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餘華
「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續!」12月7日下午,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來自安陽的夢涵對剛去世的媽媽說。她的媽媽突發疾病去世了,捐出了5個器官拯救他人。
命運多舛她突發腦溢血死亡
捐獻者陳阿姨今年63歲,是安陽某單位的退休職工。
她曾經有一位女兒,孩子十幾歲時,得了骨癌去世了。44歲時,她又高齡生下了小女兒夢涵。夢涵12歲時,陳阿姨的愛人又得了腦梗塞,在床上躺了兩三年後又不幸去世了。只留下了她跟夢涵兩個人相依為命。
退休後,夢涵還要上學,兩個人也要生活,陳阿姨就在所住小區內開了家老年活動中心謀生,平時供大家休息娛樂。小夢涵也十分懂事,考上了當地某大學學習護理專業。一直在校走讀,有空就回家陪媽媽,幫她幹些家務活。
因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陳阿姨的身體一直不好。2年前,她突發腦梗塞,雖然後遺症不重,但也需要定期住院療養。腦梗塞後,陳阿姨非常注意自己的身體,也一直積極鍛鍊,平時跟正常人無異。
11月26日,陳阿姨在老年活動中心時突發腦溢血昏迷,朋友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並打電話把情況告訴了夢涵,正在上課的夢涵立即趕去了安陽當地某醫院。
「我到醫院時,媽媽已經被送進了ICU,醫生告訴我情況不太好,讓我有個心理準備。我當時非常崩潰,完全無法接受,我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失去了父親,又要失去母親,我家就剩我一個人了。我當時六神無主,趕緊打電話通知了我倆姨和舅舅,讓他們趕緊來醫院。」夢涵邊說邊落淚。
經過搶救,陳阿姨最終因發病較急,腦幹出血、高血壓等問題搶救無效被診斷為「腦死亡」。
面對重症監護病房緊閉的大門,家人們絕望極了,哭倒一片。
陳女士女兒籤署捐獻文件
痛苦抉擇捐獻器官延續生命
當地醫生告訴家屬,雖然陳阿姨已經腦死亡了,但身體其他器官都是完好的,這種情況很適合器官捐獻。
「媽媽生前在家看電視,看到器官捐獻的公益廣告宣傳片,曾經說過器官捐獻者很偉大,自己死後也想器官捐獻。我也是學醫的,知道腦死亡代表媽媽已經救不回來了,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媽媽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夢涵難過地說。
「我家姊弟四個,我姐是老大,她性格一直很開朗、精明能幹,也很樂於助人。真沒想到這種不幸的事情會發生在她身上。既然大姐已經回不來了,捐獻器官,也算是造福他人。我們家承受的痛苦,希望不要讓別的家庭再承受一次了!」夢涵的小姨說道。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掙扎,悲痛之餘,夢涵跟小姨、舅舅一起做了一個讓人敬佩的決定,將陳阿姨的器官捐獻出來,來延續她的生命。
因為首診醫院所在的區域屬於鄭州人民醫院器官捐獻的分管服務範圍,所以家屬通過電話聯繫到了該院器官移植中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喬良偉,協調員隨即趕往安陽。
經過詳細溝通後,陳阿姨於11月27日轉入鄭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進行器官捐獻前的準備工作。
經過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專家的兩輪檢查判定,陳阿姨被確認腦死亡,符合器官捐獻的條件。
性格開朗、樂於助人的她,捐獻的器官為五人帶來新生
12月7日下午,在眾人見證下,陳阿姨的女兒夢涵籤署了器官捐獻登記表,現場非常讓人動容。
經過相關醫學指標評估,陳阿姨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符合捐獻標準,她將為五名患者帶來新生。
在籤署器官捐獻登記表的現場,陳阿姨的家屬強忍悲痛說:「這是在做好事,她生前就愛幫助人,走後還能幫助別人,也會願意的。她的器官救了別人的命,我們覺得她還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生命還在延續,心裡也能寬慰一些。」
12月8日上午,陳阿姨從ICU病房轉入手術室,在進行器官獲取手術前,醫務人員為他舉行了告別儀式。
鄭州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曲青山介紹說:「陳女士捐獻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將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系統,捐獻給需要的患者。」
誰也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63歲的陳阿姨雖然走了,但是5名患者將通過她的幫助重獲新生,正是捐獻者及家屬大愛無疆的義舉,才讓更多生命得到重生和延續。
據了解,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從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後的器官捐獻已成為我國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我省已初步建立起科學公正、符合倫理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
曲青山說:「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器官移植醫療中心的建立,大大提升了器官移植的診療水平,對於河南省的器官衰竭患者來說是一個福音。目前,河南省每年的器官捐獻量有300多例,每年器官移植的總手術量在1000例左右。希望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器官捐獻的隊伍中來,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讓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