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李安導演經典之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剛開始,一位作家得知派擁有一段傳奇的經歷,於是他採訪了派。在採訪中,派回憶起過往,向作家娓娓道來地講述了兩個故事。
年少時,派的父親在印度經營了一家動物園,因此從小他就對動物的習性有著獨特的認知。
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派的父親賣掉了印度的動物園,全家搬到加拿大。一艘貨船載著他們出發了,船上裝著他父親準備高價賣掉動物,還有這一位生性殘忍的法國廚師,和一位信仰佛教的水手。
在航行中他們遇到了暴風雨。派和他們家的幾隻動物僥倖在這場暴風雨中存活了下來。其他人連同貨船一齊沉入海底。
劫後餘生的派和動物們呆在一艘救生艇上,食物和淡水消耗得極快。僅僅最初三天,弱肉強食就在這隻小艇裡上演。鬣狗咬死了在災難中受傷的斑馬,然後又咬死了猩猩。接著是老虎咬死了鬣狗,並將他們全部吃掉。
他時時刻刻提防著老虎,與它儘可能保持安全距離。同時派也嘗試著捕魚,製作工具來獲取食物。總之他想盡一切辦法去保證自身的生存。然而結果卻微乎其微。
老虎與派在同一條救生艇上一天天地漂流,他們的關係也漸漸發生了一些微妙變化,從敵對到妥協,雙方互不侵犯。
一天的夜晚,一隻巨大的鯨從救生艇旁邊遊過,鯨遊動時擾動海水,為派帶來了救命的魚。這隻白鯨似乎是上天派來的幸運之神,在晴朗的夜空中散發著聖潔、美麗的光芒。
第二天,奇蹟發生,密密麻麻的魚躍出海面,成群結隊的海鳥飛來捉魚、覓食,許多慌忙受驚的魚兒就撞在了救生艇內,這些魚夠他們吃很多天。
與世隔絕的漂流,消磨著求生的欲望,他感到無聊和絕望。缺衣少食,再加上惡劣的環境,派和老虎都變得骨瘦如柴,遠不如以前那般健壯、威猛。面對生存的考驗,派和老虎放棄了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選擇互相幫助對方,成為彼此間特殊的依靠。
海上的暴風雨總是飄忽不定,又一場海上暴風即將來臨,瓢潑大雨加上驚濤駭浪,幾乎埋葬了派的救生小艇。他祈禱著神靈保佑,發出最誠摯的呼喚。頑強的他們再次奇蹟生還。雨過天晴後,派緊緊抱住了共患難的老虎,望著漫無邊際的大海,感到自己的大限將至。
然而奇蹟再次到來。第二天,派一覺醒來,救生艇竟然飄到了一個無人島上。派和老虎探尋著這個無人島,他們發現了綠植和淡水,還有奇怪的貓鼬。喜出望外的派白天跳入淡水湖中遊泳,夜晚鋪好吊床睡在樹上。突然間密密麻麻的貓鼬從淡水湖逃竄出來,聚集在大樹上。察覺到動靜的派起身查看,意外發現白天的淡水湖在化學作用下變成了足以腐蝕一切的強酸。這是一個食人島,它也發現了一顆牙齒,顯然曾經有人也喪命於此,希望再一次破滅。
第二日,派也帶著老虎決定離開。他們坐上了救生艇,遠遠望去,海中孤島形似一位躺著的女性軀體。
離開後,又不知漂流了多久,來到了一片沙灘上。沙灘邊有著一片原始森林,老虎看見叢林走進了屬於他自己的地方。他期待老虎回頭看了一眼,卻沒能如願。
派在幾個小時後被沙灘上的人發現,得到了救助。甦醒後的派在病床上療養,幾個調查員找到了他,想要調查貨船失事的具體原因,派也把自己的經歷告訴了調查員。調查員感到不可思議,不相信這些話。無奈之下,派只好給調查員講了另外一個故事。
經過那場災難,只有四個人活了下來,分別是廚師、水手、派和派的母親。廚師野蠻,但是卻很靈活,他帶領著大家努力生存。水手在災難中摔斷了腿,受到了重傷,很快死去。廚師為了延長自身的存活時間,吃掉了水手的屍體。母親和廚師在爭吵中,被廚師殺害。母親的屍體被廚師扔進了大海。他憤怒地殺了廚師並吃掉了廚師。
這個故事就在派的講述中。關於這兩個故事也引發了大量的討論。第一個故事充滿理想主義,但邏輯上不足為信。第二個故事雖然在派的描述中相對完美,但是邏輯上還存在漏洞。
李安善於運用隱喻,結局也不是派所說的那樣直白。四個人,母親相當於猩猩,廚師相當於鬣狗,水手相當於斑馬,而老虎相當於派的本能。長達兩百多天的漂流,僅憑一具水手屍體很難撐到獲救。絕境激發出人的獸性本能,他不可能放棄母親的屍身。漂流中的食人經歷,在片中被導演物化成酷似母親軀體的食人島。
老虎象徵著派的獸性。絕境中為了生存而壓制住人性的獸性,老虎與派同舟共濟,從對抗到妥協,其實更深層所要表現的是絕境中人性與獸性的抗衡與轉換。所以當派與老虎到達有人的海灘,重獲新生後。老虎就自顧自地離開了。此時獸性驅散,人性為上。
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危機下人性赤裸裸的恐怖。導演討論人性與獸性,善良與邪惡,有些不言而喻,不然不可能會口耳相傳,被奉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