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0日,黃家駒逝世23周年。有黃家駒在的Beyond曾經引領過一代搖滾氣息。可是,當黃家駒客死異鄉,Beyond也從此不再,而屬於中國搖滾的那個時代,似乎也在逐漸走向了娛樂至死境地。
如果黃家駒還在,Beyond是否依舊?
為中國搖滾痴迷過的人,幾乎都有過這樣的疑問。
美國作家尼爾·波茲曼曾說,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讓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是把文化變成一場娛樂至死的舞臺。
有黃家駒在的Beyond曾經引領過一代搖滾氣息。可是,當黃家駒客死異鄉,Beyond也從此不再,而屬於中國搖滾的那個時代,似乎也逐漸走向了娛樂至死境地。
黃家駒的偶像是英國搖滾代表人物大衛·鮑伊,那是一個將搖滾融到了骨髓的人,這樣的搖滾精神也直接影響到了他的這位東方粉絲。
真正開始觸摸搖滾,是在一次偶然——17歲的黃家駒,在鄰居搬家時意外撿到了一把木吉他,拿回家後便開始沉醉;而當他帶著這把「天賜」的木吉他去往地下樂隊時,樂隊一位主唱對他的極盡諷刺,又反而更加堅定了他要把吉他玩過這個主唱、玩出自己聲名的決心。
是的,黃家駒用的是「玩」。在音樂世界裡,「玩音樂」即是對音樂的最大呵護,音樂和音樂人共同結為玩伴,只為一個目的。
羅大佑曾在《黃家駒為什麼會死》中寫道:「香港樂壇在半個世紀裡只產生了兩個音樂人,一個是許冠傑,他創造了香港樂壇;另一個是黃家駒,一個來自香港社會最底層的青年盡力改革香港樂壇,試圖力挽香港樂壇於既倒,但是他最後被香港樂壇害死了。」
在許多人心底,黃家駒這個名字早已成了一個時代的符號。
「獨坐在路邊街角 冷風吹醒
默默地伴著我的孤影
只想將吉他緊抱 訴出辛酸……」
Beyond出道後有很多經典歌曲,昂揚鬥志的、激情四溢的,各種情感冗雜,但唯有《再見理想》是首永恆的孤獨之歌。這是一首落寞孤獨的歌,講述的是黎明前最黑暗最無助的時光。作為一個平民草根地下搖滾樂隊,回想到未被大眾認可以前仍然艱苦地為音樂而奮鬥,那種感覺失落和無助。而黃家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了這首歌曲。
無助,失落。即便Beyond發展鼎盛之時,黃家駒都沒有擺脫過這種情緒,他對搖滾滿懷的理想情結,註定了他會有更多期待與彷徨。
究竟是黃家駒成就了Beyond,還是Beyond成就了黃家駒?
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20世紀80年代初,中學畢業沒有正經工作的黃家駒兼職做過辦公室助理、五金、冷氣、水電工程、電視臺布景員等,甚至加入樂隊鼓手葉世榮任職的保險公司做過推銷員。直到1983年Beyond正式組隊,黃家駒終於算是完全走上了音樂這條道上。
彼時,正是香港音樂最高產高質量的時代,由許冠傑開闢,譚詠麟、羅文、林子祥、梅豔芳、張國榮、葉倩文、陳百強等人發揚光大,後由張學友延續。
在這樣的環境下,Beyond這一把火燒起來,絕對算是另類的存在。離經叛道算不上,但卻是絕對的中國搖滾衝擊波。
在舞臺上,別的搖滾樂隊算是比較安分,興奮起來至多互相搶下話筒。而Beyond在舞臺上,轟轟烈烈,一把火能燒透全場,臺上臺下亂竄,卻偏偏還能將音準把握到完美。
不管樂隊成員如何變幻,黃家駒始終都是樂隊的靈魂人物。所以,才有了後來人所說的:「有黃家駒,就有beyond。」
黃家駒算得上「全才型的歌手」,樂隊主唱、吉他手、填詞人、作曲人,這些統統都可以用「黃家駒」冠名。他的創作從來都不局限於情歌,還有更多的是對現實的反應,呼喚和平、關注家國命運、譴責戰爭與不公平的世界,這樣的歌曲比比皆是,《農民》《大地》《海闊天空》《秘密警察》等等。
而這樣的轉變,離不開20世紀90年代初的那趟非洲之行。
「我想去非洲——」
很早以前,黃家駒就有這個想法,1991年beyond與慈善團體的一次慈善行圓了他的夢。在那裡,他看到了這片大地上的許多不可思議:戰爭與和平,壓迫與反抗,無奈與眼淚,生死只在一瞬。
回港後,一曲《amani》面世,走出了不一樣的beyond風,飽受戰火蹂躪的兒童、生命的尊嚴與可貴……音符完美詮釋了黃家駒非洲之行的現實感官;還有為監獄中的人民鬥士、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歌唱的《光輝歲月》:「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
此後,在各種慈善活動中都能看到beyond的身影,他們還收養了6個非洲孤兒。
「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這是有過音樂理想的人共同的嘆息。
伴隨著音樂愈益娛樂化、綜藝化,樂壇逐漸為「娛樂圈」所替代。有人開始慨嘆,中國搖滾時代已經遠去,香港搖滾更是退變回了多年前的地下樂隊時代。
「搖滾不再!」對於「玩音樂」的搖滾人來說,這四字猶如一把利劍,一寸一寸穿透著音樂人最初的理想。
可是即便被曾經的玩伴怒斥為「搖滾叛徒」,黃家駒也沒有放棄過想要讓搖滾走向大眾的追求。
「搖滾並非樂隊自娛自樂的玩具,而是一起獲得大眾認可的『玩伴』。」因為這樣的理想,黃家駒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商業和搖滾之間的平衡點,無論是拍戲、上綜藝的嘗試,還是遠渡大洋、日本打拼的現實。
他這一生,一共創作了700多首歌曲,發表的只有100多首,但卻首首皆是經典。2005年,香港郵政推出了「香港流行歌星」系列郵品,黃家駒成為其中一名因大眾致敬而被推出郵票的歌手。
生於六月,失於六月。黃家駒的一生實在太短暫,1993年的6月至今都是「beyond迷」永遠的痛——黃家駒從日本一檔綜藝節目的舞臺摔下去的那一刻,被定格,拖著一份搖滾理想,揣著一把破吉他,31歲的黃家駒成為永恆。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那一年,一首《海闊天空》曾經紅遍中國大地大江南北。
而今,中國搖滾時代是否還在繼續?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海闊天空」之後,「黃家駒」這個符號依然還在。
文 | 《文史博覽·人物》記者 戴妍雨;
轉載註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眾號
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