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走到這位開國中將面前,說:你瘦了

2020-12-24 騰訊網

1955年9月27日,我軍各級將領濟濟一堂,參加第一次大授銜。

當毛主席來到一位開國中將面前時,上下細細地打量了他一番,說:「哦,你是頓星雲,瘦了嘛!」

毛主席又注意到了他的肩章,不同於其他海軍將領的黑底肩章,而是與空軍相同的藍底金板,又說道:「哦,你當了海軍航空兵司令員?」

頓星雲回答:「報告主席,是的!」然後又說了句:「主席,您好!」

毛主席高興地連聲答道:「好!好!」

瞬間,兩人都回憶起了當年那段轉戰陝北的艱苦歲月,就是在那個時候,頓星雲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又問:「從陝北出來,你又去了哪裡?」頓星雲回答說:「主席,我去了新疆。」毛主席點點頭,稱讚說:「海軍航空兵打了不少好仗,很好。」

毛主席之所以對頓星雲如此看重,是因為頓星雲曾經在保衛延安時立下過赫赫戰功。

1946年1月,胡宗南調集大批部隊,西渡黃河準備偷襲延安。頓星雲所部配合陳賡縱隊,連克蒲縣、石樓、中陽、大寧、永和,還俘虜了閻錫山部隊的上將總指揮楊澄源,殲滅了大量敵軍,致使胡宗南不得不把西渡黃河的部隊倉皇東調,推遲了對延安的進攻。

一年後,1947年3月,蔣介石親自調集部隊,再次向延安湧來。此時,頓星雲所屬的獨4旅接到緊急命令:立即渡過黃河,趕赴陝北保衛延安。

3月24日,胡宗南的部隊由洛川趕到延安,頓星雲按照王震的部署,在青化砭一帶打響了殲滅戰,我軍撤出延安僅6天後,就給胡宗南當頭一棒,殲滅了敵31旅的主力。

接下來的蟠龍鎮一戰,更是讓敵軍感受到了獨4旅的威力。當時,敵軍佔領了蟠龍鎮,設立了補給基地,如果能打下蟠龍鎮,不僅能補充我軍的後勤給養,還能切斷敵軍的補給,因此打下蟠龍鎮意義重大。

當時的積玉峁是蟠龍鎮的制高點,敵軍防守嚴密,我軍久攻不下,傷亡很大,王震建議彭老總說:「讓頓星雲帶獨4旅上去試試,他們有些攻堅的經驗。」

獨4旅上去之前,彭老總對頓星雲說:「積玉峁是蟠龍鎮的制高點,拿下它,仗就好打了,現在你們旅擔任主攻任務,有沒有把握拿下來?」

頓星雲當即回道:「保證完成任務!」果然,獨4旅上去後,發揮豐富的攻堅戰經驗,最終將積玉峁拿了下來,然後,我軍依託制高點直撲蟠龍鎮,殲滅敵軍7000多人。

(圖:左二為頓星雲)

戰後,毛主席點名要見頓星雲,握著他的手說:「胡宗南不是要深入延安,砸爛我們的罈罈罐罐嗎?你頓星雲就去胡宗南的老巢,砸爛他的罈罈罐罐,還要吃光胡宗南的糧食!」

在場的頓星雲、王震等人哈哈大笑。

1948年8月,解放大西北時,在與盤踞西北多年的軍閥馬步芳、馬鴻逵的作戰中,頓星雲的左腿受了重傷,送到醫院時,醫生直接說,這腿很難保住。

彭老總聽說後,給醫生們下了一道死命令:「第一,要保住這個人,一定要救活頓星雲,第二,要保住他的腿!」

經過幾次手術後,頓星雲的腿是保住了,但是還有幾塊彈片深深地嵌在骨頭裡,直到頓星雲去世火化後,這些彈片才從他的腿上脫落下來,整整有11塊,在他身上待了將近37年!

1985年1月4日,頓星雲因積勞成疾,在北京病逝,享年73歲。

相關焦點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1955年授銜時,他原定少將,很多戰友強烈抗議,改為中將
    1955年我軍第一次大授銜,留下了很多故事,有的人覺得軍銜過低大鬧一場,也有的人高風亮節主動讓銜,還有的人被特意提升了軍銜。梁從學就是後面這個例子,本來按他當時的職務,應該授予少將軍銜,但這讓他的戰友們強烈不滿,就連陳毅元帥都說:「梁從學同志身經百戰,勞苦功高,應該評中將。」
  • 1955年授銜時,他覺得軍銜高了申請下調,毛主席並沒有同意
    1955年初,軍委發布了將軍授銜方案,不久,毛主席收到了一個人的信,在信中,此人極力的請求降低他的軍銜,本來是要授予他上將軍銜的,但是他請求授予他中將軍銜,對此,毛主席叫來了送信的楊成武,他對楊成武說:此人不可不授上將。毛主席說的人,正是抗日英雄董其武。
  • 1955年授銜時,上級領導特批2位開國將軍晉升一級,他們做了什麼
    在1955年授銜時,由於各個軍銜人數的限制,因此很多有功的將軍的軍銜都是由高入低,這也使得軍銜評定出來以後引得很多將軍情緒的不滿。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部分將軍的軍銜是由高入低外,還有少部分人獲得了晉升,其中上級首長就特批了兩位開國將軍晉升,他們是誰?他們又做了什麼?
  • 三野8大開國虎將,1人僅次於十大元帥,1人毛主席破例提升為中將
    三野在全盛時期兵力曾達到82.5萬人,可謂是兵多將廣,1955年新中國全軍第一次授銜時,從三野走出了1位元帥、2位大將、13位上將、39位中將以及295位少將,成材率非常之高。而在這諸多三野開國虎將之中,有10人尤為人們津津樂道。
  • 1955年授銜儀式都授予什麼軍銜
    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授銜時42歲。 文武兼備--上將宋時輪 湖南醴陵人。新中國開國上將。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教育家。
  •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他和開國元帥重名,是第一任文化部長,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文/號外歷史之澤宏 圖/網絡眾所周知,在1955
  • 1048名開國將帥今何在?至2020年,1955年首批授銜的將帥尚餘幾人
    今年是2020年,距離新中國1955年第一次授銜儀式,已經過去了65年。首批授銜了1048名將帥,至今尚餘幾人怕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小編遍尋檔案材料,發現開國將帥至今尚有4位還在人世,且均已是百歲老人。1955年授銜儀式中,10名開國元帥,10名開國大將,55名開國上將,175名開國中將,798名開國少將。十大元帥中,最先逝世的是羅榮桓元帥,1963年12月16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1歲,是最先去世的開國元帥。最後逝世的是聶榮臻元帥,1992 年 5 月14 日逝世於北京,享年94 歲。
  • 八路軍一個警備旅,1955年授銜:政委和副旅長中將,旅長大校
    到建國後,從這支部隊走出的很多將領,都成了開國將軍,例如首任政委曠伏兆是開國中將,副旅長韓偉是中將,政治部主任龍福才是少將,可曾經的旅長、軍分區司令員王長江的軍銜只是大校。 抗戰勝利後,冀中軍區警備旅各個團被拆分改編進了西北野戰軍。
  • 他是紅軍師長,卻只授大校軍銜,搭檔師政委成開國上將
    毛主席根據《新中國首次軍銜制實錄》, 1955年9月,我軍共授予大校軍銜1266人,上校軍銜4439人,中校軍銜8139人,少校軍銜20799人,因此,校級軍官共計34643人。當然,這裡面包含了拖後至1956年9月的志願軍首批授銜。當時授銜有個內部原則: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參軍的,也就是紅軍,可授予將軍銜;抗日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不高於大校銜;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的不高於大尉銜。所有少部分雖然職務夠了, 但軍銜達不到。
  •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
    開國少將僅剩7人,分別是誰?哪一年授銜?離休前什麼職務?言及開國將軍,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僅剩4人。隨著開國少將詹大南的去世,這一數字變成了3人。因而,網絡上就出現了開國少將僅剩3人的說法。其實,這一說法是不準確的。
  • 1955年,主管授銜工作的四位負責人,分別是什麼軍銜?
    很多人可能好奇,當時主管授銜工作的負責人是什麼軍銜呢?當時,主管授銜工作的負責人有四個。羅榮桓,1902年出生,祖籍湖南。在所有元帥中,毛主席對他應該算是最器重的。1944年,羅榮桓病重,毛主席親自發的電報,詢問他的情況。後來羅榮桓去了朝鮮住院,毛主席也是親自給朝鮮主席打了招呼。再後來,羅榮桓去蘇聯,毛主席又給史達林發報。
  • 1614位開國將帥又少1人,104歲開國少將楊思祿今日逝世
    記:1955年授銜的1614位開國將帥中,目前僅存少將9位人物速讀:楊思祿早年照片2005年,時的楊思祿少將楊思祿少將近照楊思祿自1955年至1965年間,我國共授予或晉升10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5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77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和1360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這些人一般被統稱為「開國將帥」。
  • 五五授銜時,有哪兩對翁婿同獲少將以上軍銜
    大家都知道,1955年,我軍首次對全體有軍職的軍隊幹部進行授銜,史稱「五五授銜」。其中,獲得少將以上軍銜的有: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7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中將177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少將806名(含1956年和1958年補授)。獲得少將以上軍銜者可以說是人民軍隊最傑出的優秀將領。
  • 1955年授銜時,這三人對自己軍銜最為不滿,三個鬧得最兇的是誰?
    所以,1955年授予軍銜時,這三個鬧得最兇的人,最後到底是哪一個?首先是王必成中將。王必成將軍1929年參加了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反圍剿鬥爭和長徵等活動,在紅軍中擔任了高級師職務。王必成在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旅長、司令員等職務,還參加過孟良崮戰役、渡江戰役等著名戰役。
  • 中國有1614名開國將帥,時至2020年還剩多少人?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我國的軍銜制共分為六等一共19級,1955年執行軍銜制,1965年取消,軍銜制在1988年後再次恢復,故此我國的軍銜制目前經歷了兩個歷史時期,1955年到1965年這一歷史時期,授銜的將帥都稱之為開國將帥。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時,共定下了10大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175位中將,798位少將。
  • 有人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反骨」,授銜時他為何排名陳賡之前
    十大將軍授銜有何標準和安排 1955年授銜時,十位大將的評比主要考慮並非是戰功、資歷和職位,影響大將評選的因素很多。有不少的開國上將論戰功、資歷、職位也許還超過十位大將中的一些人。
  • 1955年授銜時,這三個人對軍銜不滿鬧得最兇,後來怎麼樣了?
    1955年授銜時,這三個人對軍銜不滿鬧得最兇,後來怎麼樣了?脾氣和本事古往今來,人本事大往往脾氣也大,他們是能人和怪人的混合物。雖然令人不快,但關鍵時刻還得靠他解決問題,只要不過分,只能讓他三分,忍他五分。
  • 1955年授銜,他揚言:要把勳章掛狗尾巴上,後來如何了
    丁偉的原型可能就是鍾偉將軍,而且這位將軍的脾氣非常火爆,甚至在現實中演繹了在1955年授銜時,對評銜的不滿,甚至還揚言要將勳章掛在狗尾巴上。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脾氣火爆的鐘偉將軍據記載,鍾偉將軍出生於1911年的湖南平江,也是在那個特殊年份裡出生的革命新人。
  • 這位開國中將是電影《大決戰》的首席顧問,而且有福命,最受重用
    說到《大決戰》那部電影,讓永宣回憶起一個歷史人物,他就是張震將軍,他當時是該電影的首席歷史顧問,也是電影中篇《淮海戰役》的總顧問。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共175名將軍被授予中將軍銜,1956年和1958年,又補授聶鶴亭、賀誠二人,所以開國中將總共177名。而張震將軍也是其中之一,而且張震這位開國中將非常特殊,成為了177名開國中將裡面的「個性中將」。為什麼永宣這麼說呢?首先,他是開國中將裡面最受重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