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明哲:慶安手藝人系列之一 木器行

2021-02-17 慶安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國明哲


本期文章導讀:

      藝人,是指那些身懷特殊勞動技能的人。建縣以來,慶安圍繞農耕生活,手工業自然而興,有了五行八作的手工藝人。這些藝人為慶安人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推動了慶安人生活的進步。隨著老一代當事人的遠去,那些鮮為人知的手藝人故事,也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化消失。如今,五六十歲的人,在老一代人的口口相傳裡,對那些老藝人的事,還所聞依稀。

      國明哲撰寫了《慶安藝人》系列文章,帶我們去探尋慶安藝人技藝精湛的獨特世界。敬請關注。

藝人,是指那些身懷特殊勞動技能的人。

慶安縣位於中國東北的黑土地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這地方開發較晚,慶安人依賴土地為生,農耕經濟始終佔主導地位。圍繞農耕生活的手工業自然而興,也就有了五行八作的手工藝人。這些藝人為慶安人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推動了人們生活的進步。慶安縣建立於歷史最動蕩的年代,潮起潮落,這些藝人隨歷史興亡,大多已經沉淪史海,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然而,這些藝人對於慶安發展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隨著當事人的遠去,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也在人們的記憶中淡化消失。如今,五六十歲的人,在老一代人的口口相傳裡,對那些老藝人的事,還所聞依稀。

這裡搜集一些散碎的片段,講述一些慶安藝人的故事。手工藝人並非是一個非主流人群,然而,進入文字記載的史料甚少。現在這些已經頻臨暮年的人,如果不再把所聞的這些藝人的風塵往事講一講,慶安藝人的故事也就被沉沉史海淹沒了。

誠然,伴隨時代的進步,有些傳統的技藝和那些作品,已經被現代生活所淘汰,失去了現實意義。但是,那些藝人們展現的對事業的熱愛,對技藝的刻苦追求,對產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值得學習和繼承的。

個人能力有限,對於所講,難以一一鑑證詳實。好在,這些藝人,有的後人尚在,或是所從技藝的後來者尚在。這些故事,或可拋磚引玉,引得更多當事人和知情者的關注,充實完善,去偽存真,為後人留下一點最接近史實的資料,為今後研究慶安縣乃至東北地區的發展史,提供些許實據。 

1、精劉木匠鋪

說起慶安縣的手工藝人,自然會從精劉木匠鋪說起。因為它最具有代表性。

清政府開放大東北,慶安這地界,人越聚越多。隨土地的大量開發,物產的豐富,生活趨於穩定,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日益提高。擁有一套像樣的家具,除了滿足生活的必須,也是一個家庭地位的象徵。因此,木匠這一行當,就大興其業了。

因為家具有了穩定的產品銷售市場,走村串巷的木匠,開始有了位置固定的作坊。大量的家具需求,也把木匠技藝,重新細化為粗作和細作。粗作,也叫外作,硬作,一般多從事車馬農具製作和建築屋架以及門窗的製作,追求堅固耐用,故為「粗」作。細作,也稱內作,軟作,則為專制家具,追求精美華貴,非「細」作而不能為。

    木器家具製作是中國傳統藝術,不乏能工巧匠。東北新興的家具市場,自然吸引了大批木工藝人北上。以木工手藝傳世的劉家人,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了慶安城。因為技藝高超,產品精湛,很快就聲名遠播,有了「精劉」的稱號。

劉家來慶安的具體時間無從考證,其後人或許可在族譜中證詳。從現存的一件紅松木櫃㕋(音琴,堅壁金子的地方,泛指收藏處。)推算,該產品應有130年歷史,也就是1890年左右生產的。從產品的版本看,這種櫃㕋,俗稱炕櫃,下部兩門可藏衣物,上有四屜可隨手存取小物件,頂部平臺可垛被子,體長與火炕寬相當,特別適用於東北地區,具有大眾化的特點,應當是一種很普及的產品。通體用紅松木製作,表面鑲嵌數塊裝飾用彩色瓷磚,樣式即實用精美,又經久耐用。同款式櫃㕋在縣內多見,可以證明,該產品已經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對於一家依靠手工產品起家發展起來的作坊,能形成批產能力,最少需要3——5年的積累。由此可以推斷,精劉木匠鋪創建時間應在1885年以前。

精劉木匠鋪知名度很高。一些老人每每提起,除了讚譽其產品,也或多或少能講述一些精劉的故事。

劉家原籍河北廊坊一代(一說河南開封),是先居於慶街的老鄉請來此地的。是為做家俱還是傳藝,說法不一。最為稱道的,是劉家的經商之道。「貴賤皆客,貧富不欺,禮讓同仁,所制求精」。是掛在鋪子門市廳堂梁上的四塊匾額,為來訪者耳目能詳,口口相傳。讓今人尚能有所知,實為難能可貴。從中也知道,主人當時對於樹立企業形象,宣傳產品,不但有深刻的認識和理念,還有很有效的實踐,可以說,開創了慶安縣工商業企業廣告宣傳之先河。

精劉木匠鋪的守信,知者稱道,是口碑最好的。就「禮讓同仁」講,同仁也指同行。精劉的產品,沒有一件是與同行雷同的,哪怕是同行有最流行最賺錢的產品,劉家也不會仿造。這既是對同行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產品的自信。

劉家產品有自己獨特的工藝。難能可貴的是,劉家對自己擁有的獨特技藝不設防,誰學都可以。劉家從不收學徒,僱工都是成手木匠,劉家也視為同仁,以合作方式僱用,計件工資,產品驗收即付酬。工資額度合理。從細節分析,實質上是在分成,也就是按產品的實際利潤分配工資,有的甚至是工者拿大頭。這不僅體現了對打工者的尊重,也保障了產品的質量。所謂成手,技藝也必定因人而異,有所參差。劉家把家傳技藝無償地告訴你,實質上是在貫徹工藝紀律!同時,產品的製作者是誰,是必須要告知用戶的,也是一種監督機制。

劉家以高額工資、活源有保證、做工條件優越,特別是良好的產品聲譽,吸引了一批能工巧匠聚集門下,也造就了一批技藝高超的藝人。

其中有五大高手之首的王大腦袋王福林:山東人,做活以快而精聞名,後與劉家結為親家。30年代初回老家守孝離開慶安。

趙大膀子趙長君。因幹活時常打赤膊得名,善使膠,拼板技術精湛。河北人,據說是劉家請來把關的鄉親。後隨嶽父去瀋陽。

老蔫吧張江。河南人,原是戲班子的「口做」(演員出入的臺口的製作,即道具工),善畫,應是慶安縣最早的畫工藝人。無子,後將技藝傳給女婿吳氏(是否為版畫家吳玉林前輩,未考),此人也是慶安縣印製年畫第一人。

姜琦(音)。原籍不詳,讀書較多,善於動腦。是精劉產品開發的主力,專做定製產品。他設計製作的產品如梳妝檯,配以黃銅護角、拉手、銜口(開口處裝飾的銅條),即有耐磨功效,又美觀堂皇,屬於當時的奢侈品,利潤很高,因而他也掙錢頗豐。小有積累後,在農村置地,脫離木器行業。

大菸鬼陳某某。此人菸酒不沾,因身高體瘦得諢名。做工精細,會雕刻技藝。其子陳漢X?技藝超過他,也與劉家合作多年。據說,慶安縣天主教堂(位置在現銀泉公司南側)的神龕,就是他雕刻製作的,後因作品精緻,作為文物被盜,下落不明,也有人說被日本人盜回國去了。

還有老木桶郭某某,善做木桶水梢,山東威海衛人。那時候尚無薄鐵製品,更無塑料製品了,運水依賴木桶。木桶雖然也屬家具,但是另成體系。因此,合作時間不長,劉家就資助他和弟弟、妹妹(一說是他姑姑,專活膩工),另開一作坊,獨立經營了。

最厲害的當然還是精劉本家爺們們。可惜,筆者說不準其名字了。敬請知情者佐證。

劉家的技藝獨特,特在對於保證產品質量所用的技術固執地堅守。比如,「伏天不粘板,雨天不上漆(都是因為空氣溼度大,木板潮與膠、漆不合影響質量)」。再急的活,也不違背這個原則。因此,劉家伏天不接活,世人皆知,也都理解了人家為什麼能成為「精劉」。這也是同行易懂易學,但確是很難做到的「技藝」。

「所制求精」,作為產品本身,實至名歸。細考劉家一百年前家具產品,歷經寒暑,鉚榫無隙,寬粘無裂,鑲嵌無脫,品形原一。筆者曾在海口一家「東北人家」酒店裡,看到多款清末民初的東北特色家具,是被店主人從東北各地搜羅來作為擺設烘託氣氛的。細細觀察,雖也屬老物件,基本上都存在「裂、散、變、落」的現象,修復痕跡顯著,沒有一件可以與精劉的產品相比。

從宏觀上看所制求精,是精劉產品的推陳出新,特別是產品的創新。作為一家手工作坊的能力和當時的運輸條件,精劉產品的域外市場不會很大,市場主要在縣內。產品有批產的量,「同仁」也不止一家,產品飽和後的競爭不可避免,加之天災人禍,購買力削弱,產品滯銷是常態。為生存計,精劉有自己的經營方式,就是創新!值得注意的是,這家一百多年前手工作坊的創新,和當下現代企業的創新程序高度一致,其宗旨都是圍繞市場所需。

最典型的產品,是「過堂門」的開發製造。

所謂過堂門,就是房內各房間之間的門。現在看司空見慣了。世界建築史源遠流長,自古堂而皇之。不過,讀者大都去過故宮觀賞,如此輝煌的宮殿,甚至皇家的起居室,可見有「過堂門」乎?今之所見,也都是後人所裝,皆非原物。各室之間相隔,都是門帘一掛!江南如此,來自北方的「夷人」,為防寒計,也是簾上加棉而已。此俗延至清末,啥時才有了過堂門,無從考證。當年,在洪荒伊始的慶安地界上,能安裝一樘過堂門,實屬奢侈之物。此物未必是精劉開新,但劉家抓住了這個產品推廣的機遇,是實實在在的。一時間,過堂門成為熱手貨,供不應求。特別是劉家能上門量尺定製,頗得人心。

說到產品出新,劉家可謂不拘一格,也是生活的現實所迫吧。同時,也體現了劉家經營理念的開闊。家具為生活必需品。囿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家具為新婚者購置為多。自然,新婚所需也就不拘泥於家具。對此,劉家心知肚明。隨劉家子嗣繁衍,人口逐漸增多,兒孫中不適於專工木器的,也大有人在。於是,就有了生產煙花爆竹和刻印年畫掛錢這樣的產品,開了幾家店鋪。其中刻印年畫分支於家具的漆畫工種。原因可能是產品不能滿足這個工種的產能吧。

也恰恰是產品的多樣化,助力劉家度過了艱難的抗戰歲月,生存下來。建國後,劉家的店鋪,先後加入合作社,精劉木匠鋪併入慶安縣鐵木社(非木器廠前身),成為慶安縣手工業的基礎力量。開啟了新的歷程。而精劉時期的產品,也成為為數不多可以傳世的藝人作品。

2、木器廠

叫廠了,肯定比鋪子大,人也必定多,如果還是依靠手工生產產品的工廠,藝人自然也就會多。

木器廠建於50年代末,是縣政府獨家投資的企業,全名叫「地方國營慶安縣木器廠」。位置在十字街東去300米道南,與位於道北的鐵木合作社,是兩家企業。不過,建廠之初,確實聘請了鐵木社的木匠師傅過來傳藝。

雖是叫做廠了,又是國營的,但是生產方式和那些散遊的木匠基本差不多,還是手工作業,工藝上增加了一點簡單的鑿鉚機壓刨等機械。工廠產品以家具為主,增加了辦公家具和課桌,產品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因此,鍛鍊出來一大批成手木匠。人數前後不下200人吧。這裡不能一一介紹。

早期進廠的蘭新孝、王文玉等,主要是傳承,比較全面、系統地掌握了傳統的木匠手藝。他們代表了那一代木匠的最高水平。

人的能力是有差異的。要學好手藝,得結合自己的自身條件。在唯有讀書高這種傳統理念主導的中國,不能讀書出人頭地的人才會去學手藝。因此,很多學手藝的人,文化並不高。蘭新孝就是,念了好幾氣書小學也沒學完。但此人很有心勁,念書不行,學手藝上心,喜歡學手藝,愛琢磨。

有一次他倆和幾位師兄弟去參加一個婚禮,席間看到了一套明式家具,驚異地發現,連接柜子和椅子的鉚,都是不規則的,說明製作者製作時,沒有事先劃線,何處用榫何處開口洞,全依憑木質紋理決定,開榫造鉚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這種尊重木材特性的做法,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家具的強度,增加了耐久性。這讓他倆大開眼界。從此,他們都把這種境界當作了自己技術的追求。後來知道這種技術叫「冪作」。

王文玉是個很有特性的人,廠裡人的評價是「精明」。這人自小就喜歡木匠這個行當,入廠之前,手藝已經自悟得很有基礎了。凡是能自悟手藝的,都善於觀察,善於琢磨。「冪作」沒有什麼訣竅,就是靠堅實的基本功。於是,他和師兄弟們開始了刻苦的磨練。受當時國家桌球隊「大運動量訓練」精神的鼓舞,他們主動加大工作量,半夜不回家是他們的常態。每有心得,他都會和師兄弟們交流驗證。

功夫不負苦心人。三年後,他和蘭新孝倆代表工廠去省城參加行業大比武,做柜子不劃線,做完了裝上水放在旁邊,開始做凳子。四角八札的方凳也不劃線,合一條放平臺上一條,每人四個放好了,放上兩塊玻璃一試,四平八穩沒有一處不著實的。引得滿堂喝彩。再看「水箱」,無一滴滲漏,也無水印外漬。因此出名上了廣播和報紙。

60年代以後進廠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初中畢業生了。木工有劉文臣、竇祥等,油畫工要數劉山。

劉文臣和竇祥幾乎是同時進廠學徒。劉文臣屬於勤問好學那種外向性格,竇祥則潛心於琢磨,是善於思考的內向性格,言語不多,心裡有數。兩人的共同點是廣學博聞,又都肯下功夫練基本功,所以技藝日臻成熟,進步很快。他們已經不安於傳統,開始追求創新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裸面產品。

東北是紅松之鄉,以前的家具產品,大多是以松木為主要材料。在工藝上,一般都是表面塗色上漆,掩蓋了木材的本來面目。60年代起,松木銳減,雜木開始成為家具製作的主要材料。雜木紋理深,要用很厚的膩子反覆塗抹才能掩蓋,施工周期長,還很容易脫落,效果也不好。在生產過程中,劉文臣他們覺得各種雜木的木紋,千奇百態,有著自然的生動。能不能把這種生動直接表現出來呢?他們結合明清家具中少見的紅木裸面家具,精心挑選材料,用心拼接,先用樺木做出了一對櫃面,直接罩上透明漆,收到了意象不到的效果。當時,這也是國家家具協會研究的項目,不謀而合。產品送到省裡展覽,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經過專家的技術指導,多家產品比較、完善,這種裸面家具工藝很快風靡世界,成為家具裝飾的主流。

即入匠行,就得立匠心,追求卓越。那個劉山也挺有意思的。那個時代的人,結婚時用品比前輩們奢侈了不少,不但要有一對箱子,還要畫上樹木花鳥山水。是否雅致有檔次一般不論,鮮豔就行。農村姑娘要彩禮,一對畫箱櫃是必須有的,至於三大件,則視對方窮富另論。劉山主要的活就是畫這些箱子櫃。只會油漆,行裡叫油漆匠。能畫山水花鳥,可就不一般了。叫畫匠,那就有點貶低了身份,技術職稱應是畫家才對。傳說,齊白石就是木匠鋪裡練出來的大家。

劉山的心,也在畫家這。多年苦練,繪畫柜子箱子無計其數,一度成為工廠的頂梁柱。是不是已經修煉成了畫家了,他心裡還沒底。檢驗他藝術水平的時候到了。

1975年秋,縣裡在文化宮前面立起來兩塊大牌子,大約有長8米高4米的樣子,要搭腳手架才能抅到上邊。這牌子上要各畫一幅毛主席巨幅畫像。西側一幅面向東,是毛主席在延安時,斯諾照的那張穿紅軍裝戴八角帽的名照,下襯井岡山延安等形象圖案;東側一幅面向西,是毛主席穿解放軍軍裝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揮手的畫像,下襯全國山河一片紅的圖案。受命作畫者之一慶安縣著名的才子,當時在書畫界已經小有名氣的楊明軍。

雖然是仿照畫,其中的技術含量也著實很大。畫的內容嚴肅莊重,馬虎不得。一筆之差。就可以是革命與「反革命」的分水嶺。畫法當然要規範,可不是畫一般山水那樣,隨心所欲能了的。楊明軍用上心了,反覆捉摸,用心學習別人的藝術技巧,細心作畫,也算是用上了渾身解數。任務完成,見過的人還都在心裡點讚誇好。楊明軍後來創作的好多幅作品被外國朋友收藏,早已是書畫名人。

鄉村木匠人數眾多,用「遍地都是」來形容不算過分。鄉村木匠人數最多的時候,是80年代初到上世紀末。那段時間,正是共和國的長子長女們成家立業的高峰期,家具也從炕上走下來,箱子櫃,也變成了大立櫃什麼的,乃至拆了炕放上了床,家具需求量暴漲。小家碧玉們還屬剛剛創業,囊中羞澀,無法花「巨資」採購工廠生產的「正規」產品,更談不上品牌家具了,大多是自己湊點材料找人做做,甚至是自己動手打造「合心」產品,鄉村的木匠大軍應運而生,湧現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他們因材施策,自行設計,思想上無拘無束,敢於探索,創意不斷翻新,致使流行家具急速地更新換代。比如說,「靠邊站」這個產品在東北的流行,把人們從炕頭上請下來,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工藝上,也有很多突破。久勝鄉有個安木匠,他在連襟、慶安縣著名的修表匠張金明那裡,看到用暗釘修復舊鐘外殼的技巧,深受啟發,把暗釘夾膠並用的工藝,用於硬雜木大幅面板的拼接,很好地解決了硬雜木大板拼接久用易裂的難題。

到了世紀交替的時候,慶安的地界上家具基本飽和,木匠大軍們紛紛湧向大小興安嶺林區。充裕的材料資源,讓他們有了用武之地,製造了海量的作品。雖然那些作品很多屬於「粗製濫造」不能持久,或是隨著生活的進步被逐漸淘汰了,但是這些作品,銜接了人們生活從貧困向富裕轉變的過渡期,改變了一代人的家居生活環境,進而改變了人們的精神面貌。他們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功績,應當載入史冊。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這支農村藝人大軍的思想開放和敢於闖世界的精神,促使他們緊隨中國社會的經濟大潮,湧向了城市的建築工地,成為農民施工隊伍裡的中堅力量。他們敢扒敢建,用短短的三十年,把偌大個中國,徹底地改換了面貌。慶安縣早期興起的農民施工隊,工頭中的於景林、段家兄弟等,大多是出自那批鄉村木匠大軍。

可惜,目前缺少這些藝人的資料,甚至無法確認他們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人生的軌跡,無法詳述。

4、兩家木業

講慶安縣木器這行當,不能不說說後來的厚成和眾森兩家木業。

伴隨技術進步,木器製造業,從單兵拳打腳踢的手工作業,向機械化的流水作業轉變,完成大批量生產,成為一種需求。厚成和眾森就是慶安縣實現流水作業的代表性企業。

這裡所說的機械化流水,還沒有達到自動化生產的程度,是分別用不同的機械設備完成零部件不同工序的製作。比如,要做一個桌子腿,要十幾道工序十幾臺設備來完成。生產者的生產技術,也向即了解木材特性,又能熟練操作機械設備方面轉變。也就是從手工業生產向工業化製造的轉變。工人則徹底變成了另一類的藝人。木器的這種生產方式是世界潮流,兩家木業也因此有了融入全球家具市場的能力。他們同時為瑞典的宜家等十幾個大型家具營銷跨國公司提供產品。2005年的高峰期,兩家每年共出口家具超過十萬件套,年創匯400萬美元。因此,21世紀的頭十年,是慶安縣木器行業的輝煌時期。加上與這兩家木業規模類似的林業木材加工廠等木器生產企業,從事木器生產的工人最多達到800人左右。

在這樣龐大的生產流水線上,每個工序的生產技術都是單一的,能統統掌握全部生產技術的機會是很難的。不過也不是沒有人,像厚成木業的趙允千、宋小光,眾森木業的楊軍、劉長軍等就是可以通盤操作的高手,從而也就具備了使用生產線開發產品的能力,成為新時代木器行業有代表性的手藝人。

遺憾的是,因為這些企業沒有自主經營的產品,加之其他方面的失誤,逐漸淡出了家具市場的競爭。目前的慶安縣家具市場,幾乎沒有當地產品。

而那些身懷絕技的木作藝人們,也都老去,那些技藝也逐漸消失了。    

2016年12月初稿於慶安家中

2020年7月整理於北京回龍觀                  

編輯:李鐵慶 

慶安人民文化宮舊照(攝影薛存中)

陳年往事的記憶 相關閱讀請點擊下邊文字

羅海生:我的童年記憶

邢顯友:旋轉的青春圓舞曲 ——我和我的大立車

李本田:在抗美援老的日子裡

郭鳳志:家鄉風景畫

國明哲:慶安藝人系列之三  食品行

國明哲:慶安藝人系列之二  鐵器行

國明哲:慶安藝人系列之一 木器行

王   飛:格木克河的傳說

郭進學:進瓜地的風波(五七幹校生活拾零)

賈立軍:危機四伏

郭進學:興山勞動鍛鍊的回憶

國明哲:故鄉的水井

張永勤:母愛深深一一懷念母親胡桂英

國   文:小母雞的故事(民間故事特輯)

賈立軍:「東風」歲月

李奉啞:慶安打炮

林秀雲:北山的黑瞎子

賈立軍:我的「初戀」

馬   飛:狼為啥又叫「張三兒」(東北瞎話兒)

黃金武:殺豬的故事(下)

黃金武:殺豬的故事 (上)

劉福順:放豬遇到狼

大山之子:故鄉的碾坊

大山之子:櫻桃紅了

李鐵慶:懷念我的弟弟李洪慶

劉世智:母親蔡淑範一一鮮為人知的軼事

柳   河:風景名勝區(省級)

鄭   謙:五七幹校述論

張秀巖: 我在柳河五七幹校的一段學習經歷

柳  河:文革中全國第一所五七幹校(2010組圖)

郭進學:慶安五七幹校經歷的那幾件小事兒

大山之子:正月十五雪打燈 一1961年的正月十五

王  飛:想起唱戲的日子

劉世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賈立軍:我給老鄉辦的那些「為難」事兒

劉福寅:輾轉蘇贛陝之間的軍營往事

大山之子:從衣食住行,看歷史變遷

李奉啞:神秘的「拉都來鬥」

大山之子:在大躍進的年代

黃金武:《北山二連食堂火災親歷記》

劉世智:父親劉英——最後的藥師

王  飛:父親的音樂情懷——懷念我的父親王忠範

李偉成:長歌當哭——母親逝世十三周年祭

李奉啞:我的奶奶

程新亞:來自爆炸中心的回憶

楊明軍題

       慶安:陳年往事的記憶 徵稿啟事

講慶安老「話兒」,聊慶安「老事兒」,慶安「陳年往事的記憶」公眾號誠邀五、六、七零後閒聊慶安,一道回憶、撰寫伴我們一起勞動、生活的家鄉的「老人兒」、「老事兒」。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您的勞作有大家的分享,才是其樂無窮!

「陳年往事的記憶」公眾平臺,由慶安廣播電視臺媒體人李鐵慶義務主辦編輯,發布家鄉的文學寫實回憶作品,同時發布老照片、視頻、微電影,以及奇聞軼事等等健康向上作品,力求在網上為慶安人義務奉上豐盛的精神文化食糧!

結交新老文友,共享快樂時光!

歡迎新老朋友捧場、投稿、瀏覽、相互轉告!

關注「陳年往事的記憶」微信公眾號,慶安的陳年往事都能瀏覽到!

投稿電子郵箱:

466687597@qq.com

投稿微信號:

qar466687597

相關焦點

  • 慶安「陳年往事的記憶」主題歌《陳年往事》MV歌曲視頻近期將與大眾見面
    >同學戰友訴衷腸懷念父母情難忘文化宮    大廣場快樂年華好時光長粒香米高粱燒最美小蔥蘸大醬鐵器木器手藝人作詞:李鐵慶,男,1987年7月入職慶安廣播電視臺,曾任編輯,記者,現為慶安廣播電視臺網絡部主任。擅長攝影,攝像及新聞專訪,以拍攝風光片,紀錄片攝製。2017年拍攝慶安風光系列片《這就是慶安》。
  • 李鐵慶:八十年代的慶安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我在1979年返城以後,有幸進入了慶安縣稅務局為安置知青返城創建的木器加工廠,開始學起了木工,想掌握一門技術在社會上生存。這一年年底,我經過身體檢查、政審,或準參軍入伍,離開了慶安。為《啊,知青戰友》,《這就是慶安》詞作者,紀錄片《不可忘卻的知青歲月》編導,攝像,製作者。北山知青紀念碑,北山知青井紀念碑建立發起倡導者。北山知青網上博物館主編之一。
  • 塗刷木器漆教學,木器漆施工技巧
    刷木器漆是一個細緻的工作,需要耐心,但是也需要正確的步驟和技巧。今天,小編來帶大家了解刷木器漆步驟以及技巧,保證木器漆塗刷質量。塗刷木器漆教學,木器漆施工技巧一、刷木器漆步驟1、準備工作,做好的木櫃、隔板等家具要用報紙將其封起,以免被木器漆滴落弄髒。
  • 相信自己一定行!諾亞舟慶安小牛津幼兒園體能達標活動
    相信自己一定行!諾亞舟慶安小牛津幼兒園體能達標活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及體能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在一次次的操作實踐中,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收穫成果的喜悅。為了發展幼兒的動作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諾亞舟慶安小牛津幼兒園每學期都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相應的達標任務。體能達標訓練篇小班:雙腳連續向前跳《指南》指出: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鼓勵幼兒堅持,不怕累。
  • 水性木器漆用什麼稀釋 怎麼看木器漆水性和油性
    水性木器漆是比較環保的油漆,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在使用水性木器漆的時候,一般是需要進行稀釋的,那麼水性木器漆用什麼稀釋?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順便來說說怎麼看木器漆水性和油性以及木器漆清漆刷幾遍好,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一、水性木器漆用什麼稀釋1、水性木器漆用什麼稀釋?水性木器漆是以水作為稀釋劑的漆。
  • 鄞州區融媒體中心:央視4套品牌欄目《遠方的家》走進慶安會館!講述...
    鄞州區融媒體中心:央視4套品牌欄目《遠方的家》走進慶安會館!《大運河》開播儀式在中國大運河(寧波段)重要遺存點——慶安會館舉行,專家學者邊看《大運河》系列第一集,邊講述節目內外的故事和文化,這一溫馨的開播儀式也是為期三天的央視新媒體大型直播活動重要一站。
  • 點點滴滴,愛與成長—回顧諾亞舟王江涇慶安誠恆幼兒園的2019學年
    4.走進小學幼小銜接,走進小學,諾亞舟王江涇慶安誠恆幼兒園大班的哥哥姐姐們背起小書包,認認真真體驗著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6、童畫之星諾亞舟慶安誠恆幼兒園選送的多幅美術作品參加「童畫之星」第二十一屆世界華人幼兒創意美術大賽,獲得特金獎17名、金獎22名、銀獎5名,祝賀在本次大賽中獲得榮譽證書的小朋友們!
  • 故宮裡的手藝人:在給故宮文物治病的高手
    5年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製片人、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雷建軍走進故宮,編寫了10萬字的有關故宮文物修復的調查報告,他希望拍攝故 宮裡的手藝人,做一個真正體現當代故宮的片子。於是,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誕生了,該片最近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CCTV9)播出。
  • 正確木器漆施工工藝保證塗裝效果
    在塗刷木器漆的過程中,常遇到不少麻煩,尤其是後期的問題處理,更是難以言明,極為傷腦筋!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把木器漆進行合適的塗刷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走進木器漆塗裝工藝實踐課堂。正確木器漆施工工藝保證塗裝效果木器漆基層處理在塗刷前對木材基層表面進行仔細的檢查,並對釘眼開裂這些問題進行修整。
  • 水性木器漆發展面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水性木器漆作為一種新型環保材料,通過塗料的水性化以及在施工技術上同步進行的創新,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雖然水性木器漆環保,但仍然存在問題讓它在市場上仍然處於尷尬的地位,應用現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水性木器漆發展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1.生產成本高水性木器漆在實際應用中,雖然環保,但是造價高。
  • 不要跟陌生人走|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防拐騙演練
    不要跟陌生人走 | 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防拐騙演練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對陌生人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防範意識。日前,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開展了「不要跟陌生人走」的安全教育及演練活動,家園攜手,在家長大力支持配合下,防拐騙演練順利開展。01:演練前會議下午三點,每班邀請一位家長志願者作為「騙子」到園參加了演練前的會議,介紹了參加演練家長和被騙幼兒基本情況。
  • 實木家具塗木蠟油還是木器漆好?
    實木家具塗木蠟油還是木器漆好?首先,我們說一下實木家具清漆,它是一種無色的透明液體,一般塗刷後能夠看到底部紋理的就是清漆。實木家具塗木蠟油還是木器漆好?木器漆清漆能夠在市場流行這麼多年,肯定有他的優勢。
  • 【慶安法院】集約化送達,強化信息手段完善電子送達模式
    【慶安法院】集約化送達,強化信息手段完善電子送達模式 2020-04-08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手藝人,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者
    俗話說 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 學好一門手藝 能讓自己受益匪淺。 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藝為業的人 通常被稱為「手藝人」 從廣義上講,絕大多數人都是手藝人 只是手藝的形式不同 有的人動手,有的人動腦。
  • 展常規工作 秀保育風採——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保育員技能大賽
    展常規工作 秀保育風採 ——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保育員技能大賽保育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育員是實施幼兒園保教工作的主要群體,也是做好保育工作的重要因素。2020年12月17日-18日,諾亞舟嘉興慶安幼兒園開展了保育員技能大賽,本次比賽包括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操作兩個方面,同時還開展了快樂遊戲和花式點心製作,進一步豐富了本次活動內容,也提高了保育員參與的積極性。
  • 微縮模型手藝人:寫給香港的情書
    新華社香港12月27日電題:微縮模型手藝人:寫給香港的情書新華社記者洪雪華、姚蘭3年前,香港微縮模型手藝人黎熾明遇到一件糟糕的事情。從香港空運到日本大阪的一件微縮模型碎了一半,那是他用兩三個月的時間精心製作的。距開展僅剩數日。
  • 「刷漆技巧」木器漆怎樣塗刷才更顯光滑?
    實木家具木器漆因其施工方便、見效快,再者因為現在很多業主在裝修房子時,都喜歡定製實木類家具,因此,實木家具木器漆現下也廣受業主們的歡迎。那麼,木器漆怎樣塗刷才更顯光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木器漆的塗刷技巧。
  • 慶安法院:線上成功審理一起跨國離婚糾紛案件
    慶安法院:線上成功審理一起跨國離婚糾紛案件 2020-12-22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監督抽查結果 溶劑型木器塗料產品合格率94%
    中國質檢網消息國家質檢總局近日通報2011年5類家庭裝飾裝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其中溶劑型木器塗料產品合格率為94%   本次共抽查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00家企業生產的100種溶劑型木器塗料產品。
  • 環保重錘、訂單腰斬、無路可退之際,傳統木器廠商的末路與宿命
    跨年時,身在蕪湖的陳建德和同行在微信群上聊天,一群做木器包裝的同行們倍感焦慮,語氣焦灼而失落,「我們這行做不久了,疫情簡直雪上加霜。」彼時的陳建德,儘管也為近年來不斷驟減的訂單犯愁,卻始終覺得,「熬過最低谷,生意就還能做下去。」他負氣和同行打賭,「別的不說,我的廠子肯定能活到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