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指尖流雲 雨中繁花

2020-12-27 天眼新聞

釀酒、榨油、曬醋、炒茶、種米、做面、制香、做陶、制傘、刻硯。

你有多久沒有見過這些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傳統手藝了?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

本刊記者探訪十位手藝人,通過鏡頭和筆,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手藝人形象,展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中國人的鄉愁,講述他們堅守、傳承、創新的故事。

期望通過我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堅持的力量,讓老手藝傳承下去。

指尖流雲雨中繁花

油紙傘製作手藝人:張其貴

古鎮幽,細雨紛,吊腳樓,青石路,一柄柄在空中綻放的油紙傘給丙安古鎮更添一份雅致、一抹詩意,讓人不禁憧憬,是否有一位如丁香一般的姑娘曾在這裡執傘行。

作為貴州四大古鎮之一的丙安古鎮,曾是赤水河航運繁榮的水陸碼頭,多少滇、川、黔三省區往來的鹽船和商賈在這裡停泊過夜,人們熟知它的久遠歷史、紅色文化,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這裡還能尋覓到油紙傘製作工藝。

靠近丙安古鎮鐵索橋橋頭,有一棟三層木樓在左右皆是一層木樓的民居建築中煞是顯眼,那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製作技藝手藝人張其貴的傘鋪。

張其貴

把油紙傘,108道工序

進入傘鋪,一柄柄或靛藍、或嫣紅、或玄青的傘面懸掛屋頂,細看,傘面上或繪著清秀俊逸的墨竹、或花開富貴的牡丹,或喜上眉梢的梅花……充滿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韻味。

油紙傘成品

其實,自古以來,傘在中國就具有很多美好的寓意。油紙,諧音「有子」,有多子多福的期盼;傘,繁體字是「傘」,人字頭下還有四個「人」,有五子登科的希冀;以竹為骨,暗含竹報平安;以園為面又寓意團圓美滿。

張其貴拿起一把油紙傘介紹說,「油紙傘看似簡單,只有傘杆、傘骨架、傘面三部分組成,但背後卻蘊藏著108道工序的精雕細琢,歷經7天時光的打磨。」

製作油紙傘,大致需要桐油、楠竹、水竹、木頭、五彩線、皮紙這幾種材料。其中,楠竹為襯,水竹為杆。楠竹堅韌耐用,可以承受住油紙傘的大開大合;水竹細長且直,適合做傘杆。

製作一把油紙傘,從筏竹算起,大概要需經過刮青、削骨、做骨架、貼傘面、穿傘、塗油、晾曬幾大工序。與現代傘比較起來,有以下幾大特點:

骨架多。現代金屬結構的雨傘一般是6至8條骨架,但是油紙傘的骨架則在24根以上。同時,根據傘面尺寸的大小,呈4的倍數增加。比如直徑是 80 釐米的油紙傘有28根骨架;直徑是1米的油紙傘有32根骨架;直徑是1.2米的油紙傘,有36根骨架。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骨架,張其貴告訴我,是因為紙比較脆,骨架多才能保證傘不會輕易被風雨淋壞。

挑選好的竹竿烘乾刮淨打磨

挖跳孔

上跳孔

貼傘紙。張其貴製作的油紙傘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傘面不是一整張紙,而是用八片紙拼接而成。在粘接的過程中要保證每張紙之間嚴絲合縫,這樣拼接出的傘面才渾然一體。不僅如此,好的油紙傘還會採用三層紙,即整個傘面是貼合緊密的三層紙。此舉是保留了熱脹冷縮的空間,避免傘面開裂和不平整。

貼傘紙

熬製桐油。油紙傘能遮風擋雨的秘密就在於傘面上的桐油。桐油是油桐樹的果實壓榨出來的油。生的桐油要熬成熟的桐油後才能用於製作油紙傘。

千百年來,調製桐油過程中溫度的控制,配料的添加都是各家油紙傘鋪的「不傳之秘」。在張其貴看來,調製桐油是一項需要長期實踐和個人領悟才能具備的能力。第一,調製桐油要結合當天的天氣情況,溫度、溼度不同,調製方法就會有差異;第二,將稀釋劑兌進桐油裡的比例,需要細緻拿捏。第三,刷桐油也是一項技術活,要刷的均勻,如果桐油刷的太厚,傘面會起殼,如果刷的太薄,傘面不夠透亮,又會影響美觀。

竹跳子。現代人並不知曉的是如今使用的摺疊傘,其實是19世紀英國人根據中國油紙傘的開合原理,運用現代工藝製作而成。而油紙傘能夠開合的關鍵就是一片薄薄的竹片。張其貴拿起一塊好似人微微彎曲的手指形狀的竹片說,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這個竹片就是收傘的開關。竹跳子完全是靠竹子的韌性,支撐著一把傘的開合。

用傘頂、傘託、傘杆組成傘架

傘架

穿線。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油紙傘內側的線繩穿法各異。據張其貴介紹,油紙傘分為半穿和全穿兩種。全穿就是指油紙傘傘架上穿滿了五色絲線,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粉色以及白色等顏色,一方面,使傘更加牢固;另一方面,五彩線與中國風的傘面交相輝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畫面。半穿則只是穿了傘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看起來更簡潔。穿線成功的關鍵是前期鑽孔的孔位是否準確。一把全穿的油紙傘,需要2000 多針的穿渡。每一次穿渡都是指尖飛舞。

傘架網編

穿線

傳承,迫在眉睫

與丙安古鎮一河之隔的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堯壩古鎮,擁有400年歷史的油紙傘製作技藝,張其貴就出生在這裡。

張其貴的家是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竹林遍布房前屋後。一株株翠竹高聳挺拔,頂天立地,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四季常青。也許是被竹子的身姿吸引,張其貴從小就喜歡竹子,「我喜歡竹子有韌性」。

張其貴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祖傳制傘手藝。張啟貴的父親心中有一個樸素的想法,只要兒子有份手藝,就能娶到媳婦。於是,父親做傘骨架忙不過來,就讓張其貴去刮青;母親穿傘線忙不過來,就讓張其貴去穿線。對於張其貴來講,童年少了一份孩童的樂趣,一雙小手經常被竹條割傷,傷痕累累。但成年後的他回味起來,也領悟到其中是父親對兒子一份深沉的愛。

「家裡製作油紙傘,一般是我父親做前半段,我母親做後半段。有父母的教授,我學會了整個制傘手藝。」張其貴說。

2011年,張其貴決定將自己的傘鋪開在丙安古鎮。最初,他的油紙傘鋪是一個家庭作坊,父母,妻子、兒子女兒,一家六口全部參與制傘。一樓是展示廳,二樓是自住,三樓是工作室。彼時,貴州旅遊業初步發展,一到端午、中秋等節日期間,來丙安旅遊的遊人,人山人海,旺季月收入都能過萬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復古產品再次進入大眾視野,對油紙傘的喜愛又再次升溫。看好油紙傘發展前景,張其貴又覓得一處新廠房,就在離傘鋪不遠的丙安老鷹壩。

我們去張其貴的新廠房時,他的廠房正在裝修。廠房的地下一層瀰漫著濃重的油漆味。在這裡,我看到一些獨特的傘,比如植物標本傘。傘面上有楓葉或竹葉圖案,這圖案可不是手繪或者印刷上去的,而是張其貴從丹寨古法造紙中得到啟發,將山上採摘的新鮮楓葉、竹葉,拿回家定型24小時候後,將楓葉、竹葉夾在傘紙中,做成的獨一無二的樹葉標本傘。

不僅如此,張其貴還會從古裝劇、動漫中尋找靈感。古裝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熱播時,他就製作了傘面上印有桃花和書寫有十裡桃花四個毛筆字的油紙傘。「銷量不錯,火了一陣」。張其貴回憶說。

從10多歲幫父母制傘,到如今知天命的年紀,張其貴津津樂道的作品是和其他50位工藝大師,一起合作的傘徑達16米的巨型油紙傘。「不論做多大的傘,108個步驟一個都不能少。只是傘越大,製作空間也越大,需要事先砍伐竹子搭好腳手架,得踩在高處才能完成貼紙等工藝。」在張其貴看來,不論傘的大小,製作工藝並無二致。如今,和他一起做這柄巨型油紙傘的手藝人已有一半都去世了。

傳承迫在眉睫。張其貴下一步打算是等廠房裝修好,準備和赤水、丙安的小學、初中等學校聯繫,讓孩子們到廠裡觀摩油紙傘的製作工藝,他適量收些費用「夠支付廠房的水電費就行」。希望通過此舉,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顆種子。「等若干年後,不論他們從事什麼工作,偶爾想起油紙傘時心頭會湧現一些美好的回憶。」

雖然現代傘更輕便,但比起油紙傘卻缺少了一份意蘊與生命力。而正是因為手藝人的堅守,我們還能一睹它的芳容,驚嘆於油紙傘的細緻與精美,領略油紙傘蘊含的美好寓意。

文章內容有刪減 全文請見《鄉村地理》2020年夏季刊或掃描二維碼閱讀全本

策劃、文 | 黃莎莎

| 林劍 李玲

刊頭海報 | 李若瑩

編輯 | 吳婭 孫晉楠

編審 | 張齊

出品 | 《鄉村地理》雜誌

相關焦點

  • 《鄉村地理》|手藝人與守藝人——硯之江湖 以刻問心
    因時代的發展,凝聚著手藝人心血的器具、產品漸漸退出普通人的生活。而在貴州大山中還有那麼一批人,秉承手藝人的初心,默默堅守祖輩的技藝,不舍氣力,傳承發展。本刊記者探訪十位手藝人,通過鏡頭和筆,記錄下一個個真實的手藝人形象,展示他們的生活,勾勒出中國人的鄉愁,講述他們堅守、傳承、創新的故事。期望通過我們的關注,給予他們更多堅持的力量,讓老手藝傳承下去。
  • 文化|手藝人與守藝人——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文化|手藝人與守藝人——竹中釀酒 酒竹相融 2020-11-28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指尖的愛·四尋」火熱進行 「她創時代」到來,去鄉村揮灑智慧和...
    世界那麼大,有人想走出去看看,卻有一群逆行的人,看遍世界後仍願返鄉,把鄉村的一方天地打造成機遇之地。在扶貧攻堅的一線,她們放棄城裡的高薪工作來到鄉村,把就業機會和增收機遇帶給農戶;在創新創業的前沿,她們紮根基層的大地拋灑汗水,給城市的經濟增加活力,給城市的氛圍增加溫度。  防控常態化,誰在鄉村的廣袤大地上攪動「一池春水」?
  • 威遠這位玉雕手藝人在全國出名了
    今天讓我們認識一位值得威遠人驕傲的玉雕手藝人唐元洪。他的雕刻作品多次被國內權威玉雕文化推廣平臺進行展示宣傳,2020年5月他參加內江市屆首民間手藝人大賽,榮獲了「優秀民間手藝人」稱號。當談及榮獲2020陸子岡杯銀獎的作品《牛》時,唐元洪說道:「該作品的靈感來自於昔日放牛或是見老輩犁田的鄉村光景。」他感慨:「長大後工作幾乎佔據了所有時間,除了春節能在家待幾天,其餘時間幾乎在外。如今,老屋的房簷下,當年的老水牛早已不在,用於耕地的犁頭也已鐵鏽斑斑。
  • 守初心 擔使命!懷仁交警雨中化身「澆警」
    守初心 擔使命!懷仁交警雨中化身「澆警」 2020-07-13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守藝人》——展示傳統手工藝人的內心世界
    《中國守藝人》,展示的就是當下在中國民間各地的傳統手工藝,展示這些傳統手工藝人的內心世界。作者羅易成,用兩年時間到祖國各地採訪了一百多位手工藝人。將採訪所得濃縮在了這本書中,向大家展示了,現在民間尚存的一些傳統手工藝,以及他們的傳承人和從業者。
  • 惠陽益守壹山湖商鋪地理位置-惠陽益守壹山湖商鋪房價
    惠陽益守壹山湖商鋪地理位置-惠陽益守壹山湖商鋪房價        大灣區一線臨深的價格窪地,也為深惠雙城市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居家選擇,預計營銷中心會在五月正式開放,益守壹山湖雄踞粵港澳大灣區腹地,益守壹山湖伴隨著現場精彩的妙曼雀舞,項目新品房源共計153套,益守壹山湖步行5分鐘即享新圩繁華中心。益守壹山湖項目健康生活。
  • 【人物】麵塑藝人林建榮:「舞」動指尖塑「精靈」
    4月21日上午,麵塑藝人林建榮拿著「新鮮出爐」的二青會吉祥物青青對記者說。為了見證這個奇妙的製作過程,在記者的要求下,林建榮又打開了他的「百寶箱」——工具、麵團一應俱全。巧手「塑」青青麵塑,主要以麵粉為主料,調製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麵塑這門「指尖上的藝術」需要工匠精神,需要下一番狠功夫。
  • 承興星聞 | 影業藝人張楷依加盟《繁花》 再現金宇澄筆尖的經典「尤物」
    》,於日前公布新卡司陣容,影業旗下藝人張楷依實力加盟,在其中飾演主要人物李李。影業旗下藝人張楷依讀過《繁花》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部乍讀艱澀,一旦入戲便酣暢淋漓的小說。小說通篇是上海本土方言俗語,同樣舞臺劇《繁花》也保持了這一特色,全場使用上海話演出。出演《繁花》就意味著幾乎要全程使用滬語臺詞,對楷依這個地道的北京妞來說,難度不言而喻。因此,在排練之餘,楷依的所有精力幾乎都放在了上海話的學習上。
  • 尋找渝水手藝人(第三期)
    這周,繼續跟著我們渝水區各位美麗鄉村推介官的腳步,到各個村莊,尋訪傳統手藝人!
  • 為什麼在日本手藝人被視作國寶?
    政府在全國不定期的選拔認定「人間國寶」,將那些大師級的藝人、工匠,經嚴格遴選確認後由國家保護起來,並予以雄厚資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藝的流失。竹藝匠人▼《工藝之美》手藝人或許沒有機器的速度,甚至一天只能完成一件物品的製作,但能在機械時代生存的手藝人,他們創造的或許並不只是手藝本身,還有日復一日的堅持,創造一件件獨一無、不可替代的物品,並以此為業的職人精神。
  • 流雲之上是青天
    流雲之上是青天,各個航班不停的穿梭在雲層之上,暫時的凌駕其上,所有的流雲成為不同雲朵的組成部分。而這雲層將大氣和宇宙隔開,在流雲之下,形成了適合萬物生長的大環境。流雲之下是萬物,在多姿多彩的雲層千裡之下,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它有山川河流,小溪遊魚,花草樹木,不同種族的人類和各種類型自然界的動物。青天之廣闊無垠,也有流雲相伴。
  • 流雲,促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法歸根到底為一技藝除卻手上功夫工具之優良亦不可少 今天傾情推薦一款毛筆【流雲】 流雲精選羊毫、狼毫、尼龍為輔料,用料精良, 特約制筆大師【熊全龍】手工親制楷行書兼毫毛筆 剛柔並濟,彈性適中根據顏體和歐體,「二王」行書用筆特點,精選材料「腰力足,折轉靈活」羊毫和狼毫的古法比例製作,無論是蒼勁,古拙的,還是秀麗,圓轉的行書也能得心應手。
  • 地理辛集:城東偏遠鄉村武財神廟(伽藍菩薩)
    有不少網友再講一些辛集家鄉的舊事,還期待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奇特地理現象,那麼"地理辛集欄目組"這次給大家講一下辛集城東偏遠鄉村武財神廟。關羽,我國東漢末年著名將領,逝後被歷代帝王褒封,倍受民間推崇,成為儒釋道三教並尊、百姓膜拜的萬能之神。由關公崇拜衍化而來的關公文化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一份重要遺產,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中國人。
  • 紫金鄉村裡的竹篾手藝人,靜靜守護著逐漸凋零的行當
    文 | 溫心虹圖 | 葉   霆在偏遠的鄉村裡還有這麼一群手藝人靜靜守護著逐漸凋零的一行手藝他們所製作的東西大多都是實用品今年60歲的劉庭傑已是羅洞村為數不多的竹篾藝人從事竹篾手藝這行已有四十三年了十七歲初中畢業那年跟隨老爸在竹廠裡幫忙學了這門手藝幾年後學成歸來在家開始出道
  • 國明哲:慶安手藝人系列之一 木器行
    這些藝人為慶安人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推動了慶安人生活的進步。隨著老一代當事人的遠去,那些鮮為人知的手藝人故事,也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化消失。如今,五六十歲的人,在老一代人的口口相傳裡,對那些老藝人的事,還所聞依稀。
  • 《求同存藝——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由三聯書店正式出版發行。作者從2019年初開始籌備,又花費半年時間對兩岸6組12位手藝人進行深入採訪,前後歷時兩年時間打磨成書,以手工藝的介紹、手藝人的人生經歷、挑戰、心得、成就、情感等為維度一層一層挖掘,描繪並展現他們在堅守和追求精湛技藝道路上的「同」與「異」。
  • 淺談《四海流雲》
    :沒有會員的小夥伴,可以加秘藥君的福利群618079675(剛建的),一起看劇一起嗨\( -`ω-)/♡去年在電影院看《魔獸》的時候就想劍三什麼時候也能出個大電影那應該非常不錯吧小編並非一個專業的影評人但是藝術細胞還是有的(聽音樂可以聽到流淚的那種)最近出的《劍網三之四海流雲
  • 繁花落盡思愁緒 暮春細雨惜芳菲
    安靜守著窗外獨享美景依窗,遠眺,靜聽。打開窗,清爽的晨風攜著溼潤的氣息撲面而來,我幸福的沐浴在溫潤清沁的春風中。任性地佔據著早晨寶貴的時光,默默守著安靜的窗,獨自欣賞著窗外的雨中街景。望著延展的被雨水洗得亮亮的馬路,看著劃窗而過留在玻璃上細細軟軟的雨跡,暢想著從午夜起就隨風潛入的細密的雨絲,無聲滋潤著黑暗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