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通訊員 張天真
1月14日,《騰訊: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商業案例被哈佛商學院收錄並正式進入商學院高管教育課程。閱文集團孵化的《慶餘年》項目成為重要研究課題之一。
視頻網站截圖
此前電視劇《慶餘年》在網絡熱播,引發了近乎全民追劇的熱度,編劇王倦、演員田雨憑該劇獲得白玉蘭獎。2020年,該劇還登陸了美國亞美衛視播出。
《騰訊: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案例由哈佛商學院歷時一年半撰寫完成,研究騰訊新文創在數字文化內容生產方式、打造中國文化符號上的模式與實踐。
哈佛商學院《騰訊: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商業案例
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和騰訊動漫董事長程武表示:「非常榮幸騰訊新文創能入選哈佛商學院的課程案例。
過去十年中,騰訊以科技+文化的獨特定位,積極參與並推動構建了有中國特色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希望對中國的創作者生態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構建一個符合時代的文化生產方式、打磨好的文化作品,是一個長線的、系統的工程,也是從文化維度追求實現科技向善的必經之路,希望中國新文創能為全球文化創意產業開啟更多新的可能。」
哈佛商學院首次使用騰訊會議進行授課
近年來,閱文集團致力於推動優質IP,藉助旗下890萬名創作者及1340萬部內容儲備,深入協同行業夥伴,共同推動網絡文學IP的多元化,推出更多「好內容」豐富大眾文娛生活;推出了包括《鬥羅大陸》《全職高手》《鬼吹燈》等一大批原創IP以動漫、影視、遊戲等形式與用戶見面,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其中,作家貓膩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慶餘年》上線後大受歡迎,騰訊視頻、愛奇藝雙平臺總播放量突破130億次,2019貓眼劇集影響力網絡平臺綜合總排名TOP1,並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綻放」頒獎典禮中斬獲最佳編劇(改編)、最佳男配角兩項大獎。
IP作品《棗知道》
與此同時,閱文也在不斷探索通過創新的IP開發手段,為用戶帶來更好的內容體驗,實現內容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2020年12月,騰訊聯合閱文集團發起「世界文化遺產新文創計劃」,開始探索從短篇小說到改編短劇、動漫及音樂等全鏈條的短IP發展模式。以針對峨眉山申遺成功25周年的項目首支作品《棗知道》為例,在短短100天時間內,就完成了從網絡文學創作到定格動畫短片製作、再到宣發上線的全流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