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獻器官 讓愛延續

2021-01-09 安陽網

誰也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臨。63歲的市民陳相果因突發疾病離開了人世。陳阿姨雖然走了,但是她的女兒卻忍痛選擇捐獻母親的器官,將有5名患者因為陳阿姨和女兒的善舉而重獲新生。捐獻者及家屬大愛無疆的精神將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延續下去……向她們致敬!

陳相果生前照片(資料圖)

「媽媽,雖然您離開了我,但您的器官可以挽救很多人!我感覺您的生命將會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把愛永遠地留在人間……」

12月7日下午,在鄭州市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我市市民邊夢涵對腦死亡母親說的話,感動了現場所有人。

邊夢涵在籤署器官捐獻確認登記表

痛苦的別離 令親人心碎的腦死亡

捐獻者陳相果今年63歲,是我市某單位的退休職工。

陳阿姨曾經有過一個女兒,但孩子不幸在十幾歲時得骨癌去世了。陳阿姨44歲時,生下了女兒邊夢涵。在夢涵12歲時,陳阿姨的愛人患腦梗死,在病床上躺了兩年多後不幸去世,只剩下陳阿姨和夢涵兩個人相依為命。

陳阿姨退休後,在她們所住小區內開了家老年活動中心維持生計,平時供老年人休息活動。夢涵也十分懂事,考上了當地某學院護理專業,走讀學習,有空就回家陪陪陳阿姨,幫她幹些家務。

陳阿姨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身體一直不好。兩年前,她突發腦梗,雖然後遺症不重,但也需要定期療養。之後,陳阿姨一直非常注意身體健康,積極鍛鍊。

11月26日,陳阿姨在老年活動中心不幸突發腦出血昏迷,朋友急忙撥打了120急救電話,並把情況通知了夢涵,正在上課的夢涵立即趕往醫院。

「到醫院時,媽媽已經被送進了ICU,醫生告訴我,她的情況不太好,讓我有個心理準備。我當時想到將要失去唯一的血親,心裡非常崩潰,可以說是六神無主,就立即打電話通知了我姨和舅舅,讓他們儘快來醫院。」夢涵流淚回憶道。

最終,陳阿姨因發病較急,且合併腦幹出血、高血壓等情況搶救無效,被診斷為腦死亡。面對這個噩耗,夢涵和親戚都流下了悲痛的眼淚……

醫務人員向遺體致敬

最後的奉獻 捐獻器官為他人帶來新生

待夢涵和親戚情緒穩定後,醫生告訴他們,雖然陳阿姨已經腦死亡,但她的身體其他器官都是完好的,這種情況很適合進行器官捐獻。

「以前和媽媽在家看電視,當她看到器官捐獻的公益宣傳片時,曾經表示器官捐獻者很偉大,希望自己去世後也能進行器官捐獻。我是學醫的,也深知腦死亡代表著什麼。與其這樣,不如換一種方式,實現媽媽之前的願望,通過器官捐獻幫助其他人,讓愛延續……」夢涵含淚說。

「我家姐弟4個,陳相果是大姐,她性格開朗、樂於助人。發生這種不幸的事情,我們都非常心痛。但既然大姐已經回不來了,相信她也希望自己最後能夠再奉獻一次,捐獻器官,幫助他人。我們承受的痛苦,希望別的家庭不要再經歷!」夢涵的小姨表示。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掙扎,夢涵跟小姨、舅舅一起忍痛作出了一個決定:將陳阿姨的器官進行捐獻,讓愛延續……

經過溝通聯繫,陳阿姨於11月27日轉入鄭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進行器官捐獻前的準備工作。經過該院確認,陳阿姨符合器官捐獻的條件。

12月7日下午,在眾人見證下,陳相果的女兒邊夢涵籤署了器官捐獻確認登記表。經過相關醫學指標評估,陳阿姨的2個腎臟、肝臟、2個眼角膜符合捐獻標準,根據中國人體器官分配系統,器官將捐獻給需要的患者,為他們帶來新生與希望。

親屬接受媒體採訪(組圖:餘華 攝)

原標題:捐獻器官 讓愛延續

(記者 郭新星 通訊員 餘華)

相關焦點

  • 器官捐獻:一場生命的接力與延續
    同時,自2013年開始,武警總醫院大力開展了器官捐獻協調事業,對達到心腦死亡標準的患者家屬開展工作,勸說家屬捐獻患者去世後能用的身體器官,以拯救他人生命。2017年,武警總醫院器官捐獻協調組共完成捐獻協調191例。
  • 生命在大愛中延續,8歲男童意外離世後捐獻器官拯救5人
    在家人的護送下,小宇被送往手術室進行器官獲取手術。時間一點一點地逝去。小宇的家人慢慢將悲傷轉為了欣慰與期許。他們深知,小宇的生命已經在延續。10時30分許,小宇的器官獲取手術結束。醫護人員拉著器官轉運箱分別奔向直升機和救護車。
  • 0.6/1000000的器官捐獻率 | 為愛延續,你願意嗎?
    「90後小夥車禍不幸身亡,家人捐獻全部器官,四名患者生命得以延續」「這個天使般的女孩兒走了,把光明留給了人間」「5歲病重孩子做器官捐獻
  • 生命是一首歌,器官捐獻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此次活動旨在幫助社會大眾樹立正確的器官捐獻觀念,普及器官捐獻及器官移植的科學信息,提升其對器官捐獻和移植的認同度、接受度和參與度,從而推動我國自願、無償器官捐獻事業的發展,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助力生命在陽光下完成接力。杭州高新開發區副主任、副區長陳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王偉林等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
  • 深度|中國器官捐獻調查
    新華社發作者:李亞紅、顧瑞珍、廖君、仇逸、胡浩、帥才、王瑩、朱旭東、楊梅菊、李思遠今年以來,從歌手姚貝娜捐獻眼角膜,到清明節四川男子腦死亡捐獻器官至少救活7人,器官捐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中國器官捐獻現狀究竟如何?存在哪些問題?記者赴京、滬、鄂、贛、粵等省市調查,試圖解開器官捐獻之惑。
  • 新聞1+1|人體器官捐獻,「大愛」下的法治
    中國公民逝世後自願無償器官捐獻已啟動十年,2010年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只有34例,2019年達到5818例,增長了170多倍。截至2020年11月14日,志願登記人數為257萬,累計實現捐獻31610例,捐獻器官92685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成效顯著數字的背後,是器官捐獻事業十年來的成績,更體現了國人觀念的變化。十年,對於器官移植受者和這項事業來說是一個起點。
  • 安陽退休女工身後捐獻器官 為五人送去重生希望
    我感覺您還在世界上某一個角落裡生活著,還在我身邊,希望您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更好的延續!」12月7日下午,在鄭州人民醫院的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室內,來自安陽的夢涵對剛去世的媽媽說。她的媽媽突發疾病去世了,捐出了5個器官拯救他人。
  • 他們捐獻的器官讓三千多人重獲新生
    21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舉行「生命傳遞,移路相隨」器官捐獻一千例感恩會暨2020年移友會。感恩會邀請器官捐獻者家屬講述他們替逝者捐獻器官的心路歷程,分享他們對生與死的看法。據悉,這一千例器官捐獻使三千多位患者重獲新生,給三千多個家庭帶來了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 中國城市報-人民網
    想到兒子生前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葉沙的父母決定捐獻兒子的器官,以另一種方式幫兒子實現願望。於是,葉沙的心臟、肺、肝、兩腎和一對眼角膜讓7個等待移植的病人重獲新生。  「我們就是葉沙。」5位葉沙器官捐獻受者相聚籃球場上,延續少年對籃球的熱愛。  據了解,我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於2010年。
  • 推動完成130多起器官捐獻 用愛堅守生命的「重生」
    見有人來,一位瘦瘦高高的小夥子站起來,「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   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作為北京佑安醫院的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死亡,是劉源繞不過去的話題。他每日奔走各地,尋找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向家屬宣講器官捐獻政策。在即將失去親人、陷於悲痛中的家庭面前,他一開口,迎來的可能是質疑、冷眼和咒罵。但人們的觀念在不斷變化。
  • 器官捐獻協調員:為逝者「重生」奔忙的人
    「我叫米梓鑫,是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他貼心地解釋,「器官捐獻成功完成,經常要經歷突如其來和爭分奪秒,所以我們將器官捐獻辦公室設在急診搶救區,為的就是能第一時間發現潛在的器官捐獻者。」器官捐獻協調員,又被稱為生命的「接力人」。他們奔走在生死與悲歡離合間,為一些患者送去「新生」的希望。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生死「擺渡人」(組圖)
    從四川趕來的父母悲痛過後,決定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圖為家屬籤署捐獻相關協議書。 「80後」閆娟是山西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工作三年間,有許多次因遭到一些家屬的打罵想放棄,但最終又因另一些家屬的善舉而堅持下來。  器官捐贈是指人被診斷腦死亡、只能依靠呼吸機和藥物維持生命體徵時,基於個人生前的意願且家屬的同意,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的器官捐贈給瀕臨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
  • 鵲華秋色——致敬抗疫英雄,器官捐獻公益跑在濟南舉行
    器官捐獻,對急需移植器官的患者來說,是重生的希望;對器官捐獻者及其家屬來說,是寄託哀思,是生命的延續;對社會來說,展現的是人間大愛和人性光輝。10月31日, 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聯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山東省紅十字會、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水滴公益等單位主辦的 「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宣傳暨馬拉松比賽」在濟南開展。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河北邯鄲舉辦系列器官捐獻宣傳活動
    受傳統思想的約束,很多人對器官捐獻還抱有不理解的態度。我國每年有約30萬人等待器官移植,但僅有1萬人能夠實現移植延續自己的生命,供需嚴重失衡。因此,從多方面宣傳器官捐獻知識有助於增加大家對捐獻工作的了解和認識。正值「生命之約 大愛傳遞」宣傳季,河北省邯鄲市紅十字會舉辦了一系列器官捐獻宣傳活動。
  • 九江少年捐獻器官救治7人
    而這種偉大的力量源於器官捐獻。器官捐獻,是指當一個人生命不幸逝去時,基於個人意願和家屬意願,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截止目前,九江市已實現31例器官捐獻,使91位器官衰竭者生命得以延續,僅2020年就成功實現11例捐獻。而這第11例器官捐獻者就是來自九江市柴桑區第三中學初二(15)班的學生陳翔,今年14歲。
  • 「生命是一首歌」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在京啟動
    「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本次活動以「生命是一首歌」為主題,活動中,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對外發布官方徽標,徽標由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先生設計。為感謝韓美林先生對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工作大力支持和奉獻,基金會特聘韓美林先生為終身榮譽顧問,黃潔夫理事長現場為其頒發聘書。
  • 陶一軍:夢想總會照進現實|陶一軍|生命如花|器官捐獻|紀錄片|大愛...
    《生命如花》海報當意外比明天更早來臨,當遭遇不幸的人無法選擇自己生命的長度,捐獻器官,就是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方式。在生命的盡頭,捐獻者的器官與器官衰竭患者遇見,讓生命得到了延續,讓停止的心臟再次跳動,為自己的親人留下念想,為瀕臨破碎的家庭帶去幸福和希望,導演陶一軍說,這就是器官捐獻與移植的意義。目前,我國器官移植總量位列世界第二,器官捐獻率百萬分之6.8,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與歐美國家百萬分之30-40差距非常明顯。這其中所反映的的問題,也正是紀錄片《生命如花》希望探討的。
  • 夏邑縣這家人精神值得傳頌,捐獻了器官,延續了生命!
    經過商議,家人們一致同意無償捐獻兒子器官的想法,劉長領撥通了浙江省紅十字會的電話表達捐獻意願。雙腎、肝臟、心臟捐獻給了5名患者。
  • 南平市今年實現7例器官捐獻 歷年來捐獻最多
    記者昨日從南平市紅十字會獲悉,2020年,南平市實現7例人體器官捐獻,挽救了24名患者的生命,為8名患者帶去了光明。今年是南平市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實現捐獻最多的一年。  器官移植是生命的接力,在每一個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體內,都蘊含著另一個生命的光輝和使命。近年來,南平市各級紅十字會廣泛宣傳普及器官捐獻知識,傳播器官捐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