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玩海水:40方背濾缸日記D0

2021-02-25 老何陪你玩海水

寫在前面:

這次我採用P石開缸,我之前一直說,不管活石、死石、P石最終都能養,這個日記的主要目的也是提供一種思路,如何把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系統儘快而順利的養到成熟。


所以下列情況和本文的思路會有很大一致性(尤其是背濾小缸):

1,對於正在使用類似人造石開缸的魚友,這個日記的思路應該對你有很大幫助。

2,用死石開缸的魚友,你可以一直長時間爆藻,直到綠藻發白養分完全釋放,最後方法和日記基本一致。

3,買到質量很差的活石(臭石),你也可以一直爆藻(同時適當換水),最後什麼養分都沒有,後續方法和日記基本一致。

4,新鮮的活石如果過度爆藻,一直到綠藻白化後刷掉,最後也會什麼養分都沒有,那麼後續方法也和日記思路基本一致。

對於新鮮活石爆到八成綠藻下生物的方法,請參考下面連結的活石開缸日記,活石的思路我已經寫的非常明確,不管大缸還是小缸,基本道理是一樣的。下面是柏林系統活石開缸的文章連結:(複製連結後打開)

http://mp.weixin.qq.com/mp/homepage?__biz=MzI4NDQ5NTY3NA==&hid=3&sn=2bb26fcf16bf4dfd1dff8b3fad4aed7d#wechat_redirect

另外,前陣子海水圈發生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也許以後有一天活石真買不到了,我這次選擇人造石開缸,也算是提前做個準備。而且,我雖然看過不少P石的缸,但我自己一直只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我有必要實踐一次(未來我還想試試ZEO系統)。


最後,和以前一樣,即時日記過程中可能發生未知的各種情況,而且某些操作過程我可能會有試驗成分,所以不保證完全成功,如有異常情況我都會說明。

--老何陪你玩海水---

D0,先說缸和設備:

彩蝶40背濾缸,我也第一次買這種小套缸,套缸其實包含這些東西:
40方背濾缸、24瓦LED(外形有點醜,牌子未知)、配套水泵、紅海星SQ90蛋分、一包剛夠開缸用的法紅鹽,背濾內的提籃。
彩蝶在工藝上沒什麼可以挑剔,除去配套設備的價值後,整體性價比還是差一點。

其他採購:
P石一塊,底砂(2號菲律賓砂)若干,拐棍溫度計1支,300W加熱棒一支、定時器一個。
飼料、NO3測試劑、鹽度計、RO機我本來已有。暫時人工補水,冷水機也日後再說。

由於運輸破損,背濾玻璃我重新粘過,最終的結構非常簡單:蛋分---棉---主泵,棉下面自帶的提籃只是當個架子,暫時沒有其他任何濾材。(紅線為水流方向)



後面步驟就非常簡單了:

1.放RO水

2.開啟所有設備後加熱到25度左右

3.倒鹽,靠主系統循環自己化鹽

4.放入P石
5.砂子用RO水洗乾淨後鋪入缸內
6.調整鹽度到1.023左右

到今天中午,第一期工程完工:


暫時的問題:
1。水還有些渾,正常。
2。蛋分需要親水磨合,現在有漏很多小氣泡到主缸,正常。

另外,蛋分和主泵噪音有點大,希望磨合幾天後能安靜一些。


此時務必明確2條:
1.現在是一缸新水,除了元素達標,其他什麼都沒有。沒有養分,當然也沒有汙染,硝化細菌和生物鏈都沒有。後面我們要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解決如何引入並且儘量少的產生問題。
2.我們的可見設備只是一個小蛋分,相對來說非常脆弱,所以不能產生過大汙染,因此要特別注意控制餵食和防止死魚在缸裡。


-老何陪你玩海水----

傍晚,水裡已經變清很多,主要是蛋分還沒磨合,所以氣泡依舊。

怎麼引入呢,其實不一定要那些硝化細菌和各類菌劑,最方便的是去找點最賤的珊瑚,當然還有人家缸裡的老水。

採購提醒:
我們現在主要目的是引種,所以先不要隨意亂買,應該選擇那些紐扣、草皮、香菇這些便宜又耐活的帶點基石的珊瑚(注意垃圾葵和蚓螺)。另外你也不用擔心第0天下這些珊瑚,他們真的很賤,就算水體一直完全沒有養分,如果本身健康的話,也起碼幾個月才會餓死。

出發採購了最基本的3樣小生物:
魚店弄了一小塊狀態不錯的紐扣、一丁點草皮、再搞了一小塊皮革試水,然後連袋子內的水一起倒入(雖然是少量的老水,但這是重點。)



關於袋子裡的水,請切記:

1.如果不是實體店採購,一定要確認袋子裡裝珊瑚的水相對清澈,而且沒有任何臭味!
2.任何時候裝魚的水不能倒入,除了可能的有害病菌,也不排除魚店可能下藥!

袋子內的水倒進缸,放好珊瑚,現在珊瑚不會馬上開,無需理會即可。(如果基石較大,多餘的基石可以放入背濾中)



第0天結束,珊瑚也還沒開,看起來還是空空蕩蕩,餘下什麼都不做,靜等缸內變化.



本文思路重點:P石這樣的人造石,或者其他石頭一直爆藻到什麼都沒有,再引入少量耐養的簡易珊瑚,和少量魚店珊瑚缸的水。

相關焦點

  • 從零開始玩海水(14):40方背濾準備升級,最後一篇日記
    這個40方背濾缸到今天已經快2年半了,經歷了各種過程後,現在珊瑚已經長到爆缸,決定撤掉換個60底濾重新養。在撤這個40缸之前,我再最後寫一篇:這是之前:草皮摳掉了不少;下面的提子和花瓶實在開的太大,佔地方也移走。
  • 給背濾缸新手的建議(一)雜談
    每年很多新人下海,然後又大批新人上岸,真正玩好的魚友,其實他沒有必要上岸。所以我覺得更多的照顧新人,才是照顧了大多數的玩家,也能擴大海水圈的陣容,上次寫了一篇寫給新人的話,點下面的連結查看文章:寫給下海新人的一些金玉良言今天專門給背濾缸新手的說一些我暫時想到的雜談,以後有機會的話我搞一個小缸開缸實例的日記:一.密度問題:不要看我的缸養了50條魚也沒有問題,這其實已經是能控制水質前提下的超高密度了
  • 40背濾缸都需要什麼樣的開缸設備,附上配置詳解給新手朋友
    很多漁友喜歡玩大缸,夠氣派,但是無奈錢包不夠鼓,因此很多漁友轉為小缸。據筆者所知,玩小缸的玩家也不在少數,並且能玩的非常精彩!但是小缸要玩多少的尺寸才合適?50方、40方還是30方?在此筆者以自己的40背濾方缸給大家做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在配置小缸的時候有所幫助。
  • 先來選一個缸吧
    查看全部「從零開始」系列文章,按照順序閱讀下來,相信您會收穫滿滿噠!上期我分享了柏林系統的演變,這期開始正式介紹飼養海水前必須準備的設備及設備知識。在計劃養魚之前,我們必須先要選擇一款合適的魚缸,魚缸的外觀多種多樣,按自己家裝修風格與喜好選擇即可。從過濾類型來看,我把市面上的魚缸分為四大類:濾桶型、上部過濾、背濾\側濾、底濾。
  • 首屆小郭海水美缸大賞投票環節
    從30cm的淡水套裝缸開始,沒有任何技術支持的幫助下,折騰了大半年。從自製虹吸外置博宇308蛋粉,到處找藍色的節能燈管,到最後系統奔潰。礙於空間和條件的關係只能換了彩蝶的45方背濾缸,2010年的時候覺得是很大的進步了。 最終堅持了4年終於有了自己的房子,2014年元旦新缸也油然而生。起初還沒有那麼大的魄力,也沒有想過要養sps,所以最終的尺寸只定在90。
  • 背濾
    過濾會佔據缸內一部分空間來擺放濾材,而背濾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過濾方式。背濾的第一個優點是利用魚缸的背部空間,使魚缸和過濾形成一個整體,從外觀上看乾淨利落,沒有其他的外置空間;,因此水體可以進行至少四次的物理過濾;第四,由於背濾的工作原理較為特殊,即使是突然停電,也絕不會出現水漫金山的情況。
  • 小缸過濾的優選之道-底濾板+底砂過濾
    目前市場上成品水族箱絕大多數讓人不甚滿意,而一些水族店或者網上DIY售賣的背濾或者側濾魚缸效果如何呢?可以說這種過濾在40cm以上尺寸情況下都會有不錯的效果。可是對於一些25cm以下的小魚缸,如果再分割出一部分空間做過濾,那麼實際養殖空間又會有多少呢?除此之外,側濾,背濾方式在小尺寸魚缸上的美觀度上也有著一定影響。
  • 【閒話有內韓】擁有簡易的水草缸(上篇)
    後來逐漸了解了魚缸的生態系統,發現了水草缸的美,便也開始動手嘗試。 但是,由於經驗不足,走了很多彎路…… 相信很多人也有與我一樣的經歷吧! 背濾的魚缸自帶一套過濾槽,是可以選的,但一般成本較高。 一個理想的新手入門級魚缸可能是這樣的:方正的造型(避免了熱彎缸的低強度),高透明度(目前市面上較為推崇的玻璃為山東博山金晶玻璃廠出產的超白玻璃),和規整的拼接粘貼。
  • 英國三湖迷斯科特·林奇的三湖缸大作
    作者還是英國皇家空軍哦,他老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養三湖魚了,8歲的時候他做了自己第一個缸。養過很多種魚,但最吸引他的還是非洲三湖。接下來就讓我們來欣賞來自英國皇家空軍的斯科特·林奇的三湖缸作品吧!
  • 自製龜缸外置背濾
    玻璃割回來自己黏(本來想讓老闆幫忙黏的,結果要收我40手工費。。太黑了吧。。)第一次黏玻璃,黏的實在是爛基本上是以量取勝。結果試水還尼瑪漏了。。把漏的又補了一大坨玻璃膠,歷時三天過濾的外殼終於做好了。當時覺得可能時間不到吧,硝化細菌還沒培養起來,急不來就去淘寶買了點鐵膽沙,畢竟裸缸有點膩了,加進去之後就變成這樣了為什麼陰面的水也可以這麼綠?還是說只要有光就可以不用直射?
  • 海水魚海水珊瑚的一些方法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我相信很多早九晚五的養海水魚的都變得更加繁忙了吧。即使做藥浴的時候,都是用缸內鹽水兌藥,用小造浪吹它們,比較穩妥一些。二、關於飼養硬骨的歸納只針對硬骨飼養需要重視的內容這裡所講我的方針是如果想好好養硬骨,最好缸內就以硬骨珊瑚為主體去飼養。不僅僅是硬骨,其他海水生物我們也都要考慮很多飼養條件,光是覺得哪個好養哪個皮實就往一起塞的話,某些情況下,對生物是有潛在危險性的,除非您想死了一批換一批。
  • 玩海缸前需要了解的一些基本知識「貳」
    幾種不同類型的海缸海水生物很多,就算是珊瑚也有不同的分類,不同種類的生物對於飼養環境的要求高低也是不同,雖然有些可以混養,但是在選擇上還是會有一定的偏向。LPS類型的海缸,開燈後,珊瑚展開,隨著水流飄蕩,分外的美麗,而且飼養難度也不大,基本上是大多數海水玩家下海的第一個類型缸,也是玩家群體最多的類型缸,屬於新手優選選擇的類型缸。尤其其配備的光照適中,可以在活石陰暗處搭配一些NPS,甚至是搭配一些對光照需求較低的SPS,還能混養一些比如小丑,倒吊之類的中小型海水觀賞魚。
  • 水熱聯供:「零能耗」海水淡化新方向
    「由於該技術消耗的餘熱量與供熱熱量相同,所以實現了零能耗海水淡化。」當前,全球很多缺水地區都把海水淡化作為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的重要途徑。在中東地區,海水淡化佔其淡水來源的40%以上。然而,我國海水淡化提供的淡水量還不足南水北調的2%。「原因之一就是,我國沿海海水中硼含量較高,採用膜分離法很難去除這些有害成分,所製備的淡水無法滿足生活用水,尤其是飲用水的要求。」
  • 這缸菜魚要火
    其實,玩海水玩的更是一種心境,玩自己喜歡的,能承擔得起的,至於價格麼,是人為定的,魚不分貴賤,只在於是否自己真心喜歡。最近有朋友去香港吃海鮮,無意中在飯店裡拍了這麼一張圖。不盡令我感嘆,玩了這麼久海水,還不如人家的一缸菜魚好看。
  • 海水發展簡史:珊瑚都去哪裡了?行業何去何從?
    覺得這可以讓廣大魚友,以及相關從業者對海水行業有個大概的了解。新魚友可以知道前輩們做了什麼,從業者可以對行業趨勢做出一些判斷。知道這些總是有好處的,所以我還是決定寫。-老何陪你玩海水故事要從90年代開始說起,這是國內最早出現海水缸的時期。
  • 15英尺巨型美缸
    本文為轉載,有刪節,初衷是為不懂英語的朋友提供一個學習的機會,僅用於熱愛熱帶雨林動植物和生態缸水陸缸造景的朋友交流,不用於任何商業性質的宣傳寫在前面的話,這個缸的主人以前是玩海水缸的,這個缸曾經也是一個很著名的海水缸,實際上,它已收錄在書籍和雜誌,並被列為 2008 年 1 月的礁巖缸上礁首頁這是他曾經的海水缸:http:
  • 雨林缸的搭建和製作過程
    雨林缸的製作過程:第一步:建缸這個雨林缸即將扮演客廳和飯廳隔斷的重要角色粘好玻璃,缸體完成;雨林缸分為水上和水下兩部分,所以下半部分是密封的缸做了背濾,這是缸內部分的後面,看到閥門了麼,還有跟家裡的水管一樣粗的管子
  • 小型魚缸上濾無法更改,可以加一個簡單的背濾人人都會做!
    我們可以稱之為一個小背濾,但是這個背濾裡既無水泵也無氧氣頭,因為沒必要,這個小背濾其實就是一個生化濾槽而已,承接著小上濾槽的下水,底部離魚缸一定距離,算作出水口了,底部的下水可以完全衝刷著魚缸的糞便,把它們聚集到魚缸的正面。我們只是需要把魚缸的上濾水泵位置挪一下,到魚缸正面的邊角即可,這個道理就相當於反氣舉 衝刷魚便的道理一樣,但是面積要比反氣舉大得多。
  • 簡單評論:對方方及其日記的態度投票結果,或許是一場捨本逐末
    有一個號搞了一個投票,投票的選題有兩個:一、對方方日記的態度。二、對方方的態度。這兩個問題之下,分別有三個選項。昨天和今天的數據我都看過,一天之隔數據略有變化,對日記的態度正方78%跌到了59%。反方從18%漲到了25%。而對方方的態度,則變化不大。「認為方方是良心作家」原來66%,現在是63%。這個數據準不準確?準確——這個投票系統是騰訊出品,我想沒人輕易可以在裡面做手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