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草根皇帝」,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早年的身世,也確實是一個地道的貧下中農。但是,當了皇帝後就不一樣了,在骨子裡還有一點同情貧民以外,仍然保留了節儉的習慣。但卻飛揚跋扈,噬殺成性,被譽為「朱屠夫」。
時至今日,朱元璋還是讓人那麼「愛恨交加」,讓人捉摸不透,因為他有著太多的梗,能夠讓我們慢慢地嚼,慢慢地品味。似乎,除了對重新恢復中華大一統的這個功勞之外,對於歷史再也看不出一點功績。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已。
一方面,他在心底仍然存在著農民的樸實和善良,即使當了皇帝,他仍然節儉如常,在穿衣、飲食上一點也不鋪張。甚至非常痛恨浪費,也為此責打過他的皇子。他用他的樸素也要求著皇室。這些,對於明初經濟、民力的恢復,都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
另一方面,他由於早年的貧苦,對於貪官非常痛恨,那是真的「殺無赦」。朱元璋小時窘境貧寒,全家從來都吃不上一頓飽飯,他是親眼看到父母和兄長被活活餓死的,所以對貪官那叫一個恨之入骨。但是,貪官人人都恨,你殺就殺吧,可手段過於殘忍,甚至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如此,也難免會落下一個「暴君」的口實。
朱元璋還是古代所有帝王中,「鳥盡弓藏」最為突出的代表。對於封建的帝王,開國伊始,為了鞏固皇權,殺功臣、奪兵權古來有之,也不缺他一個。但關鍵在於,朱元璋是這些帝王中,為此事殺人最多的一個。為他打天下的功臣良將幾乎無一倖免,株連被殺都達數十萬人之多。以至於到後來,兒子朱棣造他孫子朱允文反時,竟然無將可用。
元順帝至正四年,安徽遭受了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旱災、蝗災、瘟疫紛紛而來,那時朱元璋還是個孩子,在父母兄長相繼死去之後,他窮得辦不了喪事,還好心的鄰居給了一塊破席,才把親人草草卷埋。後來他逐漸長大,為了活命能有口飯吃,遂進皇覺寺當了和尚。
那時的寺廟日子也不好過,糧食一天天地減少,由於爭食,他也是常比欺侮吃不到飯。至正十二年(1352)春末,本來已經沒有多少糧食了,而皇覺寺又被亂兵焚毀,朱元璋無奈,也和大多數僧人一樣,外出雲遊化齋餬口。
說是化緣,其實和乞討就沒有什麼兩樣。朱元璋在做雲遊僧人的日子裡,他走遍各地,嘗盡人間疾苦,後由小時的玩伴湯和介紹,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由於他作戰英勇,也頗有謀略,郭子興便將他的義女馬秀英嫁給他為妻,就是後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馬大腳馬皇后。
之後的事情你懂得。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接了大位,在馬皇后的輔佐下,他迅速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明,搖身一變成了明太祖。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當和尚的這段歷史就成了禁忌,無人敢提。因此,關於他的這段歷史,在明史中記載的是不實的,真實情況卻大多來自於野史雜聞。
朱元璋當皇上後還算念舊,並沒有報復昔日欺侮過他的師兄弟,相反,對皇覺寺重新進行修繕,這樣皇覺寺便成了皇家寺院。但卻累壞了寺中的主持和僧人,伺候那叫一個小心。因為,此時的朱元璋已經不是昔日寺中的小和尚了,而是君臨天下的大明天子。
皇覺寺翻修一新,朱元璋便攜馬皇后到寺中進香。在進入佛堂,立身於佛像面前之後,他略微顯得有點為難,便問身邊的住持:「朕要跪嗎?」
他不是當過和尚嗎,怎麼禮佛難道不知?即使你貴為天子,佛就遠是高高在上的,請問歷代帝王拜佛祭祀,哪個不跪?明知故問,這無疑是一種示威,也有雙關的意思,因為他和尚時,作為徒弟,自然是要跪拜師傅的。意思是,如今我當了皇上,還要給你這個昔日的師傅下跪嗎?
住持陷入了兩難境地,這不很明白地在告訴自己,他是天子,你雖然當過我的師傅,也還是我的臣民。住持想說不跪吧,這是褻瀆佛祖;如果說要跪吧,肯定得罪朱元璋,事後肯定沒有好果子吃。
住持無奈,機智地對朱元璋說:「真佛不必參拜泥佛。」
住持其實答非所問,他說的是「真佛」與「泥佛」,也不是「皇帝」與「佛像」。但是,住持在這裡也是有意識地在抬高朱元璋身價的意思,隱去了立在這裡的「泥胎」,就是「真佛」化身。如果不這樣說,在「真佛」面前,任你皇帝,總還是要拜的。而最為巧妙的是,住持在佛和皇帝面前做到了兩不得罪,因為他信佛,是要受佛和皇帝共管的。
朱元璋的猜忌心強,殺心很重,一語不合就可能引來殺身之禍。而住持的機智回答,無疑化解了一場兇險無比的災禍,可謂高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