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 移植患者要花幾十萬?

2020-12-24 澎湃新聞

2015年起

我國全面禁用死囚器官

中國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國

但公民自願捐獻器官率較低

當前較流行的說法是:

我國每年大約有150萬器官衰竭患者,有30萬適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療,每年僅有1萬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

相比之下

僅有2000萬人口的斯裡蘭卡

竟然是全世界最大的

眼角膜捐贈國!

斯裡蘭卡已在無償捐贈角膜志願書上籤上名字的人就有百萬人之巨,斯裡蘭卡每一任總統都捐獻了眼角膜。

◆為什麼中國很多人不願意捐獻器官?

這裡既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傳統觀念影響,還有不少人存在「免費捐器官,換個器官卻要花幾十萬」等困惑。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而移植患者需要支付費用?器官分配又遵循什麼原則?怎麼捐獻器官?

◆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

而移植患者需要支付費用呢?

器官本身沒有任何費用,但是在移植過程會產生相關醫療費用,具體依據是:《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二十一條:從事人體器官移植的醫療機構實施人體器官移植手術,除向接受人收取下列費用外,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所移植人體器官的費用:

1、摘取和植入人體器官的手術費;

2、保存和運送人體器官的費用;

3、摘取、植入人體器官所發生的藥費、檢驗費、醫用耗材費。

◆捐受雙方是否可以了解對方信息?

根據國際慣例及我國現行政策,在捐獻者和接受者之間採用雙方互不知曉信息的「雙盲原則」。如果捐獻者和接受者雙方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會告知捐獻者家人有關器官接受者移植手術後的進展,並且可擔任「捐」與「受」雙方的聯繫,傳遞關懷;如果捐受雙方同意見面,相關工作人員會進行安排,並提供相應幫助。

◆器官捐獻後是否會令遺體遺容受損 影響遺容?

器官摘取手術採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手術後醫師會仔細縫合併且維護遺體外觀。整個過程中,醫護人員會絕對尊重遺體、遺容,並最後恢復遺體原貌。

◆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

需要由捐獻者家人承擔嗎?

凡捐獻者去世後因器官捐獻而產生的費用,均無需家屬負擔。

◆想捐獻器官 怎麼登記?

年滿18周歲的公民,帶上自己的身份證,到就近登記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並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或登陸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進行線上登記。此外,還可以通過郵寄、傳真等形式向登記管理機構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具有法律效力,但志願者有權撤銷登記。由於相關法律的規定,捐獻必須經過配偶、父母、子女共同的書面同意方可進行;因此,進行志願登記時,最好徵求所有家人意見。

我們別讓捐獻者寒心

目前我國對捐獻者的身後事沒有配套優惠措施。記者採訪時,有人表示,一個人捐獻了自己的器官,救了另外一條甚至數條生命,在他的身後事上,比如火化、殯葬費等方面卻得不到任何撫恤,會令捐獻者寒心。

再就是醫療費用問題。2014年,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處理的捐獻案例1699個,挽救了3400多人。「這些捐獻者往往面臨大量的醫療債務,1200多人需要這方面的救助。去年國家大約撥付了84萬元,遠遠不夠。」中國人體器官捐獻中心業務部副部長高新普說。

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等專家特別指出,對捐獻者身後的困難家庭給予救助,絕不等於器官「買賣」或「交易」。

要明確捐獻者家庭申請救助的程序,掌握適宜的救助標準,既要確保捐獻人和法定受益人的基本權益,又不能讓器官捐獻「自願無償」的原則被扭曲。

一些器官捐獻者的家屬表示,希望對人體器官捐獻者困難家庭,進行人道撫恤或困難救助,並協同為捐獻者家屬提供緬懷親人的場所,建立紀念墓地、紀念林、紀念碑或紀念網站,緬懷和紀念器官捐獻者。

來源:央視新聞

中華骨髓庫

雲南分庫

歡迎關注

原標題:《為何器官捐獻自願無償 移植患者要花幾十萬?》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深度|中國器官捐獻調查
    能做移植手術的醫院都有人排隊等器官捐獻人體器官,被譽為「獻上生命的禮物」。如此「貴重禮物」挽救他人生命,成就的感人故事不少。然而,仍有很多患者在苦苦等待中去世。不久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移植中心2名病人,就因等不到合適的肝源離世。我國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國,但公民自願捐獻器官率較低。2015年起,我國全面禁用死囚器官。
  • 推動器官捐獻移植工作高質量發展
    據悉,目前我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的數量在全球名列第二,在亞洲名列第一。在郭燕紅看來,器官捐獻移植事業關係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挽救,更關係生命的價值與尊嚴,關係社會公平正義,體現人性光輝,是一個國家醫學進步和社會文明的標誌。
  • 生命是一首歌,器官捐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6月11日,由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發起的主題為「生命是一首歌」的第四屆「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首次採用了「雲音樂節」的直播形式,通過數十家直播平臺同步在線向公眾傳播器官捐獻的理念。同時,來全國近50個城市的10所高校及110家大型醫院共同參與了線下的公眾宣傳教育活動,共同推動公民自願器官捐獻,引導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 器官捐獻與移植工作實現...
    在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懷著難以言狀的感情接受《經濟參考報》獨家專訪。  黃潔夫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改革形容中國器官捐獻移植改革的艱難歷程。
  • 生日那天,我登記了中國器官捐獻志願者
    他失去了一個兒子,何其不幸;而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叫他「Best Dad Ever」的人,又多麼溫暖。比起常見的宣傳中,說「捐獻」這種行為是多麼高尚、無私,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開。那麼比起只給我愛的人留下悲傷,不如給他們留下那些溫暖和祝福。
  • 王海波:建立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新體系
    2006年,負責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對移植界[即從事器官捐獻和移植工作的專業人士]公開指出,中國不應繼續依賴死囚器官,現在是時候向前邁進,發展符合倫理的、可持續的器官捐獻體系。中國國務院於2007年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條例》對發展國家器官移植體系來滿足中國人民對器官移植的需求至關重要。
  • 張藝謀特邀執導《「移」路同行》,真實記錄中國器官捐獻移植五年間
    作為20世紀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器官移植成為治療終末期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醫療手段,在中國獲得長足發展。而器官捐獻,則成為陽光下的生命接力,得到全社會廣泛認可。2015年1月1日,中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供體來源的唯一合法途徑。5年來,中國共完成多少例公民自願器官捐獻?捐獻與移植是否有法可依?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 中國城市報-人民網
    「我其實很早就知道公民可以自願登記器官捐贈意願,但當時太小,不符合登記標準。」何思穎告訴記者。根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管理系統給出的信息規定顯示,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歲以上),願意在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遺體、角膜、組織用於臨床治療、醫學教學和科學研究,可以通過網絡或書面途徑進行志願登記,表達捐獻意願。
  • 癌症患者去世後捐獻器官,會不會把癌症傳染給別人?醫生這麼說
    根據其遺願,醫生摘取了姚貝娜的眼角膜,而其眼角膜將捐獻給深圳和成都的兩位年輕受捐者。姚貝娜雖然逝世,但她的歌聲卻留在了人們心中,也為眼疾患者帶去了光明。 網友們惋惜、敬佩的同時,也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什麼癌症患者也可以捐獻器官呢?這樣不會把癌症傳給受捐者嗎?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閆娟供圖 攝   中新網太原9月13日電 題: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  作者 範麗芳  「每天都會看到有人生、有人死,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死者的家屬完成器官捐獻意願,同時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 為全球器官移植事業群策群力
    會議組委會供圖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在致辭中表示:「本屆大會將是我國器官移植與捐獻事業砥礪前行的開始,為人民提供高質量的器官移植服務是我們始終的目標。」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王賀勝介紹,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截至11月底,我國器官移植手術量已達16307例,年度器官移植數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
  • 新知|人體器官移植有望靠豬 異種器官移植 能否「救人一命」?
    四個方向目前,各國科學家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將豬的心臟、腎臟、肝臟、胰島移植給人類,希望將來能滿足心臟疾病、尿毒症、急性肝炎和糖尿病患者的器官移植需求。目前在肝臟、肺方面,異種移植的研究步伐相對要慢很多,「因為肝臟、肺的結構非常複雜,這使得異種器官移植的技術門檻更高。」三個問題基因編輯的發展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 中國器官捐獻日 華西專家:捐獻者還遠遠不夠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心臟移植、腎移植、肝移植、肺移植……6月11日上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門診廣場,不同的人在各個區諮詢,而一名60歲左右的老人正在認真填寫著器官捐贈登記表。這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舉行的大型中國器官捐獻日·器官移植義診諮詢活動。
  • 「生命是一首歌」——蘭大二院舉行「中國器官捐獻日」主題活動
    向器官捐獻者獻花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6月11日是「中國器官捐獻日」,蘭州大學第二人民醫院在甘肅省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舉行了緬懷紀念活動。自願無償捐獻遺體器官是挽救垂危生命、弘揚人間大愛、展現人性光輝、體現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尚事業,是捐獻者及其家屬崇高人格的表達,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參加緬懷活動的所有人員對遺體器官捐獻者表達深切緬懷,對所有捐獻的家屬表示最崇高敬意。截至2020年4月,甘肅省遺體器官捐獻者共113例,其中遺體捐獻68例,器官捐獻45例。
  • 器官捐獻:一場生命的接力與延續
    王德輝偶然清醒的間隙,告訴家人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北京最好的醫院裡。」佑安醫院的肝病科室在北京名列前茅,是很多嚴重肝病患者急診、轉院的首選之一。但即使是這裡的醫生,對王德輝的病症依然無能為力——戊型病毒性肝炎,屬於重症,用來檢測肝臟凝血功能的凝血酶原活動度(PT%)僅有14%,而正常值為75%~100%,低於40%就屬肝衰竭。「只有做移植手術換肝,不然沒命了。」
  • 《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報告(2019)》正式發布
    武漢中南大學器官移植研究院院長,OPO質控中心負責人葉啟發回應稱,首先是每一個移植醫院機構都有器官獲取劃分區域,比如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劃定20家醫院為OPO區域,如果跨區獲取,一旦舉報即要懲處措施;其次是器官捐獻,一旦有信息,該處紅十字會登記系統、OPO獲取登記系統就會鎖定,一旦把器官捐獻的信息輸送到不該輸送的地方,那麼都是按照器官買賣論處。
  • 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召開 廣東19家移植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一
    原標題: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召開 廣東19家移植醫院數量居全國第一(記者/黃錦輝 通訊員/郝黎 張藍溪)12月19日,在廣州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器官捐獻大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潔夫透露,我國已啟動器官捐獻移植的兩年專項整頓計劃,爭取在明年上半年出臺修訂後的《人體器官移植條例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