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退休女工身後捐獻器官 為五人送去重生希望

2020-12-25 大河網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萍 通訊員 餘華

「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續!」12月7日下午,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來自安陽的夢涵對剛去世的媽媽說。她的媽媽突發疾病去世了,捐出了5個器官拯救他人。

命運多舛她突發腦溢血死亡

捐獻者陳阿姨今年63歲,是安陽某單位的退休職工。

她曾經有一位女兒,孩子十幾歲時,得了骨癌去世了。44歲時,她又高齡生下了小女兒夢涵。夢涵12歲時,陳阿姨的愛人又得了腦梗塞,在床上躺了兩三年後又不幸去世了。只留下了她跟夢涵兩個人相依為命。

退休後,夢涵還要上學,兩個人也要生活,陳阿姨就在所住小區內開了家老年活動中心謀生,平時供大家休息娛樂。小夢涵也十分懂事,考上了當地某大學學習護理專業。一直在校走讀,有空就回家陪媽媽,幫她幹些家務活。

因為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陳阿姨的身體一直不好。2年前,她突發腦梗塞,雖然後遺症不重,但也需要定期住院療養。腦梗塞後,陳阿姨非常注意自己的身體,也一直積極鍛鍊,平時跟正常人無異。

11月26日,陳阿姨在老年活動中心時突發腦溢血昏迷,朋友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並打電話把情況告訴了夢涵,正在上課的夢涵立即趕去了安陽當地某醫院。

「我到醫院時,媽媽已經被送進了ICU,醫生告訴我情況不太好,讓我有個心理準備。我當時非常崩潰,完全無法接受,我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失去了父親,又要失去母親,我家就剩我一個人了。我當時六神無主,趕緊打電話通知了我倆姨和舅舅,讓他們趕緊來醫院。」夢涵邊說邊落淚。

經過搶救,陳阿姨最終因發病較急,腦幹出血、高血壓等問題搶救無效被診斷為「腦死亡」。

面對重症監護病房緊閉的大門,家人們絕望極了,哭倒一片。

陳女士女兒籤署捐獻文件

痛苦抉擇捐獻器官延續生命

當地醫生告訴家屬,雖然陳阿姨已經腦死亡了,但身體其他器官都是完好的,這種情況很適合器官捐獻。

「媽媽生前在家看電視,看到器官捐獻的公益廣告宣傳片,曾經說過器官捐獻者很偉大,自己死後也想器官捐獻。我也是學醫的,知道腦死亡代表媽媽已經救不回來了,不如換一種方式,讓媽媽幫助其他人延續生命。」夢涵難過地說。

「我家姊弟四個,我姐是老大,她性格一直很開朗、精明能幹,也很樂於助人。真沒想到這種不幸的事情會發生在她身上。既然大姐已經回不來了,捐獻器官,也算是造福他人。我們家承受的痛苦,希望不要讓別的家庭再承受一次了!」夢涵的小姨說道。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掙扎,悲痛之餘,夢涵跟小姨、舅舅一起做了一個讓人敬佩的決定,將陳阿姨的器官捐獻出來,來延續她的生命。

因為首診醫院所在的區域屬於鄭州人民醫院器官捐獻的分管服務範圍,所以家屬通過電話聯繫到了該院器官移植中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喬良偉,協調員隨即趕往安陽。

經過詳細溝通後,陳阿姨於11月27日轉入鄭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進行器官捐獻前的準備工作。

經過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專家的兩輪檢查判定,陳阿姨被確認腦死亡,符合器官捐獻的條件。

性格開朗、樂於助人的她,捐獻的器官為五人帶來新生

12月7日下午,在眾人見證下,陳阿姨的女兒夢涵籤署了器官捐獻登記表,現場非常讓人動容。

經過相關醫學指標評估,陳阿姨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符合捐獻標準,她將為五名患者帶來新生。

在籤署器官捐獻登記表的現場,陳阿姨的家屬強忍悲痛說:「這是在做好事,她生前就愛幫助人,走後還能幫助別人,也會願意的。她的器官救了別人的命,我們覺得她還在這個世界上活著,生命還在延續,心裡也能寬慰一些。」

12月8日上午,陳阿姨從ICU病房轉入手術室,在進行器官獲取手術前,醫務人員為他舉行了告別儀式。

鄭州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曲青山介紹說:「陳女士捐獻的兩個腎臟、一個肝臟、兩個眼角膜將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系統,捐獻給需要的患者。」

誰也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63歲的陳阿姨雖然走了,但是5名患者將通過她的幫助重獲新生,正是捐獻者及家屬大愛無疆的義舉,才讓更多生命得到重生和延續。

據了解,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從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後的器官捐獻已成為我國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我省已初步建立起科學公正、符合倫理的器官捐獻與移植體系。

曲青山說:「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器官移植醫療中心的建立,大大提升了器官移植的診療水平,對於河南省的器官衰竭患者來說是一個福音。目前,河南省每年的器官捐獻量有300多例,每年器官移植的總手術量在1000例左右。希望有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到器官捐獻的隊伍中來,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讓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續。」

相關焦點

  • 器官捐獻協調員:為逝者「重生」奔忙的人
    「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經歷突如其來和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推動完成130多起器官捐獻 用愛堅守生命的「重生」
    見有人來,一位瘦瘦高高的小夥子站起來,「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   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捐獻器官 讓愛延續
    我感覺您的生命將會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把愛永遠地留在人間……」12月7日下午,在鄭州市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我市市民邊夢涵對腦死亡母親說的話,感動了現場所有人。邊夢涵在籤署器官捐獻確認登記表痛苦的別離 令親人心碎的腦死亡捐獻者陳相果今年63歲,是我市某單位的退休職工。
  • 白衣天使捐獻造血幹細胞 給患者送去重生禮物
    4 個小時後,裝著 200 毫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的採集袋在第一時間被運送到患者手中,給患者帶去重生的禮物。梁女士也成為全國第 9513 例、廣西第 344 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梁女士是一名醫護人員,在 2017 年參加無償獻血時,就採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今年 4 月初,她的 HLA 分型數據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
  • 她為五人帶去新生 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
    新華社鄭州12月13日電(記者王爍)「看到了嗎,媽媽,您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真為您感到驕傲!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延續。」日前,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邊夢涵完成了母親的遺願,對其器官進行捐贈。邊夢涵母親捐出的5個器官將為5人帶來新生的希望。
  • 深度|中國器官捐獻調查
    郝同前攝籤了捐獻協議,醫院會不會不積極救治如何認定患者死亡,是影響器官捐獻的關鍵問題之一。患者依然擔心,「會不會我籤署了捐獻器官的協議後,醫院就不會積極救治我了。」黃潔夫說,結合我國傳統文化,我國器官捐獻工作以心死亡為法律依據,制定了中國器官捐獻死亡判斷3類標準:腦死亡;心死亡;心腦雙死亡。
  • 海寧60歲醫院護工安排「身後事」 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
    在顧晨程的指導下,老楊通過「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相關平臺提交了申請。在上面,老楊選擇了器官、眼角膜、組織這幾項。「您志願在逝世後捐獻器官(遺體、角膜/組織)的意願已成功登記,歡迎您成為人體器官捐獻的志願登記者。」數據顯示:老楊是這個平臺上第1799409位志願登記者。粉色的電子卡正中位置,大大地印著他的名字。這意味著,他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器官捐獻志願者。
  • 女子被診斷為「腦死亡」 她走了為5人帶來了新生
    女子突發腦幹出血被診斷為「腦死亡」 她走了為5人帶來了新生  「我的媽媽挽救了這麼多生命,我為她感到驕傲!希望她的生命能在別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續。」小邊含淚告別的媽媽,是因突發腦幹出血死亡的陳女士。  12月8日清晨,陳女士的遺體被送進鄭州人民醫院手術室,她捐獻出了自己的肝腎和眼角膜。
  • 鵲華秋色——致敬抗疫英雄,器官捐獻公益跑在濟南舉行
    生命像一段奔跑的旅程,沿途充滿了美景與希望。有的生命,卻因為意外或疾病戛然而止。這時,您是否願意為他重啟一段新的生命旅程?器官捐獻,對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來說,是重生的希望;對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來說,是寄託哀思,是生命的延續;對社會來說,展現的是人間大愛和人性光輝。
  • 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 移植患者要花幾十萬?
    斯裡蘭卡已在無償捐贈角膜志願書上籤上名字的人就有百萬人之巨,斯裡蘭卡每一任總統都捐獻了眼角膜。◆為什麼中國很多人不願意捐獻器官?這裡既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影響,還有不少人存在「免費捐器官,換個器官卻要花幾十萬」等困惑。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而移植患者需要支付費用?器官分配又遵循什麼原則?怎麼捐獻器官?
  • 器官捐獻:一場生命的接力與延續
    56歲的退休工人王德輝度過了他今生最難忘的一個春節。2018年春節前臘月二十八,作為新疆支邊二代的他回到了山東德州老家,準備和老家的親人共度佳節,這也是他退休以來的一個習慣和傳統。此前,他便感冒發燒、身體乏力,但並沒有往心裡去。在他看來,過年和親人團聚更重要,於是便和妻兒一起,登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後轉車至德州。
  • 生日那天,我登記了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
    尤其是老父親聽到心跳聲的時候,那樣把耳朵緊緊貼在小熊身上,那樣屏息凝氣聆聽孩子和這個世界的維繫,我一下就被戳中了。他失去了一個兒子,何其不幸;而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叫他「Best Dad Ever」的人,又多麼溫暖。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現場不時有人拭淚 要為丈夫完成他生為醫者最後的一個願望!梁曉寧打通了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電話,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
  • 我在中國器官捐獻中心,登記了我自己.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這一器官來源的撤出,導致可移植器官出現了更大的缺口。 據衛生部統計,中國每年約有150萬的人需要器官移植,但是每年僅1萬人能夠接受移植手術,現階段我國的公民身後器官捐獻率僅約0 .6/100萬人口,是世界上器官捐獻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 中山一院器官捐獻突破1000例
    現場不時有人拭淚 要為丈夫完成他生為醫者最後的一個願望!梁曉寧打通了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的電話,捐贈心臟、肝臟、腎臟、肺和角膜等五個器官。她的眼角膜可以在別人眼睛裡去看到更多的這個世界,她的心依舊會跳動,她還能幫助更多人,為更多人帶來希望! 妮妮媽媽當下就決定捐獻,但妮妮爸爸卻哽咽著,希望把孩子帶回家。孩子的爺爺奶奶還在老家,希望能夠見孩子最後一面。 10月25日,妮妮爸媽回了老家,與老人們溝通最後的選擇。一家人的心肝怎能不疼愛呢?但如果帶回家,能抱著哭一天兩天還是一個星期呢?
  • 生命是一首歌,器官捐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6月11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的主題為「生命是一首歌」的第四屆「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首次採用了「雲音樂節」的直播形式,通過數十家直播平臺同步在線向公眾傳播器官捐獻的理念。同時,來全國近50個城市的10所高校及110家大型醫院共同參與了線下的公眾宣傳教育活動,共同推動公民自願器官捐獻,引導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十周年新聞發布會在杭州舉行
    全國31個省(區、市)紅十字會均不同程度地開展了人體器官捐獻工作,18個省級紅十字會成立了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其餘省份紅十字會成立了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建立了2200多人的協調員隊伍和4000餘人的志願服務隊伍,建立捐獻者緬懷紀念場所138處,11個省(區、市)和5個副省級城市人大出臺了遺體或人體器官、角膜捐獻的地方條例。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