在家裡安詳度過。」醫生同意後,父親被救護車送回了家,可在回家途中,晏老居士突然去世了。在女兒的堅持下,救護人員把老人的遺體抬到家中後,離開了。
  • 大家見過第四套人民幣嗎?老人去世留下18萬老版百元鈔大開眼界
    一位老人辛辛苦苦地攢了18萬,一直不捨得用,死後才被兒女找出來。而且,這18萬都是第四套人民幣版面的100元,可以想到真的是已經攢了很多年了,並且一直都捨不得花。估計是想要留著以備不時之需,最後卻是遺憾去世。"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總是為孩子小心考慮和計劃,大半生都為著孩子的幸福耗費心神。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有點諷刺
    婆媳關係絕對是最難處理的,關係之一,有了孩子之後,婆媳矛盾很有可能就會升級,比方說家長覺得這樣看孩子不對,但婆婆卻並不這樣認為,而婆婆覺得這樣看孩子對家長又不這麼認為。孩子一哭,絕大多數的老人都會立馬衝上去抱著孩子哄,但是家長卻覺得孩子哭的時候不要管他,等到不哭了再去抱,不然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養成一個愛哭的習慣,那麼孩子一哭就抱對,還是孩子哭的時候不抱對呢?「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何?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還有的父母會說:「叫你別哭了,你聽不見嗎,給我忍住,憋回去」威脅孩子的父母會說:「再哭,我就打你了,整天就知道哭哭」真是什麼性格的父母說什麼樣的話,但出發點就是為了,不要孩子再哭了,但孩子還是一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哭的越來越厲害,越來越大聲。
  • 難過,想哭卻哭不出來,該怎麼辦才好?
    難過,想哭卻哭不出來,該怎麼辦才好?關注君延道脫敏免費教你實現秒到30分鐘持久延時,助勃增硬!你有時候會感到情緒低落嗎?
  • 咘咘的小鳥去世了,賈靜雯難過強忍眼淚,懂事的咘咘大哭安慰媽媽
    今年8月14日咘咘生日時,賈靜雯送給了咘咘一對可愛的小鳥,讓咘咘和波妞在家照顧小鳥也為了培養孩子的愛心,買到小鳥後,咘咘就愛不釋手,還專門給小鳥取了兩次名字,最終叫老鷹和Eagle。有了這兩隻小鳥後,家裡似乎多了兩個小夥伴,然而在10月13日,Eagle卻不幸去世,賈靜雯髮長文抒發對小鳥的不舍,還把自己的眼睛哭腫了。小鳥走得很匆忙,前一晚還好好的,說走就走了,此時的賈靜雯不是「超人媽媽」,但還需強忍淚水告訴孩子們只是過敏才會難受,但敏感的他們早就抱著我不放,尤其咘咘,看著媽媽雙眼就大哭,直說:「我不要媽媽難過,我不要媽媽傷心。」
  • 寵壞的孩子,冷血的殺手,聖誕老人,他們會帶來什麼樣的故事
    聖誕節的歡樂被一個邪惡的孩子、無情的殺手和一個陷入財政赤字困境的聖誕老人所取代。電影被當作一部黑色動作喜劇來推銷,但它卻是一部發人深省的諷刺作品。《肥胖俠》反映了現代社會最糟糕的本能。它顯示了自私和不道德如何可能導致暴力的結果。一些觀眾會感到震驚,但這個故事絕對有其可取之處。
  • 難過!《請回答1988》德善的奶奶去世,三小隻更明白了大人的難處
    寶拉是一個等階觀念很明確的人,她做不到和德善一樣能依偎在大人懷裡撒嬌,也做不到聽見德善沒有說敬語能夠熟視無睹,往往這就能讓兩姐妹掐起來,弟弟成餘暉就真的成為了剩餘的炮灰,受傷的也總是他。自此阿牛哥不禁聯想到和一位讀者在評論區開玩笑,成餘暉看著像四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個姐姐從小太能折騰他了。就在奶奶回鄉下沒多久,就傳來了身體欠佳的消息。
  • 湖南一老人去世後,兒女在家找出10多萬現金,笑著笑著就哭了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哪怕是自己過得不好,也希望接近自己的能力給孩子最好的。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無論孩子長到這麼大,都是他們的孩子, 都有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生活。 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包括在一切的社會,想要存錢談何容易?
  • 老人去世,狗狗四天不吃不喝,日夜尋找……看哭了
    還記得電影《忠犬八公》中,八公在車站苦苦守候老人歸來的場景嗎?曾經看哭了多少人。
  • 「孩子小不懂事」,奶奶護孫話音剛落,孩子回頭就踹了奶奶一腳
    在中國,有一種老人的疼愛叫做「隔輩親」,顧名思義就是疼愛孫子、孫女的程度已經超過了自己的兒女。家裡有隔輩親的老人在照看孩子上,看似很省精力,實則很多時候著實令教育孩子的父母們頭疼。試想一下,如果老人很疼愛、寵溺孩子,凡事磕不得碰不到,孩子不就泡在蜜罐、象牙塔中成長,更別說教訓、懲罰孩子之類的了。
  • 心理學家:親人去世卻不哭不悲屬於一種正常的心理
    中國的文化則與之不同,我們對死亡的話題都是避而不談的,很少有人會在公眾場合討論死亡。一般認為,中國的死亡觀遵循了儒家的「群體之生」,追求生命的不朽。今天的文章將結合中西方對於死亡的認識,思考一個問題,親人去世卻不哭不悲屬於一種怎樣的心理?儀式感在中國,死者的葬禮上,通常會非常注重儀式感。
  • 「孫子還小不懂事,不許你教育他」話音剛落,孩子的腳向奶奶踹去
    很多家裡有老人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老人可以說是非常寵愛孩子,甚至已經超越了自己,每次孩子犯錯要被教訓時,就會跑去爺爺奶奶那裡搬救兵。爺爺奶奶因為疼愛孫子,往往就讓事情不了了之了,這讓想好好教育孩子的父母非常頭疼。
  • 桃園DAY3:五月天和蕭敬騰唱《說好不哭》、《疼愛》,還現場撒錢!
    今天是平安夜,大家都在都在吃蘋果,只有我在吃檸檬是的,蕭敬騰作為五月天桃園跨年演唱會的第三位嘉賓登臺,合唱《說好不哭》現場的五迷擁有了老蕭和阿信合唱版的《說好不哭》,那可真是獨一份兒啊!!內地搖滾區的朋友一起戳視頻恰檸檬吧:除了《說好不哭》,現場再次演繹《疼愛》!據臺灣記者報導,金曲歌王「老蕭」蕭敬騰今晚現身桃園國際棒球場,和五月天一起嗨飆《軋車》,全場2.5萬粉絲快要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