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磅》超感人的溫情救贖電影,為愛捐獻了自己器官

2021-01-09 DY說影視

《七磅》超感人的溫情救贖電影,為愛捐獻了自己器官

今天推薦的一部也是我特別喜歡的電影《七磅》,威爾史密斯主演。

很多人都評論說這是一部溫情的自我救贖電影。確實是,因為男主蒂姆因為開車時看手機簡訊的不當行為,導致了一場車禍發生。與一輛載人小巴士相撞,造成了包括他心愛的妻子在內的7人死亡。他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為了自我救贖,提姆決定用自己的生命幫助他生活的那個城市裡的陌生人。

電影的整體基調是比較壓抑、悲涼的。因為蒂姆一直沉浸在那場事故的悲痛當中,並且自己最愛的妻子也沒能倖免,使蒂姆更加的悲痛欲絕,在睡覺的時候也總是夢見與妻子甜美的時刻,與夢醒之後的對比,讓悲痛的情緒更加濃烈。因此蒂姆有了自殺的念頭也愈加強烈。

他又想這麼悲哀地死去。自己害死了七個人,就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七個好人。他冒用自己兄弟本·託馬斯的身份,利用財政部的稅收調查員的便利去尋找值得自己幫助的好人。一個失明但善良的男人,一個美麗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人,一個為家庭暴力所累的不幸家庭,一個資助過學生的冰球教練,一個在家庭服務和孩童福利保障中心上班的黑人女人,得了白血病的黑人小孩還有的他的親生兄弟。也分別為他們送去了他們需要的眼角膜、心臟、肝臟、腎臟、肺部、骨髓、自己的海邊別墅。

我又看了一遍發現他其實有一刻是有想活下去的。就是當他發現他愛上了那個需要做心臟移植手術的那個姑娘埃米利以後,他有想繼續陪伴在這個堅強的姑娘身邊,但是他知道埃米利的時日不多了,最多六周。去醫院找主治醫生再次確認後,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當晚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雖然結局是一樣的,最後蒂姆自殺了,但是最後會發現意義卻發生了微小的變化。開始是因為自己的過失造成了七人死亡,也失去了對生活的勇氣和希望。但是後面跟這個七人的接觸慢慢地改變了他。尤其是最後為什麼那麼快做出了決定,也是為了讓埃米利,這個堅強的對生活充滿著希望的姑娘繼續美好的生活的。所以看到最後可能會哭的稀裡譁啦,但是也是為了他們的愛情所感動。即便結局是很悲傷的但是卻充滿的希望。

其實電影也告訴了我們,生活不要被一時的不幸壓垮自己,努力前行,堅強下去,陽光就在下一秒。同樣也告誡我們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加油,陌生人!

我是DY,一個把自己喜歡的電影推薦給大家的電影解說

相關焦點

  • 《七磅》:靈魂的重量,來源於極致的救贖
    文|三斤情感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我用七秒鐘毀滅自己。——《七磅》《七磅》講述了蒂姆因為自己的失誤,讓妻子在內的七個人全部喪生,就此一蹶不振的故事。蒂姆失去了最愛的妻子,悲痛欲絕,準備以自殺來贖罪。但在這之前,蒂姆決定用自己的器官,去幫助被社會忽略的好人,於是踏上了漫長的拯救之路。
  • 影視推薦:《七磅》,威爾·史密斯的淚目電影,好人的自我救贖
    哈嘍,各位漂亮、帥氣的讀者朋友,我是你們最喜歡也是最愛你們的小編麻花,今天來跟各位聊聊影視推薦:《七磅》,威爾·史密斯的淚目電影,好人的自我救贖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不管是什麼人,都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好人有好報」,惡人犯了錯,他們會不以為然,而善良的人犯了錯,他會想盡一切辦法,
  • 《七磅》因車禍害死七人,展開自我救贖之路,用自己器官救活七人
    影片《七磅》是好萊塢巨星威爾史密斯早期的作品,2008年上映的。以前我很害怕死亡,覺得死亡就是一切的終點,生命會消逝,記憶會消失,所有的珍貴瞬間和人生經歷都粉碎成末飄散如煙。蒂姆是一個太溫柔的人,背負著這樣一個巨大的愧疚,他無法說服自己放下,繼續好好生活下去,也無法背負著內疚輕易結束生命,他是錯了,所以付出了失去最愛的代價,他想要贖罪,他選擇用自己的軀體去延續七個善良的生命。以七換七,似乎是一場圓滿的贖罪。然而比贖罪更難的,是放過自己。
  • 捐獻器官 讓愛延續
    最終,陳阿姨因發病較急,且合併腦幹出血、高血壓等情況搶救無效,被診斷為腦死亡。面對這個噩耗,夢涵和親戚都流下了悲痛的眼淚……醫務人員向遺體致敬最後的奉獻 捐獻器官為他人帶來新生待夢涵和親戚情緒穩定後,醫生告訴他們,雖然陳阿姨已經腦死亡,但她的身體其他器官都是完好的,這種情況很適合進行器官捐獻。
  • 豆瓣評分8.3《七磅》:當我成為你的心跳時,也許你就會相信我愛你
    當我成為你的心跳時,也許你就會相信我愛你。--《七磅》我將以何來救贖我的罪?《七磅》這部電影同樣是在講一個人欠債還債的故事,救贖與被救贖中夾雜著溫情與感動。《七磅》/《七生有幸》 In seven days, God created the world.
  • 《SEVEN POUNDS-七磅》:威爾•史密斯用生命詮釋「七份救贖」
    由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飾 本湯姆森)主演的電影《七磅》,於2008年在北美上映。作為一部頗具文藝氣息的劇情片,其取得的口碑甚佳,豆瓣評分8.1。影片開頭,男主撥通「911」,報告自己要自殺......--為什麼自殺?嘶,光是這個開頭,就忍不住要繼續看了!
  • 《七磅》對何為生命意義的探尋,成為了這部電影獨出機杼的內在
    《七磅》是由加布裡爾·穆奇諾執導,威爾·史密斯、羅莎裡奧·道森、伍迪·哈裡森、巴裡·佩伯等主演的勵志溫情電影。該片講述了一個由於妻子逝世變得一蹶不振的國稅局職員,他計劃要幫助七個陌生人改變生活,然後自殺,然而當史密斯遇到有心臟病的艾米麗時,他的想法開始發生轉變。
  • 七生有幸:一份重達七磅的救贖.
    隨著兩人感情線的推進,電影來到了後半段,故事情節脈絡得以清晰。Tim偷了在國稅局工作的弟弟的證件,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得到人性的救贖。這種於他自己的方式,安安靜靜的無人知曉,直到與最後的電影結局相碰撞之時,那種心靈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那個時候我開始明白,電影開頭那句話的含義。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 中國城市報-人民網
    10年間,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功從試點推至全國,並經歷了向法治化、體系化、規範化邁進的重要轉折。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人數已超270餘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例、捐獻器官9萬餘個。  掙扎與渴盼:  供不應求的器官捐獻  在葉沙為他人帶來第二次生命的同一年,19歲的北京女孩何思穎在網上登記成為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
  • 我在中國器官捐獻中心,登記了我自己.
    而今天要聊的,是它為中國器官捐獻普及所獨闢出來的一集,也是意義深遠卻差點被我們忽略的一集。 《人間世第五集:團圓》 它聚焦在了,之前提到的2015年裡,那2766例器官移植手術背後的故事 這一年,很多人走了,也有很多人活下來了。
  • 器官捐獻協調員:為逝者「重生」奔忙的人
    「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經歷突如其來和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豆瓣評分8.7《七磅》:深思真正的「救贖」,弘揚人間最美的情感
    看完一部優秀的電影以後,觀眾們多多少少都能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一些感悟。最近,我看完《七磅》這部電影以後,也是從中收穫了一些東西。所以想了想,打算來談一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七磅》這部影片,從其高達8.7分的豆瓣評分上就能看出,這無疑是一部優秀的影片。該影片是由著名的導演布加裡埃萊·穆奇諾指導拍攝,影片是於2008年12月19日上映。
  • 深度|中國器官捐獻調查
    郝同前攝籤了捐獻協議,醫院會不會不積極救治如何認定患者死亡,是影響器官捐獻的關鍵問題之一。患者依然擔心,「會不會我籤署了捐獻器官的協議後,醫院就不會積極救治我了。」黃潔夫說,結合我國傳統文化,我國器官捐獻工作以心死亡為法律依據,制定了中國器官捐獻死亡判斷3類標準:腦死亡;心死亡;心腦雙死亡。
  • 安陽退休女工身後捐獻器官 為五人送去重生希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餘華「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續!」12月7日下午,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來自安陽的夢涵對剛去世的媽媽說。她的媽媽突發疾病去世了,捐出了5個器官拯救他人。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器官捐獻:一場生命的接力與延續
    同時,自2013年開始,武警總醫院大力開展了器官捐獻協調事業,對達到心腦死亡標準的患者家屬開展工作,勸說家屬捐獻患者去世後能用的身體器官,以拯救他人生命。2017年,武警總醫院器官捐獻協調組共完成捐獻協調191例。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生日那天,我登記了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
    可能並不是很緊急的事情,生活總是被眼前的事佔據著,結果遲遲沒行動。直到上個月,我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位父親去年在車禍中失去了16歲的兒子,他捐獻了兒子的心臟。最近,他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心臟的接受者,給他寄來了一隻泰迪熊。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陷在悲傷裡的梁曉寧當時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撥通紅十字會器官捐贈的電話,為丈夫完成他生為醫者的最後一個意願——捐獻器官。2003年,同為醫學生的梁曉寧和丈夫一起在武漢中南醫院實習。他們第一次面對生死時,丘遠軍對她說:醫生只能一定程度上延續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通過有限的一生,儘可能地拓展生命的寬度,讓更多人知道生命難能可貴。「生為醫者何須畏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