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孵化10年的FILA賣瘋了,370億買的「鳥」還沒飛起來

2020-12-26 網易新聞

文/ 何己派 編輯/ 鄢子為

完成價值370億元的Amer Sports併購案後,安踏集團在24日首次公布業績。

2019年,集團全年營收339.3億元人民幣,增長40.8%,歸母淨利潤53.4億元,同比增長 30.3%。外部零售環境充滿變數,其兩大核心品牌「安踏」、「FILA」依舊增長強勁,尤其FILA,營收增速高達73.9%,規模飆升至147.7億。

Amer Sports的表現堪憂,9個多月虧損約12億,這顯示出,安踏國際化的關鍵一步,整合壓力猶在,成敗依然未知。

全球疫情仍在發酵,打亂了安踏原本的發展節奏。「全年的業務,樂觀說不上,我們也不認為很悲觀。上半年比較保守,下半年會恢復正常發展軌道。」安踏集團總裁鄭捷告訴《21CBR》記者。

豪購落地

由於一筆高達4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0億元)的豪購,安踏此前收穫了極高的關注度。

2019年3月,安踏連同其他資本方,完成了Amer Sports的收購,支付了40%的溢價收購,該收購也創下中國服裝業的最大併購數額記錄。Amer Sports是芬蘭體育用品集團,創立於1950年,擁有「始祖鳥(Arc’teryx)」等多個知名高端戶外品牌。

這是安踏全力追趕耐克、安踏的重大舉措,「在正面戰場上,耐克的優勢在中短期很難撼動,而我們收購Amer,則可以在細分市場上,迅速佔領高點,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新對峙格局。」官方如此解釋收購動機。

安踏集團CEO丁世忠稱,「Amer Sports旗下品牌是很難用錢去衡量的。」基於這宗收購,2019年,集團內部進行業務架構改革,組建了專業運動、時尚運動和戶外運動三大品牌事業群,旨在提升管理效率和品牌的協同性,清晰劃分業務屬性和資源分配。

安踏集團CEO丁世忠

安踏在財報中表示,在大品牌、大渠道、大市場的戰略下,鞋服、直營業務和中國業務,會成為Amer Sports 的發力重點,並計劃重點打造旗下三大國際品牌——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omon)和威爾遜(Wilson),使其成為「10億歐元品牌」,實現「1+1>2」的效果。

鄭捷向《21CBR》記者表示,過去10個月,集團已為Amer Sports做了很多改變,包括提升店鋪整體的高端形象,尤其是始祖鳥品牌,其在中國受眾面不大,但有著一批忠實「鳥粉」。

「對始祖鳥,我們希望保持原有最高端定位的同時,也能逐漸地延展到高端商務休閒消費者的需求。」鄭捷預計,未來三年,始祖鳥在中國市場會有蓬勃發展。

Amer Sports財務表現

整合初期,Amer Sports財務狀況依然羸弱,成為拖累集團業績的負擔,財報顯示,Amer Sports在9個月零5天的時間,收入約為175億元,全面虧損則高達12億元。所幸集團兩大核心品牌增長強勁,所分擔的6億多元財務損失,並沒有掩蓋報表的亮色。

能否儘快扭轉Amer Sports的經營狀況,將是觀察安踏國際化整合能力的重要標尺。

兩大引擎

FILA(斐樂)的逆襲,或許是安踏整合Amer Sports的自信來源。

2019年,恰是安踏收購FILA的第10年,該品牌其間收入規模擴大20餘倍,已成長為集團的業績增長主力,其全年營收147.7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同比增速更是高達驚人的73.9%,佔到集團整體收入的43.5%。

無論從收入規模或者淨利潤指標而言,FILA幾乎已與「安踏」主品牌分庭抗禮。

FILA主打高端運動時尚服飾,以FILA主品牌、FILA KIDS和FILA FUSION構成品牌矩陣,店鋪主要鋪設在國內一二線城市,以商場和百貨公司為主。截至2019年底,FILA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共開設1951家門店,淨增299家。安踏表示,未來FILA會繼續戰略性開店,擴大渠道覆蓋。

總結FILA的成功,鄭捷認為主要有三點:

其一,定位準確,在耐克、阿迪兩大巨頭主導市場的前提下,FILA從運動時尚的角度切入,差異化的定位,給到消費者很好的品牌體驗;

其二,研發和產品設計,抓住中高端消費群體尤其年輕消費者的訴求,持續推出高品質、設計新穎的產品,提升整體創新能力;

其三,全渠道自營,FILA的線下門店已近2000家,「這麼大規模的全自營零售網絡,在中國少有」,鄭捷認為,渠道直接管理,商品呈現和所提供的消費服務,符合品牌設定的最高標準。

相比之下,「安踏」品牌21.8%的營收增速中規中矩,相比國內其他體育品牌並不突出,只是超過20%的經營利潤率,依然難得。

「樂觀說不上,但也不是很悲觀。」鄭捷同時也回應疫情對業績的影響情況,表示1月底至2月底,公司80%以上的街邊店鋪關閉,業務承受巨大壓力,3月以後,95%的店鋪恢復正常營業,運營效率相比2月提升許多,且恢復效率勝過預期,團隊對4、5月相對樂觀,即便如此,預計最快也要到下半年才能恢復正常水平。

2020年會上,丁世忠曾經喊出五年「小目標」,即到2025年,集團實現終端流水雙千億元,即現有品牌1000億元、Amer Sports旗下品牌1000億元。

雙千億為流水,即便對等的營收目標以1000億計,合併Amer Sports後,安踏現有總營收盤子大概在550億以內,5年內依然要規模翻番才能達到。

不過,丁世忠依然很樂觀,「2025年實現流水雙千億的目標,不會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FILA之後又有Amer,安踏能成為「世界的安踏」嗎?
    FILA確確實實再造了一個安踏。在近期安踏體育(2020.HK)披露的2019年財報中,安踏體育在2019年共錄得339億收入,其中安踏品牌為174.5億,佔比51.5%,FILA品牌為147.7億,佔比43.6%。FILA同比增長高達73.9%。
  • 為何年輕人脫掉身上的阿迪、nike、優衣庫kaws和潮牌,穿上Fila?
    前段時間的優衣庫kaws聯名很是火了一把,但是也反應了利益背後人的瘋狂;國潮這幾年還算是起來了,收穫了一波年輕人當粉絲;阿迪耐克老牌運動品牌,年輕人覺得穿著它們的logo就足夠帥氣了。但是最近,又一個「外國」品牌流行起來了,沒錯,就是fila。
  • 超越安踏李寧,一年狂賣370億,斯凱奇「攪局」中國運動鞋市場
    斯凱奇1992年成立於美國加州,雖然較其他運動品牌誕生較晚,但發展迅速。2016年一度超過Adidas,成為美國排名第二的運動鞋品牌,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2.2億美元(約合370億人民幣),遠超安踏李寧。
  • 安踏集團2019年營收339億,FILA品牌貢獻超四成
    財報發布後,安踏集團股價一度漲逾7%至52.90港元,目前總市值約為1420億港元。截至2019年底,安踏品牌(包括安踏兒童)門店總數為10516家,FILA品牌門店近1951家,DESCENTE在中國門店達到136家,KOLON SPORT門店數量為185家。
  • 6年「輸光」400億,都是「買買買」,為何安踏成了中國第一?
    像361度、李寧、特步、安踏等運動品牌在此期間發展迅猛,紛紛赴港股上市,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然而,2010年成為了分水嶺,很多體育用品品牌紛紛走向了沒落,目前只有安踏和李寧的市場競爭力還比較強。其中安踏的發展勢頭最猛,默默地發展成為中國運動品牌的老大,安踏目前的股價達到了每股100港元,市值達到了2743億港元。
  • 號外|安踏營收146億:FILA超過ANTA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資產負債率由上年同期的22.9%上升至今年的36%;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由上年同期的87天大幅增長48%至135天。核心品牌方面,今年上半年,FILA品牌半年收入歷史以來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安踏品牌實現收入67.77億元,同比下跌10.7%,FILA品牌實現收入71.52億元,同比增長9.4%。
  • 半年營收146.7億、FILA首超主品牌,安踏啟動直營零售戰略
    與此同時,安踏集團還重磅公布了直面消費者計劃。預計到2025年,安踏品牌的直面消費者計劃佔比將提升到70%。這是安踏主品牌繼2010-2011年由「品牌批發」向「品牌零售」轉型10年之後的再次升級。作為轉型的第一階段,安踏將在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廣東、昆明、南京、上海、武漢、西安及浙江等11個省市,大部分轉型為品牌直營。
  • 安踏總裁鄭捷:如果沒有收購FILA,很難做出收購亞瑪芬的決定
    根據安踏體育近日發布的2018年全年業績公告顯示,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內,集團銷售額同比大漲44.4%至241億人民幣,淨利潤同比增長32.9%至41.03億人民幣,毛利率上升3.2個百分點至52.6%,經營利潤同比增長42.9%至57億人民幣。其中由於銷售及分銷成本增加,經營利潤率下跌0.2個百分點至23.7%。
  • 安踏集團2019年收益近340億 增長超40%行業領先
    經營指標健康 多項指標全行業領先 安踏集團2019年收益和溢利連續6年保持雙位數的高速增長  收益增40.8%至339.3億, 連續兩年超40%的高速增長。增長位居全行業前列。逐步實現由「買得起」的品牌轉變為「想要買」甚至「搶著買」的品牌。據尼爾森消費者調查顯示,安踏超過70%的消費者是95後年輕人群,這一比例還在提升;安踏「聯名款」第一提及率超過50%;國際籃球明星克萊·湯普森KT家族產品銷售同比增長60%,年銷量在中國籃球鞋品類細分市場保持領先。
  • 賣得比耐克阿迪更貴,究竟是誰在買FILA?
    照此速度發展,或許在接下來公布的2019年財報中,FILA有望超越安踏成為集團營收第一大品牌。隨著安踏體育股價在10年內從5港元飆漲至近80港元,2019年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成為國內最大服飾集團,FILA的市場地位也水漲船高。
  • 「折翼」貴人鳥成「落湯雞」
    也因此,他的一言堂和野心勃勃,可以把貴人鳥變成鳳凰,也能將貴人鳥打回草雞的原形。「買」出來的轉型之殤創始人林天福的白手起家之路走了33年,貴人鳥從創立到鼎盛用了10年,而從400億元市值隕落卻只花了5年。如果將時針撥到12年前,這一切似乎早已有了跡象。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 還是FILA的安踏?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每日財報27日報導,近日,國內運動品牌安踏體育(02020.HK)發布公告稱,2020年第三季度,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實現低單位數的正增長。而FILA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實現20%-25%的正增長。
  • 深度|賣得比耐克阿迪更貴,究竟是誰在買FILA?
    照此速度發展,或許在接下來公布的2019年財報中,FILA有望超越安踏成為集團營收第一大品牌。隨著安踏體育股價在10年內從5港元飆漲至近80港元,2019年市值突破2000億港元成為國內最大服飾集團,FILA的市場地位也水漲船高。
  • 湯普森全新安踏要瘋4戰靴曝光,這次的外形設計真的帥「瘋」了?
    比如李寧的閃擊、音速系列,匹克以「態極」為中底科技打造的鞋款,前幾天我們才說了安踏旗下的品牌有多牛,安踏強推的「要瘋」系列也是不錯。安踏於2017年的夏天,推出了「要瘋」這一想法,其結合湯普森的中國行,剛剛拿下總冠軍的湯普森帶來的熱度加上全國性的活動,讓這個系列也開始出名,那次湯普森在中國慘遭籃筐大帽的時刻便是上腳的要瘋球鞋。
  • 旗下FILA店效超80萬的安踏體育,2019年營收爆增超339個億!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此間表示,雖然安踏的業績非常完美,但還是需要看到,2019年兼併亞瑪芬以來,安踏現有品牌的發展已初現頹勢,從子品牌來看,安踏2019年佔的營收比例僅有51.4%,遠比2018年佔比59.4%下滑達到8%之多,可見安踏(含兒童)一萬多家門店的坪效在下滑,運營效率在遞減的同時不得不擔憂主品牌的未來發展,就安踏而言,不能一味通過兼併購去做大業績規模
  • 焦點分析 | 年營收首破300億,但疫情下的安踏開心不起來
    疫情陰雲籠罩下,安踏於3月24日午間發布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年業績報告。 如之前所料,在半年報營收突破150億元後,安踏營收歷史上首次突破300億,達339.27億,同比增長40.8%,超出彭博一致預期。
  • 5年市值蒸發380億,中國「鞋王」貴人鳥悲歌哀鳴
    也因此,他的一言堂和野心勃勃,可以把貴人鳥變成鳳凰,也能將貴人鳥打回草雞的原形。「買」出來的轉型之殤創始人林天福的白手起家之路走了33年,貴人鳥從創立到鼎盛用了10年,而從400億元市值隕落卻只花了5年。如果將時針撥到12年前,這一切似乎早已有了跡象。
  • 安踏奔向「雙千億」目標 旗下FILA品牌2019年零售額同比增超55%...
    來源:東方財富網儘管遭遇沽空,但安踏體育(02020.HK)業績表現依舊亮眼。近期,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簡稱「安踏體育」)公布2019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營運表現數據。公告顯示,在2019年第四季度,公司旗下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增長10%至20%,FILA品牌在去年四季度獲得了50%至55%的增長,其他品牌去年四季度獲得25%—30%的增長。而在去年一年,安踏品牌、FILA及其他品牌業績分別同比增長10%—20%、55%—60%、30%—35%。
  • 比莆田還牛,號稱「中國鞋都」?安踏、特步、361°竟都出自這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李寧之外,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國產品牌運動鞋,像安踏、特步、貴人鳥、喜得龍、德爾惠、361°、匹克.幾乎都來自晉江。1987年,初中還沒念完的丁水波,靠著賣冰棍攢的零花錢,和兩位拜把子兄弟用1500元創立了「三興」,也就是如今的「特步」。
  • 27億賣掉健身器材品牌 安踏瘦身回血
    12月22日,安踏體育(港股02020)發布公告稱,安踏集團旗下亞瑪芬體育已同意向Peloton Interactive,Inc.出售Precor資產,總現金代價為4.2億美元(約為人民幣27.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