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扁平足呢?
足弓是人體腳的重要結構,正常足弓在2—3歲開始形成,7歲可達到成年人水平。足在非負重狀態下足弓存在,負重後足弓即消失。扁平足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足部畸形。足舟骨下緣至距骨結節和第一蹠骨頭的連線夾角減小,甚至三點位於同一直線。
簡便測定:光腳沾水站立踩紙上,看小朋友的腳印,正常足弓腳掌往下部分有明顯彎曲,扁平足則彎曲變小呈橢圓狀。
精確測定: 3D雷射足底掃描儀(USOL),其利用雷射掃描方法,快速採集腳底的三維數據,建立患者雙腳的三維數字模型,在電腦中完全、細緻地再現腳底的三維全貌,科學測出足長、內外側足弓高度、足弓指數等數據,實現數位化保存,在此基礎上可以精準有效地開展扁平足、高足弓、內外八字腳、跟骨外翻等足病診斷、矯形鞋墊客制化等、幫助指導足病矯正、科學選鞋等多種工作。
足弓是後天形成的人類腳的重要結構,正常足弓在2—3歲開始形成,7歲可達到成年人水平。足弓使足富有彈性,即可吸收地面對腳的衝擊力量,從而保證直立時穩固,跳躍時有彈性,行走時緩衝震蕩,同時還有保護足底血管神經免受壓迫的作用,從而更好的推動人體活動。
那麼扁平足會有什麼危害呢
扁平足足弓塌陷,容易造成距舟關節的脫位、跟骨外翻,足部力線發生偏移,扁平足的人走路容易呈內外八字狀,腳趾朝內或外,兩膝蓋朝內相撞,容易絆倒,鞋跟外側與鞋底內側容易磨損,走路姿勢異於常人,不美觀,被小朋友嘲笑,可能造成小朋友心理上的負擔。扁平足如果長期重心偏向內側,迫使全身脊柱的機能發生改變,會影響到骨盆傾斜,接著造成脊柱側彎,表現為肩膀歪斜,身體側向一邊。扁平足會使人難以長時間的行走以及運動。可能血管、神經受壓迫,走久或站久,比正常人較累、難受。如果長時間的足部疲勞,就很可能會使足部軟組織發炎,還會因關節部位的受力不當而造成疼痛。扁平足發展到一定階段容易出現足底筋膜炎、腳底疼痛以及跟腱炎等疾病,又由於足部的緩衝力不夠,就會使膝蓋、髖部受到衝擊,就很可能患上膝蓋骨腱炎和髖骨腱炎等等。
對於平足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如果不處理,不僅會導致足部問題,還可使其它下肢關節和脊柱關節因受力分布異常,而出現相應的退變。
這是一個診斷為扁平足的小朋友的情況:小朋友因跑步不快、走路內八、膝蓋相撞、腳跟並不攏來我院檢查,該小朋友足舟骨塌陷形成扁平足,足跟外翻,脛骨外旋,腳趾內八。
看到這裡,有些家長可能會著急了,我家小朋友有類似的症狀該怎麼辦?怎麼治療糾正?首先我們要明白,人體結構生長發育脫離正常的軌道,是不可用蠻力掰回來的,否則很有可能造成肌肉骨骼的損傷,我們需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做針對性的治療和訓練。
扁平足的治療主要是有針對性的關節調整的復位,加強足弓力量肌群的力量訓煉,加強平衡與本體感覺訓練,以及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從而糾正扁平足。
治療效果需根據嚴重程度以及配合度因人而異,小朋友治療八次後情況:足弓內側高度有明顯改善。
溫馨提示:
有些家長會覺得小朋友在座位下足弓明顯,就不是扁平足,這不一定哦。有的扁平足在非負重狀態下足弓存在,但是負重後足弓會明顯塌陷或消失,而正常足弓在負重狀態下足弓內側高度14-18mm,足弓弧度還是存在的。如果家長有發現自家小朋友跟別的小朋友相比較,不愛走路呀、走路容易累呀、跑步不快呀、膝蓋容易相撞摩擦呀、腳跟並不攏呀、鞋跟外側與鞋底內側容易磨損,很可能是因為扁平足!家長發現異常之後,應儘早帶小朋友到正規醫院做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才能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要知道,兒童扁平足在7歲以前的治療效果最佳。
我是康復治療師振宇哥,三甲兒童醫院;兒童康復治療師。致力從神經發育學科普更多的土味育兒知識,讓更多人少走彎路。喜歡的小夥伴,歡迎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