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修行 吃的苦難有多少 福報便有多少(廣欽老和尚)

2021-02-19 萬善同歸極樂世界

我們修行

吃的苦難有多少,福報便有多少

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如果人人願意吃苦,則人人都可成佛,可到西方,蓮花化生,我們出家人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氣,所以應福慧雙修。

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

方法是:拜佛、念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

如計較則生煩惱,即是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加出來。

修行就是要「做」

事情做下去之後

慢慢有善根跑出來

業障消除,善根就會出來,不是說修這個該他做,我們不幫他做,這是「奧行」。

修是修解脫,頭腦會「精彩」,精、清、明才是解脫,不是說叫你們一定要做那些事,而是要讓你們頭腦能夠洗得「精彩」,有的人愈做愈不情願,這是「壞行」。

修行的路雖然艱辛,不如俗家自由,但卻載著我們步向西方,去見阿彌陀佛。

廣欽老和尚的兩個忍辱故事

廣欽老和尚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末學一直非常敬仰,關於老和尚的故事和語錄經常看,也一直在向他老人家學習。

廣欽老和尚二十歲時在泉州承天寺出家,九十五歲圓寂。老和尚曾經在山中巖洞潛修十三年,終日以蔬菜水果充飢,被人稱為「水果師」,他在山中居住日久,與山中的猴子、老虎和平相處,於是又有了猿猴獻果、猛虎皈依的傳說。老和尚在洞中潛修,經常打坐入定,一定就是數月之久,甚至被人誤認為已經圓寂。老和尚的傳說非常之多,今天末學主要為大家分享一下老和尚忍辱的兩個故事。

一、被人冤枉,若無其事

廣欽老和尚在山洞潛修十三年,一直到有所證悟後才下山重返承天寺。老和尚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每天晚上在大殿裡禪坐不臥。

過了一段時間,監院師和香燈師突然召集大家宣布說,昨天晚上,大雄寶殿的功德箱被盜了。功德箱是寺院主要的收入,從未發生過被盜的事。過去沒人守護,都沒有被盜,所以大家自然開始懷疑廣欽老和尚了,既然就你自己在大殿打坐守護,肯定和你有關。

所以大家就認為他就是賊,覺得他太可恥了,都對他投來鄙視的眼光,甚至來寺廟的居士對他都另眼相看了。而廣欽老和尚卻若無其事,從來沒有辯解過一句,別人罵他、指責他,他也不回答,好像沒事人一樣。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監院師又召集大家宣布:「寺院的功德箱其實沒有被盜,我之所以這麼說,是為了考驗一下廣欽師,看看他住山洞十三年,到底有沒有功夫。現在證明他真有功夫。」

二、被人威脅,泰然自若

有一次,一個記者向廣欽老和尚威脅說:「我的文筆很厲害的,你要是不乖乖地給錢,我就寫一篇文章罵你,把你的名聲搞臭,這樣就沒有人恭敬你了!」

老和尚泰然自若地答道:「儘管登上去,隨你怎麼寫,我不要人家恭敬,人家恭敬我,我還要天天念大悲咒加持大悲水;人家都不恭敬我了,我正好可以靜靜地念佛。」那記者一聽到這話,就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也只好自討無趣地下山了。

廣欽老和尚的忍辱功夫非常了得,關於修忍辱的教導開示也非常多。老和尚說,修行就是要在惡劣的環境中修,那些好的、快樂的順境,已經不必學了。這些壞的、惡的逆因緣,會啟發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成就我們的忍辱功夫,讓我們處處沒有掛礙。越是會修行的人,就越喜歡在逆境中修。

 廣欽老和尚事略 

老和尚於遜清光緒十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誕生於福建省惠安縣黃姓家中。因家境清寒,其兄無錢娶妻,師四歲,父母將其賣至晉江縣城南門外李家作養子,父李樹,母林菜。師自幼即體弱多病,惟宿具慧根,隨母奉佛茹素。稍長,養父母相繼去世,所遺田地,近親覬覦之。師深感世事無常,頓萌出家之念,遂將田地分送近親,投泉州承天寺準備出家。

承天寺之方丈上轉下塵老和尚,命師皈依修苦行之上瑞下芳法師。瑞公即命師作外坡職事,如種菜除草等。其後由於特殊因緣,曾往南洋有年,迨返承天寺,年已三十有六,方在上瑞下芳法師座下披剃,法名照敬,字廣欽。師出家之後,專志苦修,食人所不食,為人所不為,常坐不臥,一心念佛。

一九三三年,師謁莆田縣囊山慈壽禪寺妙義老和尚求戒,時年四十二。具戒歸來,師決志進一步潛修。遂請得上轉下塵老和尚之應允,攜帶簡單衣物及十餘斤米,前往泉州城北清源山,覓得半山巖壁石洞為安身之處。師在深山洞中坐禪念佛,米盡糧絕,即以樹薯、野果充飢。山中多猴虎,久之,人獸相處了無畏懼,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之事,「伏虎師」之雅號乃不徑而走。

師常入定,曾一定數月,不食不動,甚或鼻息全無,眾人誤謂師已圓寂,屢請方丈準備火化。時律宗高僧弘一大師,卓錫永春普濟寺,聞之,趕至承天寺,即同方丈上轉下塵老和尚等數人上山探之,方曉師在定中,甚為讚嘆,乃彈指三下,請師出定。

凡茲歲月,已歷一十三載。一九四五年(乙酉)師下山返承天寺,次年秋掛搭於廈門南普陀寺,住後山石洞禮佛。一九四七年(丁亥)師年五十有六,於農曆六月十五日由廈門乘英航號輪船渡海來臺,十六日午抵基隆,先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等處掛搭。七月初,復往臺北芝山巖。中秋後再往新店吊橋南岸半山上之日式空屋,是時亦常往返於臺北法華寺,於該寺有夜度日本鬼魂之事。

一九四八年(戊子)春,師於新店街後山壁間鑿石洞,命名廣明巖(今之廣明寺)。一九五一年再於右後方上側大石壁雕「阿彌陀佛」大石像,左下鑿石洞(現廣照寺內天君殿)。大佛龕總高二丈六尺、寬一丈九尺、深九尺;佛身高二丈一尺;蓮座寬八尺、深六尺、高三尺,是乃開臺灣鑿石佛風氣之先。

一九五一年(辛卯)十一月,師聞土城三峽交界處成福山上有一天然古洞,即率徒四人,攀藤而上,果獲一大石洞,高兩丈餘、長數丈、深可兩丈。師是夜獨住洞中,洞口朝東,日月甫升,光霞入洞,故師以「日月洞」三字名之。洞頂有泉,而泉水清澈,飲之甘美可口,神清氣朗。自此師復過隱居之生活。一九五二年五月始蓋洞外木屋三間,中奉「地藏菩薩」聖像。師留山三年,並於洞頂另蓋茅棚接引弟子同修。一九五三年二月師又上山頂大石前搭一小棚自住。

一九五五年(乙未)三月,板橋信眾在北縣土城火山購地供師,即今承天禪寺所在,該地原系一片竹林,人跡罕到。師等由小逕入林,砍竹約三尺見方,並將砍下之竹編為床榻,上敷細草,趺坐其上,謂隨眾曰:「坐此甚好,汝等可返。」五月間,闢地搭蓋瓦屋一間,供奉佛像。次年再回新店廣照寺。

一九五八年(戊戌)年底,師復返火山。次年(己亥)又添茅棚數間。一九六○年(庚子)四月,興建大雄寶殿,為紀念祖庭,命名「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一九六二年再建三聖殿。

一九六三年(癸卯),是年師七十二歲,曾應善信之請,往花蓮天祥住數月,協建祥德寺(今天峰塔即師當時茅亭禪坐之位)。旋應中部弟子請至臺中龍井山上之南寮,創建廣龍寺。一九六四年(甲辰),師再返土城承天禪寺,年底建山門,並將茅棚改建鋼筋水泥之方丈室,相繼於一九六五年九月建齋堂及廚房,承天禪寺的初步建設,於是完成。

承天禪寺初期之磚瓦房,系匆促建成。時日既久,地基陷落,牆壁龜裂,故於一九七六年春,開始重建。首先將三聖殿前之女眾寮房,改建成兩層鋼筋水泥樓房。次年秋,開山整地,拆除舊有之三聖殿、齋堂、廚房、大雄寶殿、男眾寮房及方丈室等。一九七八年春,於大雄寶殿原址上,建三聖殿與兩層寮房;再依山坡地形,建祖師堂;於齋堂原址,復建兩層齋堂及廚房。一九七九年啟建新大殿。一九八三年大悲樓於新大殿右側山坡下奠基,今大悲樓結構體已近竣工。

一九六九年,師又於土城鄉公所右後方,創建廣承巖。一九七八年,該巖復建華藏塔。其後大雄寶殿、兩廂禪房、地下室、藏經閣、羅漢殿、講堂及上下樓禪房,亦陸續建成。後又翻蓋地藏殿等,完成現今之新貌。廣承巖之建築,由傳斌法師主其事。

一九八二年(壬戌)九月,師又派隨侍左右十多年之弟子傳聞法師至高雄縣六龜鄉寶來村,創建「妙通寺」。迄今大雄寶殿、五觀堂、念佛堂、女眾寮房均已落成。行將供師靈骨之「靈山寶塔」亦正興建中。

一九八四年七月,師移錫該寺,並於一九八五年十月傳授三壇大戒,求戒之四眾弟子,多達數千,並啟建水陸大法會,廣度眾生,盛況空前。

師起居簡樸,平易謙和,縱年近百齡,行不用拄杖,不用人攙,身輕體健,動作敏捷。住則常坐不臥,並時坐於室外,或露天、或廊簷下。食則自七十八歲,改以流質。

一九八五年歲末,師以看承天禪寺之大悲樓建築為名,急欲返北。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由傳悔法師南下,二十六日迎師回承天禪寺,北部四眾聞訊莫不蜂擁而至。次年正月初一清晨,師召集各分院負重任之弟子及承天禪寺大眾,一一囑咐,並言圓寂後火化,靈骨分別供於承天禪寺、廣承巖、妙通寺三處。早齋後即示意欲返妙通寺,眾以師意既堅,不敢強留,即送師南下。

師抵妙通寺後,日以繼夜念佛,有時自己親打木魚並囑弟子一起念佛。初五,師瞻視清澈,定靜安詳,毫無異樣。午後二時左右,忽告眾曰:「無來亦無去,沒有事」之語,並向徒眾頷首莞爾,安坐閉目。少頃,眾見師不動,趨前細察,乃知師已於念佛聲中,安然圓寂。

綜師一生,貧苦孤露,堅毅篤樸,宿慧萌芽,潛修百苦,卒致徹悟。渡海來臺,冥陽兩度,禽獸馴歸,更以禪悅代替火食,歷半生歲月,其昭示修行之典範,踐履頭陀苦行之正則,誠堪與古德共贊。惜以眾生福薄,遽爾示寂。惟願不舍悲智,再駕慈航,廣度群迷,導歸淨土,共成無上菩提,不勝馨香禱祝者也。

廣欽老和尚圓寂讚頌委員會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相關焦點

  • 苦難有多少,福報就有多少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我們就越來越有此深刻的感悟。常說「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仔細回想起來,雖然自己通過一番努力和奮鬥,擁有了自己想要的很多東西,但是從整體而言,自己的人生依然擁有無數的缺憾。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是無法完美的。這不僅僅是由外在的財富,名譽,地位等來決定,而是一切都是自己內心的變現。
  • 廣欽老和尚的故事:廣老出家的因緣
    廣欽老和尚自幼體弱多病,到李家後,養母待他如同親生;為求平安,依當時習俗,養母帶他到觀音亭許願,把他送給觀音菩薩做契子。七歲起隨著養母茹素,終生不改。不幸九歲那年養母棄世,又過了兩年,養父李樹也病故,廣欽至此孤苦伶仃。後來經遠房親戚的安排,由鄉人帶他到南洋謀生。十一歲的廣欽,在南洋的福建同鄉商店裡做學徒,事實上是煮飯、掃地、打雜,混口飯吃而已。
  • 廣欽老和尚: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
    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為財色名食睡,煩惱也就而至,業也就這樣造出來了。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輪迴是有的,不要以為沒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媽,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空和尚亂講話,他叫一隻豬的名字,那隻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迴。
  • 宣化上人與廣欽老和尚的對話
    在東北做沙彌時,就有許多鬼、神、龍、狐狸精等都採皈依,現在我度的這些美國弟子,就是我打他們、罵他們,他們也不會離我而去。」廣欽老和尚:「修行要修到口說出來,就能成,說這樣就這樣。我沒講我在做什麼,人見了我或聽我講一兩句話,就深深感動,我到臺灣後,臺灣也比較安定。」
  • 廣欽老和尚開示:如何預知時至
    廣欽老和尚,過去在洞中潛修,經常入定。入定,能夠長達四個月之久。縱觀廣欽老和尚一生,避談禪定,廣度群迷導歸極樂。
  • 廣欽老和尚獨宿超度三個日本鬼的故事
    有一次,一定逾月,不食不動,入山打柴的樵夫,日久不見這位「伏虎師」的蹤跡,就找到洞中探視,見他跏趺而坐,鼻息全無,誤以為已經入寂,急到承天寺報知轉塵老和尚,以人死入土為安,不能任置洞中。老和尚亦感到事情有異,一方面命人上山,準備木柴,另一方面送信給卓錫永春普濟寺的弘一法師,請他前來鑑定。弘一法師得信,即趕到承天寺,與轉塵老和尚上山探視。
  • 廣欽老和尚|這是你所有煩惱的開始
    知是空華 · 即無輪轉歡迎關注祖道影來源:《慧律法語——找回內容的平靜》慧律法師記得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組團去參訪廣欽老和尚在進去之前,有一位同學一心想要和廣欽老和尚「辯」。一進門,尚未開口,廣欽老和尚就對他說:「你不要說,先聽我說,你想說什麼我都知道,辯論不好!」這位同學一聽,嚇得不敢出聲,他心想:「我在想什麼,廣欽老和尚怎麼會知道呢?」
  • 虎皈依、猴獻果、空中現妙蓮 | 廣欽老和尚的傳奇一生
    一日出坡工作,近午收工回寺,聞得午齋雲板響時,眾人紛紛趕往齋堂,廣欽也隨眾走向齋堂,轉塵老和尚卻叫住他,要他把出坡的工具各歸原位。廣欽這時餓得頭昏眼花的,收拾著工具,忽然間一念嗔心生起,心想做這麼重的活,吃這麼差的飯,何苦來哉?一怒之下,丟下工具,走出寺門,心想和尚不幹了。沒有走多遠,心中又自忖道:「我原是為了生死大事,才出家修行的。如今吃了這一點苦,就灰心轉意,這不是有違初衷嗎?」
  • 高僧故事:廣欽法師感化猛虎 一次入定長達四月
    當事人聽說這件事,都稱他為「伏虎和尚」。廣欽法師在洞中潛修時,經常入定,傳說一入定就是十天半個月,還有一次入定太久,被人懷疑已經圓寂,差點就被火化。有一陣子,有一些入山打柴的樵夫,因為很久沒看到「伏虎和尚」的蹤跡,就到洞中探視,看見法師跏跌而坐,狀態安然,於是不敢打擾,悄悄離開。
  • 聽聽廣欽老和尚念佛語錄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廣欽老和尚,過去在洞中潛修,經常入定。入定,能夠長達四個月之久。縱觀廣欽老和尚一生,避談禪定,廣度群迷導歸極樂。現將廣欽老和尚的開示語錄貼上,以此使念佛之信心、願望、功夫更堅不可摧,今生臨終自在往生西方,永脫輪迴,親見彌陀、觀音、大勢至。阿彌陀佛!一切法門中,以專一念佛,效果威力最大。」老和尚開示:「念佛才能了生死。對於耳聞、眼見、鼻嗅、舌味、身觸、意念等,不去分別掛礙,則能得到解脫,這才是修行的意思。」新皈依信徒魏某某,請師父教他坐禪。
  • 【開示】臺灣高僧廣欽老和尚:多讀書有時無益修行
    過去的佛菩薩,他們是這樣做、這樣修而得到解脫成就,我們現在循著過去諸佛菩薩,所修習的路徑而修,自然也會得到和佛菩薩相同的結果。否則,怎麼稱為學佛?學佛便是隨過去諸佛的作為,修習而學,而不是把學佛掛在嘴邊,寫在文字上,放在學術思想研究上,便能成就的,那是斷不可能的事,修行是修心,是腳踏實地,實際的身心修持。』老和尚說。
  • 廣欽老和尚:為啥說出家人不怕被社會人輕視
    核心提示:廣欽老和尚,近代高僧。1892年生,因入山苦時山中猛虎皈依調伏而被稱為「伏虎和尚」。7歲時,隨養母素食終身,11歲養父母去世後長期在寺院生活。
  • 廣欽老和尚獨宿超度三個日本鬼的神奇故事
    有一次,一定逾月,不食不動,入山打柴的樵夫,日久不見這位「伏虎師」的蹤跡,就找到洞中探視,見他跏趺而坐,鼻息全無,誤以為已經入寂,急到承天寺報知轉塵老和尚,以人死入土為安,不能任置洞中。老和尚亦感到事情有異,一方面命人上山,準備木柴,另一方面送信給卓錫永春普濟寺的弘一法師,請他前來鑑定。弘一法師得信,即趕到承天寺,與轉塵老和尚上山探視。
  • 廣欽老和尚:山洞閉關13年,降伏猛虎來護法,死後天降蓮花雲彩
    聽完老法師一頓訓誡後,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修行,絕對不能退轉,自己從小沒讀書識字,不會講經說法,做點苦力活有什麼不對,從此,他就任勞任怨的幹活兒,寺院裡有什麼重活、髒活、苦活,他都搶著幹,對於飯菜,只要餓不死,有口吃的就好,討好這幅臭皮囊有什麼用。經過幾年的苦修,老和尚修行功夫非常了得。
  • 南懷瑾的點撥:福報是有定數的,福報好時慢慢用、省著用
    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想要有三兩的黃金,必須要有四兩的福報去承載。「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修得來的。所以不要小看那些成功人士、百萬富翁,他們都是有福報才能承載住自己的財富。相傳, 曾經有個國王,發現整個國家貧富差距非常大,便下了一道強制命令。他要求全國所有富人都把自己的財產拿出來,平均分給窮人,讓每個人的財富都等同。在國王的壓迫下,富人都平均分出了自己的財富。
  • 夢參老和尚:《地藏經》教導我們修行的方法
    大家都聽過經,每部經都有修行的方法,只是你沒有深入去學,或者修觀、或者修事相的修行——像禮佛、拜懺本身就是修行,我們上早晚殿乃至過堂都是修行。然後我們做佛的事、種種供養,如果你觀想這功德不可思議——大家聽《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的第三大願,就是「廣修供養」。
  • 莫將福報換吃穿!歷代高僧大德們,如何惜福!
    收藏在地窖裡的紅薯,經不起寒冷的空氣,皮都發黑了,煮熟後吃起來很苦的。       有一次,我和齊賢師一起在老和尚那裡吃稀飯,吃到了那種又苦又澀的紅薯皮,便揀出來放在桌邊上。老和尚看到時默不作聲,待吃過稀飯後,他老人家卻一聲不響地把那些紅薯皮撿起來都吃掉了。當時我們倆目睹那情景,心裡感到很慚愧、很難過。從此以後,再也不敢不吃紅薯皮了。
  • 關於供燈你了解多少?怎樣供燈福報最大?
    關於供燈你了解多少?怎樣供燈福報最大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燈供養的具體內容。可以理解成,提醒我們要遠離愚、痴,追求智慧。《佛說施燈功德經》:「雲彼施燈者,所得福聚,無量無邊不可算數,唯有如來,乃能了知。」燃燈供佛,是佛門中重要的供養,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通過供燈的方式,也可以點燃我們內心的自性燈。
  • 佛教:人的福報,確有定數
    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如果你一直都在透支你的福報,早晚有一天會用盡的時候,福報用盡體現在你身上的就是諸事不順。每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於前世福報,福報盡則命終。因此,要積福惜福。一個人有多少福報,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的皓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