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孝子將離世父親放入缸中密封,1000日後開缸,成了一尊佛

2021-01-18 網易

2021-01-01 20:54:01 來源: 印象洛陽

舉報

  前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人們的生命走到盡頭後講究入土為安,特別是對於一些老人來說,在臨終前會叮囑晚輩,選擇最原始的土葬進行安葬。但江西有一位老人,卻選擇了一種特殊的安葬方式——缸葬,做自己最後的歸宿。

  

  缸葬,顧名思義,就是將死者葬在一口大缸裡,由於缸內空間有限,死者的四肢通常是蜷縮的。這種方式對於普通人來說難以接受,甚至會被批判為對屍體的不尊重。但在佛教的文化裡,這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安葬方式,不少佛教高僧會在臨終前交代弟子以這種方式安排自己的遺體。

  

  今天要講的故事主人公,就是在臨終之前交代了兒子採取這種不被人理解安葬方式,使得兒子遭受不少非議。常言道,人死萬事空,體面地離開、減少親屬的困擾是不少人最後的願望,那麼這位老人為什麼執著於這種安葬方式,不惜讓兒子受人非議呢?

  中年偶然頓悟佛教,心嚮往之但未出家

  這位缸葬的老人,並不是什麼佛教高僧,甚至都不是一位僧侶,而是一位出生在江西一個小村莊裡的農民,他就是林觀榮。林觀榮出生於1925年,在少年時期,他沒受過什麼教育,與佛教基本無交集,只是遵循父母的教導與人為善,做一個善良的人。在60年代的某一天,他看著桌子上的葷菜突然失了胃口,覺得內心充滿了罪惡,從此只食用素菜。

  

  突然的變化讓林觀榮感受到心中出現一絲不一樣的光景,他決定離家去附近山上的寺廟修行。在寺廟裡,他和僧人們攀談甚歡,還熟讀了大量的經書,但一直沒有出家。除此之外,林觀榮還自發為僧人們修路,將精心挑選的石頭撲在山路上做成臺階,據估算,他一生修了2000多階臺階,這讓僧人們感動不已。這樣的人,即使沒有出家,也是一個功德無量的人,可以說是生活在俗世裡的高僧。

  臨終前叮囑兒子缸葬,1000日後開缸

  林觀榮雖廣積善緣,但肉體凡胎終難逃生老病死,在預感自己時日無多時,他將家裡最孝順的一個兒子交到床前,立下了一個讓兒子終身難忘的遺囑——不土葬也不火葬,而是希望像佛教高僧一樣缸葬,1000日後開缸供奉家中。

  

  受到他囑託的兒子叫林尚成,是村裡有名的孝子,雖然父親的想法很不可思議,但還是照做不誤。聽了父親的話之後,他便著手為父親準備大缸,以便能夠容納父親一米八的遺體。在2002年,父親去世後,他便遵循父親的囑託將父親的遺體放進缸中,同時採用上好的木炭、石灰、黃紙等填滿縫隙,最後再另一口大缸封頂保存。除此之外,林尚成還特地為父親修了一間屋子遮風擋雨。在1000日後,林尚成遵循父親的遺囑進行開缸,他有了驚人的發現。

  肉身被供奉在家中,兒子因此遭受非議

  林尚成發現,父親的肉體並沒有腐爛,只是有些脫水,其餘保存的非常完好。一生做盡善事的父親,終於如願以償,在去世之後化作了一座肉身佛。按理來說,這樣的肉身佛應該供奉在寺廟裡,接受人們的供奉。可父親沒有出家,林尚成便將父親供奉在了家中二樓,每天燒香祭拜,經常擦拭灰塵。

  

  在民間,這樣的肉身佛是很珍貴的,為了防止有人偷盜父親的肉身,林尚成還仿製可一個一模一樣的佛像混淆視聽,這無疑是一個孝子。不過村民知道這件事之後更多的是恐懼,一時間林尚成變為村民議論的對象,也無人再敢踏足林家。作為江西的孝子,他將離世父親放入缸中密封,1000日後開缸,成了一尊佛,實在令人驚訝。

  佛教文化的盛行,造就了缸葬

  林觀榮通過缸葬變為肉身佛故事,在佛教文化裡並不陌生。佛教文化在漢代傳入我國,便成了眾多人的精神信仰,各種各樣的佛教文化生生不息。肉身佛便是佛教文化裡常說的「舍利子」,一些得道高僧再圓寂之後屍體會經過特殊的處理存放在缸中,三年後如果沒有腐爛,就會被鍍成金身供奉在寺廟,這是高僧功德無量的象徵。這種安葬方式從唐代開始便在全國各地盛行,所以舉行缸葬的不一定是得道高僧,也有可能是佛教信徒。

  

  歷史上著名的肉身佛有唐朝的慧能法師,他的真身供奉於廣東的南華寺靈照塔中;還有惠能的弟子也是著名的肉身佛,可惜的是1930年被偷走,至今未能回歸祖國。

  結語

  無論哪一種安葬方式,都是關於死亡的一種儀式。死亡不再禁忌與恐懼,而是生命的凝視與整理,人們對死亡的重視,恰恰體現了對生命的重視。即使有些人選擇的安葬方式我們無法理解,如若能夠尊重死者、撫慰生者,它就是有意義的。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江西一男子,將去世父親放在缸中密封,1000天後開缸,已成一尊佛
    一、遺囑「坐缸」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在江西上饒縣的羅橋街道有一名叫做林觀榮的孩子出生了。儘管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在父母的悉心教育之下,他養成了與人和善,待人寬厚的美好品質。因此,林觀榮長大之後成了當地 有名的大善人。四十多年過去了,林觀榮突然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僅不再佔葷,就連油腥味都不願意再聞到。
  • 父親離世之後,江西一孝子將其進行「缸葬」,千日之後變為肉身佛
    導語:父親離世之後,江西一孝子將其進行「缸葬」,千日之後變為肉身佛引言信仰是一種帶有理性又有寄託的情感,它可能是對一種宗教或思想的信奉,表現出的是強烈的信念,但又較為偏執,是精神層面的追逐信奉佛教者相信得道高僧會在去世後留下舍利,這是他們修養的化身,也有人對肉身佛尤為信奉,一位孝子便是如此,父親離世之後,江西一孝子將其進行「缸葬」,千日之後變為肉身佛。雖然很多人認為人死之後應該「入土為安」,但這位孝子遵循了父親意願,堅持將父親的遺體變成了肉身佛。
  • 江西一男子,將去世父親遺體放入醬缸封存一年後,父親變成肉身佛
    人類去世,如今最為常見的方式是土葬,但人類文明流傳至今,水葬跟火葬就是人類擁有過的安葬形式,然而也有人為了給親人留個念想,便是將親人的屍體用各種形式保存在自己家中,在江西有一戶人家,一位大叔的父親去世後,為了留作一個念想,便是將父親的屍體存在了家中的一口大缸裡,1000多天之後,這位大叔意外發現
  • 父親死後,江西一孝子將父親「缸葬」,千日過後成肉身佛
    在佛教的記載中,相傳,一旦得道高僧進行火化,很可能會誕生出一種名為舍利子的東西。所謂的舍利子,相傳是得道高僧的佛法所化,是佛教代代相傳的寶物。當然,這並不是說舍利子是佛教高僧的專利,有時候就算是普通人也有全身舍利的可能性。
  • 江西孝子將其父「缸葬」,千日後成為肉身佛,此舉令人難以接受
    佛教中有一種特殊的埋葬方式,叫做坐缸。修行深厚的僧人,在圓寂之後,人們會根據他生前的遺願,將其屍體放入陶缸之中,密封處理。數年之後打開罈子,若屍體沒有腐壞,那就可以將其稱為「肉身佛」。能夠成為肉身佛的僧人被看做真正有修為的人,他在死後成為了真正的佛。
  • 孝子按照遺願,把父親遺體封入大缸中1000天,打開後結果怎麼樣?
    有的地方流行土葬,有的地方流行火化,甚至還有的地方會將棺木放置在懸崖上的山洞裡面。除了要尊重當地的喪葬習俗之外,還有些人在死之前有自己的意願,他們希望自己死後的骨灰可以撒入大海,或者是安葬在指定的地方。曾經,就有一個江西孝子,他按照遺願把父親遺體封入大缸中1000天,結果怎麼樣了?
  • 佛國勝境九華山,有一尊揚州高郵僧人慈明圓寂後的「肉身佛」
    注2.佛教將「坐化」與「葬缸」結合起來,僧人圓寂後放入大缸裡,用木碳、石灰和檀香把缸裡的空隙填起,然後用礫青封口。此習俗最早出現於明代。開缸後能否肉身不腐,與坐缸僧人的修行有關係。三年後打開,如遺體腐爛,立即就火化;如保存完好,就會在遺體上貼金,進行永久保存。
  • 九華山的女肉身佛,至今膚色與常人無異,專家也無法解釋其中緣由
    提到肉身佛,大家都知道那是活佛圓寂後經過處理以後的遺體。一般的製作過程就是僧人直接坐於缸中,三年以後,如果活佛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將會塑成金身,也就是「肉身佛」。其實,大多情況下,我們見到的都是雕像,鑄像,肉身佛還是比較少見的。
  • 手把手教你給女王做玩具——30天mini草缸開缸到成景
    放幾張片子上來炫這種低級的mini草缸並不是一件很體面的事情,索性就把這個成景較快的開缸過程跟大家一起分享下好了。 二.根據自己的布景將水草泥倒入缸製造地形然後將景石嵌入水草泥中。 四.加水開缸——搭設過濾系統、放入闖缸魚、硝化細菌並控制環境溫度在25°左右1.加水時不要用水直接衝擊水草,最好在水草上部放入較厚的海綿或報紙然後緩慢加水
  • 九華山肉身佛,保持身體不腐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不妨一看
    說起九華山,就不得不說一下九華山的肉身佛,很多人都好奇,肉身佛究竟是怎麼做到肉身不腐的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一下,九華山肉身佛肉身不腐的原因吧。九華山肉身佛,保持身體不腐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不妨一看安徽九華山的肉身佛已經成為了一大特點,同時也為這麼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九華山,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專門負責為圓寂的僧侶坐缸、封缸、開缸。
  • 水草缸開缸全攻略,算是硬貨了,你能想到的不曾想到的問題都涵蓋
    好了,有粉絲朋友在後臺留言表示自己是剛接觸,想要學習下草缸的開缸,咱們就再來一次實力寵粉,草缸開缸流程和注意事項,走一波!三、開缸流程水草缸的開缸不像咱們養魚那麼麻煩複雜,因為水草缸可以省去養水這一步,當然如果你講究一些,把自來水養一養再放水草,那自然是更好的。
  • 江西一老人去世後,兒子將其「缸葬」,沒想到千日之後成肉身菩薩
    非得道高僧之所以也能夠成為佛祖肉身,是因為我們國家一種獨特的喪葬方式乾燥,可能我們大多數聽過土葬火葬甚至是天葬,但是對缸葬的了解卻知之甚少,缸葬流行於江西一帶,是一種很少見的喪葬形式,採用缸葬的人在過了1000天之後,肉身便會發生變化,這時候會變成肉身佛,在江西有一位孝子,這位孝子對父親採用了缸葬的形式。
  • 從零開始玩海水:40方背濾缸日記D0
    對於新鮮活石爆到八成綠藻下生物的方法,請參考下面連結的活石開缸日記,活石的思路我已經寫的非常明確,不管大缸還是小缸,基本道理是一樣的。下面是柏林系統活石開缸的文章連結:(複製連結後打開)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
  • 缸中驚現「霧霾」?別慌!排查這幾個地方,秒變無水美缸
    而自己家的……這是個啥缸中的霧霾?真是一言難盡……尤其是剛開缸的時候一些草友想讓缸快速的達到無水狀態就「kuang」的加了許多硝化細菌結果水反而渾濁了其實加入缸的硝化細菌是一些休眠狀態的菌種它需要時間和空間進行著床但是它住的地方就那麼大(濾桶)當添加過量的時候多餘的硝化細菌就會死亡
  • 介紹一種蝦缸無泥少泥情況下的開缸法
    但是老青年家裡的蝦缸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一缸蝦爆缸了,而且這個老缸的底泥已經粉化嚴重,早已不堪重負了。原本老青年想趁著這個假期網購一袋水草泥來翻缸,可是目前這個狀況來看物流是個問題,而且在這個非常時期,咱老百姓也幫不上什麼忙,就減少一點耗費運力的操作,來當作變相的支援吧。
  • 極火蝦小缸開缸飼養經驗漫談
    2015年9月5日開一小缸,25*15*500cm,就是想試著養點極火,以前也養過幾隻,當都不太成功。從開缸布景到極火的飼養繁殖,或多或少有了一些自己的經驗和心得,與大家分享,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各位高手指正。
  • 蝦草缸開缸~~其實沒有那麼難!
    也可以不耽擱其他新人!在這裡先謝過諸位大神了,還望不惜賜教!老郭說蝦草,開說~~~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可是怎樣養水呢?只是把水接好放太陽下曬曬嗎?當然不是,那樣只能將自來水中的氯氣去除,雜質沉澱。俗稱:困水。離真正的養水,還差的很遠。 養水,其實主要是要培養菌落群,在多種菌的作用下,才能代謝氨氮,分解糞便,分解有機物。
  • 開缸養水只是一個過程
    前幾天就遇到一個魚友,雖然我的公眾號也有開缸的教學類文章,但也只是教一個步驟。對於萌新魚友來講,除了這些開缸步驟規範之外,更多需要一個心理輔導。當你滿懷期待的給魚缸加滿水,把濾材擺放好,棉也剪得整整齊齊的,那些闖缸魚也已經準備好當勇士了。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都到位。即將進入開缸狀態。
  • 蘇蝦開缸過程及部分心得,建議收藏.
    現在把開缸過程結合個人理解整理下,一起學習學習,有錯誤請大家指出。開缸時的照片因為手機重置沒有導出,很可惜。文字內容也比較亂,大家將就著看吧。器材篇:缸:45 35 35超白,地方有限,暫時只能這個尺寸,其實水體越大越穩定,蝦長的也快。底泥:pro 7.2,這個泥肥力不是很強,不過會把水ph調解成7.2附近,有利於蘇蝦生長。
  • 高僧2次夢見師祖,97歲「圓寂不火化」,3年後終成「肉身佛」
    並且,在彌光法師的母親去世僅一年之後,其父親也去世了。  對於彌光法師而言,家中親人相繼離世的打擊是非常之大的  ,於是,在妥善處理好父母的喪事之後,彌光法師又依照了其家鄉中時間最長的守孝期限,為父母守孝整整三年的時間。  三年之期一到,對俗世已經沒有了半分留念的彌光法師便了斷塵緣,自此遁入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