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國將領中,有一位將軍為了躲避通緝,過上了四處逃亡的生活。直到27年以後,他才得以回鄉。此時的他已經是開國中將了,那麼,這位開國中將是誰呢?
這位開國中將就是鄧逸凡,他是廣東省興寧縣人,幼年喪母。自幼家境貧寒所以上學斷斷續續地,好不容易熬到高小畢業,他順利考上中學,在中學讀書期間他加入了共青團。南昌起義軍南下,學校停課。他回到老家以後,加入了農民赤衛軍,在他的號召下他的父親和堂兄都參加了革命可謂是一門三傑。
起義軍失敗以後,赤衛軍也遭到了鎮壓,從此他和父兄便離開家鄉開始了逃亡生活。誰知這一走就是27年。
離開家鄉以後,他們先後逃到汕頭,為了逃避追捕,他們改名換姓。鄧逸凡在一家手藝工廠當學徒,而他的父親和堂兄則靠做點小生意維持生計。天冷以後,父兄跑往潮州發展。而他繼續留下來當學徒。由於老闆的盤剝,他鼓動工人們要老闆漲工錢,老闆一怒之下將他開除了。
後來,他去國民黨第五軍獨立團投軍,被他的老鄉學兵連連長邱少郊收留。在那個時期,整個中華大地戰火紛飛,軍閥混戰不斷,他所在的部隊被遣散。他便又開始了流浪。1930年,他在國民黨第八路軍當兵,不久他找到了已經升任副營長的老鄉邱少郊。在邱少郊的提攜下他被任命為代理排長。併到了前線,但是他不想再為軍閥賣命,於是找到了邱少郊。
邱少郊告訴他此次主要任務不是打仗,而是防止共產黨和紅軍打過來,他聽到這暗自歡喜。找了這麼久都沒有紅軍的消息,這下好了終於找到了投奔紅軍的機會。結果他們剛到指定地點,便被紅軍包圍了。
於是鄧逸凡帶領20多人,向紅軍繳械投降。當紅軍首長宣布完對俘虜政策時,他在俘虜中振臂高呼: 「我要留下來當紅軍。」在他的號召下,被俘虜的100多人全留下來當了紅軍,壯大了紅軍的革命隊伍。由於他還算是比較有文化的,所以他幹起了宣傳員,後來一路高升,到了1932年他已經是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了。
建國前夕他任人民解放軍21軍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因工作需要,加入越南軍事顧問團。直到1955年,他才被調回國內,並且在授銜中被授為中將。
後來他榮歸故裡,這時他離開家鄉已經有27年了。鄉親們見到他十分驚訝說:「原來你還活著啊,還當了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