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小時候看電視劇,看著劇中的主角因為家人的去世,哭得撕心裂肺的時候,自己也忍不住哭。可長大後才明白,人在極度難過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情緒外露的。
「很疼愛孩子的老人去世了,可他的表現卻讓人心寒」
前段時間,朋友的媽媽因為新guan離世。之前身體很好,現在卻因為這種情況離世,心情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平復。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她都沉浸在媽媽離開的痛苦中,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想到媽媽的樣子,就哭得像個孩子一樣。後來,自我消化了很久的情緒,才從這種情緒中剝離出來。畢竟,活著的人要好好的。
之後她跟我說一件讓她很不舒服的事情,媽媽在生前對兒子很好,幾乎是有求必應。只要他想要的東西,都會買給他。這孩子3歲之前,都是她帶大的,她倆的感情也很好。有時候,朋友還會吃兒子和媽媽的醋。可這次媽媽突然去世,孩子卻沒有任何情緒表達,不難過也不哭,就跟往常一樣。
按理說這孩子已經10歲了,已經知道去世是什麼含義了,怎麼會不難過呢?朋友之前還擔心孩子太難過,可這孩子的表現跟沒事人一樣。所以朋友不擔心這了,開始擔心孩子過於冷血,連親人去世都表現的這麼冷靜。
親人去世,確實是一件讓人很難過的事情。可孩子不難過不哭,真的就是冷血的表現嗎?
孩子不難過也不哭,跟冷血無關
自我保護機制實行的情感隔離。
人在極度難過的時候,大腦思考會跟不上人的行為。但在潛意識裡,也會告訴自己,不要崩潰,不要崩潰。同樣,孩子也是如此。在疼愛他的老人去世的時候,他實際上是很難過,可就是因為太難過,一不小心就會崩潰。所以身體才會實行自我保護機制,讓情感暫時性的隔離,這樣個體就不會感覺到難過。
還沒有真正意識到老人的離開。
雖然10歲的孩子,知道什麼是死亡,但此時的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離開。還不知道,真正的離開,不是一時見不到,而是永遠都見不到。在他們的內心,還沒有意識到,老人與自己已經感情分割。
因為意識還停留在初級階段,沒意識到老人已經真正離開了,所以就不難過了。
害怕自己難過會讓媽媽擔心
現在10歲的孩子,已經很懂事了。當疼愛他的老人去世的時候,再也見不到的時候,自然會很難過。但是他不敢讓自己的情緒外化,因為他還要照顧更崩潰的媽媽。他還有媽媽,可媽媽卻永遠都沒有了媽媽。所以他不能再難過,讓媽媽擔心,只好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
因此,當老人去世的時候,孩子不難過也不哭,並不代表他真的不難過不哭。有可能在你面前的孩子,為了不讓你擔心,隱藏起自己的真實情緒。
人在真正難過的時候,是哭不出來的
很多人都以為,人在難過的時候,會號啕大哭,恨不得流完所有的眼淚。但真實情況時,人在極度難過的時候,是哭不出來的。此時,心情是被抑制著的,不想說一句話,不想做什麼事情,只想一個人待著。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哭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一個人哭的時候,其實就是自我治癒的過程。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至親離開的時候,我們通常感受不到悲傷。真正讓人悲傷的是,你看到一件衣服,想給他買的時候,卻發現他不在。是在經歷一些人生大事的時候,想,他在就好了。所以說,人在真正難過的時候,是哭不出來的。能哭出來的時候,是你意識到他真正不在,並且再也回不來,開始逐漸接納的時候。
③如何消化親人離世的痛苦
親人離世後的難過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很多時候,這個情緒需要長時間才能消化。與此同時,也沒有短時間快速消化的方法。但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所謂的去世,只是去了另一個世界。去了一個你看不到他,但他卻能看到你,並默默守護你的世界。他並沒有離開,只是換了另一種方式存在。
看《尋夢環遊記》的時候,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死亡不是離別,遺忘才是。只要我們不遺忘,他們就永遠不會分開。孩子或成年人在親人去世的時候不哭,也並非是冷血。
【話題討論:你們認為面對親人不哭,是冷血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