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婺新語|蔡豔: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重點做好三篇文章 六大工程

2020-12-23 浙報融媒體

【編者按】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婺城區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這是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本期八婺新語刊發婺城區委書記蔡豔在《「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

金華市婺城區委書記 蔡豔

一、「白沙溪三十六堰」成功申遺,為金華再添一張世界級金名片

在金華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陳龍同志的親自關心重視下,婺城區從去年7月開始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通過一年的努力,於北京時間12月8日晚上21時,國際灌排委員會(1950年成立,全球80多個國家為成員)(ICID)第71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公布了金華婺城白沙溪三十六堰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國共23個、浙江省第6個、金華市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三十六堰成功申遺,婺城人民感到無比激動自豪和無比榮耀。這是我們無上的榮光,是婺城為金華增添的一張閃亮的世界級「金名片」。這是婺城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是婺城建設「重要窗口」一項具有國際辨識度的標誌性工程。

申遺成功10天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光明日報等國家以及省市主流媒體報導達100多篇,全球億萬網民廣泛關注,特別是我們婺城人民歡欣鼓舞、頻頻刷屏,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

二、白沙古堰潤澤千年,見證了婺城人治水興水、護水愛水的責任與使命

白沙溪流域位於錢塘江上遊婺江支流,流域總面積320平方公裡,主流長56公裡,三十六堰猶如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東漢建武三年(公元27年),輔國大將軍盧文臺率部將修築白沙堰,引水灌溉,其「深掏潭、低作堰」的梯級群堰壩體,距今已有1900多年,當前仍有21座古堰繼續發揮著引水灌溉作用,灌溉農田達27.8萬畝,至今恩澤百姓。

水是婺城獨特而引以自豪的自然資源。我區大小水庫65座,山塘199座,全區Ⅰ-Ⅲ類水質斷面達到98.4%。不僅孕育了全省最大的南山自然保護區,更是養育著金華市區百萬市民4億立方米的大水缸,水質位列全國三甲。婺城區歷屆黨委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水利事業建設,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大力開展「五水共治」,深入實施「婺城水·幸福城」「人文婺城·幸福城」的發展戰略,「十三五」期間,我們先後完成五水共治投資86億元,兩奪大禹鼎,打造了白沙溪、武義江、莘畈溪三條省級「美麗河湖」,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建成美麗鄉村風景線3條、省級示範美麗鄉鎮4個,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1個,207個村莊中40%的村達到A級景區村;大力開展「花滿婺城·幸福城」休閒文化旅遊年系列活動,通過舉辦「盧文臺治水」、中國山水四項等活動和賽事,大力打響白沙溪水品牌,全域開展文旅體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去年來婺城旅遊遊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近百億元。截至10月份,全區207個村實現總收入20萬元且經營性收入超12萬元,其中90個村實現經營性收入超20萬元,城鄉收入比例縮小至2:1,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有效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此次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一代又一代婺城人薪火相傳、努力奮鬥的結果,充分展現了婺城人民新時代治水的新成就,也是我們對白沙溪最好的禮敬。當前白沙溪不僅是灌溉之河,她更是展示婺城人民圖強發展的人文之河、創新之河、奮鬥之河和幸福之河。

三、白沙古韻再譜新篇,開啟打造世界級幸福河的新徵程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今年3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推動「美麗河湖」建設向「幸福河」迭代升級,作為新時期浙江治水的新目標。打造「幸福河」成為新時代水利工程的新方向新使命,就是要堅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和水經濟四篇文章,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打通「兩山」轉換通道,為「重要窗口」建設打造幸福婺城樣板。

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遺成功,為我們把白沙溪打造成世界級「幸福河」創造了重大機遇,也賦予我們重大責任與使命。圍繞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做好申遺後的文章,重點做好三篇文章、六大工程。

一是做好學習與宣傳的文章,擦亮白沙溪三十六堰金名片。首先要積極學習國際、國內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先進做法,學習古人治水,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做好遺產保護工作。其次,全面充分挖掘白沙溪三十六堰的水利文化、民俗文化、工匠文化、家風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加強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歷史研究成果的全媒體展示傳播,講好婺城故事,激發廣大百姓強大的文化自信。切實增強守好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的使命擔當。第三是依託白沙溪沿線21處文物資源,打造一批國家級、世界級文化地標和精神標識,為「人文婺城·幸福城」注入新的文化動能。

二是做好保護與利用的文章,讓世界遺產資源造福百姓。建設幸福河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四條原則,堅持保護第一,強化系統保護;堅持守正創新,強化古今交融;堅持人民共享,強化融合發展;堅持美美與共,強化交流互鑑;堅持雙輪驅動,強化固本培元,全方位保護和利用好白沙溪三十六堰。具體要做到「六個一」:成立一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專班運作;成立一個專家委員會,提供專業指導;從頂層設計做好一個高質量的規劃;全面開展創建一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立一個白沙溪文化研究會,開展系列文化研究活動;打造一個白沙溪三十六堰世界遺產展陳館,為保護和利用好白沙三十六堰的世界遺產資源提供全方位組織、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支持與保障。

三是做好傳承和發展的文章,打造全域幸福河。美好生活幸福城是我區重要戰略和持之以恆的奮鬥目標,要學習盧文臺治水精神,傳承和弘揚他一心為民、造福百姓的民本思想;創新創造,勇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全流域治理、全要素推進、全方位覆蓋、全領域普惠的思路,以文化為魂、水系聯通、水岸同美,全域推進「幸福河」創建,大力推進新時代水利事業發展,譜寫新時代江河保護治理新篇章,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構建共享共建共治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發布會現場

在推進三篇文章的過程中,重點實施「六大工程」,即:實施白沙溪文化解碼工程,揭秘白沙溪文化的神奇魅力;實施白沙溪八景工程,文化賦能打造婺城文化新地標;實施白沙溪生態廊道工程,打造錢塘江詩路上的最美風景線;實施白沙溪古堰壩修復工程,讓古堰煥發新顏;實施白沙溪錢塘詩路e站工程,數字賦能科技助力;實施白沙溪「花滿婺城幸福村」工程,打造婺城新時代 「富春山居圖」。通過「六大工程」,構建以白沙溪為核心的產業經濟圈、生態活力圈、人文幸福圈,打造「兩山」實踐的先行區、生態文明的先行區和鄉村振興的樣板區。

一朵金茶花,千年幸福城。婺城是一個文化禮儀之邦、一座仙山婺水之都、一方物華天寶之地、一座創新奮鬥之城,站在奮進「十四五」、圖強新婺城的新徵程上,我們將高質量建設「雙城」戰略,爭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市的排頭兵,譜寫建設「重要窗口」十方面高分答卷、打造十塊金字招牌的婺城華彩篇章。

值班主編:徐賢飛

相關焦點

  • 溫州醫科大學和睿豐康啟動戰略合作,蔡豔寄語:凝心聚力,合作共贏...
    婺城區委書記蔡豔,溫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柯奔、院長劉曉冬,睿豐康生物醫藥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負責人參加啟動儀式。金華市疾控中心、金華市中心醫院、區經濟商務局、區衛健局、區招商投資服務中心、區僑聯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
  • 全域治水做好「水文章」 讓幸福流淌起來!
    全域治水做好「水文章」 讓幸福流淌起來!護城河承載著西安人對水最初的期盼,護城河綜合改造提升工程不僅是西安全域治水工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高品質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標誌性景觀。
  • 做好「三篇大文章」 加快推動工業振興——訪遼寧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委十二屆十四次全會明確提出,要著力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加快工業振興,做好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如何做好「三篇大文章」?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怎樣建?
  •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做好鄉村振興文章——論深入學習貫徹州委八屆八...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做好鄉村振興文章——論深入學習貫徹州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 2020-12-26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做好「港城網」三篇文章
    ■ 本報記者 餘小豔  澄邁縣如何貫徹落實海南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澄邁縣委書記吉兆民接受海南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澄邁將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七屆九次全會精神結合起來,全面推動全會精神走向基層、走進群眾。
  • 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蘇州河獨一無二的...
    作為北橫通道附屬工程,它不僅是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的重要市政工程項目,也是重大民生工程。據靜安區建設管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蘇州河岸線靜安段約長6.3公裡,北岸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長4.7公裡;南岸西起安遠路,東至成都北路,長1.6公裡。隨著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這裡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
  • 江幹:白石港如何從「美麗河湖」變身「幸福河湖」?
    今年江幹治水的重點,就是城東新城,要打造一個美麗的「城東水系」,其中二號港、趙家港、白石港、筧橋港、五號港(筧橋段)、六號港(筧橋段),還要創建省級美麗河道。這片江幹區繼丁蘭片區之後重點打造的「美麗河湖」,早前為杭州的菜籃子,「走馬塘外彌望皆菜圃」,同時城東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蠶桑之鄉,原有河道多為農灌渠。
  • 做好研究生教育文章 助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新時代湖南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相比,研究生特別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數量仍偏少,須進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這篇「文章」,加快完善政產學研用協同育人體系、構建科教融合創新體系、優化產教融合體系,以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力度。
  • 建設更高標準水生態文明城市 長沙做好「活水、安水、淨水」文章
    瀏陽河敢勝垸堤防後移20-80米,河道平均拓寬50米,解決了河道的卡口瓶頸,成為高鐵會展新城片區市民近水、親水的城市生態空間。三是給水出路。立足河湖、水系實際,遵循自然規律,大力實施河湖連通、管網疏通、渠系打通等工程,使河相交、湖相通、水相連。近年來,先後完成了雷鋒湖-龍王港-梅溪湖水系連通、圭塘河生態引水、大眾垸水系連通等一批水系連通工程,保障了河湖庫的通達性,增強了水體流動性。
  • 做好後半篇文章,讓幸福來敲門
    近年來,大豐區把農房改善工作作為撬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全力推進農房改善2.0版本建設,深入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做好黨建引領、產業配套、鄉村治理等農房改善後半篇文章,努力讓農民群眾住上好房子、享受好環境、過上好日子。
  • 蘇州河的新起點:岸線貫通是第一步,還要做透這篇大文章
    誠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所說,蘇州河岸線貫通是第一步,要著力做深做透公共空間開放、建設這篇大文章。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想方設法拓展優化空間布局,更好展示沿線優秀歷史建築風貌,真正讓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相得益彰,為市民提供更多可遊憩可觀賞的高品質公共空間。
  • 打響潮州特色民宿品牌 打造世界級文旅目的地
    會議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這一最大任務,加快建設特色化、個性化、高端化潮州民宿品牌,將潮州古城打造成為世界級文化旅遊體驗目的地。何曉軍指出,文旅產業是黃金產業、綠色產業。潮州作為千年文化古城,歷史底蘊深厚,發展文旅產業優勢突出、潛力巨大。
  • 潮州市加快實施能源體系「補短板」工程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超96.3億元
    日前,我市出臺的推進實施「六大工程」行動方案,將能源結構優化工程列入其中,提出要加快實施能源體系「補短板」工程,推動總投資超96.3億元的8個重點項目建設。圍繞8個重點項目建設,我市將大力推進燃氣「一張網」建設,完善天然氣主幹管網建設運營機制,全力推動國家主幹管網、省主幹管網和城鎮燃氣管網建設,著力構建全市「燃氣一張網」。同時,強力推進冷能產業園建設,科學做好園區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項目落地建設,構建智能化、規模化的冷能綜合利用產業園區。
  • 馬尾實施「12345」工程和「六大」行動
    馬尾區將按照已經形成的一整套疫情防控工作機制,一刻不鬆懈地抓疫情防控工作,同時開展「勇擔新使命,激情再創業」主題活動,實施「12345」工程、「六大」行動,確定了159個工作或項目,力促經濟社會和民生事業再發展。
  • 開陽縣做好「三篇文章」助推鄉村振興
    為全面發揮為農服務職能,踐行「為農、富農、興農」服務理念,開陽縣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做好「農村電子商務、項目建設、社會化服務」三篇文章,積極構建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為助推全縣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 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推動改革紅利持久釋放
    (記者 邱潔 秦琴) 1月6日上午,市委書記、市委黨建領導小組組長靳磊主持召開市委黨建領導小組2021年第一次會議,研究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後半篇」文章等有關工作。市委副書記、羅江區委書記劉會英出席會議。
  • 砥礪前行翻新篇 |武義奮力寫好「三篇文章」
    作為我省曾經26個欠發達縣市之一的武義,在今年縣委十四屆八次會議上通過《關於扛起建設「重要窗口」使命擔當做深做實「三篇文章」的決定》,要求全縣黨員幹部做深做實加快後發趕超、深化下山脫貧、拓展「後陳經驗」這三篇文章。
  • 貴州:六盤水「四個打造」治理水城河見實效
    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對中心城區汙水管網進行摸排,繪製汙水管網規劃,對河堤進行加固、河道疏挖、河槽拓寬,實施水資源利用保護、雨洪資源開發等工程建設,完善城市雨洪疏通功能,完成11條市中心城區排洪大溝工程建設;將沿河兩岸生活汙水全面收集進入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處理合格後通過中水回用方式,每天補給水城河生態流量3萬方左右,形成了可持續的水城河體系。三是市場化運營管護。
  • 修文:縣城3條河流「河清」可期
    都說「河清不可期」。然而,修文縣持續做好「水」的文章,通過多年不懈努力,卻實實在在創下了縣城3條河流「河清」可期的奇蹟。這兩天,修文縣陽明河(修文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接近尾聲,效果明顯。「為打造『五篇文章』尤其是「水」的文章,實現水變清、岸變綠,在城區防洪與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務局積極化解矛盾糾紛,營造良好施工環境,同時全程監督工程質量,督促施工進度,加強安全管理。」修文縣水務局河道服務中心主任周桄有說。
  • 打造鄭州、開封、洛陽世界級黃河文化旅遊城市帶
    打造鄭州、開封、洛陽世界級黃河文化旅遊城市帶  鄭州市文物局局長任偉從鄭州市歷史遺產保護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角度切入,介紹了近年鄭州市不少重點文物工程,例如鄭州商城環境整治工程、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另外還成立了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舉辦「天中講壇」等,進行歷史遺產保護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