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念佛嗎?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2021-01-07 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廣欽老和尚,過去在洞中潛修,經常入定。入定,能夠長達四個月之久。縱觀廣欽老和尚一生,避談禪定,廣度群迷導歸極樂。現將廣欽老和尚的開示語錄貼上,以此使念佛之信心、願望、功夫更堅不可摧,今生臨終自在往生西方,永脫輪迴,親見彌陀、觀音、大勢至。阿彌陀佛!

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

老和尚開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

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請師父教他坐禪。(註:廣欽老和尚禪定功夫了得,卻一生勸人專修淨土,專念阿彌陀佛。禪是自力,而念佛是自他兩力。)

師父說:「念佛就可以,念佛念到正念現前,沒有雜念,心安定下來,自然就會坐得好。坐得久,這是最快的方法,否則,一坐下去都是妄想紛飛。」

師父說:「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專一,而且能忍辱吃虧的人。」

問:「修行過程中有許多難關,要如何打破?」

答:「我們現在雖然出家,但是仍帶有無始以來所造的罪業劫數。怨親債主,這些都會來討,我們要念佛,靠念佛的力量,一關一關地打破。」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成就,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他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老和尚在客堂對信徒開示

問:「如何可得解脫?」

老和尚說:「念佛。念佛收攝妄念,能開智慧,便能解脫;不念佛,則妄念紛飛,想東想西,絞業障,如何能解脫?」

佛光山佛學院比丘一行三、四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在客堂對比丘們說:「看經書僅是尋一入道門戶,而念佛才是切實了生死之行。」(註:看經書是教導我們方法,念佛是行。正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有些老阿公、老阿婆什麼經也沒看過,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臨終自在往生西方,瑞相殊勝。)

「念佛要具信、願、行三力,要能引聲念佛,大地一音,即各種聲音入耳,即轉成念佛音,而無分別,不被轉去,方名一心不亂。」「我們妄念種子深重,念佛時不是頭昏,就是被妄念種子牽去,所以念佛時必須小心。」

老和尚開示:

「若人一心繫念佛,則念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境,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假,佛絕無妄語。」

「但若眾生不信念佛有個西方境可去,卻偏執於眼前的妄念、業感、種種事相,以為實有,如此不務實修,嘴裡雖說要往西方,也只是個妄念而已。」「生西的另一要件是,必須了盡業塵,沒有一切俗緣的牽纏,則生西有望。」

「佛說淨土三經,示西方實境,暢演往生的捷徑,亦不過是普攝群機,教化眾生,令生欣慕堅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達到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懺雲老法師與緇素四眾一行十多人,於佛七圓滿後上山,請老和尚開示。

老和尚在客堂對眾說:「世俗人耽於根塵的欲樂中,到頭來難免先樂後苦,而出家修苦行,雖然吃很多苦,但終究是先苦後樂。」

「看經講法,如果自己不實修,還是他人的東西,等於在數他人的家寶,仍然不能脫出生死牢。」

「萬法歸一宗,到最後還是要念阿彌陀佛。念佛修苦行,才能究竟了生死。」

「如果要練不倒單,先要從淡泊兩字開始學起,等到衣食住都能無礙,貪嗔痴也都消滅了,這樣子妄念自然消,才能談到禪定功夫。」

「以前的祖師總是安守卑下,不惹人注意,越是默默無名,越是少攀緣,越是好用功,若是心多攀緣,則意根散亂,心多驕滿則易失敗。道業若不成就,也枉費我們來出家。」

「如果我們真為修行,龍天護法自然擁護,自然身心無所畏懼,外物亦不能傷害我們。真正有修行的人,心無種種心,眾生皆樂見,人人皆有緣。」

懺老又問老和尚,他水裡(水裡是地名)的大殿蓋好後,該如何做利生的事?老和尚說:「不必掛礙那麼多,蓋好也是這樣,不蓋好也是這樣,要辦自己的事。我這承天寺也是一樣,蓋好也好,不蓋好也好,我也是這樣,想走也就走。」

圓某法師與信眾十多人,上山請老和尚開示學佛門路。

老和尚說:「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參研經典的路,所以,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念佛為根本。不要看念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老和尚又說。

八十四歲的林坦平居士,曾於去年五月間身體不適,一度心臟休歇四十多秒,全身失去知覺,又復甦醒,自謂死而復生,上山請求師父指示人生之道。

老和尚回答說:「像居士這般年紀,實應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不要再留戀這個假殼子。」

居士說:「當時,我是都放下了。不過,我現在還有個願,在無量壽經裡的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說,凡一切有情眾生,不論□飛走獸,只要臨終時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便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所以,我認為念佛靠佛力超離娑婆世界,比那些靠自力的禪宗等,更來得穩當、速捷。因為,我對無量壽經中的彌陀四十八願很有研究,所以希望能把它寫出來,這樣,我便能放下,安心地走了。」

老和尚說:「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迴。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迴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迴。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我們既得人身,不要辜負這個人身,知道要走解脫的路,則成佛作祖靠這人身來修,不知道要修,還為這個身軀的衣、食、住、行等的享樂,無所不用其極,造無量的惡業,那麼三惡道中、四生之內,也有我們的份,所以,這個人身實是轉捩點,是個人身劫。」

居士說:「我一向是念佛,希望能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西方。」老和尚說:「念佛要有願力,西方怎麼去?西方是靠我們這個要往生的願力到達的,沒有這個願力,是不會達到的,但是,你不要以為西方是在多麼遙遠的地方,其實西方是很近,就在我們的心頭,否則,西方那麼遠,要怎麼去?臨終念佛,那句佛號就在我們的心頭。」

相關焦點

  • 廣欽老和尚開示:如何預知時至
    廣欽老和尚,過去在洞中潛修,經常入定。入定,能夠長達四個月之久。縱觀廣欽老和尚一生,避談禪定,廣度群迷導歸極樂。
  • 廣欽老和尚: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沒有說還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親戚……等,愛情愛別,千萬劫也是在輪迴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迴。如果有佛的種子,修行就比較快。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224   ★女人少修五百世,會修的就此身可解脫,不要顧身體,食飽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則貪、迷、散亂、無道心。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56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
  •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廣老出家的因緣
    廣欽老和尚早期照片 廣欽老和尚幼年的時候家貧如洗,四歲那年,他父母為給長子娶妻無錢,就把他賣給晉江縣南門外的李姓人家做養子。他的養父李樹,在山坡地種水果為生,日子勉強過得去。養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無子,才買一個養子。
  • 廣欽老和尚的奇特考試,您能及格嗎?
    ,她們時常會提起廣欽老和尚種種的開示和考題。     一     廣欽老和尚平時大約早上六點就會在寺裡面巡視。他平常都靜靜觀察,看什麼人拜佛、念佛最認真,最早起來用功,就找那個最用功的弟子來,不分青紅皂白就罵一頓,甚至說一些讓他冤枉委屈的話。
  • 廣欽老和尚獨宿超度三個日本鬼的故事
    廣欽老和尚在洞中潛修13年,他的內證境界,非外人所能揣知。1945年,下山返回承天寺。翌年夏天,端午節後,福建永春的林覺非居士到承天寺遊覽,與師相遇,洽談甚歡,事以師禮,並告以將赴臺灣謀職。二人過往十餘日,分別之時,廣欽老和尚告林居士曰:「你到臺灣教書,務要與我來信。臺灣佛教受日本神教影響,已是僧俗不分,我與臺灣有緣,將渡海興建道場,度化眾生。」
  • 虎皈依、猴獻果、空中現妙蓮 | 廣欽老和尚的傳奇一生
    冤冤相報,終無了期;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這個地方讓與我修行,以後我成就,必當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講完以後,老虎大叫一聲,然後就離開了。這個老虎走了以後,不但沒有到別處去,還把他的「虎太太」和「虎小孩」集合起來,蹲在廣欽和尚修行山洞的門口,在那裡替他看守門口,每天在那裡遊戲。所以廣欽和尚在泉州,人家稱他「伏虎和尚」。在廣欽和尚閉關修行時,常沒有東西吃。
  • 我們修行 吃的苦難有多少 福報便有多少(廣欽老和尚)
    廣欽老和尚的兩個忍辱故事廣欽老和尚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末學一直非常敬仰,關於老和尚的故事和語錄經常看,也一直在向他老人家學習。廣欽老和尚二十歲時在泉州承天寺出家,九十五歲圓寂。老和尚曾經在山中巖洞潛修十三年,終日以蔬菜水果充飢,被人稱為「水果師」,他在山中居住日久,與山中的猴子、老虎和平相處,於是又有了猿猴獻果、猛虎皈依的傳說。
  • 宣化上人與廣欽老和尚的對話
    廣欽老和尚::「我在鼓山也見過虛雲老和尚,我是修苦行,一字不識,不會說法,我什麼也沒有。」宣化上人:「老和尚太客氣,本來就是無所得。修道不在文字上,有了德行自能度眾,六祖大師也是一字不識。廣欽老和尚:「我是念佛,遇到什麼事,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就行。」宣化上人:「我喜歡助人,但為了助人遭到很多毀謗,雖然如此,我利人之心仍不退轉,就是把我的頭砍掉,我也高高興興,人家罵我,只當做是唱歌,打我如碰壁,我要降伏天魔,治諸外道。」廣欽老和尚:「您是菩薩。」
  • 廣欽老和尚獨宿超度三個日本鬼的神奇故事
    有一次,一定逾月,不食不動,入山打柴的樵夫,日久不見這位「伏虎師」的蹤跡,就找到洞中探視,見他跏趺而坐,鼻息全無,誤以為已經入寂,急到承天寺報知轉塵老和尚,以人死入土為安,不能任置洞中。老和尚亦感到事情有異,一方面命人上山,準備木柴,另一方面送信給卓錫永春普濟寺的弘一法師,請他前來鑑定。弘一法師得信,即趕到承天寺,與轉塵老和尚上山探視。
  • 廣欽老和尚:為啥說出家人不怕被社會人輕視
    核心提示:廣欽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時山中猛虎皈依調伏而被稱為「伏虎和尚」。7歲時,隨養母素食終身,11歲養父母去世後長期在寺院生活。
  • 廣欽老和尚:山洞閉關13年,降伏猛虎來護法,死後天降蓮花雲彩
    聽到這時,老和尚頓時生起了強烈的嗔恨心,他扔下工具就往門外走,邊走邊說:每天幹最苦的活,卻最後一個吃飯,去了每次都吃點殘羹冷炙,出家為何啊?當他走出大門不遠時,心裡傳出一個聲音:你出家修行,不是為了了生死嗎?現在吃了一點苦,就不幹了,這怎麼能證得正果呢?對,不能忘記初心,於是他又低著頭回去了。
  • 廣欽老和尚|這是你所有煩惱的開始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歡迎關注祖道影來源:《慧律法語——找回內容的平靜》慧律法師記得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組團去參訪廣欽老和尚在進去之前,有一位同學一心想要和廣欽老和尚「辯」。一進門,尚未開口,廣欽老和尚就對他說:「你不要說,先聽我說,你想說什麼我都知道,辯論不好!」這位同學一聽,嚇得不敢出聲,他心想:「我在想什麼,廣欽老和尚怎麼會知道呢?」
  • 廣欽老和尚的這個考題,如果是你,會怎麼面對?
    廣欽老和尚的一位弟子,在修行中感受到自己始終無法放下「我相」,多次跪求師父在坐禪時打自己的香板、提點自己。但是,求了好幾次,也沒見老和尚有什麼動靜,漸漸地便不抱什麼希望。某日,一些社會上的賢達人士組團來拜見廣欽老和尚,老和尚就喚了這位弟子去做翻譯。但當這位弟子走進房間,老和尚突然用很誇張、很謙卑的態度對著弟子合掌,「阿彌陀佛!」
  • 海賢老和尚圓寂坐缸六年金剛肉身;證明念佛真往生,真有極樂世界!
    來佛寺賢公老和尚老實念佛,一句「阿彌陀佛」聖號成就金剛不壞法體。師父的教誡,海賢老和尚一生奉行!他多次教導弟子們:「你們要多念佛,念佛身體好,不生病;有病了好好念佛,病就會好的。你們念佛了,孩子也好,對你們也孝順,對後代有好處,將來還能生西方。」
  • 高僧故事:廣欽法師感化猛虎 一次入定長達四月
    1933年到莆田襄山慈壽禪寺,從妙義老和尚受具足戒。受戒之後,廣欽法師決意繼續潛修,攜帶簡單衣物及十餘斤大米,前往泉州城北的清源山,找到半山一個巖洞作為安身之所,開始長達十餘年的潛修生活。清源山是一座荒山,茅草叢生,山如堆木,後山更是叢林密布,常有鄉人入山打柴。廣欽法師進山後往高處攀登,找到一個山洞,寬五六尺,高一人許,可供一人安住,於是就在洞中坐禪念佛。
  • 九華山肉身菩薩和虛雲老和尚弟子具行上人都是服務大眾,一心念佛
    一定要把成就僧團、成就大眾、成就般舟海會放在最重要的、唯一的位置。我能為大會做些什麼,這個非常的重要。你看觀自比丘尼做得就不錯,就這一點上講,做得不錯。她在普壽寺的時候,一天到晚就是念佛,什麼事都不用管,什麼事也不管,念得也是整天法喜充滿。後來,偶然的原因,被別人拽來當伴,結果修了我們這個般舟三昧,痛了四天五夜,她也堅持下來了。跳著般舟,她不是踏般舟,她也不是踩般舟,她是跳般舟。
  • 鍋漏匠念佛的故事
    這三年的時間來得及嗎?絕對來得及。我們想到諦閒老和尚念佛的徒弟,他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鍋漏匠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這個人沒有福報,過的是最貧苦的生活。我們講鍋漏匠很多人不懂,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五十年前、六十年前,這個行業在中國大陸一般農村裡面有,補鍋、補碗的。我們吃飯的飯碗打破了,他再把它補起來,還可以再用,補鍋、補碗的,挑了個擔子,做這種生意很清苦。
  • 《智海浪花》:念佛感應見聞
    唐代的大文豪白居易也曾就此問題問過一個老和尚,老和尚淡淡地答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有些嫌老和尚輕慢了他,便道:三歲小兒皆識此語。哪料老和尚緊逼著他說:八十老翁行得嗎?的確,只要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那你一定可以離苦得樂,因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而在我們所處的末法時代,我個人以為最大的善行便是學佛、念佛了。只要你時刻把佛號咒語提在心間,那些惡念、惡行又何從生起呢?
  • 念佛治病到底靈不靈?念一念你就知道
    掃描下面二維碼添加師父微信,申請加入百萬觀音聖號共修群 現在往往我們很多人,都是有了病才來念佛
  • 妙蓮老和尚詳解念佛
    二、離念佛心即造三途 念佛時偶而也會有妄念起來,但這小妄念沒有關係;就好像在海中行駛的船隻,難免會起小風浪,卻不妨礙行船。而且如果你的業障較重,觀想時所見的可能不是佛,而是魔,諸位能了解嗎?這點一定要注意。你以為你見到佛了,難到真的見到佛嗎?如果你的業障輕還有可能,若業障重,所見的可能是魔啊!那到底所見的是佛還是魔?在這裡,我們要將指南針放正,不可有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