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茶館經營培養輸送人才 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隆重...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12月15日,為進一步弘揚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北京市大碗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北京天奉久文化有限公司聯袂打造的「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在京啟動。據了解,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課程涵蓋中國茶文化、文化空間運營、企業管理、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平臺的選擇與應用、商業茶事活動的策劃與文案、品牌意識與商業價值等,以「為中國茶館經營培養輸送人才」為宗旨,以「引領中國茶館發展、倡導國學文化生活」為價值觀,共同推進中國式美好生活的事業。

百位嘉賓蒞臨,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

12月15日下午,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在北京老舍茶館前門店藝苑廳隆重舉行。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兼首都博物館黨委書記白傑,中國旅遊協會婦女旅遊委員會代會長唐兵,北京市茶業協會會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白文祥,北京市大碗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北京老舍茶館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智君,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執行院長、北京天奉久文化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越等近百位來自茶業界、文化界和新聞界的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等嘉賓蒞臨出席,共同見證了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的盛大啟幕。

為進一步弘揚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京市大碗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攜手北京天奉久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創立了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旨在培養新時代持續創造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茶館及文化空間業態運營綜合性人才。雙方認為,這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是行業分享交流的需要,亦是未來產業融合創新的需要。

啟動儀式上,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執行院長王越指出,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以「以茶正心、以文明智、以合取勢、以商載道」為院訓,以「有茶的地方就有美好生活」為願景,以「為中國茶館經營培養輸送人才」為宗旨,以「引領中國茶館發展、倡導國學文化生活」為價值觀,共同推進中國式美好生活的事業。

據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CEO陸遙介紹,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授課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線上滿足碎片化時間利用需求、線下實現面對面交流溝通的社交需求。課程內容以文化理念賦能、中式美學滋養、茶基礎知識夯實、經營管理助力、生活方式踐行為核心,並設有短期、長期、訪學三種類型課程,滿足不同情境需求。

目前,學院開設線上企業大學、線下短期課程、特色定製課程以及兩年學制的深度精英班等。課程涵蓋中國茶文化、茶與節氣美學、文化空間運營、文化產業中的泛茶館空間價值轉化、企業管理、網際網路與新媒體平臺的選擇與應用、商業茶事活動的策劃與文案、品牌意識與商業價值等。

熱烈的掌聲中,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慶,中國旅遊協會婦女旅遊委員會代會長唐兵,北京市茶業協會會長、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白文祥與董事長尹智君、執行院長王越共同為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剪彩。隨後,作為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名譽院長,王慶、白文祥及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院長毛修炳分別接受了尹智君頒發的聘書,王越亦為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顧問們頒發了聘書。

商學院正式啟動的同時,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也與北京天奉久文化有限公司、北京科奧飛科技有限公司籤約,三方計劃將在文化與科技創新結合等方面深入合作;北京老舍茶館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波與北京市老舍研究會法人兼常務副理事長曹憶南等籤訂合作協議,共同為北京市老舍研究會揭牌。同時,唐波還與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院長毛修炳上臺進行了籤約,加強雙方的交流合作。

32載崢嶸歲月,首都京味兒文化新地標風華正茂

值得一提的是,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之時,也是老舍茶館32周歲生日。

公開資料顯示,老舍茶館的前身可追溯到1979年的前門大碗茶。彼時,為響應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大碗茶老舍茶館創始人尹盛喜先生帶領返城知青,白手起家,在北京前門地區售賣二分錢一碗的大碗茶。

1988年,大碗茶公司舉全部之力投資創辦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家文化茶館——老舍茶館。32年來,創始人尹盛喜和二代掌門人尹智君帶領大碗茶老舍茶館人,植根京味兒文化、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出新,著力打造首都京味兒文化新地標,築牢老舍茶館金質品牌。

如今,老舍茶館已擁有16家全國連鎖店,接待了來自80個國家的180多位外國元首政要、眾多社會名流和700多萬中外遊客,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3A級旅遊景區(點)。先後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狀、首都文明服務示範窗口、全國百佳茶館之首和北京市著名商標等榮譽。

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啟動儀式現場,老舍茶館舞臺劇《行走的大碗茶》傾情上演,以孩子的視角勾勒出從1979年的大碗茶露天茶攤到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41年的發展畫卷,展現出一個民營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無需贅言,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老舍茶館自成立伊始,即堅持「振興古國茶文化 扶植民族藝術花」經營宗旨,踐行「大碗茶廣交九州賓客,老二分奉獻一片丹心」的企業初心,傾力打造以茶為載體的「茶、戲、餐、禮」文化體驗空間,引領和創造性實踐讓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遺產成為當代人的美好生活方式。就在今年9月9日,老舍茶館在京舉行「行走的大碗茶」新品發布會,推出茉莉花新茶飲及與首都博物館聯名款文創產品,也讓老舍茶館進入了文創產品整合營銷新時期。

1979年,企業創業時期的二分錢大碗茶,如同中國改革開放之初經濟體制變革,是從物質層面滿足人們解渴及生活的基本需求;1988年,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踐行者,企業創立的老舍茶館又為喜愛中式有茶生活的人們打造了一個精神層面的文化體驗空間。

而今,老舍茶館企業管理商學院正式啟動,共同推進中國式美好生活方式的引領和培育,也讓老舍茶館「行走的大碗茶」不斷前行。(文/華章)

相關焦點

  • 「五彩湘茶(湖南紅茶)」進茶館活動啟動 我省茶館等級評定標準將出臺
    如何運用茶館這種消費場景來深化茶產業?湖南茶行業一直在探索。12月20日下午,湖南省茶業協會茶館分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五彩湘茶(湖南紅茶)」進茶館活動啟動儀式在長沙舉行。會議由省茶業協會秘書長王準主持,中國社科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陸堯現場分享名為「茶館如何提質增效,促進湘茶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茶館分會原會長包小村做茶館分會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
  • 首屆茶店茶館營銷高峰論壇暨2020茶店茶館經理人年會成功舉辦
    ,深度解析茶店茶館經營痛點及經營策略,為全國茶店茶館營銷之路指明方向。 ▲中國茶業商學院副院長歐陽道坤 湖南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包小村以「茶店茶館選對茶」為主題,就如何選好茶、選好品牌等問題作系統全面的分享
  • 紀念老舍先生逝世50周年 孫潔:回望《茶館》
    雖說只有12年,中國和世界發生了很多事,北京人藝的老人們也在1992年演過了最後一場的《茶館》,終於在1999年交棒給中生代。  在這12年裡,于是之患上了失憶症。儘管慢慢地痛苦地在失去記憶,他還是倔強地與疾病抗爭,1994年還寫了長文《老舍先生和他的兩齣戲》,留下了自己關於《龍鬚溝》和《茶館》的最後的珍貴回憶。
  • 安溪鐵觀音感德茶館「美好城行」泉州品鑑會啟動
    12月19日,安溪鐵觀音感德茶館「美好城行」泉州品鑑會在泉州清源山天湖舉行啟動儀式。  活動由泉州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泉州市分公司、感德茶館品牌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福建清源山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天湖郵局、新浪泉州共同承辦。
  • 老舍筆下的《茶館》:反映國人那最期待希望,而又遍地是絕望年代
    老舍《茶館》這部作品,以北京一家名叫裕泰的大茶館,以茶館的興衰為大背景,書寫了茶館興衰之下,於茶館中聚集的人一生的興衰,繼而從側面反映了滿清滅亡,再到北洋軍閥時期,以及後來的抗戰勝利以後,北京不同階層人民的生活變遷。
  • 好劇欣賞--《茶館》
    >《茶館》是「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1957年7月載於巴金任編輯的《收穫》雜誌創刊號。1958年6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全劇講述了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命運變化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生活在這個社會下的芸芸眾生。
  • 電影《茶館》故事,比話劇更有味道,老舍夫人現場「監工」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有過疑惑,現在北京那個挺有名的「老舍茶館」到底是官方認證的還是自己取的名,或者是老舍後人開的?其實,那個茶館還確實經過了老舍夫人胡潔青的認同,甚至連牌匾都是胡潔青給題寫的,之所以用這個名字,是因為一方面老舍先生是老北京人,更主要的是老舍的名字已經和「茶館」分不開了。
  • 雲南茶館業發展論壇暨《中華藝術家》雜誌雲南特刊首發儀式在昆舉行
    供圖雲南網訊(記者 龍彥 實習生 陸儒芬)12月26日上午,雲南葳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中華藝術家》雜誌社雲南分社、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茶館行業辦公室雲南秘書處、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茶館專委會,在雲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茶館行業辦公室、中華藝術家雜誌社的指導下,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關上)5號館隆重舉辦了雲南茶館業發展論壇暨《中華藝術家》雜誌雲南特刊首發儀式
  • 《茶館》王掌柜:好人出在嘴上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以北京裕泰茶館為展現大舞臺,描述了從清朝末期到民國時期的社會百人百態,訴說著外有入侵內有動亂之下普通老百姓的辛酸生活。《茶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掌柜王利發。茶館的掌柜王利發繼承父業,在皇城根下開茶館為生。他誠信本分,處處謹慎,又不乏生意人的精明與圓滑。他的身上不僅有買賣人的自私,也擁有善良與正義,努力經營著自己的茶館生意。
  • 《茶館》—這杯茶你再品品
    《茶館》這齣話劇沒有真正的主角,又或者說每個人都是主角。或許又有人說王利發是這間茶館的主人,三個故事都有他的存在,而且佔據著大量的戲份,這不就是妥妥的主角嘛。這樣理解未免有失偏頗,在我看來,主角也不一定就是人物啊,嚴格地說,茶館才是真正的主角,而這個茶館是一個小社會,所以這部話劇的真正主角是中國社會。
  • 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人才發展委員會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來源:時刻頭條2021年1月8日,中國健康管理協會人才發展委員會在北京金恪大廈舉行揭牌儀式。中國健康管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姚軍,副會長周華,常務副秘書長兼黨支部書記郝燕燕,監事長郭齊祥,副秘書長兼人才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劉世徵、李明、魏暢,人才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曲典,金恪集團董事會代表黃玉,金恪集團北京公司總裁丁曉冬等出席了揭牌儀式。
  • 淵東香禾|淵東商學院正式成立,開啟人才培養全新模式
    21世紀人才最寶貴,優秀的人才會成為企業的推動器,推動企業快速發展。淵東的數位化、集團化轉型,對企業戰略層、運營層、崗位層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企業內部生產管理效率,形成高效可控的企業管理模式,集團董事長孫永金先生在2020年度工作部署會議中明確提出「成立淵東商學院」。
  • 汕頭大學商學院MBA十周年高峰論壇隆重舉行
    2021年1月9日下午,汕頭大學商學院MBA十周年高峰論壇在汕頭大學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新發展格局下的管理變革」為主題,共商大變局之下的發展格局。喻洪副校長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7月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這為新時代研究生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給研究生教育工作賦予了更大的責任和使命。希望商學院以MBA辦學十周年為契機,站在新起點上,以國際化視野、開放性思維、戰略性高度、專業化標準、前瞻性理念,打造MBA品牌,並祝願MBA項目砥礪奮進新徵程,乘風破浪再揚帆!
  • 北京人藝三個版本《茶館》全劇視頻
    全劇共分三幕,作者以極其精湛的筆端和巧妙的藝術手法,截取了橫貫半個世紀的三個舊時代的斷面,通過茶館這個小窗口以及出入於茶館的北京各個階層的三教九流人物和他們的舉止言談折射出整個社會大背景。全劇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故事情節,但卻以茶館掌柜王利發為中心,歷經三十時代幾十個人物的生活變化,給人們展示出一幅氣勢宏偉的歷史長卷。
  • 茶館中的翹楚:一生中必須要去一次的18家茶館
    茶葉中國11月6日訊 這些茶館,都是茶友們心中的翹楚。杭州人都說,茶館就是我們的客廳,要體驗這句話,真的去青藤茶樓看看。最京味兒的茶館:老舍茶館到了北京,大前門的老舍茶館是遊客喝茶的好去處,這家茶館是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茶館》命名,據說,老舍茶館是從前門售"二分錢一碗"的北京"大碗茶"起家發展而成的。
  • 《茶館》與《無悔追蹤》
    把三年前的劇評搬運過來,算是盡一份綿薄之力……《無悔追蹤》看了一半多,越看越面熟,一尋思,原來是《茶館》的底板兒。立意像,敘事也基本一個套路的。土刀唐胡同就是老裕泰,各路人馬輪番上,再把大事件揉進小人物經歷。劉佩琦的角色,私以為六七成是比著常四爺寫的。這麼一對照,我沒忍住就把《茶館》的電影和本子重新看了一遍。東西還是老的好啊,看罷掩卷,無盡悲涼盡在其中。
  • 《茶館》話劇與電影表演的區別
    60年的小茶館,兩代常客來來往往,見證很多人的故事。最後,三個老頭子聚首,笑談人生,哭著笑,笑著哭,多少心酸事,皆付笑談中。他們為自己喊著輓歌,扔著紙錢。罷了罷了,互相鞠躬道別,都深知再見可能就是下輩子的事情了…最後,老掌柜獨個兒為自己扔了紙錢,拿起腰帶進了裡間…他說活著在自己的茶館,死也要死在自己的茶館……那個時代的人不容易,活著太難了。
  • 《茶館》觀後感
    電影《茶館》來源於老舍同名話劇《茶館》。自古以來茶館便是三教九流聊天聚會,暢談時事的場所。電影中的茶館取自老北京城中名叫「裕泰」的茶館。電影的鏡頭分別記錄了清末光緒年間、民國年間和抗戰勝利後的三段發生在裕泰茶館的事情。
  • 北京人藝經典劇目話劇《茶館》何以成為經典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老舍萌發了要寫一個歌頌普選、歌頌人民當家做主行使民主權利的劇本的願望。1956年8月,初稿完成後,老舍來到北京人藝,在二樓的一間會議室裡給曹禺、焦菊隱、歐陽山尊等人朗讀劇本。劇本朗讀之後的研討會上,大家一致認為劇中第一幕描寫秦家開設的「裕泰大茶館」的故事最精彩。於是,研究決定以「茶館」為基礎單獨成戲,以小見大,反映整個社會變遷。
  • 《茶館》全紀錄|掀起阿維尼翁爭鋒浪潮
    第73屆阿維尼翁(IN)戲劇節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孟京輝執導的《茶館》也已經順利完成了第四場演出。作為第一部受邀阿維尼翁(IN)戲劇節的中國大陸作品,《茶館》在首演之前就被媒體稱作「本屆阿維尼翁最被期待的作品」,第一場演出之後,又因作品獨特的戲劇美學完全跳脫出西方觀眾對中國戲劇的心理期待和文化想像,而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極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