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青花,五彩,粉彩,幾乎像極了清代各個時期的瓷器,不過畢竟是國力日衰,在繪畫畫工,彩料發色,款識書法上離清三代仍然有著一定的差距,只要仔細分別,便可鑑識出來。
三、畫工。
畫工方面,康熙瓷器線條流暢,特別注意起筆落筆的頓挫,線條猶如鋼條,直線和彎曲都剛勁有韌性。繪畫造型準確,詩書畫印,完美的結合。赤壁賦、聖主得賢臣頌等詩文常整文搬上畫面。書法多楷書,字體秀美、工整。繪畫的內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龍鳳等題材。以人物、山水為佳。光緒瓷器的線條柔軟、較細,力度不強,雖也有起落筆的提頓,但較之康熙就顯無力了。在繪畫的內容上也少有創新。
注意線條,康熙瓷剛勁有力,青花濃淡變化明顯。光緒瓷線條軟弱,青花層次不清晰。光緒各種植物花卉描繪時往往留白邊,細部處理過於簡單,人物紋描繪的較草率,缺乏生氣,具有典型的晚清風格。
四、發色
光緒青花所用青料主要有四種:
第一種是傳統的浙料,保持著淡藍清新的傳統藍色,主要用來繪製官窯等高檔瓷器;
第二種是色澤明麗純藍的青料,多用來繪製仿古瓷器,在青花中能見到有規律排列的藏青色點;
第三種是色澤鮮豔帶紫的藍色,俗稱洋藍,自同治時期開始就有了,光緒中檔瓷器大量使用這種青料,是典型的光緒發色,色調漂浮、線條暈散;
第四種是藍中帶黑或帶灰的發色,這是含雜質較多的土青繪製的,一般用來繪製粗瓷。
五、器型
光緒瓷在器物線條的圓潤、胎體的輕薄上已超過道光、鹹豐和同治,瓷器數量巨大,基本上囊括了自清以來所有的傳統器型,原來已經消失的器型又開始出現,原來沒有的器型也被創造出來,品種繁多、質量不一。
白釉浮雕仿古「瑞獸」紋簠
粉地墨彩喜上眉梢八方雙聯花盆
光緒時期器型怪誕,有時候看到一個怪樣的器型不要直接否定,也許在光緒此類器型是存在的。
同時光緒所仿前朝瓷器通常會有所放大,紋飾粗獷,胎體過於厚重,有的大碗甚至索性改制成盤,與原物相去甚遠。
六、款識
光緒時期的款識可謂是覆蓋明清兩代,各類年號款、畫押款、堂號款等等可以說各色繽紛,應有盡有,就如同它的畫法幾乎把所有清代瓷器都仿了個遍。
光緒官窯款識以楷書為主,楷、篆並用。官窯瓷器的款識通常採用雙行六字楷書"大清光緒年制"款,雙行四字"光緒年制"楷款少見。楷書款近似顏柳筆法,峻峭飄逸,鋒芒畢露。篆書款少見,多為"大清光緒年制"三行六字。篆款筆畫圓潤,與道光篆書款相似。
有堂名款的光緒瓷器也不少,如有落"大雅齋"、"玉海堂"、"宜春堂"、"濟世堂"、"天海堂"、"樂敬堂"、"滿福堂記"、"長春宮制"、"儲秀宮制"、"坤寧宮制"等的瓷器,其中以落"大雅齋"款的瓷器最為精美。
官窯器款識,除了「大清光緒年制」青花或紅彩款外,還有署「大雅齋」款的,畫面上同時綴寫「天下一家春」橢圓章式篆款。署「長春同慶」、「水慶長春」等款識的,也是官窯器中的精細之作。
總而言之,光緒瓷器因其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再加上目前的藝術品市場環境,具有了相當的收藏價值,市面上仿品不計其數,還需藏家擦亮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