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作為萬世師表的聖人孔子故鄉,一向以「敦厚樸實,崇文尚禮」的省內文化而為人所知。由於山東受儒家文化影響十分深遠,所以魯菜的很多烹飪哲學也多來自於儒家。我們都知道魯菜是八大菜系之一,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重要『支柱』,但其實魯菜和魯菜也是不一樣的,山東菜本身又被分為三類,而其中的一類對日後東北菜的形成可謂是影響深遠。
01山東菜分為哪三類
山東地緣地貌比較豐富,總的來講可以分為三個地區。首先是以煙臺青島為中心的膠東區,這裡毗鄰渤海,所以膠東的菜多以海鮮為主,行成了『重鮮次鹹』的獨特風味。其次,是以濟南為中心的山東內陸地區,在飲食文化上自成一脈,味道和膠東菜不同,是『甜鮮鹹並重』的口味,現在大街小巷人們都能看到的黃燜雞米飯,其實就是典型的濟南菜。
如果山東是其他省份的話,那麼一般只要按『是否沿海』這一標準去劃分,分為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就可以了。但山東省有一點是很特別的,那就是這裡曾是萬世至聖孔子的故鄉。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生活在魯國的都城曲阜。
所以,山東的第三個地區就是以曲阜為中心的『孔子文化區』。作為聖人孔子的故鄉,這裡可以說是受儒家文化影響最深的地方。因此,這裡的飲食文化別具一格,將孔子所說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發揮到了極致。故此,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孔府菜。
至此,山東菜的分類,我們就分完了,即膠東菜,濟南菜和孔府菜。
02膠東菜的口味對東北影響深遠
從地理位置上看,山東和東三省僅一海之隔,近代以來,由於中國海上交通業的發達,因此山東和東三省的交流甚為頻繁。現在威海,煙臺等地都有大量的東北人,在那裡定居生活。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100多年前的抗日時期,曾有超過兩千萬以上的山東人去到東北生活,這種巨大的人口流動,使得東北菜系在發展上也深受山東菜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山東菜裡的膠東菜以『鮮鹹』為主,口味比較濃鬱,這種口味重的菜就是好吃的菜的思想觀點,可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東北菜的發展,或者也可以說這很符合東北人的口味。
由於東北的自然氣候是冬天很長,所以人們在冬天為了生活不得不吃大量的醃製食品,這使得東北地區的人們攝鹽量要遠高於中國其他地區的人。因此,又鮮又鹹的膠東菜很得東北人的喜歡。
東北菜並不屬於中國的八大菜系之一,但由於近代以來,東北菜既受到山東菜為代表的華夏飲食文化影響,又受到日本,俄羅斯的文化影響,所以東北菜的真正形成還是最近這一百多年的事情。
從口味的發展來看,現在人們經常說的東北菜中的名菜鍋包肉,具有的『甜酸鹹兼具』的獨特口味,應該是受到膠東菜重鮮重鹹的影響了。所以鍋包肉在做的時候會放糖,除了能夠改善口味,同時也是為了提鮮。
03魯菜文化的今天
可以說,山東菜的飲食文化對整個中國的飲食文化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說山東菜在美食上完全體現了儒家仁義重禮,中正氣和的哲學思想。山東菜除了給其他地方的飲食文化帶去改變之外,自己也在不斷變化發展著。
比如近代才出現的博山菜,論文化根源和前面所提的三者是沒法比的。但由於博山菜發展的很有地方特色,對儒家飲食文化有新的揚棄,所以現在也成為了山東菜裡的一個重要分支。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