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熱了,去遊泳的人多了起來。一個朋友,在遊蛙泳的時候,感覺腹股溝有些疼痛,當時他沒有在意。回去以後,卻一直不見好,甚至越來越疼了,膝蓋前部也跟著疼,還伴有腿部無力的感覺。去醫院檢查,發現是腹股溝拉傷。經過物理治療和休息,差不多5個星期才好。
腹股溝拉傷是很常見的,不僅高發於從事對抗性運動(籃球、足球)的運動員身上,普通人在平時運動中也很容易受傷。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內收肌群薄弱。
內收肌群薄弱,是髕骨關節疼痛(膝蓋前部疼痛)、腹股溝損傷和運動型疝氣的潛在風險之一。
內收肌在哪?
內收肌群在我們的大腿內側,它包括五塊肌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及股薄肌。
內收肌的重要性
內收肌是我們非常容易忽視的肌肉,然而我們站立、行走、跑動時,內收肌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當腳著地之前,內收肌能幫我們定位腳跟著地,也能幫助我們精準地做出向外伸腿的動作(比如踢足球)。
而在腳著地時,內收肌則有助於穩定和保持骨盆的姿態。
它對於穩定我們的膝關節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旦這塊肌肉薄弱,就可能造成我們的肌力失去平衡,除了腹股溝拉傷,普通人常見的膝蓋前部疼痛也與內收肌群薄弱有關聯。
實際上,內收肌還真的就是我們身體最無力的肌肉之一。
如何通過自查,判斷我的內收肌群是否薄弱?
我們可以通過做動態的過頂深蹲的動作來自查,是否自己的內收肌薄弱。
蹲下時,如果膝蓋指向身體外側,則可能表明內收肌較弱,這種情況造成腿偏離身體,髖外旋並帶動著腿朝外。
加強內收肌群力量的好處
這些好處包括並不限於:
幫助穩定髖關節、幫助其伸展
無論是運動、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需要使用」髖關節伸展」這個動作。
髖關節伸展涉及的動作有:跳躍、跑步中急停、深蹲、硬拉等等。
臀部肌肉和膕繩肌是我們主要的髖關節伸展肌肉,而內收肌則可以協助和支持臀肌和膕繩肌進行伸展。
內收肌有助於穩定髖關節,從而提高我們的運動表現,比如短跑速度。
雖然我們大部分人生活中,很少進行短跑訓練,但對於當我們早上上班,在地鐵、公交車車門快關的那一刻,快速地衝刺還是很能發揮作用的。
避免腹股溝拉傷
就如我們最開始提到的,腹股溝拉傷很容易在運動中發生,尤其當我們需要加速、驟停和改變方向的時候。
那是因為內收肌在運動時會承受肌肉離心收縮產生的力量。
加強內收肌,雖然不一定能保證我們腹股溝也得到強化,但是可以降低腹股溝拉傷的潛在風險。
增強髖部旋轉力量
內收肌能夠幫助我們的髖部旋轉。
無論是投擲、還是將物體舉起的動作,我們都需要將重心從髖部後方移到髖部前方,我們的臀部會沿著和肩膀想反的方向移動。
內收肌能幫我們完成這個旋轉動作,並協助下半身更好的發力。
現在我們都明白了內收肌群的重要性,那麼該怎麼去加強這塊肌肉呢?
避免膝蓋損傷
髕骨關節疼痛是身體多個部位力量不平衡造成的。
內收肌薄弱,也是膝關節肌力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如何加強內收肌和訓練安排
進行深蹲,硬拉和弓步蹲等複合運動可以增強內收肌群並保持身體的平衡。
深蹲
硬拉
弓步蹲
孤立性的針對訓練,包括並不限於以下:
仰臥夾球
後側步斜角蹲
相撲深蹲
單腿臀橋夾泡沫軸(或者其它物體)
波速球彈力帶外展
這些訓練動作,可以做三組,每組8-12個。
我們在加強內收肌力量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在訓練後拉伸它。
針對性的拉伸訓練,有助於肌肉更快的恢復、避免損傷。
如何拉伸內收肌和訓練安排
這些拉伸內收肌的動作包括並不限於:
束角式
蛙式拉伸
跪姿單腿前移
每個動作可以做30-40秒為一組,一共3組。每天可以進行多次練習。
小結:
內收肌是一塊經常被我們忽視,卻對我們非常重要的肌肉。內收肌薄弱,是腹股溝拉傷、髕骨關節疼痛和運動型疝氣的潛在風險強化內收肌,能改善我們髖關節的穩定,增強運動能力。內收肌對於穩定我們的膝關節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通過複合型訓練動作和孤立性訓練,來鍛鍊內收肌。在訓練後,可以進行針對性地拉伸內收肌訓練。健康是投資,運動是良醫。
如果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讚、轉發和評論。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