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為躲避通緝背井離鄉,27年後才得以回鄉,此時已是開國中將

2020-12-22 鑑史俠

在開國將領中,有一位將軍為了躲避通緝,過上了四處逃亡的生活。直到27年以後,他才得以回鄉。此時的他已經是開國中將了,那麼,這位開國中將是誰呢?

這位開國中將就是鄧逸凡,他是廣東省興寧縣人,幼年喪母。自幼家境貧寒所以上學斷斷續續地,好不容易熬到高小畢業,他順利考上中學,在中學讀書期間他加入了共青團。南昌起義軍南下,學校停課。他回到老家以後,加入了農民赤衛軍,在他的號召下他的父親和堂兄都參加了革命可謂是一門三傑。

起義軍失敗以後,赤衛軍也遭到了鎮壓,從此他和父兄便離開家鄉開始了逃亡生活。誰知這一走就是27年。

離開家鄉以後,他們先後逃到汕頭,為了逃避追捕,他們改名換姓。鄧逸凡在一家手藝工廠當學徒,而他的父親和堂兄則靠做點小生意維持生計。天冷以後,父兄跑往潮州發展。而他繼續留下來當學徒。由於老闆的盤剝,他鼓動工人們要老闆漲工錢,老闆一怒之下將他開除了。

後來,他去國民黨第五軍獨立團投軍,被他的老鄉學兵連連長邱少郊收留。在那個時期,整個中華大地戰火紛飛,軍閥混戰不斷,他所在的部隊被遣散。他便又開始了流浪。1930年,他在國民黨第八路軍當兵,不久他找到了已經升任副營長的老鄉邱少郊。在邱少郊的提攜下他被任命為代理排長。併到了前線,但是他不想再為軍閥賣命,於是找到了邱少郊。

邱少郊告訴他此次主要任務不是打仗,而是防止共產黨和紅軍打過來,他聽到這暗自歡喜。找了這麼久都沒有紅軍的消息,這下好了終於找到了投奔紅軍的機會。結果他們剛到指定地點,便被紅軍包圍了。

於是鄧逸凡帶領20多人,向紅軍繳械投降。當紅軍首長宣布完對俘虜政策時,他在俘虜中振臂高呼: 「我要留下來當紅軍。」在他的號召下,被俘虜的100多人全留下來當了紅軍,壯大了紅軍的革命隊伍。由於他還算是比較有文化的,所以他幹起了宣傳員,後來一路高升,到了1932年他已經是師政治部宣傳科幹事了。

建國前夕他任人民解放軍21軍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因工作需要,加入越南軍事顧問團。直到1955年,他才被調回國內,並且在授銜中被授為中將。

後來他榮歸故裡,這時他離開家鄉已經有27年了。鄉親們見到他十分驚訝說:「原來你還活著啊,還當了大官」。

相關焦點

  • 開國中將中彈8年後彈頭才取出,閱兵當天去世,四個兒子都是將軍
    為革命做出巨大貢獻的平江,建國後走出52位開國將軍。其中開國上將就有三位,不過有一位開國中將的成就比他們還高,因為他是唯一當過軍委副主席的開國中將,此人就是張震將軍。1914年,張震生於湖南平江。1926年北伐軍進入湖南,在我黨的領導下,各地農民紛紛創建農協,當時12歲的張震參加了兒童團,還被選為兒童團副團長。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李作鵬故鄉行,從紅小鬼到開國中將,後被判17年,晚年生活如何?
    1955年,吉安市有158位將領被授予將銜,其中吉安縣將軍人數高達48位,李作鵬中將就是其中之一。 李作鵬將軍很小的時候就加入紅軍,部隊的人親切的稱他為「紅小鬼」。他因聰明伶俐,善於思考,所以很快得到升遷。不幸的是,在抗日戰爭中他被敵軍毒氣彈燻瞎一隻眼睛。
  • 他是開國中將,一顆彈頭在胸腔埋藏了45年,遺體火化前才取出
    1980年5月,賦閒在家16年的開國中將劉飛被任命為南京軍區顧問,三年後經中央軍委批准,離職休養。僅一年後,劉飛便在南京病逝,劉飛遺體火化前,其夫人朱一要求醫護人員取出劉飛體內的彈頭,留作紀念,激勵子女。此彈頭是三八式步槍彈頭,在劉飛體內埋藏了45年。
  • 開國中將去世,這位開國少將和家人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見慣了風雨和鮮血,隨著時間流逝,友誼如同一杯老酒,愈久愈香,在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中,就發生了一件令人敬佩不已的事情,兩位將軍相約,死後葬在一起。他們就是開國中將曠伏兆和開國少將劉秉彥。劉秉彥是河北蠡縣人,1915年出生,17歲時,劉秉彥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此後,他一直進行的是學生運動,劉秉彥還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1934年曾在北大學習,後來還參加了「一二九」運動,此後,他明白投筆從戎才是報國最好的辦法。
  • 他是陳凱歌夫人的外公,貴為開國中將,卻不許家人搞一點特殊
    娛樂圈有不少名人都是開國將帥的後代,比如大導演陳凱歌的夫人陳紅,她的外公就是開國中將,名叫唐天際。按理說家裡有一個親人是開國中將,其他人應該都能沾到不少光,但是根據陳紅的的母親的回憶,唐天際從來不讓家人打著他的旗號謀私利。唐天際的兒子名叫唐如開,在1944年的時候加入了八路軍,而且能力不俗,所以領導就在建國後準備把唐如開提拔為團級幹部。結果唐天際聽說這件事之後不僅沒有為兒子感到高興,反而認為兒子還太年輕,必須要在基層再鍛鍊幾年。
  • 這位開國中將是電影《大決戰》的首席顧問,而且有福命,最受重用
    的確,1991至1992年期間拍攝的電影版《大決戰》是一代經典,後人難以逾越,那是史詩級的大型歷史題材電影,讓人觀後無法忘記。說到《大決戰》那部電影,讓永宣回憶起一個歷史人物,他就是張震將軍,他當時是該電影的首席歷史顧問,也是電影中篇《淮海戰役》的總顧問。
  • 山東三位開國中將中,有一人享年100歲!他是誰呢?
    山東漢子豪爽,古有水泊梁山108將軍,近代山東的開國將軍也是如若星辰。新中國開國將軍中,山東籍將星雲集,有三位開國中將和八十六為晉升少將,山東總計89位開國將軍,其中山東威海榮成籍「開國將軍」李耀文職務最高,1988年晉升上將軍銜。
  • 著名的「絕命後衛師」,師長政委戰死,唯一倖存的團長成開國中將
    1934年,在博古和李德等人的瞎指揮下,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以失敗告終,最後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著名的兩萬五千裡長徵。長徵途中,中央紅軍以實力強大的紅一、三軍團為左右先鋒,紅五軍團負責掩護斷後,「絕命後衛師」紅34師便是紅五軍團麾下的一支勁旅。
  • 開國中將兩個兒子都是將軍,一門三將星,一位曾獲軍事學碩士學位
    1955年,我國舉辦了隆重的授銜大會,表彰了那些在革命期間做出傑出貢獻和為新中國浴血奮戰的優秀將領,他們是國家的英雄,更是家人們的驕傲。這些開國將領的後代們,大部分都受其影響,躋身軍界,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其中,秦基偉將軍的兩個兒子更是追上了他的步伐。
  • 截止2020年7月24日,開國少將還有多少在世?2019年已去世五位
    這也是我國首次大規模的授銜,有元帥十人、大將十人、上將五十五人、中將175人以及少將798人。本來還想在元帥之上設置一個大元帥,最後被委婉地推辭了。後來,還進行過幾次補授儀式。1956年,王建安補授為上將,聶鶴亭補授為中將;1958年,李聚奎補授為上將,賀誠補授為中將。
  • 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新中國成立後的首次授勳,評定參考標準主要從五個方面考量,分別為任職、素質、能力、資歷、軍功,既不單純論資排輩,也不只看軍功,頒發勳章要從各個方面合理科學地進行評定。我國的軍銜制共分為六等一共19級,1955年執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軍銜制在1988年後再次恢復,故此我國的軍銜制目前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授銜的將帥都稱之為開國將帥。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共定下了10大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798位少將。
  • 1988年恢復軍銜制時,146人被授予中將,開國將軍有幾人獲此銜?
    1955年9月,我軍實行軍銜制,到1965年軍銜製取消,全軍共授予或晉升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7人,中將177人,少將1360人,合計1614人。他們被尊稱為「開國將帥」。1988年9月,我軍恢復實行軍銜制,中斷了23年的軍銜授予與晉升機製得到恢復。當月14日,軍委為17名上將授予軍銜。當時,全軍共授予17名上將,146名中將和1289人被授予少將軍銜。在1988年恢復實行軍銜制時,我軍146位中將中僅有一位曾經是「開國將帥」之一。
  • 他棄暗投明加入紅軍,建國後成為開國中將,兩個兒子更是青出於藍
    抗戰的勝利離不開軍人們的浴血奮戰,曾經有一位鐵血軍人後來卻埋名於市井,他就是原來的解放軍中將王諍。王諍出身於普通的工人家庭,他自幼學習成績優異,父母想讓他走文職的路,但是王諍從小就看到中國人民受盡了苦難,所以他決定拿起槍桿子為解放人民而鬥爭。後來王諍按照自己的意願順利考入了黃埔軍校,在軍校中,王諍表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受到教官的大家讚賞。
  • 開國中將成鈞說:如果沒有這位將軍,我早就沒命了
    建國後,開國中將成鈞曾多次跟家人說:「我這條命啊,可多虧了秋裡同志,要不然早就沒命了!」成鈞將軍口中的「秋裡同志」,就是同為開國中將的餘秋裡。後來,主席見到他後,還誇他的名字有詩意,餘秋裡也很得意,說:「這名字啊,還真得好好感謝那位指導員。」至於成鈞為什麼說自己的命是餘秋裡救的,還要追溯到1936年的一次戰鬥。1936年的春天,餘秋裡正擔任紅2軍團6師18團政委,他的老搭檔賀炳炎被調走後,新任團長就是成鈞。
  • 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走到這位開國中將面前,說:你瘦了
    1955年9月27日,我軍各級將領濟濟一堂,參加第一次大授銜。 當毛主席來到一位開國中將面前時,上下細細地打量了他一番,說:「哦,你是頓星雲,瘦了嘛!」
  • 帶領人民海軍首次跨越赤道,遠航南太平洋的開國中將劉道生
    他是人民海軍第一任領導班子的主要成員;他在海軍領導中同一職級任職時間長達32年;他是第一位出國留學的海軍領導;他帶領人民海軍首次跨越赤道,遠航南太平洋。他就是被譽為「陸海空全能」的開國中將劉道生。開國中將劉道生這個小主任要好好的幹劉道生,學名志敏,1915年8月27日出生於湖南省茶陵縣堯水鄉山寺村一個佃農家庭。他天資聰穎,好識文斷字,被全族人公議推舉上學。受革命思想的影響,他積極參加家鄉的農民運動,曾參加過1928年湘南秋收暴動。
  • 羅姓其實有三位開國中將,其中一人死後可姓羅,他曾任空軍政委!
    四川居住了羅姓總人口的17%,為羅姓第一大省,不過羅姓軍銜最高的羅帥,卻是湖南衡山縣寒水鄉人。羅姓總計有30位開國將軍,其中三人為中將,他們分別是羅元發、羅舜初、羅福金。這三位羅姓開國中將,最有成就的是羅福金,他擔任過空軍政委、中國民航總局第一政治委員。
  • 細述大明開國功臣們的最終結局——屈指可數得以善終
    善終者內,又可以分出洪武二十三年(1389年)前去世,和洪武二十三年後去世兩部分。洪武二十三年前去世者,是正常情況。洪武二十三年後,因李善長、藍玉兩件大案,功臣們被誅殺大半,但還是有未被牽連、得以善終的。
  • 開國中將被判16年,晚年回家鄉提一要求:可以住招待所嗎?
    今天我們要講的邱會作,就是從興國縣走出來的開國中將。邱會作,1914年出生,江西興國人。15歲那年,他報名參加紅軍,由此開始了革命生涯。雖然年齡小,但邱會作能力卻很強,他小時候讀過書,有文化,組織上於是安排他擔任紅軍總供給部機要統計員。因為表現出色,邱會作後來又晉升為軍委第四局三科科長、軍委供給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