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漢朝張騫出使西域起,西域的商旅和使團帶著駿馬、玉石、香料,經由敦煌進入河西走廊,從長安返回時他們又滿載絲綢、茶葉和陶瓷,自敦煌步入大漠。
繁盛不息的貿易往來,讓敦煌聲名遠播。在所有輸往西域的商品中,絲綢是最熱門的搶手貨。當這種色澤豔麗、順滑柔軟的布料越過帕米爾高原傳入西亞乃至地中海沿岸時,一路都在引發尖叫。
公元前47年的一天,羅馬共和國的終身獨裁官凱撒披著一身華麗麗的長袍出現在一座新修的戲院裡,頓時,全場的注意力都被凱撒身上光彩奪目的服飾所吸引。見多識廣的長老告訴大家,這是絲綢,來自遙遠的東方。
絲綢在一夜之間成為羅馬貴族的新寵,甚至被視作財富和地位的象徵。貴族們的狂熱,讓絲綢的價格一路飆升。在當時的羅馬,人們要花費12兩黃金才能購得1磅絲綢(1磅≈9兩)。豐厚的利潤促使一波波商隊踏上前往東方的旅程,絲綢之路變得日益繁華喧鬧。
敦煌莫高窟,絲綢之路上的明珠
自被世人發現以來便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神秘而令人嚮往
神女飛天、胡旋舞、九色鹿……
每一面壁畫
都令世人驚嘆
▲《九色鹿經圖》,藏於敦煌莫高窟第257號洞窟
《九色鹿經圖》描繪了故事的八個情節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禮、國王與王后、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陳述。
畫者在處理這些情節時,摒棄了傳統的依序式安排,而是把故事的高潮即「九色鹿的陳述」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充分考慮到壁畫給觀者視野帶來的衝擊力產生於一瞬間,首先用最有力度的畫面吸引觀者的注意力,然後再使其依次尋找情節閱讀理解整個故事。美麗的九色鹿在茫茫戈壁孤立千年,終為今人留存下藝術史珍貴的一頁。
雖為九色,畫家卻用白色作為鹿的主色,再用石綠、赭石在鹿身上點彩示其九色,所以整體上,鹿的白與國王的黑馬形成強烈的對比,而國王與馬表現出的姿態多樣和富有動態又與九色鹿的純淨安詳相襯託,使畫面張力十足。畫家使用的這些礦物質顏色,在中國畫中被稱為「石色」。
這種顏色的特點是覆蓋性極強,色彩感覺飽滿而純正。黑白兩種主色的沉重,加之構圖中河流山川,人物飄帶的靈動,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九色鹿經圖》都是一幅讓人心儀之作。
今天,藝佳為大家帶來一款關於絲綢與敦煌莫高窟《九色鹿經圖》完美結合的藝術作品。來自範燕燕女士設計的《九色鹿》藝術絲巾。
範燕燕《九色鹿》絲巾
規格:180x55cm
範燕燕女士以敦煌莫高窟內極具藝術代表性的九色鹿壁畫作為創作靈感,將其與絲綢完美結合,創作出一款充滿東方文化氣息的藝術絲巾。為了要突出「九色鹿的陳述」這一情節,畫作的兩側畫面在構圖上都是向中間呈現出一定的傾斜,而其中的人物、車馬、山水背景,包括九色鹿本身的動作都引導觀者將目光集中在中心區域上。絲巾構圖神還原壁畫原圖,將這個故事的開頭和結尾從絲巾兩端分別推進,至中會合,正是故事的高潮部分。
更多關於絲綢之路的藝術小故事,敬請關注「絲路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