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留在夏季的所有溫度,不自覺已到了九月,家裡的小神獸已然陸續開學。作為父母這時候可能開心與擔心共存,開心的是終於有時間忙自己的事,擔心的是孩子到新學校能否適應,能否交到朋友等等。
我雖然不是為人父母,但也能體會這種感覺。我的一個表弟自從考完中考後天天粘著我,他雖然性格比較內向,不喜與人交流,但我卻樂於與他相處,除了喜好相同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善良。
有人說善良是上帝的給予,也有人說善良就是情商。每個人對善良的定義不同,唯獨孩子。對他們而言,善良,就是「愛這個世界」。
每每拿起《奇蹟男孩》這本書,都加強了我的一個信念——通過引導,未來我的孩子會選擇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被更多人所閱讀,讓孩子洋溢在世界的美好中。
有意思的是這本書,各國翻譯的版本都不一樣,但封面卻如出一轍得相同。因為他太特別了,值得所有人都為之起立歡呼。
而作者寫出這本書初衷,背後也是有故事的:作者帕拉西奧一次和孩子們外出,停下來買冰淇淋時發現排在前面的一個小女孩是臉部缺陷患者,她三歲的兒子看到女孩的臉之後立刻哭了起來,為了避免孩子尖叫傷害到小女孩及其家人,帕拉西奧立即匆忙帶著孩子離開,離開時她聽到後面小女孩的母親冷靜、友好地說,「好了,孩子們,我們該走了哦。」
事後,她很自責:當時不應該那樣離開的,應該帶著孩子和小女孩說說話,用另一種方式去處理。她也開始思考:這個小女孩及其家人每天要經歷多少次這樣的事故?
就在那天晚上,她注意到了收音機中播放的娜塔莉·莫森特的歌曲《奇蹟》,儘管以前已經聽過很多次了,但這一次,這首歌的歌詞觸動了她。
白天發生的事,晚上聽到的這首歌,給了帕拉西奧靈感。就在那個晚上,帕拉西奧動筆寫《奇蹟男孩》。寫作這本書期間,她白天上班,晚上等孩子們都睡下之後,她會在十點鐘睡下,半夜起來寫兩個小時,然後再躺下。「夜裡很美好,很安靜,每個人都睡著了。這麼做聽起來好像很難,但說真的,這個故事深深地在我心裡,讓我迫不及待要將它寫出來。」
《奇蹟男孩》的故事其實很簡單,沒有劇情反轉的意外,也沒有精美絕倫的言語,作者只是用一個「天生長相怪異小孩」的口吻,描述自己在父母的建議下去到一所中學讀書,並重拾信心的故事。
可就是這樣一個毫無懸念的故事,讓我全程面帶微笑地看完,有種被全世界的善意充滿,生活很暖的感覺。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將這本書讀完,每次都選早晨的兩小時,所以那個星期的我,每天都充滿了一種莫名的,對世界的熱愛。
「這本書能洗滌人的心靈」
作者筆下的奧吉是一個從出生就註定不平凡的孩子。他天生長相醜陋、怪異,小孩子看到他都會忍不住被嚇哭。有人問奧吉,你最想要的超能力是什麼?奧吉回答「隱形」。
但萬幸的是,他出生在一個充滿愛的中產階級家庭,並且父母十分開明。為了奧吉放棄學位、全身心照顧他的母親;能和奧吉打成一片的父親;即使自己親情缺失,也仍會給予弟弟最大的愛的姐姐。他們三個人,就是奧吉樂觀堅強的後盾。每當奧吉在外面受了傷,疲憊低沉的回到家以後,等待他的永遠都是溫暖與愛。
父母知道去上學,奧吉必然會受到同學們異樣的眼光,但還是堅持將他送去了學校,並把奧吉用來遮擋缺陷的太空人頭盔摘下,因為他們知道,家,並不是永恆的庇護所。總有一天,他得走出去,接受這個社會所有的善意與惡意。正是他們的這個決定,改變了奧吉的生命。在離別前,奧吉媽媽的一句話觸動了我的淚點,「上帝啊,拜託讓大家對他友善點」。
在學校裡,同學們對奧吉不同的態度,顯示了人性的真實。有故意嘲笑他、捉弄他的朱利安;有明明很欣賞他,卻因為害怕失去「受歡迎的圈子」而故意說他壞話的傑克;有不畏好友眼光,一直站在他身旁的薩繆爾。
在後半段中,電影有一處場景與書中不同——朱利安因為故意捉弄奧吉,而被校長請了家長。家長來了以後,對朱利安的行為並沒有加以斥責,並且還表示支持,他們甚至認為是「嚇人」的奧吉導致了朱利安的行為。
校長能教三觀還未成熟的小孩,卻教不了性格偏頗的成人。他只能無奈的選擇沉默,並提出讓朱利安休學的懲罰。朱利安的父母因為礙於面子,提出了轉學的請求。
在書裡,朱利安就這麼走了。而在電影裡,出了辦公室的朱利安折返回來,真誠地對校長說「校長先生,我真的很抱歉」,校長回答道「我知道,朱利安」。或許電影更需要正能量,所以才做了這樣善意的修改,讓我們感覺每一個孩子其實都是善良的。
讀完整本書後,你會發現,其實整個故事中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壞人,甚至包括朱利安在內。其實很多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不能理解對方,從而造成了這樣的傷害。如果從他們各自的角度出發,他們很多壞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艱難和值得同情的地方,而這時,就需要善良的人懷著善意去理解對方,看到更大的世界。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書裡帶給我的另一個震撼,是作者在字裡行間裡不經意透露出的原生家庭的教育對孩子的性格影響有多麼重要。
主角奧吉,天生殘疾,如若不是原生家庭滿滿的愛,他無法成長的像個普通孩子一樣,甚至比普通孩子更優秀,更堅強,更樂觀,更善良。
奧吉的好朋友傑克,原本對奧吉是不喜愛的。可他的母親通過正確的行為做法告訴他,我們應該要選擇成為一個善良的人。他也因為奧吉的幽默與機智喜歡上了奧吉,並且因為不忍朱利安欺負奧吉而與之打架。事後,傑克給校長寫了一份道歉信,校長在回信中寫道「在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明白了一件事。每件事都有兩面性,因此我可以想像到你們為什麼打架,但無論如何毆打學生的行為不能接受,但我理解好朋友是值得維護的」
朱利安的父母,則是反面教材,因此朱利安才會在學校裡肆無忌憚的欺負奧吉。
作者用孩子的視角,孩子的語氣,說出了一些值得讓人深思的真理。孩子的表達或許不深刻,可傳達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媽媽和爸爸一直在我的桌子旁,還有傑克的父母。很有趣,孩子們怎麼分組,父母分組也一模一樣。比如我的父母、傑克的父母和薩繆爾的父母相見甚歡。我也看見朱利安的父母與亨利的父母、邁爾斯的父母一直在一起。甚至連大小馬克思的父母也形影不離。真有意思。」
我認為書中校長的一句話非常好「了解一個人,要用心去看」對孩子來說,評判一個人可能只有「好」和「壞」,但在教育孩子懷著善良的心與人相處後,用心從他們的角度對待周圍的人,其實是可以如此簡單與純淨地相處的。這樣的話,平凡的生活也可以成為奇蹟呢。