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治水做好「水文章」 讓幸福流淌起來!

2020-12-28 澎湃新聞

全域治水做好「水文章」 讓幸福流淌起來!

2020-12-27 2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向市民報告:全域治水碧水興城

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

「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西安市河湖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是市委、市政府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是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的具體實踐。自去年工作啟動以來,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關鍵節點進度全面完成,生態效益初步顯現。

打造西安「全域治水」新樣本

護城河承載著西安人對水最初的期盼,護城河綜合改造提升工程不僅是西安全域治水工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高品質城市公共開放空間的標誌性景觀。

記者在護城河西門段現場看到,暖陽下的西安環城公園植物密布,河水清澈,美好的生態環境讓遊人在城市裡感覺到自然的氣息。

市民:

市民:

既要打造西安「全域治水」新樣本,又要給市民遊客送出全新的文旅體驗。

護城河及環城林帶改造提升工程,水域面積36.2萬平方米、綠地面積104.56萬平方米,現在每天約6萬立方米水注入護城河,全線貫通的護城河在為西安貢獻了一個長達14.6公裡「加長版」親水平臺的同時,也實現了「水清、岸綠、堤固、洪暢」的目標。

開放僅2個多月,打卡市民破10萬人。灞河左岸景觀區是西安今年新晉的網紅打卡地。

記者在景區內被一群跳廣場舞的市民吸引。辛亞玲正在和姐妹們排練新的舞蹈片段。

她欣喜地告訴記者,公園的開放給了他們一個高標準的訓練場地,生態環境的極大提升,讓越來越多的市民來到灞橋,感受生態之美。

市民 辛亞玲:

市民 李國良:

按照全市全域治水三年行動方案的總體部署,灞河左岸河堤綜合治理項目通過打造堤防工程、堤頂道路、河道內生態修復、景觀綠化綠化等內容,建成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兒童樂園等配套設施、建成6.2公裡綠道和6座親水平臺以及5萬平米花海、綠化面積25萬平方。

打造了及城市休閒觀光、休閒體驗娛樂和生態保護郊野三大區域,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豐富了當地市民休閒和健身環境。

灞橋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 宋東峰:

城旺水先旺,城興水先豐。西安全域治水碧水興城河湖水系保護治理三年行動正在進行中,這盤以水為脈、沿水植綠、水滯為湖、環湖造景的綠色棋局,將讓碧水成為「千年古都、美好長安」最亮的生態底色。

截至11月底,107個重點項目已完工41個,20座新建擴建汙水廠已開工16座並完工4座,33座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已開工32座並完工7座,179條截汙納管工程已開工125條並完工13條,1890處雨汙混接改造已完成789處。

今年開工建設的168個項目合計完成投資127.64億元,是去年同期水利投資的3倍以上。

我市在加快推進全域治水工程的基礎上,今年又高標準推出「三河一山」超級環線綠道建設。

到明年「五一」前,灞河-渭河-灃河74公裡無障礙段全程騎行將暢通無阻,205公裡核心環線綠道全線貫通,滿足市民群眾出行遊覽需求。

最終形成的「三河一山」綠道總長度將達到303公裡,遊徑總長達到410公裡,接連上百個遊憩點和遺址點。

截至目前,全市29個「三河一山」綠道項目已經全面啟動,3個綠道項目基本建成。

如今的西安,河湖水質明顯提升、生態成果初步顯現、市民親水網紅打卡地越來越多,「全域治水、碧水興城」,讓河湖煥發新活力,讓水與城市和諧共生。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長安號」微信公眾號

記者:王京 韓濤

原標題:《全域治水做好「水文章」 讓幸福流淌起來!》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做好科學治水興水「大文章」
    維護水生態、保障水安全、防禦水災害,必須做好「水文章」,科學高效地治水興水、管水護水。    「十三五」以來,全省水利系統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科學防禦水旱災害,不斷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全面推進「十三五」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水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水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為加快建設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
  • 八婺新語|蔡豔:如何打造世界級「幸福河」重點做好三篇文章 六大工程
    個村莊中40%的村達到A級景區村;大力開展「花滿婺城·幸福城」休閒文化旅遊年系列活動,通過舉辦「盧文臺治水」、中國山水四項等活動和賽事,大力打響白沙溪水品牌,全域開展文旅體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去年來婺城旅遊遊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達到近百億元。
  • 唐山:全域治水 繪製「清水潤城」新畫卷「視頻」
    我市積極推進清水潤城工程,以河長制為引領,通過連、引、用、疏、治、管開展全域治水行動,全市河系水質持續向好,主城區劣五類水體全部消除,繪製出一幅河清水暢、岸綠景美的嶄新畫卷。來看記者劉洋、薛龍的報導。能夠取得這樣的階段性目標,得益於我市從去年5月啟動實施的全域治水清水潤城三年行動方案。該方案涉及河湖水系連通河道綜合治理等八個方面,153個項目,總投資175.68億元。 為有效推進全域治水,我市對135條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流,全部編制了一河一冊治理方案。
  • 鄞州啟動全域治水三年攻堅行動,三年完成水利水務投資100億元
    、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問題,按照「截、清、補、疏」的總體思路,在2021年開啟之始,鄞州區正式啟動全域治水三年攻堅行動,計劃三年完成水利水務投資100億元,通過綜合治理全面建成「四大體系」,基本實現「岸綠、水清、景美、生態、自然」的全域治水目標。
  • 鄞州投入百億啟動全域治水三年攻堅行動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王博 通訊員王文娜)「十四五」開局之年,鄞州區正式啟動全域治水三年攻堅行動,計劃三年內完成水利水務投資100億元,通過綜合治理全面建成「四大體系」,基本實現「岸綠、水清、景美、生態、自然」的全域治水目標。    鄞州區將建成「堤固洪暢、安全可靠」的水安全體系。
  • 貴州修文:做好「旅」文章 打造全域旅遊強縣(圖)
    張波 姜繼恆 楊婷婷 攝  「桃源溫泉環境好、水好,水的質量好,太舒服了,給我的感覺,太安逸了。」遊客劉先生說。  「去過很多溫泉,但是相比下來,大山裡的溫泉更好、更舒心。」遊客業先生感慨道。  「純天然!」「舒服!」「環境太美了!」遊客們說。  據悉,溫泉遊是桃源河生態旅遊度假區「十三五」期間新開發的旅遊項目之一。
  • 建設更高標準水生態文明城市 長沙做好「活水、安水、淨水」文章
    近年來,長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生態建設工作,堅持把治水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位置,將水生態建設融入城市轉型創新發展中,走出了一條南方丘陵地區水生態建設的新路子。2017年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後,長沙持續加力,聚焦建設更高標準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各項水生態建設工作深入推進。
  • 西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做好「四篇文章」 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
    西屯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做好「四篇文章」 開展全域無垃圾治理 2020-08-02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治水的凡人凡事
    常規的日報表、周報表、月報表一個都不能拉下,從清三河到剿滅劣五類水,從清障清髒到「汙水零直排」,各種信息數據要上報,上要對接區五水辦幾個工作組,下面要聯繫各個責任科室和社區,工作很瑣碎也很費精力,不管有多忙多累,王麗燕都任勞任怨,做好本職工作。
  • 楚門全民治水 一瓢水顯特色
    治水措施與亮點:  一、政府統一部署規劃有條不紊  2月21日下午,玉環縣楚門鎮在聞鶯小區舉行殲滅垃圾河現場推進會,拉開楚門鎮為期一個月的「殲滅垃圾河」活動帷幕,「五水共治」行動工作正式展開。楚門鎮機關幹部、各群團組織如工人先鋒號、青年文明號、巾幗志願者、外來黨員等參與推進會全過程。
  • 洛陽市洛龍區全域水生態治理 提升城市顏值品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伊水溼地遊園「前世今生」的極速嬗變,是洛龍區不惜巨資,全力實施全域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取得的諸多喜人成效之一。該區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近年來,共實施「四水同治」項目92個,總投資20億元,目前已全部完成,基本實現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促進了全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堅持林水和諧,修復水生態。
  • 全面小康 七彩溫嶺丨治水拆違植綠 水清岸淨景美
    在所有這些頭銜和榮譽的背後,她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便是民間治水人——「河管家」。箬橫鎮是個人口大鎮,也是個農業重鎮,鎮域內共有各級河道237條、小微水體1403個,治水任務重,壓力大。早前因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對各類水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汙染。
  • 治水管水興水親水!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
    一泓碧水澤千秋我市以治水興水助推爭創「兩山」理論實踐示範區觀察美麗白蓮河水是文明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興政必先治水。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水利建設擺在九大基礎設施網絡之首。治水:危機中育先機,近520億元補短板,打造現代化水網體系保安瀾黃岡境內有216公裡長江岸線,166座湖泊、1237座水庫、3731條河流。加之上有川水湘水漢水合成過境下壓,下有鄱陽湖洪水頂託。防汛,歷來是黃岡「天大的事」。
  • 「美麗河湖」流出台州「治水經」
    日前,省水利廳 、省美麗浙江建設領導小組、「五水共治」(河長制)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美麗河湖」名單。椒江區梓林西(東)大河等11條河湖上榜。此前,市水利局、「五水共治」(河長制)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台州市市級「美麗河湖」名單,確定臨海市靈湖等16條河湖為2020年市級「美麗河湖」。
  • 住在琅琊,就是住在「幸福裡」!
    先後獲評國家級生態鎮、全國衛生鄉鎮、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省級標杆、「浙江省五水共治突出貢獻集體」、全國文明村鎮等多項榮譽稱號。 擦亮生態底色 做足文化文章 隆冬時節,國際灌排委員會執行理事會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 【逐夢幸福河湖】湖南:「河湖長制」譜就新時代治水歡歌
    從膾炙人口的「美麗河」到一河碧水潤民生的「幸福河」,瀏陽河依託「河湖長制」譜就出「兩山」理念之下的新時代治水歡歌。  涵養一河碧水到湘江  瀏陽河,湘江一級支流河,幹流全長137.1公裡,流域面積4244平方公裡,流經瀏陽市、長沙縣、長沙城區後注入湘江。
  • 金華「大禹」,婺城「李冰」 ——記治水英雄盧文臺
    大禹因治水而繼承帝位,開創夏朝先河。李冰興建都江堰,夯實天府之國根基。兩位治水英雄事跡激勵著炎黃子孫奮勇前行,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財富。其實,在婺城大地上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治水英雄——盧文臺,他深深地影響著婺城人民。在美麗的白沙溪沿岸大大小小100多個廟宇中供奉著文臺的像,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白沙老爺」、「白沙大帝」。盧文臺就是金華的「大禹」,婺城的「李冰」。
  • ...以旅彰文 全力做好「+」文章——訪句容市文化旅遊局局長許家榮
    「全域旅遊服務中心已全面落成,內部建設正在進行中,即將投入使用。屆時智慧旅遊全面上線,全市旅遊全面提檔升級。」近日,市文化旅遊局局長許家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為貫徹落實好市委全會精神,新的一年,市文旅局將圍繞「一福地四名城」的城市定位和「1355」戰略部署,著力在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力做好「+」的文章。拉動消費經濟是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提出的系統推進「五大經濟」的重要方面。
  • 央視製作紀錄片聚焦洛陽興水治水實踐
    14日,央視發現之旅頻道《神州紀實》欄目播出紀錄片《洛陽——黃河流域的璀璨明珠》,聚焦洛陽興水治水實踐。  14日,央視發現之旅頻道《神州紀實》欄目播出紀錄片《洛陽——黃河流域的璀璨明珠》,聚焦洛陽興水治水實踐。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華夏文明的搖籃。
  • 將水環境實時數據囊括「掌中」昆明科學治水更自信
    滇池保護治理取得新突破系列報導之二掌上春城訊「根據國考斷面自動在線監測數據,該監測斷面超標,請相關負責人高度重視,儘快消除水質超標情況……」當某個國考監測斷面水環境質量出現問題,在昆明市主要流域水環境質量管理系統上,自超標的點位開始,從下遊到上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